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爱得更多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五晚上,接上完辅导班的儿子回家。一路上,我心里憋着一股气。老师向我反馈了一个信息:儿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提醒他不要走神,他竟然说上课前吃了一份外卖,这会儿又有点饿了,头脑里老是闪现一口大火锅。要是周五的晚上,父母安排的不是课外辅导班,而是一顿火锅,那生活就太美好了。他这话一出来,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接了儿子,正想着怎么说这事,却听儿子说:“妈妈,给我买个鸡蛋灌饼吧,闻着好香。”
  我憋着的气正好找到出口了,立即回答:“不买。”
  “为什么?”儿子问。
  “上课表现那么不好,还整天想着吃,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影响课堂纪律,你以为你是在表演脱口秀啊。你马上小升初了,一点儿也不知道紧张。”
  好一阵沉默,我认为儿子是被我说得羞愧了,没想到儿子的声音响起来了:“妈妈,你爱我吗?”
  妈呀,这么宏大的问题,我赶紧回答:“爱啊,当然爱啊,你看我们为了让你上个好学校,买了学区房,全家住在这‘老破小’里……”
  儿子截住了我的话:“那你一个鸡蛋灌饼都不愿意给我买。”
  “不是。”我有些被噎住了,“不买是因为你表现不好,你在课堂上不守纪律……”
  “我不是有意不好好表现的,我说了实话,我饿了,那会儿特想吃火锅,同学们笑也没办法。这会儿我也没问你要吃火锅,我只要吃一个鸡蛋灌饼,5块钱,你都不愿意买。”
  “不是钱的事……”我有些不知道如何回应了。
  “是的,我也知道不是钱的事,是爱的事,你不爱我。”儿子的声音有些委屈。
  我的天哪,一个鸡蛋灌饼被他上升到了爱的高度。
  “我们怎么不爱你?我们花那么多钱为你买学区房……”我拼命想解释,可是又被儿子拦下了话,他说:“那不是我想买的,是你们想买的。你们遵从的是你们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
  他接着说:“你平常总说,对我是无条件的爱,我现在发现了,并不是。我想吃一个鸡蛋灌饼,你都会因为我上课表现不好而不愿意给我买。如果我上课表现好了,你肯定就乐意买了。这是无条件的爱吗?这明明是有条件的爱。”
  听到儿子的一番话,我有些惭愧。总是习以为常地认为对儿子付出很多,给了他很多很多的爱,却没想到被儿子一眼看穿了其中的虚伪。
  是啊,吃鸡蛋灌饼与上课表现不好之间有什么关联?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又是一个周五晚,我又去接儿子下课。这周的心情又不太好了,但这次不是因为儿子,而是因为我自己。由于疏忽,工作出了差错,我和几位同事一起都被扣了钱。
  接到儿子,我马上跟他说了这事,意图用自己做反面教材,让他在学习中更加认真、仔细。
  我以为自己很高明,却没想到立即被儿子识破了:“老妈,你真是太热心于教育我了,连自己犯个错,都还想着来教育我。”
  我被儿子说得面红耳赤,想反驳却又无力,只好默默骑车。
  突然,儿子叫了一声:“停。”
  “怎么了?”我把车子停了下来。
  “我要买份奶茶。”儿子说。
  “这大晚上的,你还想喝奶茶。”我说。
  “不是给我买的。”儿子说着,快速向奶茶店跑去。
  没过多久,儿子回来了,捧着一大杯红茶热饮回来了。
  儿子笑说:“妈妈,这是给你的,是用我自己的零花钱买的。”
  我诧异:“为什么要给我买?”
  “你今天不是工作不顺心吗?讓你愉快一下。你不敢喝奶茶,怕长肉,这个红茶没问题。我先帮你拿着,到家再给你。你工作犯了错,肯定也不是有意的。你不要难过了,喝个香香暖暖的红茶让自己高兴一下。”
  父母和孩子之间,我们通常都以为父母爱孩子更多,但孩子的行为却让我发现,其实是孩子爱父母更多,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无条件的。他们不会嫌弃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是世界500强企业,不会在父母犯错时就惩罚父母,不会拿自己的父母和他人比较,他们在父母各种盘算、计较、功利的计划中,仍然诚挚地爱着父母,他们才是“可怜天下孩子心”。
  编辑 东篱
其他文献
1  女儿是一名小学老师,有一天回家告诉我,学校里有个活动,要找几个学生录一段本地方言,全校千挑万选出来的选手,一说起方言,却还是“绕嘴大舌头”,听得人捧腹。女儿感叹说:现在会说方言的孩子实在太少了,别说他们了,我这一辈多数也是不会讲方言的。  我说,这点你得感谢我,是我一直坚持在家和你讲方言。  我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在我看来,方言就是最乡土最本色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根。很多当地的文
期刊
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极其重视诗歌教育的功效。可以说,他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一种诗歌教育的传统。现在的孩子刚学会说话,就开始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诗句。诗歌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身体中永不停息地流淌。  一直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歌教育大国。今天的学校教
期刊
诚实地表达自己是件愉快的事情,又是一件很深沉的事情。  在教儿童写作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我一直视为最美的收获。  那是在一堂“怎么过生活,怎么写诗歌”的课程结束后,一位叫李霞的妈妈发来9岁儿子写的诗:  发出沙沙声的竹子  刮风了  学校楼顶的竹子往后仰  竹子们发出沙沙声  老师并不在意,可我却在意  因为每次无聊时  我都会注视着它们  妈妈告诉我,孩子说,写出这首诗很激动。  我认为这首诗已
期刊
校园是一枚楔子,妥妥地安插在一片绿色当中。无论杨树还是棕榈,还有我许许多多叫得出和叫不出名字的花草,都热情地伸出了双手,无比欢欣地接纳了校园的加入。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校园始终欢闹着葱郁的绿色和鲜艳的花朵,更有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穿梭游弋其中,俨然是一个缤纷的花园。  鸟儿也一眼相中了菁菁校园,它们呼朋引伴,陆续搬迁到校园里,筑巢安家生儿育女,流连盘桓在绿树与花草之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期刊
黄昏时,和女儿一起散步,女儿一路追逐着彩霞。我望着女儿小小的背影,眼前浮现的是儿时的场景。  那也是一个彩霞满天的黄昏,我和母亲在望不到头的棉花地里施肥。母亲挥起锄头刨一个坑,我就丢进一把化肥,母亲刨坑的速度又快又准,不会伤害到一棵庄稼,还会顺手麻利地拔掉苗根草,我跟随母亲的节奏丢肥,不一会就腰酸背痛,而母亲一笑,说小孩子家家的还没有长腰呢。  母亲说我们得赶在太阳落山前施完肥回家,我望着无边无际
期刊
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是夜里  仙人把礼物放进毛袜里  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是过节  仙人把玩具放在好孩子的枕头底下  我不顽皮,一举一动都好  就是在袜子里什么也没找到  亲爱的仙人,今天是除夕  你的火车一定开过这里  我心里就怕一件事情  就怕你的火车开过我们这儿不停  就怕你走过了穷人们的破房土窑  把我们这些好而窮的孩子漏掉  仙人呐,我们要感谢得了不得  如果你坐上一辆慢车  在有孩子等
期刊
摘 要:一提到赵树理的小说,人们总会对其中的语言发生兴趣。赵树理为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他的小说语言在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下,散发的是浓厚的山西山药蛋味儿。赵树理从民间传统中吸取养分,创造出适合农民看读欣赏的文学作品,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本文针对赵树理小说中的惯用语、俗语、谚语、成语等语汇,从小说中这些语汇的结构、构成、心理、文化、及独特的审美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赵树理语言
期刊
我的父亲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村干部、贫协主席等职务。父亲为人正直,秉性刚毅,办事认真,深得村民的敬重。  父亲会读报、写信、记账、打算盘,在我们村算得上响当当的文化人。从我记事起,经常看见父亲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有时候还要用算盘打一下,计算着社员的工分或是口粮。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参加了312国道建设,这是他一生当中最荣光的一段记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话语不多,非常严谨,很少见他
期刊
Q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正在学钢琴。但她有些畏難心理,每天一让她弹钢琴就说不要、不想、不会,任你怎么说,她都可怜巴巴看着你,软也不吃,硬着来她就两行泪。该怎么引导她呢?  A 这位家长,我们不妨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我尊重孩子的消化能力了吗?我能帮助孩子什么?  生活中我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妈妈对刚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愤怒地大叫:“刚才老师不是说了吗,就按这个键,你按啊。”孩子呆坐在钢
期刊
儿子的数学单元测验考得很糟糕,一大半题目都是空着。当天晚上,我问孩子原因,他淡淡地说了一句:“觉得累,不想做,也来不及做。”事实上,他当晚订正试卷的时候,除了个别题外,大部分是独立完成的。  我明白儿子没考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对学习不上心。我很不开心,也很失望。可是,我的理智告诉我,我不能把失望传递给孩子。  我说:“分数只是检测你学得怎么样,一次考试也代表不了什么。无论你考几分,妈妈还是一样爱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