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奈儿到女性主义的回归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c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的经典奢侈品牌香奈儿(Chanel)在9月末的巴黎时装周上,展现的是当代独立自由的女性魅力,并因此上演了一出精彩的2015春夏系列的时装大秀。香奈儿设计团队的总监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将这次时装发布会的秀场选在了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巴黎街头,而位于巴黎第八区的大皇宫(Grand Palais)门前的场所则被设计团队布置成为香奈儿大道,在此发布了以女性主义为设计主题的香奈儿女性时装秀。“看起来,事情终于开始向女性主义看齐了。”1
  巴黎大皇宫是法国最具历史意义的艺术展出场所之一。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年轻时都曾在这里展出自己的作品,包括梵高、塞尚、雷诺阿、马蒂斯、达利、毕加索,他们当时还尚未闻名于世。2久负盛名的巴黎古董双年展(Biennale des Antiquaires)也长期选择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美的事物的展示会”。这也使得大皇宫成为一个向人们展示美丽物件的场所,“这些物件的美感可以和来参观展览的巴黎美女们相媲美”。不仅是古董和珠宝,2010年7月6日,柔和夏季阳光透过巴黎大皇宫的圆形玻璃穹顶,洒在一座巨大的脚踩白色珍珠的金色狮子雕塑上,Chanel 2010-11秋冬高级定制服系列在此举行。3
  时隔4年之后,香奈儿的设计团队再一次将时尚的目光聚焦到了此处。在时装发布会的现场,这位时装界的传奇人物将一群身着斜纹软呢和花卉图案的模特们送到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下,她们挥舞着手写的标语牌,上面写着各种女性主义的口号:“History is Her Story” (历史是她的故事)、 “Free Freedom”(放自由以自由)等等,并且在现场使用带着香奈儿经典双C标志的扩音器对这些口号进行宣传。
  在此次香奈儿的走秀场中,模特们一反往日的一本正经,观者眼中是满满地印着绚烂绽放的印染花朵与图案,而秀场上出现的设计形式则涉猎相当广泛,其中不仅有模糊男女界限的中性套装和充满波西米亚情调的裙装,以及各式满载南欧风情的镂空绣花,还有传承自香奈儿女士本人的经典设计作品,比如纤长的拉夫领衬衣、当年使巴黎时装界议论纷纷的海军条纹的长裙,以及圆领箱型的传统香奈儿开衫等等。这些满载着自信与自爱的时装作品和本季老佛爷团队打出的女权宣言高度的吻合,并因此再一次牢牢抓住了时尚界的眼球。
  这次令人眼花缭乱的香奈儿时装大秀刚一结束,就迅速地在媒体话语中爆炸扩散,并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媒体纷纷抛出各自的意见和疑问,“这次T台秀是一次女权声明吗?”、“卡尔·拉菲哥本人是女性主义者吗?”、“这是个玩笑吧?”、“香奈儿的系列是被女性主义所影响的吗?”4乍一眼望去,在闪光灯与华丽衣着的照耀下,这场时装秀上演的似乎是一次女权主义的庆祝,或者是针对诸多浮躁的女性主义者们的一种无利害的玩笑。
  但是,如果将这次的香奈儿时装秀的举动与其品牌自身的历史内涵联系起来,与其说这次老佛爷所带领的香奈儿团队在展示充满创造力的最前线的世界潮流,不如说这是为当代时装史带来重大革命的女性主义文化思潮做出的一次敬礼。香奈儿2015春夏秀的设计理念所洋溢着的正是该品牌创建者Coco Chanel香奈儿女士毕生所致力的香奈儿精神。而卡尔·拉格斐在这次时装秀上所作出的宣言表达的不仅是对现代女性的写照以及女性的终极主题,这更是他对历来的与女性相关的社会进程之回眸。
  法国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被认为是掀起了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女性主义的英文词Feminism即是来自于法语词汇Feminisme。关于“女性主义”一词,西蒙.波伏娃将其定义为,“女性主义”是指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她所理解的“女性主义者”则是在结合阶级斗争,但独立于斗争之外的那些旨在力求改变广大女性处境的女性甚至男性们。5女性主义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正如吉尔曼(Charlotte P. Gilman)在《女性与经济学》一书所言,是为了催生全世界女性的社会觉醒。而凯特(Carrie C. Catt)更是对女性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即“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阻扰女性享有自由的一切人为障碍”。不仅如此,凯特还进一步指出,女性主义是一种进化,正像启蒙思潮与民主政体一般,它没有领袖,也无须组织,而且因各个地区的特殊需要与特定的宗旨而有不同的含意。6
  香奈儿女士所处的年代并没有专门的“女性主义”的名称出现,“法式女性主义”指的是70年代至90年代出现的一系列女性主义理论和哲学思想。与英语世界出现的“女性主义”不同,法式女性主义更加注重哲学与文学层面的思考,并且热情洋溢地探讨着各种关于“身体”的理论。7但正是由于香奈儿女士在一战后对女性充满关怀的设计理念,才使女性服装从朝向他者审美情趣的规训与束缚中解放出来。女性服装第一次被平等地定位为“适合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穿着”,而不是单纯只是美丽的外壳。8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香奈儿的设计确实能够被视为女性主义的主要战斗阵地之一。
  在此应当提到的是与香奈儿女士同时代的另外一位伟大的设计师,艾尔莎·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虽然她与达利合作的系列设计名满天下,但是出身名门的夏帕瑞丽在当时的战争时期也依然坚守着传统保守的贵族理念,并因此在随后的设计生涯中与香奈儿女士成为了死对头。一方面,夏帕瑞丽坚持将服装设计设定为专为贵族服务的高等艺术,而另一方面,香奈儿女士则富有建设性地将服装设计以及改革视为一种职业,这意味着服装不仅是对女人身体的装饰,更是一种自由和现代的精神。在廓型方面,艾尔莎·夏帕瑞丽有着她最标志性的方型建筑肩部设计——Square Shoulder。在二十世纪的30年代,英国近卫军制服为她带来了新的灵感,充满阳刚气概的挺括肩部设计,以及整体硬朗的廓形,使得夏帕瑞丽将视线从传统女装的腰部装饰和臀部线条移开,开始突出女性时装的肩部设计,并且逐步消减臀宽。对此,她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Never fit a dress to the body, but trainthe body to fit the dress.(绝不为了身体而制衣,要让身体屈服于裙装!)”9   诸多女性——不论是香奈儿女士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亦或是当代境遇下的女性——将她们自身转变成为了听从规范性权力指导的身体,这便是一种福柯所定义的 “驯顺的身体”,即便那会使她们付出疾病或死亡的代价。这种女性的主体完全受制于权力的锻造,屈从于匿名的权力,它无时无刻不在被监禁和造就,它只能是“驯顺的身体”。最终,主体不过是支配肉体的权力技术学的效应。10在人们所处的当今社会之中,极度风靡的各种整形手术、个人培训项目和极端的身体塑形等,就是这种现象的最佳例子。在现代西方文化中,个人的驯服往往是通过自身的审美实践体现出来。换句话说,人们通过对比当时社会中的标准模板来塑造个人的身体外观,从而使自己达到与自身性别相符合的理想化状态,可称之为“外表的审美实践”。如同苏珊.波尔多(Susan Bordo)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当下正处在一个“迷恋于节食、沉溺于社交聚会、依靠泻药和强制性训练、各种外科整形手术产业空前繁荣”的文化中。这种文化使我们对这些实践及其所服务的规范化形式的理解,产生越来越大的系统性、历史性的认识的偏离。而且,训练、节食和整形手术等商业性的身体改造工程,被继续地加以神秘化了。它们已然成为了自决(self-determination)和自身时尚化(self-fashioning)的特征。11
  在与香奈儿女士同处一个时代的设计师中,还有一位颇具传奇性质的人物——保罗·波烈(Paul Poiret)。波烈的设计代表了这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的独特风貌,他开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服装新世纪,他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迄今,甚至明天。12这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国际设计大师,他不仅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色彩融入到自身的设计中,还将富有神秘东方情调的剪裁设计引进巴黎,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女性主义的时装革命。在当时的欧洲,女性服装造型的主要特征仍然是以传统的女性身体的审美情趣为主导,即以紧身剪裁突出女性线条,而波烈收到来自遥远东方的艺术思潮的影响,推出了一系列以东方情调为特征的浪漫时装。所谓的东方情调,不仅是指北部非洲以及阿拉伯地区,甚至包括了中国和日本的文化理念与审美情趣。波烈的代表作之一是被设计师本人命名为“孔子”(Confucius)的中式宽袍女性外套,这一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巴黎女性的热烈追捧。随后,波烈还设计出了东方剪裁式样的两件套时装,并将其命名为“自由”(la liberté)。这一系列的设计允许女性将身体从以紧身束胸中得到解放,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这被认为是一场女性主义的革命。波烈对此认为,“这时我对传统的束身衣,已有成熟的看法,那就是从颈到膝都被束缚的女性躯体,必须要求解脱。”不论是香奈儿还是波烈,他们都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将一统欧洲数百年的繁复曲线规则进行了颠覆,并恢复了自由直线的时装设计国度。自此,女性可以开始表达自我意识以及独立的审美情趣,从而开启了二十世纪现代造型线的时代之门。
  从此之后,愈来愈多的现代时装设计使女性从束腰和紧身裙装的规训之下解放出来,时装开始变得宽松简洁,就像波烈曾说的那样,“我致力于减法,而不是加法。”设计师们开始将把服装的设计重心从臀腰之间向上提升到肩部。例如,波烈早期设计的充盈着古希腊美感的“希顿装”(the?Greek?chiton),消减了女性腰际的繁复设计,以整体修长的线条,从肩颈间流泻而下的优美裥褶,使观者获得悦目美感的同时,也让穿着者得到了舒适和自由。除却宽松随意的时装大袍,套装也受到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通常来说,套装被普遍理解为规则和职业素养的标准体现之一,冰冷严肃的套装设计代表着着装者对自身职业标准的服从。因此,多数女性套装以硬朗的剪裁、单一的色彩为标准,而为穿着者带来规范性的暗示,即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模式化的举止要求。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职业女性的形象是应当获得以自身为尺度的自由活力的。当我们从内心深处明白自身独特价值的时候,一切都将变得从容,就像套装的肩线可以温暖缓和下来,腰部突出自身的迷人曲线,而紧绷的铅笔裤也被阔腿裤的随性侵占。13这一场香奈儿2015春夏时装秀正是一次绝好的女性主义于现代的示例。
  其实在香奈儿时代之后,还有诸多时装界的大师们共同引导着现代女性重新建立对于身体以及女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例如,法国的传奇设计师高提耶(Jean Paul Gaultier),他在作为时装设计师的三十多个年头的工作生涯中,一直不断地挑战男性权威与女性传统之间的界限。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高提耶时装秀场上时常会出现的“不同类型”的模特,包括与传统审美标准相违背的超大码模特Crystal Renn、Marquita Pring、Velvet D’Amour等,变性模特Valentijn de Hingh以及当今模特界的传奇Andrej Pejic,而老顽童高提耶甚至刻意模糊大众审美对年龄的规定,邀请老年模特身着高级定制为观众拓宽时装作品应当涵盖的范围,还邀请被排斥在边缘的事业女性——比如他曾邀请极富盛名的脱衣舞女郎蒂塔·万提斯(Dita Von Teese)和一队传统的时装模特同台展示设计作品。高提耶以自身不懈的实践在时装设计这条艺术之路上将女性主义推向了一种极致,并模糊了设计史上固存着的性别差异与边界的规定。
  笔者十分喜爱的跨界艺术大师薇薇安·维斯伍德(Vivienne Westwood)则在解放女性身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始将自身在时尚界的影响力转化成为女性在政治立场发出的声音。这位被尊称为西太后的独立女性将旗下的Vivienne Westwood Red Label的2015春夏系列设计的主题定位为“英国的民主”(democracy in England),并且在时装发布会上与参与者们探讨英国社会的不公正性与民主的下滑。维斯伍德甚至认为,正是服装设计提供给她一种表达思想的机会(It gives me an opportunity to try to say things),而这也标志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除此之外,日本知名的时装大师久保玲也是战斗在女性主义运动前线的设计师之一。她运作的时装品牌COMME DES GARCONS,即“像男孩一样”,一直活跃在高级成衣界的第一梯队。她曾经说,“我的目标是每一位女性能够有自己的生活,并且自我满足。”久保玲为自己的时装设计理想设定为,“女人不用为了取悦男人而装扮得性感,强调她们的身段,然后从男人的满意之中确定自我的幸福,而是用她们自己的思想去吸引他们。”
  女性主义的背后正是现代性的激情澎湃。上个世纪的香奈儿女士生活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时代。在文学、艺术和音乐方面,所有的极端情绪都在肆意燃烧自己,仿佛再见不到明天的太阳。14与她同时代的人物多使我们耳熟能详,从与之有过密切关系的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 Igor),到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再到诗人里尔克、艺术家杜尚,他们富有现代性的创造精神为人们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现代性永不过时,它是一种时代的精神。在波德莱尔的眼中,现代性正是现在之中的每一个瞬间(each present in its pressentness)。换句话说,现代性所指的是在纯粹瞬间性中的、立即流逝成为过去的当下, 但在这种瞬时的流逝中,它同时还紧紧地把永恒性包含在自身之中。
  时隔将近一个世纪,香奈儿现任的设计总监老佛爷再次将该品牌创业之初的理念加以整理并展现在现代世界中的人们面前。这次卡尔·拉格斐的“示威”(Protest)应与香奈儿本人所执的理念不尽相同,它背后隐藏的深意或许是:现代的时装设计,尤其是奢侈的haut-couture女装对于女性身体观念的束缚,与香奈儿女士本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即“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女人毫无选择地沦陷在繁复的蕾丝花边里的空洞时代”有所类似。而所谓的高级时装,不应当在高级的面料、规范式的剪裁中踌躇不前,它更应是被视为当代女性展现自由与自我关怀的场所。与此同时,这场由香奈儿团队领导的战斗也告诫着现代的设计者们,“朝生暮死、短暂只是艺术的多种面孔之一,而另一个首先应当从中提取出来的方面,是持久、不朽和诗学。与此类似,现代性体验则饱含着作为其对立面的永恒性”。15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1http://www.madame-ostrich.com/2014/10/01/chanel-ss15-feminism-faux-pas/#more-4590 Madame Ostrich, Chanel SS’15 :”Feminism” or Faux Pas?
  2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zb/html/2010-05/06/content_865272.htm 杭州日报,巴黎大皇宫来了
  3http://fashion.eladies.sina.com.cn/trend/2010/0722/120616061.shtml 新浪时尚,众明星齐聚巴黎大皇宫
  4http://www.madame-ostrich.com/2014/10/01/chanel-ss15-feminism-faux-pas/#more-4590 Madame Ostrich, Chanel SS’15 :”Feminism” or Faux Pas?
  5陈雪婧:《浅谈女性摄影中女性主义的表现》,《文教资料》2011年第26期。
  6 陈雪婧:《浅谈女性摄影中女性主义的表现》,《文教资料》2011年第26期。
  7[法] ?Moi, T. (1987).?French feminist thought: a reader. Blackwell.?ISBN?978-0-631-14973-6
  8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jlLpefWGjjoJZpAhb6h-i_L-_YHx4pZ719msd1As2Reqnih4Cy5pJl0sRuVUuuZiQkoevetg_lX8272A0C1KDuGMVxkIOzVAuxsPARo0hu
  9 http://www.haibao.com/designer/7563/
  10汪民安等编:《福柯的面孔》,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4页。
  11 Susan Bordo, Feminism, Foucault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Body, Reconstructing Foucault. Essays in the Wake of the 80s, Amsterdam, Atlanta, GA: Rodopi, 1994, p. 239.
  12Poiret, Dior and Schiaparelli : Fashion, Femininity and Moi.
  13http://www.ellechina.com/fashion/tips/20140824-182612-pn-2.shtml
  14[德]佛洛里安·伊利斯,《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译林出版社,2014年3月。
  15 Hans Robert Jaus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Hermeneutics, Transby Michael Shaw.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p.282.
其他文献
有人说:“创新”是西洋画的基调,中国画的焦点是“承传”。就是说,西画必须花样翻新,挑战前人,甚至要推倒重来,唯此才可能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画强调以古人为师,重视师徒之间的陈陈相因。所以,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至很多国画大师都有临摹前人的画稿传世。  但是,“承传”并不是说没有变化和创新,比如自唐、宋以来确立的工笔花鸟画传统,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写意和大写意的变革,尤其是清代宫廷
期刊
陈波作品
期刊
一部长篇小说,它的架构是否恢弘,往往取决于它的题材,它所构建的社会图景。孝感市作家余行玉新近出版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恶姑塘》所描写的,不过是发生在一个偏远山沟里,两个宗族的世仇纠葛,无论是所涉及人群,还是争斗场面,都说不上宏大,但全书的整体架构却是气势恢弘,大气磅礴。  以厚重的笔触抒写过往,撕开“曾经刻骨铭心的伤痛与痛彻心扉的谬误”伤疤,意在警醒世人:历史不能忘记。  余行玉的长篇小说,大多取材于
期刊
一、真挚、朴实的家国情怀  《黑马》是一部反映个人命运的自传体小说,作品通过对文均坦70年人生历程的描写,将中国20世纪近70年来的历史风雨寄寓在个人的人生历程中。作品既描写了文均坦从解放初期沔阳协和祥的一个小老板到湖北侨光石化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人生历程,又详细描写了文均坦在这几十年中的坎坷经历;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乱世、也经历了极左路线给予他的天灾人祸;他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一同成长,将三万元
期刊
在刘勰的文论思想中,“史传”也是中国古代文体的一个方面,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刘勰对史书的来源及其写法做了一次全面的阐释,既提出了自己的历史观,也从文体论角度讨论了史书书写的文体论价值。  《史传》对“史”、“传”两种文体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史”起源于史官言论和事例的记载,“传”则起源于对经书思想的传达;从记录言论看,记言之史在《尚书》中形成,从记载史实看,记事之史在《春
期刊
李玖久将自己历年创作的小戏、小品等作品精选结集为《心声》,即将付梓,嘱余为之作序。  我于1997年到市文化局工作,开始认识李玖久,那时他便在省黄梅戏剧院戏曲艺术创作研究室工作。当时我就发现他热爱戏曲,热心从事黄梅戏历史、理论研究,可谓是一个有心人。  李玖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乐观随和,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不管你布置什么工作,他一是不讲价钱,二是完成任务快。你如果不满意,他立即重来,从未抱怨。也许是
期刊
《边走边看》是著名作家刘继明发表在2014年《长江文艺》第9期的中篇小说。或许,相比他的《我爱麦娘》、《前往黄村》、《启蒙》、《江河湖》等影响很大的作品,这部小说不免显得平淡,尚未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但,《边走边唱》在刘继明的整个创作脉络中是不容忽视的。该小说在乡村书写的整体性框架下,彰显江汉平原的地域气质,传递了返回生命之根的写作姿态与情怀,开拓底层叙事的文化维度和给底层世界注入可贵的亮色和温暖
期刊
创作规模上,2014年中短篇小说与往年持平,但从文体角度及艺术品质来看,这一年的短篇小说与中篇小说却处于失衡态势。相较而言,中篇小说是时间尺度上的文体,由于容量更大而给作家留有更多的叙事空间,无论是思想开掘方面,还是艺术拓新上都更易有所作为。而短篇小说则不同,依照鲁迅的说法,“才开头,就完了”。他的意思是说,短篇小说不苛求线形时间上的故事性,而主要在一个片段或某个时点上做文章。这个意义上,短篇小说
期刊
在人们不断慨叹:“文学越来越被边缘化”的今天,“经济搭台,文学奖唱戏”的各种闹剧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不断上演。一时间,文学奖成为了各路商家和别有所图的人的必争之地,并且日渐成为了文人们互相角逐的名利场。早些时候,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阿来对国内文学奖出现的诸多乱象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阿来指出:“国内有的文学奖项到后来都不是在评作品了,有点像是在评先进。”“一次得奖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大家就
期刊
诗歌沦落到今天这种被边缘化的境地,当代诗歌本身也难辞其咎。翻开诗歌杂志,翻开各种诗选和诗集,好诗寥若晨星,要么“白”如开水,要么晦涩如“天书”,此其一。其二,诗歌顾名思义是要“歌”,不论诗如何现代,其音乐性都是不容忽视的。  现在高校的评价体制重科研,轻创作,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在这种评价体制的指挥棒的空隙中,“不务正业”地耕作自己那一小块自留地,目的是为了“将这个沉重的包袱放下,多少年来它压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