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布兰切特:精灵女王的人生在戏里完整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可以成为任何人
  她是好莱坞唯一被视为“梅姨继承人”的女演员,因为她有教科书般的演技。“可男可女,可直可弯,可高贵可低贱,戏路宽得能跑十辆车,因为她演什么像什么。”有人这样评价她的演技。
  她是凯特·布兰切特。其实,在不乏美女的好莱坞影视圈,布兰切特偏男性化的五官不算出众。但她冷峻高贵、超凡脱俗的气质,却无人能敌。也因此,在演艺生涯中,她成了“女王专业户”。
  她28岁才进入影视圈,29岁就一炮而红了。那年,她在影片《伊丽莎白》中,扮演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她将伊丽莎白年少时的与世无争,以及成为女王后的阴郁霸气,都刻画得活灵活现,因此拿到了金球奖和英国学院奖的最佳女主角。
  至今,她所饰演的这版《伊丽莎白》,都是难以逾越的惊艳之作。而在这之后,“女王”的名号再没从她身上离开过,不仅是因为她饰演过很多女王级别的人物,更因为她演个配角都能冲刺奥斯卡奖项的气场。
  譬如,从2001年到2014年间,在影片《指环王》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中,布兰切特饰演的精灵女王,虽然横跨了13年,却直到现在都令人叫绝:其白衣赤足、仙光附体的精灵女王模样,让观众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仙女本人”。
  2004年,布兰切特便拿到了人生首个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她在《飞行家》中,出演了美国国宝级女演员凯瑟琳·赫本。赫本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态、奇特的口音、连珠炮般的语速,布兰切特都拿捏得当。
  有人说,布兰切特是唯一一个几乎每部作品都有获奖的好莱坞演员。她有太多优秀的作品,以及令人称奇的角色。譬如,2007年,她在传记电影《我不在那儿》里,反串了美国摇滚、民谣男艺术家鲍勃·迪伦,被粉丝说是曾扮演过迪伦的演员中唯一的女性,却是最像的那一个;2016年,在影片《宣言》中,她一人演了12个角色,从流浪者、朋克少女、小學教师,到中产家庭主妇、股票交易员、科学家、集团总裁等,每个角色都棱角分明。



  难怪有人说,只要布兰切特想,她可以成为任何人。但布兰切特被公认演技大爆发的一个角色,是2013年在《蓝色茉莉》里出演了一位酷似从田纳西·威廉姆斯名作《欲望号街车》中走出来的纽约落魄贵妇。凭借该角色,她横扫了包括奥斯卡女主角在内的18个影后奖杯。
  后来,被问及为何演技如此精湛,布兰切特说:“这个电影不需要演技,对物质、身份、地位的雄心,早就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女人。这就是全世界所有的女人,所有的欲望。中产阶级的消费、打扮、做派、失意,依赖爱情、毫无一技之长,失去一切之后不敢重新面对生活的落魄,我信手拈来。我自己就是这个角色。”
  父亲的早逝,令她一夜之间长大
  很多看过布兰切特电影的人,都被她强大的气场所震撼,都以为她出身优渥。而实际上,她的出身很普通。
  1969年,她出生在澳洲墨尔本的乡下,家里有3个孩子,她是老二。她的父亲是海军军官,母亲是老师,父母收入都不高,养家糊口有些艰辛,但这一家五口很知足,过得也很幸福。直到有一天,父亲因心脏病去世。
  那时,布兰切特只有10岁。她说:“那天我出去弹钢琴,父亲在窗边向我挥手告别,然后他就去世了。从那以后,我就像强迫症一样,每次出门前都会向屋子里的每个人亲吻告别,即使是去街对面取牛奶也会如此。如果我忘了,我会返回屋子重新告别。”
  父亲的去世,令布兰切特感到了强烈的不安,她很怕再失去其他亲人。她还希望能在鬼屋生活,因为那样她就可以再次遇见父亲了。但母亲没空关心她这些悲伤的想法,因为她从此要一个人养活3个孩子了。
  送别父亲的时候,父亲的同事对布兰切特说:“这段时间对你母亲来说,将会非常非常困难,因此你们每个孩子,都要努力做到最好,让母亲开心。”布兰切特把这话听了进去。
  母亲开始早出晚归,一个人同时打两份工。为了让孩子们都接受教育,她省吃俭用,却还是欠了债。看到母亲如此辛苦,布兰切特14岁时,便开始去“老人之家”做工。
  照顾老人在很多人看来是件麻烦事儿,但布兰切特说:“很多人害怕变老,害怕和那些即将故去的人在一起,但我极喜欢。和这些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在一起是很有意思的。”
  布兰切特还尽力做一个乖孩子,虽然青春期的她也曾叛逆地把自己剃成光头,并玩起了摇滚音乐,走起了哥特风,但她仍然考进了全澳洲最好的大学之一:墨尔本大学。只是,大学读了一年,她就对读书没了兴趣。
  那时,她和哥哥、妹妹都已长大,母亲也走出了伤痛,所以布兰切特不想再做传统意义上的乖女孩,便跟母亲说了想退学去穷游的想法。没想到,母亲很支持她,她便一路从欧洲穷游到了埃及。在埃及时,为了凑路费,她在一部埃及电影里“打了个酱油”,出演了一个美国拉拉队员。从此,她便爱上了表演。
  于是,她又回到澳洲,考入了澳大利亚的戏剧学院,潜心学起了表演。毕业后,她在悉尼剧团工作了几年,所以进入影视圈时,她已经28岁了,真正应了那句“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布兰切特第二年就凭借过硬的演技红了。
  母亲这个身份,改变了她许多观念
  在戏中,布兰切特难掩霸气的女王范儿,而在戏外,布兰切特却甘愿成为家庭主妇式的妻子和母亲。27岁时,她遇见了丈夫,剧作家厄普顿。那时,她还在悉尼剧团工作,她和厄普顿同时负责制作一部话剧《海鸥》。“刚开始,我们都讨厌对方。”布兰切特说,“我们就好像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里的碧翠丝和班狄克(两个自视清高的角色)。”
  而一年后,两个人就结婚了,这一牵手,到如今已经20年。他们生了3个儿子,领养了一个女儿,一家6口定居在澳洲悉尼。他们既是夫妻,也是事业上的搭档,两人共同在悉尼经营了一家剧团。布兰切特说:“我找到了和我分享生活的人。”   因为父亲早逝的缘故,布兰切特一直没有安全感,而在厄普顿面前,她活得随性自在,因为他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绯闻。他不允许她整形,她说:“他非常严肃地说,如果我胆敢整形,就准备跟我结束婚姻。你知道,女人生过孩子之后,身体的确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厄普顿可以接受和欣赏这一切。”
  因为足够相爱,她甘愿在他面前“沦为”小女人式的人物:“我喜欢用吸尘器,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有满足感的噪音。”做了母亲后,她的事业心没那么强了。刚出道接戏时,她关心的是:“是怎样一个角色?会和谁搭戏?”而现在,她关心的是:“要拍多久?能不能在学校假期内拍完?”也因此,她现在饰演的角色,大多是配角。
  母亲的身份,让布兰切特变得更坚强,也更务实了,但在感情方面却变得多愁善感。當看到贫困的小孩,或是等着过马路的流浪小狗,她会不禁眼眶湿润。
  她时常会从孩子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时你盯着他们看,会看到你父母、兄弟姐妹或丈夫的影子。这十分令人动容,从某种程度而言,它完善了我们曾经不完整的家庭纽带。”布兰切特说,“但孩子们根本不懂,他们会说,‘别那样盯着我看呀!’他们可不要那种关注和情感呢。”
  工作和家庭,布兰切特不想放弃任何一个,但:“如果一定要选的话,我宁可选择平静幸福的生活,因为生活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质。繁华激烈最终都会过去,只有平淡简单的东西才能持久。”
  语出惊人,做自己的女王
  有人说,女王有很多个,但布兰切特只有一个。因为布兰切特不仅演技好,生活中也非常有个性,十分逗趣,经常语出惊人。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有人问她成为澳洲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后的演员,有何感想?她说:“你们他妈的都给老娘记住就对了。”
  问她保养的秘诀,她说:“睡觉、心情好、多喝水、和自己爱的人‘嘿咻’。”
  问她性取向,她回答:“谁在乎?”
  问她穿泳衣和高跟鞋是因为角色需要吗?她说:“哪儿的话,就是为了钱!”
  有个小女孩问她是否想当公主?她说:“我就是公主本人啊,亲爱的。难道你忘了?”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掌控自己的一切,保持完整的自我,布兰切特做到了。就像她说:“无论完美和不完美,都是我。对自己,我总是说yes。”


其他文献
前年除夕,大女儿玥玥问我:“为什么每年过春节都要在家里,不去其他地方过呢?”那就来一次特别的春节旅行吧,反正只要家人在一起,到哪儿都是过年。最后,经过和老公商量,我们一家4口决定往西澳大利亚过年。  因为西澳大利亚人烟稀少,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度”。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冬季不仅温暖,还可以看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奇异景观——粉色的赫利尔湖。出发前,我特意定制了一本去往西澳的路书,这样就
期刊
于丹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越缺什么。”这句話放在当下四处弘扬的“你要善良”的大旗帜下,显得是那么贴切而又悲凉。因为在这样的正能量背后,善良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稀缺品。  总有人会问:好人为何没有好报。我想,只有用“上帝不奖励好孩子”来回答。  美国有一个儿童心理学家,专门主持儿童电台。有一天,他接到一个6岁小女孩Alice的电话:“为什么好孩子得不到苹果?”  Alice说,她是个好孩子
期刊
因为《芳华》这部片子,“善良”成了一个热搜词。而很多人对善良的看法变得悲观,是因为男主刘峰这个好人最终没得到好报。  刘峰是个活雷锋,对谁都竭心尽力的好:坐长途火车跑腿接人,会顺便帮战友捎带物件;林丁丁的名表坏了,没有店敢修,他自个儿拿着书参照着修好了;食堂打饺子吃专挑破皮露馅的,只说“破皮的也得有人吃啊”;他做梦都想上大学,却把唯一的名额让给了战友,撂下一句:“他比我更需要”……  可刘峰的结局
期刊
来自日本的笹本恒子103岁了,但仍旧活跃在摄影界一线的她,一直活得像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打扮时尚,涂着玫红色指甲,留着俏皮短发,画着淡妆,笑得眉眼弯弯。  在笹本恒子出生的那个年代,女性的宿命大多是十八九岁就结婚生子。但笹本恒子却很“叛逆”:高中时,父母送她去学家政,希望她今后做个好妻子,她却辍学自学了画画。  25岁时,同龄人在家带孩子,她却在做摄影师的梦。朋友说,日本很少有能进行新闻报道的摄影
期刊
上映仅11天,《芳华》的票房已突破9亿元,成为冯小刚导演作品中票房纪录最高的电影。这部大热的影片,以1970年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所经历的充满变数的人生。  很多人感慨:每代人的芳华都值得铭记。但更多的人被黄轩所饰演的男主刘峰打动:一个那么好的人,為何最终没有好报?的确,在当今这个谈起善良会被认为是傻的社会,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幸福感
期刊
著名演员林志颖曾带儿子Kimi去法国参加了当地的一个儿童读书比赛。  为了夺得冠军,林志颖把自己和儿子关在酒店里,放弃了一切其他的活动,苦心阅读。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Kimi以读完3本书的速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多数连1本书都没读完的法国小朋友。  然而,正准备冲刺第二阶段的比赛时,林志颖父子遭到了法国举办方的劝退:“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
期刊
选择善良会孤独,但能得到灵魂的宁静  1988年,BBC的演播厅里,一位79岁的老人受邀参加一档节目。  他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眯起眼睛,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突然,他身边的观众全都站起来,一齐望向他。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只是默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眼前的这位长者。  老人一下子蒙了,他诧异地回过头,还没搞懂现场发生了什么。沉默了几分钟之后,演播厅里忽然掌声雷动,全场向他致敬。掌声经久不息。  原来,老人
期刊
几年前,冯小刚找到一位著名作家,要求她写写文工团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芳华》。随着电影的热映,大家的目光也聚焦在了这部电影的作者的身上。  她的作品,为整个世界文学所惊艳。《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梅兰芳》《小姨多鹤》《扶桑》……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李安、张艾嘉、陈冲、高晓松等无数导演明星文人都为之倾倒。  她笔下的女人个个有个性。历史的宏大,在这些女性的坚忍前被解构殆尽:《少女小渔》里通过
期刊
《家人》让我更懂家人  读者:刘士帅  我从小就有个当主持人的梦想,但几经努力都未能实现。  2006年女儿降生,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我的主持梦又被激活了。从那时开始,我每天教孩子背古诗、唱歌,甚至不惜重金去请了专业老师教她播音主持。然而,女儿并不喜欢这些,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让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直到我在《家人》杂志上读到了《让我们对孩子的爱,少点功利心》这篇文章,我才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培养孩
期刊
拍摄《芳华》的半年中,苗苗从她身体里消失了,严歌苓笔下那个敏感、脆弱、满肚子委屈的何小萍,取而代之。影片拍摄期间,在海口拍摄基地附近的海鲜酒楼里,导演冯小刚问何小萍:“知道为什么选你吗?”“呃……不知道。”坐在对面的何小萍的扮演者苗苗回答。  作为2017年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芳华》在2017年12月15日上映当天,票房就破了亿,很多观众是抹着眼泪看完影片的。当初面对冯小刚时一脸茫然的女主演苗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