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保护之路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虎保护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个人、团体共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实现了这一点,或许到下一个虎年——2022年时,我国东北虎数量翻倍,达到50只的目标,就不只是一个梦想!
  


  说起东北地区,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寒冷。大约有半年的时光,皑皑的白雪覆盖大地,茂密的森林、富饶的黑土地都被埋在这一片冰冷的白色之下。困难地行走在及膝的雪地中,深一脚、浅一脚,磕磕绊绊,我已经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好在雪地厚实,即使摔倒了,也不怎么疼。但对于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我,这种脚踩下去,却踏不到实地的感觉,让我紧张而心慌。
  同行的伙伴中有一些人是当地的村民,深已及膝的厚厚白雪对他们来说,丝毫不是问题。稳稳地,灵活地,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有些光秃寂寥的森林中穿行。他们一边走,一边扫视着两侧的雪地,如果发现人的足迹,就会顺着足迹跟上去。多数时候,他们能在足迹两边的树林中,找到猎套、猎夹,甚至还会发现惨遭猎杀的狍子、野兔或者小鸟。一些村民为了省事,索性将清来的套子背在了身上,一路叮叮当当,不怎么清脆的声响,随着凛冽的寒风,在林中回荡。
  身边的纬和一直在鼓励我,即使他的身上和头上都沾着树叶和白雪。看得出,他摔的次数也不会少,有些狼狈不堪,脸上却一直挂着开朗的笑容。撑起一口气,我拔出被雪掩盖的右腿,连滚带爬地继续跟着队伍往前。
  


  这个带着眼镜的斯文男孩俨然是这支队伍的中心,和向导交流,询问村民的意见,并不时鼓励着队伍中第一次来到冰天雪地的活动参与者。从2013年开始,保护地友好体系就在每年的冬季组织志愿者支持在东北吉林省珲春地区开展的巡山清套行动,每年都得到当地村民和广大志愿者的响应。纬和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名年轻研究人员,师从著名的拥有10年东北虎保护经验的解焱博士。作为东北虎保护工作者,他每年都会随着清套的队伍进山。
  2016年1月1日至15日,在保护地友好体系的组织下,38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一名巴西志愿者,参与到在吉林珲春和黑龙江老爷岭地区举行的“为东北虎巡山清套2016”志愿者行动,15天中,志愿者累计步行巡护线路超过400公里。
  清套是清除猎套的简称,实际上是指在森林中寻找猎套、猎夹等各种盗猎工具,并将其清除。在东北林区,每年冬天下雪后,猎人会在森林中安置大量的猎套捕猎狍子、野猪和野兔等动物;安装猎夹捕猎雉鸡、花尾榛鸡等鸟类。这些盗猎工具留在森林中,能在数年内一直发挥作用,直到抓住野生动物。
  


  漫山的猎套一是捕走了东北虎赖以为食的狍子、野猪等有蹄动物;第二也会直接伤害到野生东北虎、东北豹。2011年,黑龙江省密山市就曾发现过被猎套伤害致死的野生东北虎。 所以,为了保护东北虎,猎套、猎夹等盗猎工具是一定要除之而后快的。
  2014-2015年冬季,村民和志愿者清套里程总计337公里,清除各类盗猎工具1860只。2015-2016年冬季的清套行动,爱心网友通过网络平台为巡山清套行动筹集了八万多元,用于支持清套行动的燃油交通费,以及当地村民参与清套的食宿费和野外补贴等。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2、3月份,保护地友好体系正联合当地的保护协会持续组织防火队员、社区居民以及城市志愿者开展巡山清套行动。
  “我第一次接触东北虎保护工作是在2013年1月”, 纬和说,解焱老师带着国内老虎保护一线的年轻工作者们,来到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Terney小镇的WCS俄罗斯办公室,学习俄罗斯的东北虎保护经验。
  


  俄罗斯对野生东北虎的研究与保护始于上世纪30年代,那个时候,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虎只有20~30头左右,经过70年的努力,2005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野生东北虎激增到了430~500头。中国的老虎保护是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才真正慢慢展开,但是由于长期的森林砍伐、盗猎,中国的东北虎数量从1974年的150头下降到90年代初的14头,后又逐步回升到今天的35头左右。
  “我们所去的锡克霍特—阿林保护区,是俄罗斯最古老的保护区之一,也是被全球老虎保护工作者们所尊崇的圣地。后期还去了豹地公园,那里则生活着全球一半的野生东北豹,以及少量东北虎。”
  第一次接触东北虎保护工作,就去了全球最顶尖的两个虎豹保护区。这让纬和觉得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很多,也结下了他与东北虎保护的长期缘分。
  2013年的春季,和俄罗斯豹地公园的科学家Dina的合作,让他印象深刻。Dina是典型的俄罗斯美女,二十多岁,是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平时不喜欢逛街,却有多年的野外保护工作经验。爬起山来,能将当地的向导甩后面一大截。
  晚饭的时候,纬和他们都喝啤酒,Dina喝白酒。纬和他们逗趣说要给她介绍中国男朋友,把她丰富的知识带到中国来保护东北虎。Dina一脸严肃的告诉他们:我不会离开生我养我的祖国,我要把我所学的知识用来保护俄罗斯的虎豹。“想起我国很多的一流科学家都离开了祖国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或许也是我国虎豹保护落后俄罗斯数十年的原因之一吧。”纬和说。
  面向公众的自然教育,是东北虎保护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在科学研究之余,向公众传播东北虎保护的意义也是纬和的工作之一。   为什么要保护老虎?
  


  首先,老虎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如果老虎没了,它的猎物——野猪、鹿等食草动物,因为缺少了天敌而大量繁殖,它们会大肆啃食森林里的植物,进而又会影响到依赖这些植物的其他动植物,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国南方很多山区野猪泛滥,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重要原因就是原本生活在那里的华南虎、金钱豹或者狼等捕食者被人类赶尽杀绝了。
  第二,同样因为老虎是森林中的顶级捕食者,我们要保护东北虎,就要保护好它的猎物,如野猪、狍子、梅花鹿等,而要保护好东北虎的猎物,就要保护好森林里的植被。一头雌性东北虎的领域大约450平方公里,保护好一头东北虎,就能保护好450平方公里的森林,也就保护好了生活在这里的所有动物、植物。健康的森林,可以为我们净化水源、空气,防止泥石流、山体滑坡,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蘑菇、野菜……而要保护好一个健康的东北虎种群,至少要保护好18头左右的野生东北虎,那我们就保护好了将近一万平方公里的森林。
  如何保护东北虎?纬和说,其实保护东北虎的方法有很多,勤俭节约是保护东北虎,例如我们不用一次性筷子,就会减少森林砍伐,东北虎就不会因此失去家园。宣传教育也是保护东北虎,让更多人了解东北虎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切身参与到保护东北虎的行动中。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公众也可以通过参加巡山清套来保护东北虎。这里说的公众既包括每一个个人,也包括企业、NGO等各种机构、团体。志愿者对于东北虎保护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现场清除了多少个盗猎工具。还在于通过参与清套行动,更加直接和深入地认识到我国东北虎的生存现状。这些志愿者在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特长和人脉资源,主动积极地为东北虎保护提供宣传、专业知识、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的支持。
  2015-2016年的清套行动,是第一次开放给未成年人参加,来自北京的6个孩子与他们的家长一起,跟随东北虎保护人员,学习保护东北虎的科学方法,调查雪地动物足迹、追踪东北虎踪迹、安装红外相机监测东北虎,并且亲身参与打击盗猎行动,两天的时间里,共清除各类盗猎工具112个,发现了被猎套套死的狍子,以及东北虎的捕食现场,甚至还遭遇了疑似盗猎者。
  最后清套成果点算,共清除各类盗猎工具超过500个。数量明显少于往年,这是值得欣喜的。冬伟是珲春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骨干,春夏秋天安装红外相机、处理老虎吃牛案件、监督大雁米生产,冬天清套,一年四季都要上山。不用上山的时候,还要十里八乡地宣传动物保护,写各种保护项目申请书、总结报告等。东北人的“猫冬”跟他一点关系没有。冬伟告诉我:“今年吉林省对非法捕猎的问题非常重视,冬天前就逐级下达了杜绝安装猎套、打击非法盗猎的指示,所以今年的套子比往年少了很多。”
  政府行动起来,使很多原本棘手的保护难题都迎刃而解了。清套只是被动的应对,而且总有没被发现的猎套继续危害野生动物,杜绝安装猎套才是打击盗猎的根本。但是,政府主导的这种保护行动,一定要在充分调研并尊重社区居民等各个利益相关方合理权益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稳定、可执行的保护机制,才能将此保护政策长期持续实施下去。
  例如有一些玉米种植农户安装猎套捕捉野猪,初衷并不是为了销售野猪挣钱,而是为了防止野猪拱食玉米地。所以政府在全面禁止猎套的同时,也要处理好野猪拱地相应的补偿问题,如果人与野猪之间的冲突不能得到合理解决,针对野猪的捕猎行为就不会停止,进而危害到东北虎。
  


  “因此,推动保护地周边社区居民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的生计方式,引导他们通过参与自然保护而获得经济收益,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这正是保护地友好体系成立的初衷与目标。”纬和说,基于这个目标,保护地友好体系已经帮助东北虎栖息地周边社区发展出了大雁米、有机杂粮等一系列环境友好的农副产品,并且围绕东北虎保护开发了一系列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亲子、公益行动。保护东北虎,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用科学的方法调查东北虎生存现状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需要政府、保护区制定目标长远的保护恢复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需要NGO、媒体积极面向公众、当地居民开展宣传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东北虎保护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其他文献
洱海,水色连天。原野,绿意盈盈。正是冬末,大理的乡村却并没有寒意,而是在阴雨中有几分淡彩水墨的清雅。  六百年前,明朝将领沐英和他的队伍从南京柳树湾高石坎出发,一路辗转来到大理,薛建华说这些人里就有他的祖先,他们在沙坪住下来,成为白族的一支,再没有离开。而薛建华自己在行走天下之后,最终选择回归家园。特立独行地,他却与家乡保持了适度的距离,在洱海线边营造起了一个空间——水月艺术空间,装载艺术,也坐而
期刊
近些年,大理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继北上广等一线艺术中心之后的又一个新的艺术家聚集地。赵青,杨丽萍,韩湘宁,张扬,欢庆,李带菓,周云蓬,文烽,吴俊德,王啸,方力钧,冯唐,宁财神,孙冕,许菘,野夫,潘洗尘,程昌,等等,他们或安家大理,种菜,步行,柴米油盐,回归到生活的原初;或游离在大理与都市之间,出则叱咤风云,入则静若止水,将大理作为休憩身心的家园,过一种最平常的日子,远离商业,远离物欲,享受自己的艺术
期刊
“诗意栖居”,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望。也是现代人必须的生活态度和伦理境界。  这个快速盲动的工业时代,疯狂发展的时代光辉遮蔽着全社会,对物质富有的追逐使人逐渐迷失自我,意识不到自身精神生活的极度贫血。遗忘了作为智慧生命存在的本真。    我们是谁?我们该当如何生活?本期封面报道集合了武文方的石江返古生活试验;洱海边的水月艺术空间;海之书馆的风花雪月;茈湖草堂的悠然生活;积木公社,山野深处的诗意乌托邦;
期刊
来茈湖草堂,因此知道了《山海经》里所说的那个名叫茈碧的湖,那一朵名叫茈碧的花。茈碧湖因花而得名,而这朵花仿佛又是生长在《山海经》里的一个“隐士”、一朵特别的花:玄远,灵动,志不可夺。    据康熙年间的《云南通志》记载:此花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丈,气清芬,采而烹之,味美于甫(莼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湖以此。茈碧是非常精怪的,七八月间,每天仅在上午11时次第绽放,正午达到极盛,下午5时
期刊
大理洱海玉矶岛最好的位置有一座宫殿,从那里凝神而望可以将洱海尽收眼底。这座宫殿被称为太阳宫,它是舞蹈大师杨丽萍的私宅,既有背山面海的豪迈粗狂,又有山石嶙峋的高低错落,也有用尽赤橙黄绿各色装点的婉约风情。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女士的私宅——太阳宫,地处大理市双廊镇玉矶岛最临海的一端。白天温暖的散漫阳光,黄昏日落苍山的乱云飞渡,夜晚触手可及的星斗银河,还有庭院微风中绽放的山茶,壁炉里噼啪燃烧的木
期刊
乡情是生活的最真实。乡里乡亲每每的建房都是各家各户的大事,动土、上梁,自然摆酒把宴是最不可少的,每到这时就是邻里乡亲、小孩们节日般的快乐时光,红绸飘飘、鞭炮声声…… 在李众童年的记忆里就此烙上了印记,甚至于融入血脉中成为永存。云南大理的山山水水带给人们的生活是安逸、享乐和眷恋;云南人的血统里大概都有的小富即安、知足常乐就是这样的“本份”。    设计师李众在圈内的知名度颇高。但在设计领域已经有所成
期刊
一次伟大的革命正在悄然来临。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十年左右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仿佛风暴前的宁静,我们甚至还浑然不知滚滚而来的千钧能量。但在湖南长沙远大住工工厂一尘不染的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车间,我们才被那种全新业态和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所震撼。  说起房子,总会让人想起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
期刊
《中国周刊》记者:您拥有集成建筑行业较长的从业经历。作为多年从事集成建筑的女性,请谈谈持久投身这个新型行业的内外动因,以及个人从业背景和经历。    魏晓梅:与集成建筑的最初接触要追溯到2002年底,当时还在经营一家广告公司的我,作为北新房屋有限公司的一个服务提供商,第一时间参与到了北新房屋的产品宣传工作。北新房屋提供的资料里有高高一摞的日本集成建筑资料,我被精美的照片深深吸引。细细读来,被建筑独
期刊
我是在一个冬天的上午走进石江书院的。    书院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安宁市的石江村。说是石江,其实却见不到江,见到的是一条深溪。深溪里修竹茂林,杂树生花,有风吹来,绿云涌动,绿云之下,溪流潺潺……溪流边,矗立着一座土墙青瓦、具有晚清建筑风格的宅院。这便是石江书院了。  一棵大树的枝桠从溪旁逸出来,一片绿荫正好遮住大门。冬日的石江书院,在古树翠竹的掩映下显得有些清冷。跨进大门,见一位中年人正在火炉边围炉
期刊
中国山水画是一门历史久远的艺术,历经千百载融合淘洗琢磨,形成从观念到形式的完整模式。对于欣赏和研究者来说,它是一座采掘不尽的宝库,但对现代画家来说,它确实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正如前辈画家所说,一个人要能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添加涓滴,也可以说是巨大贡献了。当代中国画家从事山水画创作面临特殊的问题,一是如何参透和吸收传统山水画的技巧、韵味;一是如何依靠并协调与传统人文格调迥然不同的当代文化情调。因为从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