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家族企业的传承魔咒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承,还是“独立”?
  放手,还是培养?
  当父辈的荣光洒满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如今,家族企业的“二代”们该用怎样的颜色画出属于自己的“版图”?而“一代”又该如何面对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二代”?
  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隐患,不是人民币升值、内需不足、生产过剩之类“高大上”的因素,当家族企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其传承的成败,就成了从企业管理到宏观经济的一个要害问题,这个问题如无解,其他“高大上”都无解。
  但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这种现象在正破产中的海鑫钢铁集团案例中,体现得最为极致。11年来,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成长为山西首富的李兆会,有三次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一次是父亲罹难被迫接班,一次是迎娶女星的盛大婚礼,再有就是当下的这次破产悲剧。
  在惋惜曾经的首富家族轰然倒下时,我们对家族企业的传承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并有大量的前沿管理成果可供读者分享。因此,本期《中外管理》特别邀请了多方行家,深度解读当前中国家族企业二代接班的现状和问题,并且展示关于接班难题最前沿的管理探索。
  在这里,您将触摸到属于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之道。
其他文献
1.有个性却不知收敛。我们知道你在表现自己,但别忘了,可以尽情玩笑,有时也要不苟言笑;可以无理取闹,有时也要循规蹈矩;可以挑战权威,有时也要以退为进。  2.无意识地浪费他人时间。当你在约会或者会议中迟到时,你其实是在表明你的时间比他人的更宝贵;当你等到杂货店店员喊你付钱时,才慢吞吞地找出银行卡,你其实是在表明你对他人的等待毫不在意。那些察觉不到自己在小事上给他人造成不便的人,通常也察觉不到自己给
期刊
1.没有在职位描述中列入薪资额度。有46%的受访公司在招聘启事中没有提及薪资问题。在很多雇主看来,不宜在招聘前就透露薪资水平。事实上,薪资透明对招聘来说是个很大的优势,尤其是报出的薪资等于或高于市场行情的时候。  2.使用相同的招聘内容。53%的受访公司对不同年龄段的招聘对象使用相同的招聘信息。但调查显示,千禧一代更看重工作、生活二者之间的平衡以及有没有发展机遇,而年龄较大的群体则更重视保障以及公
期刊
尴尬的互动营销大致有3种类型:  折腾消费者。化妆品行业最常见的互动,就是“关注账号+上传美照+写美丽宣言+投票+有奖转发”。折腾消费者一溜够,最后,还不一定能增加对品牌的好感,或促成交易。  折腾自己。只有把事情弄复杂了,才能显得特别忙碌,才能证明自己有价值啊!同等时间内,品牌经理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儿。当然,折腾自己也不一定错,但你得让这种自我折腾有效率、有价值、机会成本降到最小。  彼此折腾
期刊
今天的HR已然与“老妈”时代大相径庭。注重创造力和快乐文化的Zappos要求HR通过提供卓越的员工服务,协助企业实现卓越的客户服务;以“自由和责任”文化著称的奈飞公司(Netflix),不明确规定休假天数或小时,其HR政策强调绩效和员工责任,而不是公司制度。这些公司正在回应不断发展成长中的消费化员工体验。(如同今天的消费者期望在每一个品牌接触点上获得无缝购物体验)。这正是今天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规
期刊
1.使用好期权。其实可以尝试分发些股权。很多创业者对于股权太过小心了,结果耗费了很多的现金流,这样虽然保全了股权,公司却完蛋了。  2.谨慎进行营销。在初始阶段,不要把太多的钱放入市场营销上,直到你已经验证了你的一些想法,否则那基本就是浪费。  3.对产品原型不要投入太多。LinkedIn创始人ReidHoffman曾说,如果你的一个产品版本没有让你难堪,那是因为你推出太晚了。所以没必要一开始就花
期刊
心理学家吉姆与众多网球选手合作多年,他花了数百个小时观察那些顶级选手,并研究他们的比赛录像。让他感到困扰的是,顶级选手得分时的动作和习惯,与普通选手毫无差异。  可是,当他把注意力从得分点转移到得分间隙时,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那些顶级运动员,在每个得分间隙,几乎都有着一整套习惯动作(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比如他们得分后走回底线的时候,他们头部和肩膀的小动作、眼睛张望的方向、呼吸的变化,甚至还有人
期刊
有时候限制就是限制本身。你认为做不到,你就真的做不到。  每个人心里都在追逐安全感,这很正常,但很多人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不自觉的变成一种受害者。  受害者的第一个法则叫推卸责任。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不好,是我小时候没这个条件,是这个社会太浮躁。美德都是他的,错误都是别人和社会的。当然,他们也没做成过任何事情。  受害者的第二个法则就更进一步了,叫安心做坏事。很多人每天不努力工作,也可以心安理得。
期刊
海尔的互联网转型,正在推动每个员工转变成“创客”。  创客在海尔内部不断成长,发展成为“小微”。如今,在海尔近200个“小微”团队中,“小微”不断地通过互联网探知用户需求,和用户实时交互,从而将各种好的idea变成产品。  “员工创客化”,是海尔2014年里最热门的一个战略性动作。尽管实施仅一年,遇到了诸多挑战,但却收获了不错的成果,创新产品在市场上频频“出手”。而“小微”们的热情也十分高涨。越来
期刊
“时代列车转入一个新的轨道,‘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的互联网思维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挑战的人人时代,一个人人创客的时代。”  ——2014年岁末寒冬,这位海尔集团的精神领袖句句铿锵,展望企业的未来。  是的,一个被时代催生起来的特殊群体——创客,正悄然崛起。  在创新精神高涨的美国,一场来自全民创造的“创客运动”,近几年来渐成气候。而这场运动的主角就是充满造物精神的Maker(中文
期刊
是生产产品,还是“生产”创客?  “海尔选择的是,从一个封闭的科层制企业,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从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变为万千物种自演进的生态系统。”近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的一段言论在网上广泛流传。  现在,海尔的名字叫做“创客公地”。  2014年12月4日,从《中外管理》记者走出青岛流亭机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与海尔的“小微”打交道——海尔的礼宾车队,已经是“车小微”了(礼宾车队搭建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