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年来,国家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大课间教学活动成为加强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活动基地,小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在学习上、生活上不受影响、长期持续发展下去。文章通过对阳光体育教学背景下小学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课间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阳光体育;小学体育;课间体育活动
  一、 阳光体育教学背景下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现状
  随着全民运动观念的提出,国家致力于要求小学生每天积极锻炼一个小时,这也体现了国家发展阳光体育教学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此,课间体育活动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运动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发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手段。从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可以看出它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在校的学习疲劳和学习压力,也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还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在传统的教学中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为主,但是随着学生生活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健康问题凸显,需要学校不断丰富课间体育活动,调动学生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保持积极的运动习惯。另外,学校在设计课间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尊重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主体,为大课间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
  二、 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和设计
  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研究需要围绕一定的要素展開,首先是设计者的思想观念,在设计者设计课间体育活动时都会考虑大课间的对象群体的年龄、背景、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然后根据这些去找寻适合的方法、项目、组织去设计,才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另外,设计者也要考虑学校是否具备一定的条件,学校要全力落实阳光体育、终身体育新体育教学理念,要重视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用文化、生活、课程三个角度设计课间体育活动,不断丰富、拓展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要目光长远,敢于打破传统限制,科学部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校园文化发展。其次是体育教学上的人力资源,人类资源包括学校的体育老师、体育优秀研究者,体育学生等,要充分发挥这些人力在课间体育活动设计方面的作用。要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做一个分配,对特定的活动项目分配一定数量的体育人力,让教师和研究者进行指导,对优秀的体育学生进行帮助,在平时体操训练或者队形训练时及时交接并进行部署。一些有难度的运动项目聘请一些专业技能者来指导、训练;像武术、舞蹈训练类的活动可以和体院进行合作,在学生学习后直接把学生送到固定职业上进行实习,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不断提高学生技能基础,也给教师一个缓冲、调节的机会。
  其次是学校的体育设施上,学校的体育设施基础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教学最基本的东西,很多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都是依据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和班级学生比例来配置,对于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教师和后勤管理都会受到体育设施的限制,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学校要加强创新,对体育器材及时更新和改进,提高利用率。例如,学校可以在购进设施前先做好调查工作,对体育馆进行了解,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保证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运动情况,可以安排集体训练,开发一些集体训练的设备、器材,及时做好宣传,吸引学生参加,要求学生自觉、主动表演。最后是体育文化资源,体育文化资源指的是在开展课间体育活动时要注重对课间活动环境的塑造,加强一些人文意识和文化气息,让学生感受到阳光体育的真正魅力。所以在设计课间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加深文化内涵,通过一种外界影响力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积极运动,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例如,学校可以对学校体育馆的历史进行介绍,组织学生在节日上参观,或者举行一些体育摄影大赛,吸引体育爱好者积极表现自己。也可以在班级开展体育技能展示活动,设计一些口号、班徽,励志语、横幅、知识讲座等,渲染出一种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通过思维影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但是这些都要围绕学生本身展开,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体育文化和意识都可以加深学生精神层面对体育的热爱,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让课间体育活动成为校园体育建设园地。
  三、 开展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案
  (一)实施步骤
  首先需要积极带领,稳定进行。学校要组织特定的领导小组带领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由年级组、体育小组、体育教师、体育优秀生等共同协作、齐力推进,让整个课间体育活动的进行规范、有效、持续。学校要重视课间体育活动的地位,要把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设置安排,要制订完整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也要保证活动人员参与度。其次要加强培训和锻炼。在开展大课间课程时班主任要在课前积极鼓动学生参加,调动学生兴趣和信心,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运动机会,学生在锻炼技能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培训项目的进行。要循序渐进、逐一进行,从思想上过渡到行动上,从课间过渡到校园,最终实现课间体育活动的健康运行和积极发展。然后,要整合体育资源,保证基础。学校在开展课间体育活动前要及时整合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和设备,及时检查,也要对师资资源进行评估,多活动场所进行检查和选择,在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重点塑造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强化课间体育教学的体系结构。
  (二)实施方案
  首先要树立鲜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宗旨和特色。在设计课间体育活动时要及时抓住中心主题,依据国家《体育健康标准》确定一定的活动目标,用发展的理念来注入体育活动,达到健康生活、强健体魄的作用。在开展课间体育活动时要注重和体育竞赛进行结合,通过竞争性的比赛项目,增加学生活动进行的活力和积极表现,凸显出学生体育精神,通过体育技能的提升到达健康水平。学校也可以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学科成绩进行挂钩,学生才会有动力去标新自己,这样提高了课间体育活动的教学质量也可以看到阳光体育开展的成效。
  其次是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校本化课间体育活动时要逐级递进,围绕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运动和锻炼,要科学地安排学生的运动时间,对于学生的身体情况适时调整,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时观察和记录,观察学生的不舒服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可以进行奖励,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训练,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   再次,要分层提高,加强管理。对于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要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化目标、分化任务,进行阶段化的训练,保证整个实施活动不出差错、平稳运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在活动前,要明确活动项目和具体步骤,在活动中要积极配合、遵守规则,在活动后要主动反馈,自觉反思,促进整个过程的建康进行。在课间体育活动管理过程中,学生领导队伍要保持开发意识,扩大体育运动的内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让学生看到阳光体育教学的人性化特点。另外,除了学校,还有学生,教师要引導学生树立自控意识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和克制,可以在每个活动项目中安排一些小组长或者监督员,及时查看学生的表现,避免偷懒、懈怠的情况。对于后勤管理上,要有值日生,这些值日生要及时、负责地去清点、查看、通知课间场地的布置物资,对于使用要及时告知学生,保证整个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中的安全,只有保证了安全,活动才能一直开展。
  最后要制订完整的评价、反馈体系,确保课间活动的高效、高质。在校本化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制订后,进行开展实施时要有充分的实践、证实过程,通过一整套固定的模式来维持,提高方案的有效、科学、精准。例如,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制订完整的评价体系,可以在每周,或者每节课上进行几分钟评估、统计,然后进行结果评比,汇总后作为奖励的依据。也可以在班级里成立评估小组,进行监督和评测,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学生在完整的评价体系中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可以看到方案的成效,看到方案是否可行,也能为后期改进提供参考。在实施中,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升,改变以往活动的被动场面,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我认知力,也是对学生整体素养的一种提升。另外,在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的最后环节,对于学生的参与表现要做一个整体反馈,可以看到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后期进行项目补充和维修,对于课间活动的进场和出场方式进行改变,缓解拥挤的现象,对于没有参加的学生进行后期活动的安排,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于表现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教育,把反馈成果融入评价体系中,两者可以相互对比,共同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四、 结语
  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艰难的工作,需要学校和相关领导的积极配合,耐心设计,遵循规律,关注学生,努力实践、研究,最终找出一条成功路径。通过对阳光体育理念的描述,对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间体育活动对自身体育健康的重要性,学生才会积极参加到学校丰富的体育活动中,这样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能让自己更好地面向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红.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问题及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
  [2]吴金涛.基于阳光体育下青少年户外运动发展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3).
  [3]彭新社.“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状况研究[J].运动,2016(3).
  [4]刘成兵.阳光体育背景下常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校本化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运动,2012(2):69-70,72.
  作者简介:王志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入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借助游戏化的方式激活课堂氛围,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文章从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分析入手,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的运用模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开展识字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点,也是小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开展此项教育活动,导致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很难得到有效提升。文章结合对教育现状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识字教学;深度融合  一、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学校的教学活动也产
摘 要:在情境学习之下,学生应当学会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和内化能力有所提升,对于教师同时也是一种考验,要求教师能够有效整合学科内容和学习场域。文章通过阐述初中阅读深度学习的含义,现状存在着阅读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整合、阅读教学过程缺乏深层合作、阅读教学效果缺乏高度反思的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内容整合化,丰富学生认知体验、践行学习活动观,优化问题设置路径、组建学习
摘 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课前预习的程度。培养学生自学及预习能力是有效实施新教学法的关键。针对英语课堂不同课型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找到培养初中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基本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理论;英语课堂自学行为;初中英语自学、预习策略  一、 在初中英语课堂实施“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理论依据  脑科学
摘 要:微课是中国在经历新课改之后新出现的一个教学方法,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将会面临很大的难题。因为高中的教学内容比起初中的教学内容会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对某些学科的不理解,造成他们对本门学科产生一些不好的学习情绪。数学作为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在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高中数学在学习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式之
摘 要:基于分析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主要通过数学教师设置前置性作业,引导自主学习;注重说理题设计,激活数学思维;合理的分层作业,尊重个性差异;适当加入变式题,积累数学思想四种作业设计途径,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中展开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优化数学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方式、解题技巧与数学经验,从而充分发挥出数学作业的价值与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随之呈多元化态势发展。教育部门为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出项目式教学法。所谓项目式教学是围绕具体情境而展开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问题得以解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由于项目式教学法的课堂实践经验较少,在当下的教学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以项目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为鉴,提出优化高中信息技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网络信息开始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开始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与此同时,高中数学教学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产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下的很多教学资源、教学方式都可以很好地提升中国当前的教学质量。很多抽象问题都可以直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形象化展示教学,因此文章就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内容、作用、问题的阐述,从而为现代信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出自于陶行知先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理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工作者对生活教育理论也做出了许多研究和实践,尤其是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业负责,教学知识理论,更要对学生的生活品德、学习兴趣、核心素养等负责,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优秀的学习品质,加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学;数学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小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深入人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也越来越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是以“以教定教”为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阶段,而且也是帮助学生认知数学、了解数学的关键时期,运用“以学定教”的方式来确立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才可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以学定教;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 引言  以学定教,就该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