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登入主白宫以来,延续了前任特朗普的货币宽松政策,继续轰隆隆地开动印钞机印美钞。今年3月开始,美国物价飞速上涨,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达到5%,创下12年来的新高;5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升6.6%,涨幅为2010年11月有可比数据以来最高水平。即将发布的6月数据,整体也不容乐观。
美国高通胀危机,给世界经济、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我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应对,维护了疫情下经济复苏成果,对抑制高通胀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通胀何来?
说美国陷入高通胀危机,绝非杞人忧天。其5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性项目后的核心通胀率,跃升至近30年(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能源价格也同比上涨28.5%,其中汽油价格同比上涨了56%。
美国采取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刺激政策,是高通胀发生的主要原因。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特朗普大开量化宽松政策之门,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0~0.25%极低水平,并购买债券,向市场注入极大的流动性。
特朗普还推出了若干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数额创下美国历史记录的高达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以及另一份9000亿美元刺激计划。但是,特朗普挽救美国经济的效果并不理想。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GDP萎缩3.5%,是2009年以来首次下跌,创下1946年以来最大跌幅。
第二年,拜登入主白宫,延续了特朗普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同时积极推出各种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已获国会批准的1.9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向各州政府提供3500亿美元的援助,针对疫苗和学校重新开放的计划资金2400亿美元,以及每周失业救济金福利的提高。
1.9万亿美元加上2020年2.3万亿美元和9000亿美元刺激计划—美国已经投入约5万亿美元刺激经济,这个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今年4月,拜登又提出两大计划,一个是2万亿美元的美国就业计划,即通过投资公共交通、铁路、机场、水管、道路和桥梁以及高速宽带等基础设施来增加就业的计划;另一个是1.8万亿美元的美国家庭计划,为美国3至4岁的儿童提供免费学前教育,并为美国人提供免费社区大学教育和带薪家庭假。后两项经济计划,加上已签署成为法律的1.9万亿美元“美国救援计划”,总计价值近6万亿美元。拜登认为,实施他的两大计划将增强美国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
在空前刺激下,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美股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好的表现之一。美国劳工部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85万,较前值大幅提高,远超市场预期的72万人。6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民众求职意愿开始回升,这对于经济中长期前景仍是乐观信号。但这只是硬币的一个面,因为随着工人重返劳动力市场,美国消费者会急于花掉疫期积攒的数月積蓄,从而造成经济过热、物价上涨。
解决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美联储提高利率,这种行为会抑制支出、刺激储蓄,通过提高信贷成本减少信贷,导致经济进入紧缩周期,进而不排除美国经济在2022年陷入衰退。而2022年经济衰退对拜登来说并非好的预兆,因为他面临国会中期选举。现在,拜登的民主党阵营中,有声音要求他停止挥霍。如果失去民主党在国会两院的多数控制权,将严重阻碍拜登在其任期后半段行使总统权力。
暂时还是长久的?
5月美国通胀增速创下12年以来的新高,引发了这轮高通胀是暂时性的、还是更具持久性的争论。
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认为,拜登这轮经济刺激可能“引发在过去一个时代从未见过的通胀压力,影响美元价值和货币稳定”。
美联储口头禅一直是:通胀飙升是受疫情影响的、是暂时的,随着经济全面摆脱新冠疫情,物价上涨将有所缓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目前美国利率已接近于零,过早加息将减缓经济活动,特别是在数百万美国人失业的情况下,这是美联储不想做的。还有研究认为,美国物价上涨将在2022年回落。
有美联储官员指出,美国就业市场目前并不火爆,劳动力市场仍有明显的疲软—现在的工作人口比新冠疫情之前减少了近350万人,与疫情前的水平相比,美国失去了82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经济谈不上过热。再说,失业率上升往往会抑制需求,因此雇主也没有理由提高工资。
美国银行6月份全球基金经理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通胀可能是暂时的。但他们仍认为,美联储“很快”将采取紧缩政策的“第一步”。
受访者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开始谈论在未来几个月“减少1200亿美元的月度债券购买”。63%的人预计8月或9月会有信号,其中38%的人预计8月的杰克逊霍尔(位于怀俄明州的度假小镇)峰会上将有信号,25%的人预计9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将有信号。无论预期如何,减少债券购买的举措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市场反应。
美联储七位决策者之一、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疫苗逐步普及接种,遏制了新冠病毒在美国的传播,经济重新开放的速度比美联储官员预期得更快,通胀率也更高。鉴于通胀率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博斯蒂克预计明年年底利率将要上调。
相比美联储官员,经济学家们普遍担心通胀加剧。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认为,拜登这轮经济刺激可能“引发在过去一个时代从未见过的通胀压力,影响美元价值和货币稳定”。一些分析师也认为,此次通胀不是短暂的,可能会拖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除了高通胀危机,还面临股市泡沫风险、天量债务等问题。美国企业的债务高企,不少面临违约,也是很棘手的事情。加上本身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拜登为实现目标不负责任的大幅财政扩张、货币宽松政策,美国的高通胀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
IMF将美国今年预期经济增速提高至7%,其最新预测认为,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和额外的财政支持,使得美联储未来几个月有必要考虑转变货币政策—美联储可能需要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从2022年年底或2023年年初开始加息。
严防通胀外溢效应
美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输入性通胀、外币资产缩水、汇率和资本市场震荡等多重压力。更严重的是,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边缘。这些风险都需要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应对。
首先,美元早晚会加息,甚至比预期会提前;美元一旦加息过猛,金融泡沫就会破裂,威胁全球金融稳定。
拜登上任后,得益于经济复苏以及美联储的大规模刺激等因素,标普和道琼斯指数录得创纪录的上涨。可是在持续通胀压力下,市场认为美联储不排除提早收紧货币。如果这样,灵敏的股市会首先承压,资本从美股撤出,美国股市下跌,美国市场流动性紧张。随之美国收紧美元,全球美元回流,全球金融市场将面临巨震,新兴国家的股市、债市都会受到影响。
美国的刺激计划,实质是把资金注入已经充满流动性的全球经济,而额外的资金会流入新兴经济体,导致输入性通胀。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认为,中国的资产价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其他国家相比利差比较大,外国资本流入是必然的。但目前来看,规模和速度在可控范围内,中国也在继续研究怎么采取更有效的办法,一方面鼓励资本要素跨境流动,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又不能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太大的波动。中国有信心把这个工作做好。
不过,美联储疯狂印钞,美元持续走弱,成为人民币最近一年持续升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截至今年5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过去一年升值约12.5%。人民币自2020年5月底以来大幅升值,升值步伐在2021年4月至5月加速。人民币快速单边升值,违背我国追求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均衡汇率机制,不利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不利于我国外贸顺差;人民币快速升值还将损害整体经济,因为企业将从主营业务分心,转向投机。
美国疯狂印钞票,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同时美国企业债务高企面临违约却难觅债券买家。随着美元贬值,中国在内的多国减持美债,这样下去,不知美国如何走出此次通胀危机。
针对人民币过快升值,中国人民银行14年来首次上调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即自6月15日起,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5%上调至7%。野村全球市场研究认为,此次加息被视为中国央行首次真正遏制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举措。同时,中国政府还警告对人民币升值进行单向押注的投机行为,表示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至此,市场对人民币强劲升值的预期有所缓解。
此外,美元持续贬值也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煤炭、铜、铁矿石和许多其他基础原材料的价格正迅速上涨,其影响最终将渗透到制造业,然后渗透到消费者。中国的钢厂已经在为这些基础材料支付更高的價格,其他行业的制造企业也是如此。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增加我国外贸企业在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压力。牛津经济研究院认为,如果这些价格上涨持续下去,可能导致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从而迫使中国央行过早收紧货币政策,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对此,中国政府再次主动出手,中钢协、中商所、大商所多次出手控价。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加强有针对性的努力,以监管、稳定铁矿石、铜、钢铁和其他主要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在中国政府、机构努力下,铁矿石价格应声下跌。
中国抑制通胀的努力,对全球至关重要。正如丹麦丹斯克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格拉恩所观察到的,这给“通胀即将到来”的说法带来了“冲击”。稳定战略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而不出现大幅通胀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自身也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和适度提价,来度过这一轮高通胀风险。
过去一年多来,美国疯狂印钞票,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同时美国企业债务高企面临违约却难觅债券买家。随着美元贬值,中国在内的多国减持美债,这样下去,不知美国如何走出此次通胀危机。反观中国,全球抗疫关键时刻,中国供应了全球一半产品,而且总体上也没有提高产品价格,这就为全球抗疫和经济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前5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额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8.9%。中国商品出口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对平抑美国通胀也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