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子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亲子交往作为儿童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安宁和家庭的幸福。幼儿期是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健康的亲子交往传递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和亲情,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完善自我人格,而且学会情绪管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亲子交往;幼儿心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01-03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驿站,中外早期教育专家研究认为,0到6岁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发育形成的最关键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良好健康的亲子交往,对儿童个人而言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对社会而言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亲子交往的类型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术研究发现,幼儿的3-6岁属于多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幼儿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是2-4岁,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了解数学的概念时期是5-5.5岁,在不同的阶段内,幼儿因为接触事物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有学者研究认为,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六点,包括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如打架、脏话、说谎、嫉妒、恶作剧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如自闭、自卑、国度幻想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神经功能障碍、不良习惯、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保持心理舒适、愉悦、健康,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父母、自己以及社会其他人,而心理健康是具有一定标准的,那么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方面,对事物具有好奇心,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情感方面,做事情有坚持性,有责任心。社交方面,待人善良,具有一定的社交智慧,懂得与其他人的合作,并且注重公平。生活方面:懂得自律,自我控制,避免极端的情绪出现。精神方面: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事情抱有乐观态度,对事物有一定的审美能力[1]。
  (二)亲子交往的類型
  亲子关系是每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关系。亲子交往绝大多数情况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互动,广义上也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儿童的交往。亲子关系是人出生以后成为社会人之前,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早期教育理念认为亲子交往始于胎儿在母亲腹中之时,胎儿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就有了确切的感知。幼儿的成长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方式、父母个人的心理、风格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在郑淑杰等老师的研究中,表示幼儿与母亲的亲子交往主要氛围三种类型:母亲高反应——幼儿低反应,母亲高控制——幼儿服从控制,母亲高控制——低互动。候静老师在他的研究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父母交流——幼儿不交流,母亲高控制-幼儿顺从,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四种类型[2]。
  总结两位老师的研究成果,可以将亲子交往类型归纳为:父母交流——幼儿交流;父母控制——幼儿顺从,交流少;父母不交流——幼儿交流,主要是以上三种类型。一个婴儿来到人世间,最先接触到的人就是母亲,其次是父亲,父母付出抚育的艰辛,给了孩子爱和温暖,孩子的微笑就是对父母最美好的回报,所以儿童的社会交往首先就是和父母之间的亲子交往。幼儿期的亲子交往对儿童的感觉和记忆、思维与想象、情绪和情感、个性与品质、气质与性格等各方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亲子交往中,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影响儿童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同时幼儿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具有反作用,父母在与孩子的良好交往互动中,收获了满足感进而获得心灵的自我成长,而“父母控制——幼儿顺从,交流少”型和“父母不交流——幼儿交流”型,都是不健康的亲子交往,无论对幼儿的心理成长还是对父母而言,都失去了人生中的宝贵时机,尤其是对儿童的初始社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3]。
  二、亲子交往中多种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不同的父母家庭教养模式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
  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教养模式包括专制型、权威型和放任型。权威型的父母能够给予幼儿一定的控制,但是也会满足幼儿的需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的需求能够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也不会出现过分的要求,有利于儿童形成自我约束、自制的心理;专制型的父母会常常使用权力要求幼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幼儿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缺乏自由,控制过度导致幼儿易出现自卑心理、自闭的心理等。放任型就是父母放任孩子的选择、需要等,对于孩子来说,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但是如果放任过度,幼儿会感觉缺乏父母的关注,会引起幼儿的自大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二)父母的人格特征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
  幼儿的抚养者、陪伴者——父母是影响幼儿心理发育最重要的因素,父母个人的人格特征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流露出来,幼儿最终会对父母的性格做出已定的反应,或者是模仿、学习,或者是背道而驰。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抑郁的父母带出的孩子总会不如开朗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因此孩子的心理发展,深受父母个人人格的影响[4]。
  (三)父母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
  不能说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就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比较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他们看待事情的态度、他们对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都会比教育水平较低的父母要更加适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会很少表现出专职、你爱、冷漠、惩罚或者过度表扬等问题,更多的是选择与幼儿讲道理,让幼儿明白事情的真理,比较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家庭的经济收入也是影响父母与幼儿交流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比较贫困,父母往往忙于生计,就会忽视或者无暇对幼儿的陪伴和教育,如我国的留守儿童问题,这样的孩子往往内心感觉到孤独、自卑没有安全感,严重的可能形成自闭趋势。   总之,父母的家庭教养模式、个人性格、收入问题以及学历问题都能体现在他们与幼儿的交往交流过程子中。
  三、亲子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良好、有效的亲子关系决定了幼儿的健康的成长
  在影响幼儿依恋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是抚养质量。抚养质量是由抚养者,主要是父母在与幼儿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敏感性、情绪表达、社会性刺激量三方面来决定的。其中母亲的敏感性是最重要的因素。那种能准确地理解孩子的信号表达,并给予适当迅速反应和积极的情绪表达的频率较高,即给幼儿大量有益的社会性刺激的母亲,能使儿童形成安全性依恋。因此,要使儿童獲得安全的依恋,父母必须经常关心孩子正在做什么,当幼儿向外界发出信号时,应以积极饱满的情绪与其交流,并经常主动地向儿童发出信号,不断给与各种愉快刺激,例亲切的抚摸和亲吻,微笑的交谈、温暖的鼓励等。通过这种亲子间的积极互动,促使儿童形成安全性依恋,是形成孩子自爱和爱他人的能力的基础,因为从小没被善待的人往往不会善待社会,善待他人。
  亲子交往,作为儿童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亲子之间的互动状况是儿童能否形成安全性依恋关键。
  (二)亲子交往有利于儿童的情绪学习
  父母不仅是孩子依恋的对象,还是儿童情绪学习的教导者。特别是在幼年期,当孩子感到焦虑和悲伤时,父母一定要作孩子身边的安慰者和支持者,并在孩子不会处理情绪困扰时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父母一方面促进了儿童对自己以及他人各种情绪的认知,缓解了当前的痛苦;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看,也帮助他们学会处理消极的不良情绪。在这方面,最有效、最经常的一种亲子互动方式就是,亲子问的“情感对话”。这种生活中几乎天天进行的“情感对话”,能大大提高孩子对各种情绪的理解力。除了重视和孩子交谈、游戏外,更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适当的反应;当孩子向你微笑时,你也必须报以微笑;孩子与你谈论娱乐新闻时,你也要有适当的反应。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后,更容易对自己产生认同,会更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更好地处理人-己、人-人、人-事关系,从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为人生幸福打下良好基础。
  (三)缺乏良好亲子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一,没有良好亲子交往的幼儿缺乏安全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其中生理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幼儿安全感的形成是在与父母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建立在亲子互相依恋和依赖基础上的,这样的孩子情绪稳定,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有同理心。如果人在幼年生活中缺乏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极容易导致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在童年的早期不易察觉,可能对其以后的人格、认知等心理品质产生危害和心理问题,进而导致将来的行为问题,如逃学、撒谎、顶撞父母,甚至打架伤害,进而危害他人和社会等。
  第二,没有良好亲子交往的幼儿缺乏自信心。俗话说,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画,幼儿期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幼儿自信心的树立与父母的教养、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一个人有很强的自信心,除了天生性格特质以外,绝大多数人是在生活中培养和树立起来的。所以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鼓励和支持,让幼儿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自由发展,让孩子敢于发表自己内心的见解,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安宁和家庭的幸福。有效健康的亲子交往不仅能传递父母对孩子真挚的爱,而且还让孩子在这样亲子交往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完善自我人格,而且学会情绪管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玫瑾.幽微的人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2]孔凡凡,裴晓真.亲子交往与儿童情绪发展[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4(3).
  [3]赵红霞,胡碧霞,李曼曼.学前儿童亲子交往研究综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4]于维.有效改善亲子沟通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研究利用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对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性尝试,探讨该模式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问题的改革效果,思考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这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PBL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应用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
期刊
【摘 要】辅导员是辅导工作人员的简称,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就业辅导工作、党团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开展工作。魅力辅导员要基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心理情感、学习情况产生综合影响,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分析现阶段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明确了魅力辅导员从心理学角度开展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政策的创新与改革,职业院校的教学政策也在与时俱进,逐渐完善。职业院校独有的实习政策,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教育的优势所在。顶岗实习工作阶段是职业教育计划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学生可以借助这一时期将在校园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結合,并运用到工作中,这也是企业与学校顺应教育改革,建立的一种技能培养性教学模式,此路径的开发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在此过程中,顶岗实习教学是将职业与
期刊
【摘 要】教科研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分析探究了影响教师教科研热情的原因以及具体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科研热情;发展动力;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03-03  
期刊
【摘 要】技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有人把他们比喻为升学过程中的“落水者”,有些技校学生人生态度很不乐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三年毕业后,他们还要直接面对人生和社会的选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坎坷。所以了解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技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技校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对分课堂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交流相结合,而雨课堂为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服务。“雨课堂+对分课堂”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旨在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采用对分课堂,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和“思”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混合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雨课堂
期刊
【摘 要】民办教育伴随着国内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发展。30多年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打破了公立大学固有办学模式的情形下,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崛起[1]。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的绩效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绩效管理不尊重教师人才和学术成果运行的规律,忽视了教师绩效管理的发展性功能,绩效管理及评价标准和内涵比较单一等。本文提出了教师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期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辅导员是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高职院校实现校园稳定的非常重要的核心力量。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很多高职院校已经逐渐认识到辅导员岗位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以A学院为例,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升格;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英语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将具备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基于实际需求,善于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模式实现教育模式和课堂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基于此,每一个学生不仅可以扬长补短,还可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选择最优的学习方法跟学习技巧,以此实现自身英语能力的综合提升。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入多元智能理论,从根本上提升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慕课、微课等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出现,教学设计也更加趋向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有效结合。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微课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研究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微课程的构建策略,希望可以为英语微课程的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微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