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中的世界历史部分,教学难度高,学生对此往往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亲近世界历史、让历史照亮现实十分重要,这是构建真实问题情景的有效手段。笔者以《美国1787宪法》一课为例,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时事导入新课
既然许多人抱怨历史课死气沉沉、乏味,学生对世界历史有隔膜感,那么为何不用身边的时事来导入新课甚至是知识点呢?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现实作用,体会到亲近感,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至关重要。既然世界史让学生觉得没有亲近感,教师更有必要在导入上下足功夫。运用时事导入便是让课堂富有吸引力的一个办法。例如:“美国1787宪法”的三大原则是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其中,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原则,学生不难理解;而分权制衡原则却较难理解。此处,教师便可通过时事来导入“三权分立原则”这个知识点的讲授。教师可问学生:“大家知道习总书记的那句‘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出自何处吗?据悉,它出自于布什总统的一次演讲: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个笼子的四周插着五根栅栏,那就是选票、言论自由、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和三权分立。”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三权分立是把统治者权力关进笼子里的一个栅栏”,进而分析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时政加深理解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至关重要。而时政的导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探究,加深理解,也增强了其攻克难点的信心,还突出了重点,让学生得以更全面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对于“三权分立”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这样加深学生对其理解:“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可是麻烦缠身,老师在网上摘取了一些新闻标题,让我们一起看看奥巴马遇到了什么麻烦。‘美国国会参院批准预算案,奥巴马医保资金遭削减’‘美最高法院限制总统任命权’‘奥巴马减排计划最高法院恐遇阻隔,成本问题成关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美国1787宪法’中对中央政府权力的分配,说说为什么国会和最高法院能够让奥巴马烦心。”学生通过运用三权分立原则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可以较好地理解美国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分立及制衡。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探究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这也让历史的学习最终回归现实。
时事提升素养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其中有一项便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对“美国1787宪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美国1787宪法”中的黑人问题进行解读,关注宪法中的“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从而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此处,教师便可引入时事,通过美国黑人歧视的现状,导出历史中的黑人问题。
例如在课堂中展示这样一则新闻:“中新网7月15日电 综合报道,协警涉嫌枪杀黑人案引争议,美国恐爆发种族冲突。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协警齐默尔曼去年2月枪杀17岁黑人少年马丁,但日前被判‘二级谋杀罪不成立’,当庭释放。此判决即刻引发激烈反响,美国多个城市有人示威,斥责正义没被伸张。舆论担心案件再触发敏感种族问题,令冲突一发不可收拾。”多年以来,许多人都说“美国是个大熔炉”。仔细想来,美国又何尝不是个“水果沙拉”呢,种族歧视在美国仍大行其道。将时事政治与“美国1787宪法”中种族歧视的条文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美国1787宪法”,了解其不足,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加深学生了对当前美国人权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时事,关心当下,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历史之光照亮未来。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历史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富有人情味,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翻看《历史课程标准》,就会看到有这样一条:“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结合时事进行历史教学,便是达此目标的方法之一。笔者试以《美国1787宪法》为例,探索了将时事与历史课堂相结合的方法。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们也需注意到,要抓住重要知识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来结合时事,切不可偏离重难点,不能只为结合时事而结合时事,而要真正运用时事政治来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总之,通过历史照亮现实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时事导入新课
既然许多人抱怨历史课死气沉沉、乏味,学生对世界历史有隔膜感,那么为何不用身边的时事来导入新课甚至是知识点呢?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现实作用,体会到亲近感,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至关重要。既然世界史让学生觉得没有亲近感,教师更有必要在导入上下足功夫。运用时事导入便是让课堂富有吸引力的一个办法。例如:“美国1787宪法”的三大原则是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其中,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原则,学生不难理解;而分权制衡原则却较难理解。此处,教师便可通过时事来导入“三权分立原则”这个知识点的讲授。教师可问学生:“大家知道习总书记的那句‘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出自何处吗?据悉,它出自于布什总统的一次演讲: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个笼子的四周插着五根栅栏,那就是选票、言论自由、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和三权分立。”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三权分立是把统治者权力关进笼子里的一个栅栏”,进而分析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时政加深理解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至关重要。而时政的导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探究,加深理解,也增强了其攻克难点的信心,还突出了重点,让学生得以更全面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对于“三权分立”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这样加深学生对其理解:“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可是麻烦缠身,老师在网上摘取了一些新闻标题,让我们一起看看奥巴马遇到了什么麻烦。‘美国国会参院批准预算案,奥巴马医保资金遭削减’‘美最高法院限制总统任命权’‘奥巴马减排计划最高法院恐遇阻隔,成本问题成关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美国1787宪法’中对中央政府权力的分配,说说为什么国会和最高法院能够让奥巴马烦心。”学生通过运用三权分立原则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可以较好地理解美国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分立及制衡。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探究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这也让历史的学习最终回归现实。
时事提升素养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其中有一项便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对“美国1787宪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美国1787宪法”中的黑人问题进行解读,关注宪法中的“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从而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此处,教师便可引入时事,通过美国黑人歧视的现状,导出历史中的黑人问题。
例如在课堂中展示这样一则新闻:“中新网7月15日电 综合报道,协警涉嫌枪杀黑人案引争议,美国恐爆发种族冲突。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协警齐默尔曼去年2月枪杀17岁黑人少年马丁,但日前被判‘二级谋杀罪不成立’,当庭释放。此判决即刻引发激烈反响,美国多个城市有人示威,斥责正义没被伸张。舆论担心案件再触发敏感种族问题,令冲突一发不可收拾。”多年以来,许多人都说“美国是个大熔炉”。仔细想来,美国又何尝不是个“水果沙拉”呢,种族歧视在美国仍大行其道。将时事政治与“美国1787宪法”中种族歧视的条文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美国1787宪法”,了解其不足,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加深学生了对当前美国人权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时事,关心当下,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历史之光照亮未来。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历史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富有人情味,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翻看《历史课程标准》,就会看到有这样一条:“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结合时事进行历史教学,便是达此目标的方法之一。笔者试以《美国1787宪法》为例,探索了将时事与历史课堂相结合的方法。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们也需注意到,要抓住重要知识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来结合时事,切不可偏离重难点,不能只为结合时事而结合时事,而要真正运用时事政治来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总之,通过历史照亮现实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