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后进生出现的问题往往令教师们头疼而无可奈何。他们往往只充当观众的角色,处于消极接受的被动地位。一般表现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善于分析、观察和思考,学习不主动,学习方法不科学,难以体会到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久而久之,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思维能力弱、缺乏自我控制意识、厌学情绪较强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真学习了很多关于教改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给后进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
有些后进生上课老是走神、开小差。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他们的提问,选一些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或重复一遍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一堂数学课下来,教师要准确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光看尖子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看后进生的掌握程度。这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可通过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板演等方式来达到督促和了解的目的。
如 :我班一位后进生一次在画“一元二次不等式所表示平面区域”图象时,板演得很好,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其他同学也为他鼓掌。此后,该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积极了许多,经常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且大多能答得很好。我每次都对他提出表扬并要求他再接再厉,这大大提高了他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良心循环很快就出现了。该生最终学习成绩和能力大为提高,由后进生转化为中等生。
二、降低起点,加强直观教学
后进生往往善于形象思维,对新奇、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并善于记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数学知识高度抽象,逻辑性强,因此他们普遍感觉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采用打比方、看图和实物演示等手段,就能够有效地降低了起点,又说明了问题。
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从直观入手,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眼看、手做、脑想,达到既爱学又会学的目的。如:我在教学椭圆的定义和几何意义时,利用课件演示其发生过程,通过操作使他们自己研究探索,并带动他们总结出结论。学生认为知识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成就感很强,觉得自己能学、会学,树立了自信心。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学会基础知识,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强化了记忆力,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一帮一活动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班级中的优、中、差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建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优、中、差三等学生组成。优生带差生,从作业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差生与“小老师”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人十分认真,学的人非常努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既帮助了差生掌握知识,又促进了优生巩固知识,把知识系统化。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组数学,能培养后进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且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减轻负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螺旋式前进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更多地培养他们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对数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而无视学生兴趣所在的“题海战术”、“时间战术”带来的往往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切忌不顾学生实际,一味地用题海战术来压学生,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或厌学学心理,而应对练习题精挑细选、精雕细琢,在质量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压力。可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大自然的美去熏陶他们的意志和情操,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在潜移默化中不再把学习视为负担,而是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去学,学得开心而有效率。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改之路的中心环节。为了学生的明天和未来,教师必须做到帮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祖国和社会更好地服务。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思维能力弱、缺乏自我控制意识、厌学情绪较强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真学习了很多关于教改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给后进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
有些后进生上课老是走神、开小差。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他们的提问,选一些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或重复一遍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一堂数学课下来,教师要准确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光看尖子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看后进生的掌握程度。这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可通过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板演等方式来达到督促和了解的目的。
如 :我班一位后进生一次在画“一元二次不等式所表示平面区域”图象时,板演得很好,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其他同学也为他鼓掌。此后,该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积极了许多,经常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且大多能答得很好。我每次都对他提出表扬并要求他再接再厉,这大大提高了他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良心循环很快就出现了。该生最终学习成绩和能力大为提高,由后进生转化为中等生。
二、降低起点,加强直观教学
后进生往往善于形象思维,对新奇、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并善于记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数学知识高度抽象,逻辑性强,因此他们普遍感觉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采用打比方、看图和实物演示等手段,就能够有效地降低了起点,又说明了问题。
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从直观入手,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眼看、手做、脑想,达到既爱学又会学的目的。如:我在教学椭圆的定义和几何意义时,利用课件演示其发生过程,通过操作使他们自己研究探索,并带动他们总结出结论。学生认为知识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成就感很强,觉得自己能学、会学,树立了自信心。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学会基础知识,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强化了记忆力,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一帮一活动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班级中的优、中、差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建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优、中、差三等学生组成。优生带差生,从作业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差生与“小老师”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人十分认真,学的人非常努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既帮助了差生掌握知识,又促进了优生巩固知识,把知识系统化。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组数学,能培养后进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且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减轻负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螺旋式前进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更多地培养他们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对数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而无视学生兴趣所在的“题海战术”、“时间战术”带来的往往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切忌不顾学生实际,一味地用题海战术来压学生,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或厌学学心理,而应对练习题精挑细选、精雕细琢,在质量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压力。可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大自然的美去熏陶他们的意志和情操,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在潜移默化中不再把学习视为负担,而是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去学,学得开心而有效率。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改之路的中心环节。为了学生的明天和未来,教师必须做到帮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祖国和社会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