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展览,一个讲故事的地方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悦城”倡导的是“发现城市精神”,以更快的速度挖掘着这个城市里有意思的人与事,把这些人、事、物乃至一种城市状态分享给他人,这就是“悦城集”的初衷。
  周湘瑜至今只召集过一场市集,叫“悦城集”,2017年春节期间在厦门机场举行,总共有接近30个摊位,在机场的出发层连续摆摊3天。虽然很辛苦,但她自己玩得挺high,也很有成就感。毕竟,“在机场搞市集,听起来很酷” 。
  悦城集,一个定义为呈现各种生活方式产品的艺术生活市集,这种形式本身就是消费创意的产物,传递强调精神满足、情感温度、审美要求的消费价值观。周湘瑜把市集看作是一场展览,一个讲故事的地方。


  做“悦城集”的想法,是2016年“厦门悦城”从纸刊全面转向新媒体之后,她的团队就在考量了。厦门悦城的前身《悦城》杂志是《海峡旅游》副刊,专注于厦门城市消费。2016年1月杂志停刊,只保留微信平台。纸刊转向新媒体,对做了近10年纸媒的周湘瑜来说,有点失落,也很焦虑,但这也给她带来改变。
  新媒体的快速与灵活,其实是在“逼迫”她的团队以更高的频率、更具互动性的方式,与城市不断勾连、交流。悦城在保持媒体身份的同时,不得不更加主动,看起来没那么多 “负重”,但如果没有项目,它可能会显得不扎实。所以,悦城必须积极地去想,还能怎么做。这是一种推力。
  周湘瑜带着团队参加了一些市集,慢慢有了自己做市集的想法,希望通过市集把线上内容积累的资源转化到线下的互动活动中。她说,市集就像杂志一樣,一个市集就是一个线下专辑。媒体去做市集,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海峡旅游》和厦门悦城一直是以做内容的严谨与要求来做产品 (市集也是一种媒体产品),它帮助悦城集实现资源上的优化,为寻找理想定位的摊主打下越来越好的基础。
  市集最有趣的,是它背后的人与物,这种人与物的关联是可以被赶集人去感知、互动甚至深交的。周湘瑜认为,感受好的市集,多是人与物的故事讲得好,你可以讲一个品牌的故事,可以讲一群个性鲜明而兴趣接近的人的故事,或者是特别关注于文创手艺的创客们的故事。这些故事由消费产品承载。
  很多做市集的人,会想要一个固定的空间,认为这是市集孵化成长最为重要的事项。不过,如果强调了空间却忽略了人,周湘瑜觉得,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要把市集做成品牌,空间的过度强化,也可能会带来品牌、品质的弱化。”
  即便从“生意”这个层面考虑市集,“人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抓住这些人,才可能让我们的市集往前后端去延伸”。
  对下一场市集,周湘瑜没有特别的想象,只想一场场做下去,“希望每一场都有让人记得住的精彩的点,他们会说,挺不错的”。
其他文献
传统市集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乡村地区的,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周期性地进行商品买卖的社会现象。同时,市集又是一种独特的商品交易形式,一种与一定的社会结构嵌合在一起的文化模式。除此之外,市集还用来指代这种商品买卖的场所。市集交易的场所往往在街道上、开阔的空地中、公路的交汇处、车站旁边,以及厂矿企业门口等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  对于市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北、河南称之为“集”,
期刊
有别于传统乡镇市井的市集,中国风风火火的新市集以“创意市集”的形式,从一线城市逐步扩散,进入现代都市生活圈。  “创意市集”的概念于2005年,由在英国留学的台湾设计师王怡颖在她的书中首次提出,她把伦敦设计师将自己的特色手作直接拿到市集售卖的形式称作“创意市集”,而当时英国或其他国家并未有专门的称谓。随着图书的出版,这一概念很快在年轻人群中传播开来,各大城市陆续出现了市集,“创意市集”的概念由此落
期刊
海峽旅游:您在出行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什么类型的住宿方式?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郑磊:旅行通常会选择比较有在地体验感的酒店或旅馆,觉得旅行最大的价值就是获取体验以及体验带来的思考。如果是商务目的,则考虑便利性多一点。  海峡旅游:现在的住宿选择跟过去有改变吗?为什么会改变?  郑磊:总体改变不大。  海峡旅游:在住宿选择上,您一直坚持的原则有哪些,或者您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郑磊:住宿最基本
期刊
作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农夫市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已从创办时的艺术家项目蜕变为国内社区支持农业(CSA)运动的一个标杆案例。在人们不再局限于满足生存需求的当下,农夫市集通过“买菜”“卖菜”这件小事,传递健康的生活和消费理念,探讨如何创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食物体系。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在常天乐接手之前,被当做是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它是由日本艺术家植树绘美等几位在京的外国人创办于2010年的迷你市集,从艺术
期刊
市集是什么?对Silvain来说,市集包罗万象,大家把各种元素的东西集合在一起,很好玩。Silvain希望通过市集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那些对首饰、金工有兴趣的人, 同时,她希望市集能为手作人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Silvain去年一整个夏天都在市集摆摊,有一次正巧遇到上海刮台风,市集上的摊主一起经历帐篷被掀掉,全身被雨浇透,大家手忙脚乱地护着各自的物件。雨停后,逛市集的人变得寥寥,也没有人在意
期刊
从何朝宗到藏龙卧虎的德化瓷厂,从改革开放后勇于“泥巴换美金”的淘金者,到想要打破传统桎梏的年轻艺术家们,到这座陶瓷之城里从来不缺故事。他们构成了这座城市在当代的陶瓷图景,我们试图通过描述他们身上的故事,一窥这座陶瓷之城的全貌。  国字号与纪念章  今年60岁的赖育斌,是德化第一瓷厂在国营背景下的最后一任厂长。  1981年,从部队复员的赖育斌被分配到了德化瓷厂。对于那个年代的德化人来说,瓷厂是一份
期刊
叶叶一年要参加几十场市集,而且多是异地市集。市集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巧妙的场合,在市集上可以看到很多品牌的初创阶段,让更多的人了解马赛克工艺,触摸到手作物的质感,也为了更有效率地推广手作。  叶叶是一个独立的年轻手作人。说她独立,因为她坚持马赛克这种十分小众的手作已经六年,目前她独自一人在打理“生灵手匠”马赛克品牌。除了创作与设计上对自己有要求外,她对自己的初创品牌如何成长也有非常好的想法。为了让更多
期刊
鹦鹉螺是中国第一个把市集做成标准化和商业化的市集品牌。在创始人张磊(暴叔)看来,做市集并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二房东,而是要真正地帮助这些设计师、创客、手艺人养活自己,把品牌做起来。  关于为什么创办鹦鹉螺市集,张磊说开始想法很简单,几个合伙人都喜欢淘东西,出于爱好想做一期市集试试。在欧美许多城市,创意集市、跳蚤市场早已成为城市街头文化的一部分,他和朋友喜欢旅行,不管到哪个国家都会逛一逛当地的市集,感受
期刊
约莫在1999年,位于台北东区的诚品书店开始转型为二十四小时营业,有着温暖灯光与舒适沙发的书香环境,顿时成为都会夜猫族群一处可以打发时间的新据点。接连着东区一带的酒馆、茶店、夜店、路边摊、流行精品服饰,诚品书店前的广场,逐渐有越来越多的摊贩聚集。这些映照着诚品书店浓厚的人文气息的摊商,多半是艺术或设计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汇聚于此兜售自己设计的T恤、饰品、明信片等商品,奠定了台湾早期创意市集的雏形。只
期刊
在吃货变成一种刚需的当下,苹果用美食版的创意市集,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她认为,市集各有各的玩法,但势必变得更细分。  这两年,国内的市集中渐渐出现了以吃为主题的市集,“食货星球”也是其中之一。“创意市集”这种形式开始变得普及,如果还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在逢人必称“吃货”的时代,把赛道改到“吃”这件事上大概很有机会取得成功。用市集创始人苹果的话来说,没有哪个年轻人会拒绝一个又好吃又好玩的市集。去年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