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是害羞吗?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在10个月左右大时,开始学会说些只言片语。姥姥带她出去遛弯,她会摇晃着小手冲不认识的叔叔阿姨说“Hi”,惊得叔叔阿姨掉头使劲看身后还有没有人。大家开始预测小姑娘的未来——她将来肯定是一个社交专家,一点也不害羞,很大方。
  那时还经常发生这种事:电梯里,女儿正皱着眉头在妈妈怀里拧着身子百般不乐意,上来一位半点也不熟的邻居。女儿扭头看见了,立马冲人家乐呵呵地打招呼。判若两人这词是给你造的吧,这位同学?
  似乎是突然之间,女儿不想做社交专家了。一岁半左右时,她不再逢人就笑,而是警惕地看上看下,别人如果一再逗引,就扭头趴到妈妈肩膀上了。姥姥说,孩子长心眼儿了。姥姥这句话应该是给了女儿很大的力量,因为这没让她觉得害羞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反而认为是长大的标志。在渐渐跟人熟悉后,女儿会小声地叫声“叔叔阿姨”,然后下巴收紧,羞赧地笑笑。
  本来嘛,害羞不是一件坏事,只是一个人的天性,家长不觉得这是个事儿,孩子也就不会为自己的害羞而羞愧。
  害羞的孩子还有自己的优势,在来到一个新环境时,她会入神地看看这个,瞧瞧那个,直到熟悉了才开始行动,这是一种不错的自我保护策略。女儿去游乐场滑滑梯时,这一点表现得特别明显。
  女儿像很多孩子一样,痴迷于滑滑梯。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我带着她出去滑滑梯。离滑梯还好几十米,女儿就开始两眼放光,从我怀里挣扎着下来,向滑梯跑去。
  但是一靠到滑梯跟前,女儿就停住了,刚才的欢呼雀跃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位同学又判若两人了。
  滑梯上总会有十多个孩子在开心地滑上滑下,女儿就站在那里看,小表情有些严肃。我不说话,站那里陪着她看,等着她慢慢热起来。五六分钟后,女儿回头说,“滑给爸爸看看”,就上去了。上到顶上,又是抓着栏杆看,再两三分钟后,扭头开心地冲我说“我要“嗖”一下滑下去了”,这才开始滑。她不觉得这个羞涩的等待是什么问题,我也不觉得是。俩小时后,邀请她回家,她死活不走,上瘾了。
  等到下次去,又是十来分钟的左看看右瞅瞅。因为每次碰到的小朋友都不一样,她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有时候,会碰到看不下去的好心大妈,她们会说“你这孩子太胆小,太害羞”,我说:“没有没有,她在观察,等会儿她就开始滑了,我们不急,你们先。”好在女儿心思都用在研究其他小朋友身上,没听见大妈的“好心话”,时间一到,她就又开始变成风一般的女子,滑上滑下。
  我也是个害羞的人,深知被人催促着去掉羞涩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所以每次都会在女儿身后等着她。如果我着急推她一把,结果肯定变坏,女儿会认为她的这个羞涩的等待是有问题的,她也不会锻炼出应对陌生环境的技巧。估计每天早上醒来第一句话就成了“爸爸,我们今天不要去滑滑梯好不好”。
  有时候,害羞的孩子应对不了了,她会求助,这时候家长伸手也不晚。
  有一次,滑梯上的小朋友太多了,女儿有些看不过来了,她又想上去滑,就扭头说:“爸爸跟我一起滑。”我赶紧给她一只手,领她上去,然后说:“没关系,爸爸在下边保护着你呢,去吧。”她像获得了很大的能量,开心地坐上去了。
  玩滑梯的孩子,也有一来就疯狂地滑上滑下的。如果我女儿是那样的孩子,也没问题。不管怎样,都是孩子的天性,与生俱来,只要我们尊重,在孩子需要我们帮助时再伸出援手,孩子就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里自由驰骋。
其他文献
如今,成人与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与儿时的经历有关。  如果婴幼儿时期承受的压力过多,大脑中的压力应对系统会变得很敏感,好比在大脑中有一个过于灵敏的报警器,一有风吹草动就叫个不停。即使在别人看来,有些压力微不足道,容易应对,但敏感的孩子也会觉得很严重很危险,他们往往小题大做,反应过度。  同时,一个孩子如果婴幼儿时期对压力过度敏感,成年后则容易抑郁、焦虑,罹患压力有关的身心
期刊
朋友兴冲冲地跑来跟我说,她治好了8岁儿子的“电脑游戏瘾”。我好奇地问她是怎么做到的。朋友信奉“虎妈”教育,没有最严,只有更严!她制定了一大堆规则,一环扣一环,并威胁+恐吓:如果独自开了电脑,我是知道的,后果你懂的!果然,高压之下,她儿表现得很乖,朋友很是得意。  我想起了小时候有阵对电视超级迷恋。爸妈要我们在房间里写作业,而他们自己抱着电视看得不亦乐乎。我心里猫抓似地痒得不行,就不停地去客厅倒水、
期刊
我家有俩宝贝,老大杨杨是女儿,4岁,老二猪猪是儿子,2岁。姐弟俩关系贼好,很多人问我怎么搞定的。其实真没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亮出我的“招”,供您参考。  赶紧给胎儿起个小名,让老大老二建立明确的家庭关系  怀孕时不知道肚子里是男娃女娃,我和老公起了个通用的小名“zhu zhu”。如果是男孩,就叫“猪猪”,如果是女孩,就叫“珠珠”。这么迅速就把名字起好,最主要是考虑老大杨杨的感受。杨杨
期刊
要一年级的小朋友有“自控力”,是强人所难。  一年级  心里在想啥?对学校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思维特点是直观、具体、形象。  家长怎么帮?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二年级  心里在想啥?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
期刊
陪女儿在滑梯旁玩。一个3岁的女孩正玩在兴头上,大她两岁的男孩突然一把把她揪下来,差点摔倒。  吓一跳+不乐意,让这个女孩嚎啕大哭。女孩的妈妈随即对男孩说,“你不能把妹妹强拉下来”,然后开始安慰大哭的女儿。  这显然不是一件几句“吓了你一跳是不是?”“好了好了”就能安抚好的,小姑娘继续飙泪。安慰了一会儿,许多人过来围观,妈妈虽然没有表现出来,心里的难为情可想而知,于是很自然地,“别哭了别哭了”顺嘴溜
期刊
这种模式利用了人内心中的“不甘”,而其实,每一分“翻身”或“逃离”的努力都会加剧原有的不平衡。  持续看到网友爆料衡水二中的“军事化管理”:五点半起床,卡着点儿如厕洗漱;睡觉时不敢把被子摊散,怕第二天叠不成豆腐块;更有甚者连衣服也不脱;五点四十就开始跑操,边跑边喊口号,气势如虹;跑操时如果掉了鞋,就要光着脚跑完;每天学习的时间有将近十六个小时;吃饭也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教室里装备了360度无死角的
期刊
亲爱的老爹:  很小就知道美国那句话,“I have a dream”,尽管不知道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无数人各种实现梦想的机会,眼花缭乱的成功。一说美国都是好词儿,莫名的亲切,当初出国选国家,毫不犹豫选了它。可在美国待得越久,虚伪、自大和无知就越多。不掩饰的无知,拿自己的无知做优点,到处秀,干什么都是美国好,高人一等的感觉,挺让人翻白眼的。我的美国同学好多从没出过国,大概很多美国人一辈子就待在美
期刊
到了大班下学期,儿子吵着不愿上幼儿园了。  第一次,是因为周末爬了好高的山,好吧,运动超量,身体需要休息让他歇一天;  第二次,去口腔医院看牙,又请假一天;  第三次,流鼻涕要感冒,又歇一天……  如此这般,几乎每周都要上演。  之前儿子对幼儿园热爱地很,最近这是怎么了?晚上,娘俩躺在床上睡前聊天,儿子问我今天过得是什么心?我说:开心多一点,早上没迟到;还有点闹心,今天事儿挺多。儿子说他今天很伤心
期刊
我曾经问我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您一生的科学道路上,聪明才智和意志努力哪个更重要?”他回答:“聪明才智占15%,而意志努力占85%。”  1935年11月23日,爱因斯坦在为居里夫人举行的悼念会上的讲演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
期刊
十三岁那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晚上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对爸妈宣布:我要出去散步。那完全不是商量的口气,我看到妈妈的眉头掠过一丝担忧,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但是很快消失了,看上去很轻快地对我说道:“好呀,别回来太晚。”爸爸在一边跟着说:“去吧去吧,别管你妈。”妈妈甚至有点不满地回应爸爸:“我也没说不让她去啊。”  我拿着零钱包欢快地出了门,心情好极了。  我承认,刚才原本是在等待一场争吵的。如果妈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