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英文校名存在问题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间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校英文校名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起来。英文校名是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规范、标准的英文校名是形成良好第一印象的首要因素。然而由于中国高等院校的数量、种类较多,又长期缺乏统一的命名标准和专业的校名翻译机构,导致了我国高校英文名称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现象。因此,分析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正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高校校名 音译 翻译 专业术语
  
  一、高校校名分类
  
   中国的高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综合性院校和专业性院校。另外,还可以从办学能力和学位授予角度上进行划分。本文进行的分类主要是从高校校名上体现的特点出发,对各高校的校名进行归纳。
  1、地名+学校。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等。这一类的学校英文校名一般都采取音译的形式,这种方法符合音译的相关约定,即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翻译时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已被国内外广为接受,如“Peking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Zhejiang University”等等。
  2、地区+学科+学校。该类高校的英文校名则存在一定的混乱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以至于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1)中文校名类似的高校,英文校名却并不一样。如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浙江理工大学(Zhejiang Sci-Tec University)、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
  (2)中文校名中表示学科的专有名词以音译的方式体现。如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浙江工商大学(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中国计量学院(China Jiliang University)等。
  (3)中文校名中学科性质不一样的高校,英文校名却一致。如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南京工程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上海应用技术学院(Shanghai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等。
  3、精神属性+学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这类大学的校名中并不体现学校的学科方向,而是代表了学校的精神宗旨和特殊性。这些学校的英文校名一般采取的是音译的方式。如Tongji University、Fudan Universit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等。
  
  二、高校英文校名存在的一些问题
  
  1、“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的混用
  根据学科性质和办学规模的不同,常见的表示高校的单词有“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另外“academy”、“conservatory”也可以表示高等院校。它们在用法和含义上均有一定的区别,在使用时应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切实对等的翻译。
  在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and Seven Language Dictionary中,university被解释为由多个学院组合成的综合性院校,如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从这个意义上来看,university相当于中国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即满足在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在校生规模应达到8000人以上且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5%的本科高校等规定。
  综上所述,很多高校并不适合采用university作为其英文校名中的对等词。如中国计量学院(China Jiliang University)、浙江万里学院(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Shanghai East Sea Profession Technic University)等,而更适合用college来表示。College可以表示职业性或技术性学院,如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Art),大学下面设立的学院,如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学会协会,如皇家医师协会(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等。在表示高校时,college通常指提供学士学位的学校,而university则指既能提供学士学位,还能提供更高学位的综合性大学。从这一角度上来看,国内大部分学院和职业性高校都可以用college表示。如上面列举的浙江万里学院和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等。Institute在表示高校时,则偏重于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如麻省理工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也可以指大学下设立的专业性学院。因此,上例的中国计量学院如用institute来表示则更显贴切。
  2、音译的不规范性
  除了地名、人名等用音译方式表现外,很多大学把校名中表示专业性的专有名词也以音译的方式进行处理,造成了信息表达上的失误,使人难以理解校名的真正含义。如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浙江工商大学(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等,其中的“Jiaotong”、“Gongshang”和“Beihang”从英文的角度根本无法传达出其“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Commerce and Business”及“Aviation”的含义,更不能从这些拼音式的音译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中国人一看可能会知道表示的正确意义,但是外国朋友读起来则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样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阻碍,无法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精髓,增大了对外宣传的难度,也达不到英文校名所起的作用。
  3、词语使用中的问题
  (1)科技、理工、工业、工程类院校
  中国高校中有很大一批理工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这类大学通常以理工类科目为主,兼顾文、经、管理等其他学科,如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有些理工科高校是纯理工科院校或通过单纯性专业学院合并组成的,有较强的专业方向。根据这些院校性质不同,其英文校名也应该各具特色,综合性大学较适合用university,而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则适合用institute来表示。
  (2)师范类院校
  师范类院校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分别是“normal”和“teachers”,以“normal”为主。如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Teachers College)等。Webster字典中normal的解释为“of or relating to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但是不属于常用意义,也就是说normal作为师范的解释已经慢慢淡出了日常生活用语。师范类院校不妨可以参考国外一些大学师范类学院的命名方式,如“teachers college”,如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Education”来表示。
  
  三、确定英文校名应遵循的原则
  
  在翻译校名的时候,语义准确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选用的英文词汇必须能够确实的表达出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另外,在语义准确外,我们还应该参考国外类似大学的命名方式和专业术语的选用,力求表达的准确地道,尽可能的避免歧义和误解。在翻译校名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办学特点和侧重,选择合适的术语表达,实现中英文校名的对等性。
  2、参照对比国外类似学院和高校的命名方式,尽可能减少用汉语拼音表示专业学科的表达,使校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信息传递清晰,易于接受和理解。
  3、参照国内相类似学院和高校的命名方式,尽可能的做到统一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陈国崇.大学校名英译漫谈[J].College English,2004.7
  [2]何自然,麦胜文.中国高等院校英文校名刍议[J].外语教学,2005. 26.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李德荣.小议翻译的可接受性:从校名翻译谈起[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6]马俊波.论中国高校校名英译的标准化[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3
  [7]于应机.兼谈理工类大学的校名英译问题[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9-02    课题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小课题研究内容。有关距离测量的问题在以往学习《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内容时都有涉及。此外测量物高较易被设计成方案设计类问题,是中考的一大热点,有必要对此测量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及从数学综合应用的角度对相关知识的复习
期刊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会解答应用题,厌恶学习应用题。究其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不会联系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找不出数量关系式。因此,本文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了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思路训练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62-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72-01    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宗旨是:让品德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努力创设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和社会性长远发展。    一、教学内容是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源泉    思想品德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应
期刊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有效的一种阅读训练形式,但仍有很多教师对朗读的作用还认识不深,暗恋着分析讲解,朗读指导不到位,或走形式。本文就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具体申述。  关键词:朗读 阅读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68-01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一种多么重要的手段,而对于
期刊
摘 要:小学绘画教学要注重观察力与表现力的培养,重点在于以特征为主线、联想性、超现实主义、不同视角、构成式、拟人化等方面的观察与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物象,将自己的情感和关注渗透到对静态世界和动态世界中去。  关键词: 绘画 观察力 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65-02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过
期刊
摘 要:政治冷漠已经逐步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关注政治冷漠现象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促进政治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分析政治冷漠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入手,阐释了政治冷漠功能,力求对政治冷漠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将政治冷漠的定义归纳为行为论、心理论以及综合论三种观点,将政治冷漠的特征概括为稳定性、可变性和复杂性三种。认为政治冷漠既存在不利于政治民主发展的消极功能,也存在保持社会稳定的积极功
期刊
摘 要:和谐社会呼唤着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校园文化 现状 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03-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高校是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 要:高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由系改成院的二级教学单位,又不同于单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学校,而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本文拟从经费来源及产权运作、独立性、可持续发展、及人才培养定位的四个角度来探讨独立学院运行机制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产权 规范管理 办学模式     教育部20
期刊
摘要: 胡适一贯重视家庭教育,从自身儿时所受的教育到赴美留学,再到后来为人父母,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其核心是重视早期教育和母亲的重要作用,宗旨在于引导子女“自立成人”,成为“自立的人。”这种家庭教育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纳了西方文明的现代精神。对胡适家庭教育思想的深入挖掘整理,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裨益颇大。  关键词:胡适 家庭教育 父母 子女 教育思想  中图
期刊
摘要:大学生学风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现象。它由一系列基本要素组成。深入分析其组成要素,对于准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学风状况,切实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 要素 社会心理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08-02    从字义上看,学乃学习、模仿也,风乃风气、风尚也。学风,简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