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际问题与对策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en87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型城区建设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路径,但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如火如荼,而是出现了潮涨潮落的现象。杭州市滨江区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中,围绕“要不要”、“谁来建”、“如何建”三大问题,积极探索,形成了扎根社区,发展社区教育,立足区情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滨江路径。
  关键词:学习型城区;建设;终身学习;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热潮。1999年9月,上海首次提出要创建学习型城市,随后大连、常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十六大后,全国已有80多个城市提出了要创建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如火如荼。但是到2004年—2005年,这股热潮有所降温;近年来亦是不温不火。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潮涨潮落的现象值得研究,以使后来者能够吸收兄弟城市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尽量走自己的路。
  近几年来,杭州市滨江区发挥“小政府、大社会”和“小机构、大服务”的体制优势,扎根社区,发展社区教育,立足区情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总结滨江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历程,基本上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路径”的探索中前行。
  一、解决一个“要不要”的问题:明确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战略地位
  发展社区教育和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习型城区建设是不是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这是滨江区在发展社区教育过程中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滨江区教育局会同区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建立了调研课题,分别从国内外理论界的相关论述、兄弟区县的经验、市民和各部门的需求与认识三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的结论是:首先,建设学习型城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市文明和谐发展的智力支撑;其次,建设学习型城区是实现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基本路径和体系架构,在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与夯实学习型社区基础之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的步骤;再次,学习型城区是社区教育更高一个层次发展的重要目标,具有制度体系架构的深层涵义。社区教育则是学习型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平台;最后,从激励手段上讲,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只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外在激励,而不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学习型城区建设才是社区教育内在的发展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2009年滨江区以两办的名义印发了《滨江区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区党委办[2009]15号),更加明确了社区教育的地位、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并进一步明确“区政府在每年全区(含外来)人口每人2.5元的标准(由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教育)的基础上,增设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的专项经费。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投入,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学习设施。各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资助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发展地位得到了有力的巩固与加强,市民对社区学院、社区教育的知晓度、认同度迅速提升。
  二、解决一个“谁来建”的问题:明确学习型城区建设的主体
  “两办”文件解决了推进学习型城区的认识问题,提升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地位,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建设主体。各部门以为学习型城区建设就是社区学院的事情,自己配合就是。但社区学院作为一个教育事业单位,要推动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显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这就必须明确建设主体的问题,即学习型城区应由“谁来建”?区委、区政府在区教育局的积极建言下,于2011年初出台了《中共滨江区委、滨江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区党委[2011]8号),并从四个方面明确并强化了党委、政府作为学习型城区建设推动主体的战略:第一是学习型城区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副组长,各部委办局一把手为成员的“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领导小组”,不仅规格、级别上不断提高,而且在推动力上更加加强。第二是将学习型城区建设纳入滨江区发展战略。滨江区政府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写进工作报告,把“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区建设,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社区、企业和学校,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纳入滨江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第三是将学习型城区建设纳入政府各部门的经常性工作范围,参照政府工作报告落实任务,区两办把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并下发《杭州高新区(滨江)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责任分工一览表》,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第四是建立充分的经费保障,区、街道两级财政将人均各2.5元的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学习型城区建设专项经费。
  三、解决一个“如何建”的问题:实现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路径突破
  区委的文件明确了建设主体,但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过程中,发现有两个问题还是影响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可持续性。一是以评促建的路径依赖问题。通过考核评估促进某项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颇具中国特色并且确实行之有效的策略。因此,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学习型城市(或城区)建设中。于是,便产生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评估机制不完善带来的短期行为,一旦考核通过,牌子到手,创建到头。二是创建活动的离心化。我们发现许多市民参加社区教育活动仅仅是把它作为一项自己的福利,一项社区活动,参与的主体积极性不强,加上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创建活动没有与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没有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没有把创建活动融入到城市的整体社会发展之中,而是就学习搞学习,就创建搞创建,导致创建活动与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两层皮现象。因此,特别需要解决“如何建”的问题。滨江区从三个方面开展路径突破:
  (一)建立完善便捷的设施保障,吸引市民“乐意学”
  为夯实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基础,杭州市滨江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以社区教育为平台,真真切切地为市民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了给市民学习提供便利,滨江区开展了市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就是在每个行政村、每个社区(相当于居委会)都建立一所“有教室、有设施、有课程、有师资”的市民学习场地。使社区居民不出村、不出社区,就能找到学习之所。主要是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把市民学校作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必须配套的项目,按照“三室一厅”(即培训教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电教多功能厅)的标准实现硬件设施一步到位。二是开展市民学校等级评估,主要是就市民学校组织市民学习和开放利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目前,滨江区已建立社区市民学校47所,拥有教育和文体活动面积1.1万多平方米,图书报刊8.4万余册,电教设备49套。大多数市民学校实现了三个“全”:全天候开放,市民什么时候想来学习或活动都可以;全方位服务,看书、上网、健身、娱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全员化接纳,无论男女老少、常住暂住人口,只要是来学习的都接纳。市民学校已经真正成为市民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最佳场所。
  (二)以适需对路的优质教育,引导市民“学得好”
  滨江区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市民学习需求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市民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滨江区搭建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三个平台:一是针对“本地新市民”的“白马湖大讲堂”,以市民学校为基地,每年组织上千场的讲座,讲授社区居民感兴趣的民生话题,使10万以上人次的市民接受学习;二是针对高新企业的“高学历新市民”的“硅谷创新论坛”。这个论坛走的是高端路线,请来讲课的人基本都是国内的知名学者,世界金融危机、知识经济、物联网、文化创意、核心价值观……都是这个论坛的主题词。三是针对“外来新市民”的“民工学校”。自2003年开办民工学校至今,脚步坚实地迈过了近十年。全区已累计在500多个工地和企业创办了民工学校,前来参与学习活动的民工已达16万余人次,有万余名民工通过学习取得了各级各类岗位职业技能证书。
  同时,还针对不同人群的学习习惯,设计不同的学习载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市民参与各种学习,发挥动漫之都的优势,在学习活动中融入动漫元素;通过书友博客、在线书展、数字图书等服务为社区成员提供丰富的数字化阅读产品,打造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组织社区文化社团,引导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体学习等。总之,尽量让学习变得快乐些,以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
  (三)建立学习成果转化机制,帮助市民实现“学有效”
  为了让市民真正“乐学”,最关键是让市民真切地收获到学习的成果,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市民学习成果的转化。首先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创业、就业成果。比如,根据发展文创产业的需要,滨江区近几年为创意产业培训各类动漫、电脑平面设计等创意人才达1万余名,他们都成为滨江动漫产业的技术骨干,2011年原创动画产量38部32,581分钟,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各基地之首。培训带来产生力的提高,培训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样的学习,市民觉得“乐”;其次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个人魅力。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学习的成果,滨河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市民学习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滨江区的创业品牌和整体形象,增强全体市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希望通过路径创新,引导市民“乐意学”、“学得好”,进而“学有效”,以此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学习文化的培育,形成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滨江路径”。
  四、思考一个“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学习型城区建设必须建立与完善长效机制
  总结杭州市滨江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实践,基本上是在“问题的反复”中前行;但发现一些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如何建立目标引导机制
  无论是滨江,还是其它兄弟城区,大都有“到××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组织达到百分之几,学习人数达到百分之几”这样的量化指标。这种阶段性目标,对于在一定时间内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很有推动作用。那么,这个目标达成后,学习型城区建设是否就大功告成了呢?因此,应该研究目标引导体系,通过不同时期或阶段、不同方面或内容的目标,不断引导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持续发展。滨江区作了一些探索,把“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作为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比如,初级阶段通过市民学校标准化,实现以“方便”来吸引市民学习;第二阶段,通过市民学校特色化,以“形式和内容”吸引市民学习; 下阶段,将通过市民学校现代化,以“品质”吸引市民学习……总之,需要进一步探索,把提升市民的学习指数与幸福指数结合起来,建立更为长远的目标,不断引导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发展。
  (二)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型组织评估体系
  学习型组织建设如何推进?关键是一个建设标准问题。目前国内的评估标准,普遍存在着比较繁琐、“形而上学”的问题。如何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简明易行的建设标准,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区合规范、有成效地发展,滨江区也在探索之中。学习型组织的评估,至少应该坚持下列原则:评估不是为结束,而是为了新的开始;评估不仅仅为了牌子,更是为了认清组织的发展方向;评估不仅是审查自己,也可以学习别人;评估不是少数人的“查帐”,而是更多人的评议。
  (三)如何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学习型城区建设需要运动式的推动,但更需要长期的坚持。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看,一是建立目标责任与考核监督机制,将它列入对各级干部的年终考核中,与干部的晋升、待遇挂钩,这是一个有效的机制;二是建立督导评估机制,作为督政(包括对政府各个部门)的重要举措,发现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要及时解决,推动创建工作动态发展;三是要注重实效,教育惠民。创建学习型城区的直接目的,是以学习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城市及社区文明和谐发展繁荣提供制度保障,而它的根本目的则是教育惠民,使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创建学习型城区过程中,把教育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特别要关注居民的民生问题;激发居民学习的内在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为民、便民、乐民、富民、福民,通过教育真正帮助居民解决一些民生问题,办好居民满意的社区教育。滨江区正在积极探寻以提升市民幸福感为导向的学习型城区建设长效机制,以期为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探路。
  参考文献
  [1]叶忠海.创建城市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5).
  [2]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课题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课题总报告[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3]俞明兴.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南论丛,2010,(3).
  [4]麻艳香,蔡中宏.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5]朱孔来,俊杰.国内外学习型社会研究现状评述及未来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6).
  【责任编辑:李养正】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51 7份有效调查试测问卷结果,对当前网络背景下的网络自主学习现状与学生的能力素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绝大多数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初级阶段,学习的能动性与元认知能力不足、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提出在加强远程教育自主学习现状跟踪调查与能力测评的基础上,可考虑从自主学习的主体、客体与环境三个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索
期刊
摘要:任职教育轉型是武警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着眼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努力提升任职教育质量,尽快使部队形成战斗力,这对任职教育教员的能力素质提出新要求。院校教员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摒弃学历教育时期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思维定势,为此,要拓宽教员培训机制,使教员有机会走出来,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高层次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努力实现教员能力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员队伍;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事业单位一般将单位文化作为入职教育的导向和核心,以宣贯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对新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因此,事业单位的入职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并且很难客观、有效地评价入职教育的培训效果。在此以“气象局2011年新员工入职教育”为例,探讨了在事业单位入职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可能性,在入职教育中完成人员配置的初步验证,并在测评结果的指导下完成个性化教育培训,从而大幅提高入职教育
期刊
摘 要:培训是21世纪朝阳产业,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目前,淮安市区培训机构约300家,培训范围涉及课外辅导、职业技能、企业管理方方面面。但培训机构普遍“小、散、弱”,有信息化意识,但信息化能力低,效果也比较差。政府重视培训业信息化建设,为培训业搭建信息化公共平台,是提升培训业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淮安市区;培训;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中图
期刊
摘要:继续医学教育是中级及以上职称医技人员在本专业领域内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终身性医学教育。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阜外医院作为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每年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0余项,迫切需要“评价”来激励和规范项目的实施。本研究结合阜外医院项目管理现状,初步构建了一个由学员满意度、专家评议、主管行政部门评价三部分组成的评价体系。
期刊
摘要:学习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和主要构件。学习文化的进步,是社会一切进步的先导。然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挑战我国的学习文化。因此,广州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就要创新学习文化。具体的措施有:确立终身学习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倡导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学习理念;举办与终身学习文化有关的研讨活动和宣传活动;建立完善终身学习网络和市民终身学习体系,为学习文化的创新提供环境支持。  关键词:学习文化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工程博士这一新型专业学位的设置要求及目的,结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学历博士培养管理经验,从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个性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博士论文的严格审查等方面,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工程博士教育;规范管理;特点;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而设
期刊
摘 要:知识管理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知识管理需要新型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分别从社会建构学习的视角、组织工作过程的视角、成员能力发展的视角来看待知识管理。中德合作风电项目组织的“混合式培训”经验表明,作为知识管理者的青年高知成员需要提高电子化学习能力,逐步接受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念,在实践中反思学习、在团队中协作学习,在持续改进机制的组织中学习。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社会建构主义;混
期刊
摘 要:文章从信息技术与教育应实现深度融合入手进行分析,以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把“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作为主体结构,借鉴“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核心环节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网站设计业内人员开发的顺序和借鉴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经验,设计出新的教学思路——“双项目双中心教学模式”。此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学会独立创新、团队协作沟通和社会适应
期刊
摘 要:根据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对吉林省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较为客观的反映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向教育部门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吉林省的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