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统一,是以青年学生某项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的综合体。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青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重要性,他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寻求青年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抓手就要从青年学生的发展特规律、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入手,探索一条基于实践、科学合理的培养途径。“一轴X(x)维”培养模式就是从各专业特点出发,寻求最核心的培养抓手,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为指导来设计的核心竞争力能力训练模块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专业特色;生涯规划;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一轴X(x)维”培养模式的定义
该模式是可以在各个高校专业或者继续教育专业普遍开展、便于执行的提升青年学生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模式,称之为“一轴X(x)维”培养模式。
X: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以最具代表性的某方面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一轴:培养模式的抓手(即最适合该专业X提升的,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线索手段)。
(x)维:基于X的能力提升模块。
例如:材料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X是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以创新创业意识灌输为主要目的(即为一轴),其综合素质可以从五个(x)维模块开展:制度建设、载体构建、思想引领、课程强化、个体辅导(如图1)。
二、“一轴X(x)维”培养模式如何开展
基本思路:基于各专业优秀校友库,以标准调研问卷、访谈等形式调研分析出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X(例如:材料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中,科研能力相较于其他素质尤为突出),根据对X提升的效果分析,确定某项线索作为贯穿始终的中轴(例如;材料专业以创新创业意识灌输为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按步骤按学期开展相关能力提升模块(即:x维)训练。
(一)模式开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优秀校友信息库。
校友资源是高校在办学与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最可信赖和值得依靠的力量,要强调的是继续教育的校友资源是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被忽略的资源。校友资源对于高校招生、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帮助非常明显,在帮助学校培养人才方面,校友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因为校友与学校间是可以互动的,校友的反馈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优秀校友的成长成才是在长时间的理论联系实践基础上积累的,他们对母校的教育、专业培养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是各专业在校学生欠缺的,需要提升或保持的,也是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考虑的培养方向。对于众多本专业优秀校友提到的频率最高的代表性能力则可认为是该专业学生最应具备的竞争力,而以其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则是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X。优秀校友库的建立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设计校友信息网络采集问卷,发动全员增补校友信息库;其次,基于校友自登记信息采集库,选取优秀校友资源;第三,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导师、校友联络员等推荐,补充优秀校友库。
第二阶段:研讨设计X调研模块+ (x)维训练模块。
首先,基于前期某专业优秀校友库,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凝练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X;其次,针对调研结果X,开展对策研究,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过程需求,初步制定相应的训练模块设计(x)维,制定相应务实的训练计划;第三,按照生涯规划理念,结合在校或者继续教育青年学生各自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和大学生发展规律来排列各个训练模块,讨论形成初步适合该专业自身特点的“一轴X(x)维”训练模式,并听取优秀校友建议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实施各个(x)维训练模块,并在实践中调整补充。
从学生成长角度验证各个模块训练实效,调整并最终形成(x)维标准训练模块。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一轴X(x)维”培养整体模式(如图2)、“(x)维”训练模块(如图3)为例说明。
(1)目标:提升材料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X:提升科研能力为代表的综合素质(重点鼓励研究生深造)。
备注:2017届材料学院毕业生数据:
本科毕业生130人(升学率62%:读研73人+出国7人=80人),(就业率96.92%:升学80、工作29+12、创业2、定向3、待业4),研究生毕业生76人(就业率98.68%:博士就业100%、硕士出国陪读待业1人)。
(2)依据: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3)途径: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二)模式开展的三个原则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首先,要有制度作为保障,将思想引领贯穿于科研育人始终,实际工作有载体。而继续教育院校同样可以设立鼓励性政策以便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为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保障科研育人工作:将保研成绩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各项奖学金评选加入科研成果比例等,通过制度鼓励学生投身科研活动,培养科研热情。通过构建载体“材料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采取集中立项、指导督查、商业模式探讨、创新导师与创业导师一起参与研討,形成创新实验与创业指导共同推进的模式。将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专业自信增强、创新创业思维扩展、就业升学意志力锻炼、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想引领内容贯穿于科研育人过程中。 其次,要遵循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合理布局训练模块。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材料杯”科技计划,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结合材料专业学生本科四年的阶段性特点,学院鼓励大一同学“跟随”参与项目,以达到了解科技立项,了解实验室;鼓励大二同学选择研究生课题某一小部分立项,成立创新小组在高年级同学辅助下完成项目;鼓励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由选择研究课题,合理选择指导老师,自主完成项目。让学生从了解实验过程,模仿设计实验方案到独立承担课题研究,自主成立团队探索课题研究方向,独立撰写并发表论文,进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我们在科技立项过程中,设置针对学生多能力发展的多环节、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训练模块,将创新创业意识灌输贯穿始终,全面提升材料专业学生以科研能力为代表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科技立项在材料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相比较继续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学习特点,从学习环境、学习时间、人际关系、课程安排、学历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可进一步分析各层次继续教育青年学生的发展目标,有步骤地开展能力提升计划。
第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原则。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充分利用团学组织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例如利用将“社会企业家精神”“公益创业理念”引入到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志愿服务奉献精神结合;举办学术道德讲座、毕业颁奖晚会等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德育建设,积极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一课堂上的知识在学生课外活动中消化提升,第二课堂的活动驱动学生在第一课堂去补充基础知识。而在第二课堂中,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也驱动学生某些方面能力的提升,补充了第一堂的不足,便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继续教育各层次的学生也视情况开展团学组织活动,以辅助第一课堂教育效果,目前在继续教育领域,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可以拓展。
三、“一轴X(x)维”培养模式实施的意义
“一轴X(x)维”培养模式,能够明确各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升目标,并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设计(x)维能力提升模块,可执行性比较强,对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有实际帮助,进而对于学生就业、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学院声誉等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各专业中开展可取长补短,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标准教材。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取得成效为例:经过本科生4年的培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在2010年实施“一轴X(x)维”模式以来,在完善的鼓励制度、完备的平台建设和良好的思想引领、学术氛围的带动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科建设、招生就业还是在学生参与科技立项、发表论文以及获奖等方面都收效颇丰。在SCI/EI/ISTP三大检索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国际SCI论文近700篇,数量在全校各学院排名第二,人均排名第一。我院学生材料学科发表国际SCI论文逐年增加,对提高学校的排名和核心竞争力做出了贡献(如图4、图5)。
(二)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经过“一轴X(x)维”模式的综合训练,材料学生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科研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创新与创业互为驱動的实际效果业已明显。近年来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学生凭借自有创新知识产权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绩。
(三)升研率和就业率保持较高的百分比
我院近五年本科生升研率稳步提高(2013年53%、2017年62%,近五年平均45%以上),就业率均在92%以上。
“一轴X(x)维”培养模式,不仅仅在普通高校专业可以开展,在继续教育各专业、各层次同样也适用。
参考文献
[1]胡为雄.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习近平论学习的系列重要讲话研读体会[J].党的文献,2015.
[2]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1).
[3]刘淑文,张筝,冯丁康.大学生创新立项对本科生的启迪——从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创新立项的实施[J].科技风,2016(7).
[4]宝月,宋建,高热雨等.加强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5]吴慧蕾,王伯平,王梦倩.创新地质学术社团建设 提高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2014(3).
[6]于清海,于世新,郑红,杜高翔.材料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创新创业教育,2015(8).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专业特色;生涯规划;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一轴X(x)维”培养模式的定义
该模式是可以在各个高校专业或者继续教育专业普遍开展、便于执行的提升青年学生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模式,称之为“一轴X(x)维”培养模式。
X: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以最具代表性的某方面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一轴:培养模式的抓手(即最适合该专业X提升的,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线索手段)。
(x)维:基于X的能力提升模块。
例如:材料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X是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以创新创业意识灌输为主要目的(即为一轴),其综合素质可以从五个(x)维模块开展:制度建设、载体构建、思想引领、课程强化、个体辅导(如图1)。
二、“一轴X(x)维”培养模式如何开展
基本思路:基于各专业优秀校友库,以标准调研问卷、访谈等形式调研分析出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X(例如:材料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中,科研能力相较于其他素质尤为突出),根据对X提升的效果分析,确定某项线索作为贯穿始终的中轴(例如;材料专业以创新创业意识灌输为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按步骤按学期开展相关能力提升模块(即:x维)训练。
(一)模式开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优秀校友信息库。
校友资源是高校在办学与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最可信赖和值得依靠的力量,要强调的是继续教育的校友资源是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被忽略的资源。校友资源对于高校招生、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帮助非常明显,在帮助学校培养人才方面,校友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因为校友与学校间是可以互动的,校友的反馈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优秀校友的成长成才是在长时间的理论联系实践基础上积累的,他们对母校的教育、专业培养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是各专业在校学生欠缺的,需要提升或保持的,也是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考虑的培养方向。对于众多本专业优秀校友提到的频率最高的代表性能力则可认为是该专业学生最应具备的竞争力,而以其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则是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X。优秀校友库的建立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设计校友信息网络采集问卷,发动全员增补校友信息库;其次,基于校友自登记信息采集库,选取优秀校友资源;第三,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导师、校友联络员等推荐,补充优秀校友库。
第二阶段:研讨设计X调研模块+ (x)维训练模块。
首先,基于前期某专业优秀校友库,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凝练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X;其次,针对调研结果X,开展对策研究,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过程需求,初步制定相应的训练模块设计(x)维,制定相应务实的训练计划;第三,按照生涯规划理念,结合在校或者继续教育青年学生各自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和大学生发展规律来排列各个训练模块,讨论形成初步适合该专业自身特点的“一轴X(x)维”训练模式,并听取优秀校友建议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实施各个(x)维训练模块,并在实践中调整补充。
从学生成长角度验证各个模块训练实效,调整并最终形成(x)维标准训练模块。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一轴X(x)维”培养整体模式(如图2)、“(x)维”训练模块(如图3)为例说明。
(1)目标:提升材料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X:提升科研能力为代表的综合素质(重点鼓励研究生深造)。
备注:2017届材料学院毕业生数据:
本科毕业生130人(升学率62%:读研73人+出国7人=80人),(就业率96.92%:升学80、工作29+12、创业2、定向3、待业4),研究生毕业生76人(就业率98.68%:博士就业100%、硕士出国陪读待业1人)。
(2)依据: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3)途径: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二)模式开展的三个原则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首先,要有制度作为保障,将思想引领贯穿于科研育人始终,实际工作有载体。而继续教育院校同样可以设立鼓励性政策以便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为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保障科研育人工作:将保研成绩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各项奖学金评选加入科研成果比例等,通过制度鼓励学生投身科研活动,培养科研热情。通过构建载体“材料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采取集中立项、指导督查、商业模式探讨、创新导师与创业导师一起参与研討,形成创新实验与创业指导共同推进的模式。将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专业自信增强、创新创业思维扩展、就业升学意志力锻炼、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想引领内容贯穿于科研育人过程中。 其次,要遵循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合理布局训练模块。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材料杯”科技计划,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结合材料专业学生本科四年的阶段性特点,学院鼓励大一同学“跟随”参与项目,以达到了解科技立项,了解实验室;鼓励大二同学选择研究生课题某一小部分立项,成立创新小组在高年级同学辅助下完成项目;鼓励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由选择研究课题,合理选择指导老师,自主完成项目。让学生从了解实验过程,模仿设计实验方案到独立承担课题研究,自主成立团队探索课题研究方向,独立撰写并发表论文,进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我们在科技立项过程中,设置针对学生多能力发展的多环节、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训练模块,将创新创业意识灌输贯穿始终,全面提升材料专业学生以科研能力为代表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科技立项在材料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相比较继续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学习特点,从学习环境、学习时间、人际关系、课程安排、学历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可进一步分析各层次继续教育青年学生的发展目标,有步骤地开展能力提升计划。
第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原则。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充分利用团学组织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例如利用将“社会企业家精神”“公益创业理念”引入到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志愿服务奉献精神结合;举办学术道德讲座、毕业颁奖晚会等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德育建设,积极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一课堂上的知识在学生课外活动中消化提升,第二课堂的活动驱动学生在第一课堂去补充基础知识。而在第二课堂中,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也驱动学生某些方面能力的提升,补充了第一堂的不足,便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继续教育各层次的学生也视情况开展团学组织活动,以辅助第一课堂教育效果,目前在继续教育领域,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可以拓展。
三、“一轴X(x)维”培养模式实施的意义
“一轴X(x)维”培养模式,能够明确各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升目标,并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设计(x)维能力提升模块,可执行性比较强,对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有实际帮助,进而对于学生就业、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学院声誉等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各专业中开展可取长补短,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标准教材。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取得成效为例:经过本科生4年的培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在2010年实施“一轴X(x)维”模式以来,在完善的鼓励制度、完备的平台建设和良好的思想引领、学术氛围的带动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科建设、招生就业还是在学生参与科技立项、发表论文以及获奖等方面都收效颇丰。在SCI/EI/ISTP三大检索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国际SCI论文近700篇,数量在全校各学院排名第二,人均排名第一。我院学生材料学科发表国际SCI论文逐年增加,对提高学校的排名和核心竞争力做出了贡献(如图4、图5)。
(二)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经过“一轴X(x)维”模式的综合训练,材料学生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科研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创新与创业互为驱動的实际效果业已明显。近年来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学生凭借自有创新知识产权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绩。
(三)升研率和就业率保持较高的百分比
我院近五年本科生升研率稳步提高(2013年53%、2017年62%,近五年平均45%以上),就业率均在92%以上。
“一轴X(x)维”培养模式,不仅仅在普通高校专业可以开展,在继续教育各专业、各层次同样也适用。
参考文献
[1]胡为雄.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习近平论学习的系列重要讲话研读体会[J].党的文献,2015.
[2]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1).
[3]刘淑文,张筝,冯丁康.大学生创新立项对本科生的启迪——从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创新立项的实施[J].科技风,2016(7).
[4]宝月,宋建,高热雨等.加强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5]吴慧蕾,王伯平,王梦倩.创新地质学术社团建设 提高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2014(3).
[6]于清海,于世新,郑红,杜高翔.材料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创新创业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