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
  二、“新课堂”构建的意义。
  1、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
  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
  2、改造“旧课堂”的必然选择。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教学,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不可能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出现转变。随着课程整合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深入,他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信息、资料和计划,相互间汲取力量和灵感.
  三、“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富有创意的欢乐场面,有的画出了人物画,有的画出了山水画,有一个学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间画得非常好,特别是那个色彩,和谐、协调,富有童趣。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又强化了画图程序的应用。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取向。
  2、“ 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试想,如果写文章时运用它;学英语时运用它;找资料时运用它……那它还会被忘掉吗?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使学生在 “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中提升。在“新课堂” 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
  3、“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多数教师依旧把知识传授作为第一要素,把教师的主要引导放在核心位置,把过多的练习当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状况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种状况,要使新课改真正走向成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剖析“新课堂”教学的真谛:未来的“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教师要尽可能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去设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要尽量多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然后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彼此之间的智慧。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除了对教材文本的处理以外,努力促成学生新的思维的形成。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学科教学整合也是一场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和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磨擦。因此,面对老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理念,正确处理好“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懈追求。
其他文献
一、混业经营是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1、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决定因素:风险作为金融业的两种市场抉择,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各有利弊,而社会在考虑分业抑或混业经营时,所主要考
【摘 要】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较大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在拓宽中学生认知结构空间、促进其情绪宣泄和培养中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中学生认知能力迷失、人际关系淡漠、生活意志丧失、抑郁、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我国当前在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层次影响,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进行分析,提
【摘 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怎样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收获呢?教师要在理解新课程理念下,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何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呢?那就需要重视新课程理念,优化实验教学。下面是我的教学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学习。  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现阶段我们的
【摘要】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手段,成为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利器,但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何把它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完美结合实现我们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都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效率 适当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信息丰富固然是好事,但信息过多使我们眼花缭乱,我们如何运用好这些信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成为摆在我
新常态下,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关键的经济资源之一,面对竞争逐渐白热化的状态,对于企业的盈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上升阶段的关键时期,加强固定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以激发他们更浓厚更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艺术 兴趣 探究 训练         数学课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怎样调整课堂结构,达到高效、寓教于乐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因为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一代人
高中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语言、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方法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踏出初中校门走
海南贫困地区实行信贷扶贫推广产权到户模式的对策●潘在琼199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扶贫攻坚要坚持到村到户
【摘要】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前景看好,它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以图载史 思维导图 历史复习  一、立论背景  1、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命制的走势——重基础,重教材,重学科体系构建  浙江省高考命题跨专题跨模块的知识整合类的题目逐渐增多,比如2013年浙江文综第39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
摘要:中国和苏联在工业化进程的早期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在经典经济学意义上尚不具备工业化条件。但是中国和苏联借助强大的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制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同时以中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现代化道路对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 苏联 工业化 强制工业化  中国与苏联作为历史上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发展道路和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