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词义演化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微博,浏览贴吧,会发现“内卷”的使用频率颇高,且多见于年轻人群体,高校学生尤为突出。笔者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和《现代汉语新词词典》,均未找到“内卷”的释义及用法。
   “内卷”一词起初源自格尔茨(Clifford Geertz)1963年出版的著作《农业的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其中“involution”就是“内卷”的来源及意译,并多以“内卷化”的形式出现于社会学的研究当中。2000年,黄宗智将“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这时“内卷”多以“内卷化”的形式出现,意为“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大意是指在资本、土地资源被限定的条件下,劳动力不断投入,单位劳动日报酬逐渐降低的现象。2000年后,“内卷”一词在学术领域的使用逐渐火热,从“农业内卷化”扩张到了“制度内卷化”“文化內卷化”等。不过,此时的“内卷”仍停留于学术研究的范围,并未进入大众使用的视野。直至2020年末,“内卷”突然火爆,很少以“内卷化”出现,而是以“内卷”出现,甚至以“卷”单独使用。
   根据上述来源的考察,我们可以将“内卷”的词义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格尔茨使用“involution”的原始意义: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第二阶段,黄宗智引用“内卷化”的词义:在资本、土地资源被限定的条件下,劳动力不断投入,单位劳动日报酬逐渐降低的现象。第三阶段,2020年末,社会广泛使用“内卷”的词义:在没有增量资源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存量资源争夺加剧而出现非理性竞争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内卷”最初使用的意义是它的概念意义:内部逐渐精细化。黄宗智将其引入他的农业研究当中,则隐含着一种消极义素——单位劳动日报酬降低,即在资源被限定的情况下,人们不断增加劳动投入,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报酬却在不断降低。此时的“内卷”因为隐含着这种消极义素,词义就附加上一种贬义色彩。此后人们对其他行业涉及“内卷”的研究,大都指一种停滞不前、无法发展成更为高级模式的现象。直到2020年末,几张学霸边骑车边敲代码的图片引起广泛讨论后,“内卷”一词被频繁使用,火爆出圈,词义演化到第三阶段,即:在资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不断投入”演化为“参与社会资源竞争的人数增加”;“单位劳动日报酬降低”演化为“出现非理性竞争”。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资源没有增加,而竞争资源的人不断增加,参与竞争的人就会陷入非理性竞争,拼命地提升自身条件去竞争本来要求不高的资源。比如,清华北大等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去深圳应聘小学教师;本来只需会使用办公软件的岗位,由于报名人数太多,因此提高应聘条件,要求会编程等等。正是这种现象在当前较为突出,“内卷”一词又较好地刻画了这种现象,引起了年轻人的强烈共鸣,才使得它广为使用,不再局限于学术领域。
   “内卷”从学术领域走向社会大众,其词义的演化、火爆的过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萎靡不振,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资源扩张受限,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压力增大,能够生动刻画这一时代背景的“内卷”一词必然会从幕后走向台前。
其他文献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对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指导高考命题工作的重要依据。该体系从宏观方面指明了高考的总体特征及考查内容、要求、载体等,具体到高中作文教学如何从进一步恰当使用高考评价体系,通过高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作文命题选材应当多元,关注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论,五四时期,人们将其作为工具论文学观进行批判。随着时代发展和外国文学的引入,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以载道”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文”作为“文本”这一载体,具有载道、载情、载智的作用,而“道”则更宽泛地指向思想、情感和艺术之道,这一新的概念理解,以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对阅读和体悟文本的内隐价值提出了全新的视角。   一、“文以载道”的阅读教学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
名著导读和课文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都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统编本的名著导读教学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名著导读教学的发展,无法完
叶圣陶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者是决不乱走的。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中有文段衔接写题,试题主要考查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连贯等能力,其提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在叶教授看来,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叶教授的观点高度概括了课
每篇小说都有一个叙述者,叙述者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叙述视角。对一篇小说而言,由谁来讲故事很重要。诺亚·卢克曼认为,在排除全知视角和框架故事的前提下,“叙述者的观点可以成为一本书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并认为小说中的叙述者要承担三种任务:展示其在故事中的活动、描述事件的展开、用观点给故事润色。[1]   视角之于小说如此重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感知叙述者及叙述者带来的特定的视角问题,并如何让学生
《文心雕龙·章句》云:“句者,局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可见,句子是表示区划的。一句,就是“一局”,一个区划。所以文章中的句子是一种限定,句末符号就是它的“界碑”。   把一定的语义限定为句子,同以下因素有关:同思维内容有关,同现实情景有关,同文章语境有关,同艺术需求有关。   一、思维内容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语言与思维既有同一性,又有矛盾性。语言与思维的同一性集中体现在语义的完整性
面对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必须要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这个时代对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传授为主传统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吟唱)”,单元学习导读要求“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归根结底,读懂字词是实现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基本条件。然而,死记硬背仍是当前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常态。由于单个词语往往具有多层含义,因此在翻译时学生常常区分不清;即使是同一含义在不同语句中所体现的内涵也有细微的差异,学生同样很难做到准确翻译。因此,在日常教学抑或考试中,学生出现漏译、误译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那么,如何使学生减少漏译、误译,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呢?笔者认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