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威胁对测试成绩的影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受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1009。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23-0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各种学业测试成绩之中出现的种族、性别、年龄等差异存在的原因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对于这种差异,社会心理学家 Steele 和 Aronson(1995)提出了一种解释,即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境因素,也就是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刻板印象威胁是指当个体感受到消极刻板印象的存在时,会个体在当前领域的表现或成绩就会受到损害或降低。Steele 和 Aronson(1995)最早通过实验证明了刻板印象威胁现象的存在。他们的研究表明,告知测试对智力具有诊断性会降低非裔美国大学生在 GRE 测试中的成绩。他们认为正是在测试之前告知非裔美国大学生有关智力诊断的信息,诱发了有关非裔美国大学生在智力方面的消极刻板印象,进而影响了非裔美国大学生的测试成绩。
  Steele and Aronson (1995)的研究在当今社会心理学领域被奉为经典,“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这种现象也已经在各种书籍中被阐释并广泛在媒体中流行。尽管如此,依然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与争议,其中最突出的焦点在于:刻板印象威胁是否只是在考试或测试任务中出现的一种现象。
  在早期批判性的文章中, Sackett和他的同事指出,大量的学术论文,教科书以及杂志期刊似乎正在试图向世人证明这样一种观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就可以解释所有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男女差异以及不同族群间的差异 (Sackettet al.2004)。类似的批判性文章并非针对刻板印象威胁研究本身,而是对于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报告。这些尖锐的批评指出,当今的实验测试表达的论点是刻板印象威胁似乎是导致女性以及非裔美国人在标准测试中表现差强人意的唯一原因。换句话说,这就表明了个体间并不存在能力方面的差异,而仅仅是表现上的不同而已。并且大量研究发现,在刻板印象威胁被详细说明的实验中,某些实验任务的刻板印象组与非刻板印象组的表现并不存在显著地差异(e.g., Croizet and Claire 1998; Davies et al.2002; Spencer et al. 1999)。而在测试过程中,消除刻板印象威脅,以减少成就差异也并非一个高明的手段(e.g., Aronson and Steele 2005)。这就证明了,在测试任务中,刻板印象威胁是一个诱发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两个元分析研究证实了在认知测试中,刻板印象解释了一些(并非全部)群体差异的原因(Nguyen and Ryan2008; Nadler and Clark 2011)。而早期研究的一些误解可能来源于误将基线表现水平作为任务表现分数的协变量,进而进行了相关的推理统计所得出的结果(Wicherts2005)。
  第二个批判的焦点在于,刻板印象威胁研究成果在现实社会中的适用性问题。刻板印象威胁研究表明:在标准化的考试中,例如SAT(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会由于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而低估消极刻板印象个体的真实能力(e.g., Aronson and Dee 2012)。但这个结论受到了其他相关学者的质疑(Sackett and Ryan2012)。Aronson和Dee(2012)认为在一系列刻板印象威胁的实验研究中,都会要求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或结束后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Stricker and Ward 2004)。通过刻板印象威胁理论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实验开始之前提供个人信息会诱发刻板印象威胁,并且因此可能会降低消极刻板印象学生的任务表现。两项最近的有关实验研究的元分析发现,被试的SAT分数以及登记表现的SAT分数,会低估消极刻板印象个体20-40分左右(Walton and Spencer 2009)。然而,其他学者对得出这种结论的方法持怀疑态度(Sackett and Ryan2012)。
  刻板印象威胁现象的存在已经被大量实验研究所证明,而对于这种现象的争论也从未停止。如何合理解释在测试成绩出现的种族、民族、性别以及年龄的差异,进而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控制,是当今社会心理学领域刻板印象威胁研究的新的议题。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尊重差异,增强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内容,“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认知各民族文化,学会尊重、欣赏、包容他民族文化,完全显示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文化内涵,对当今高校音乐教育乃至中国高校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重乐感 高校 音乐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常态下的市场需求之间客观存在着矛盾,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重视适应新形势的卓越人才的培养。本文从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是一次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卓越人才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201428)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训过程中,存在着会计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手段单一、实训指导老师实践能力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应在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不断充实会计实训内容、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会计实训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凯里学院应用经济学重点扶持学科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MOOCs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设计。重点对平台的功能设计、课程的目的、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评价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对此门课程中采用MOOCs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MOOCs 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课题编号:scs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5-02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于1994年作出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属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1-02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师范类大学出于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师资的目的,一般都开设了本专业;综合类大学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也设有中文系和汉语言文学专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指引者,辅导员在带队进行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的过程中起到职责履行者、人际关系协调者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辅导员职业素养。笔者先后四次带领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远赴贵州、甘肃、西藏等地小学支教,本文结合笔者经历,探讨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追求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大
期刊
【摘要】从经验、技能的积累到专业化的形成是高校教师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职业技能的日益累积不断地提升,高校教师成长中不断地突破自我的职业技能限制,并突破了自我的专业化技能水平。这一趋势充分说明了,高校教师的成长道路中,除了拥有专业化过程,还存在与之相反的现状,即去专业化。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教师发展中的去专业化这一现象容易被忽略,但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成长有一定
期刊
研究背景和目的: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VNP20009是一株具有肿瘤靶向性及抑制肿瘤作用的减毒突变株。研究表明VNP20009在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缺氧微环境的改变则不利于细菌的生存和繁殖,进而导致其抗肿瘤效果明显减弱。此外,人体免疫力和减毒沙门氏菌的相关毒性也限制了VNP20009的抗肿瘤临床应用。为了提高VNP20009在肿瘤组织中的定植以及增强其抗肿瘤作用。我们构建了真核表达的VNP20009-DNase Ⅰ工程菌株,并与雷公藤内酯醇(TPL)联合应用,旨在观察这种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活性,
【摘要】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值得深究,本文从教育学是实践哲学的角度探讨教育,认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在教育实践中理论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关键词】教育学 理论 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06-02  教育学学的是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常常是针对一线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