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是具有象征文化形象的一次实践,存在着一种公共性的、地域文化性的共同认知的价值预设,试图以文化形象的视觉转换来重新定义场所,提升环境品质,打造以人文环境为基础,以文化策略为导向,以美学经济为核心的综合性质的文化个性。本文以公共艺术创作的实际应用为例,以阳明文化介入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为契机,探讨公共艺术设计中对于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寻求建立新的地域文化的转换形式及审美价值。展现了公共艺术设计的多样性;使受众在同一个空间维度下,找寻到不同视觉维度的文化表現形式。
  关 键 词: 公共艺术;文化符号;阳明文化
  一、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围
  人们通常所说的人文化的场景预设、文化符号的象征,是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围;在价值意义上,与城市建设的精神属性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是截然不同的。其一,公共艺术是一门包容性极大的综合性学科,必须极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布局的实用功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这又不能全代表艺术原则。其二,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扮演的角色是以地域文化的强化与提炼为核心,符合人性体验的基本属性,去承载人文化的职能。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围不仅仅是局限在一种关于公共空间的生产观念,是从城市的文化生长性方面做中长期规划,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属性、梳理城市文脉特征、构想城市公共空间新趋势,提供基本的概念工具。在具体实践上,公共艺术创作需具备三个能力:第一,动手能力,将构想的思路塑造成一个具有空间属性的象征物体。第二,场域的认知能力,深悟城市居落、空间形态、水系和植物分布是有生命的,需满怀敬畏之心去构建新的可能性。第三,人文历史的储备,是塑造城市个性和地域文化品质的理论厚度[1]。“强调与提高”是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秩序法则的主要策略,即为“从点到面”,以少总多,这是我们所有人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方式。
  二、国内外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广义的公共艺术创作,一是谈及何人何时何事都有权对公共艺术起到核心作用,这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所定义的;二是公共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面城市发展与历史演变的镜子。从狭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家、雕塑家、建筑家、环境艺术家等作为创作主体的公共艺术团体,在多数的公共空间中仅占到极少的比例,我们也难以描绘出其共同的特征。这些都表明了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工作仍然是无限开放的。
  目前国内所研究的公共艺术体系中,主要从物质形态的空间实践上着手,着眼于设计与空间的美学关系及其社会功能与意义。其中,在1992年颁布的《文化艺术奖助条例》第9条规定:公有建筑物应设置公共艺术,美化建筑及环境,且其价值不得少于该建筑物造价百分之一。另外,1998年发布实施的《公共艺术设置办法》,提出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综合考虑文化、美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问题。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逐渐增多,实践性质的公共艺术作品也更为丰富多样;而局部空间的点缀和小品,创作层面上的单一性,与地缘文化的断层问题也正在逐渐放大。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通过的《雅典宪章》,是一次“重塑城市文化”的美学运动,提出了城市的居住、工作、文化的主要功能,把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提出“艺术在都市中”计划,这是整个国际性城市对于空间的人文品质追求的趋势,是当代城市自身空间生产的美学要求。另外,哈贝马斯提出的有关公共性的概念更加强化了创作层面上的多元属性。在公共艺术实践上,瑞典公共艺术大师奥登伯格创作的《Clothespin》,重新定义了公共空间的独特视角,让人们认识到“艺术是快乐的东西”,是公民平等地享有文化权利和分享文化成就的物质表达。
  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百世之师-王阳明》公共艺术创作
  当代地域文化价值日趋显著,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体系建设的同时,亦在寻求建立新的地域文化的转换形式及审美价值,探索具有民族化特色的公共艺术创作新维度。本次公共艺术创作是以营造大学校园的文化价值体系为着眼点,秉承“和成谦行、育秀于人”的高校办学理念;以“心学”大家王阳明及其阳明文化为核心,以其“知行合一”、“致良知”之学说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人生规划。
  (一)设计规划及愿景
  校园人文环境的文化属性与视觉呈现的共融是本次公共艺术创作的首要核心目标,这种环境是特定的价值预设或意义,意在用公共艺术的广义表述即景观来支撑起校园文化环境的建构。1.阳明文化的视觉转换方式的研究;2.校园环境优势与劣势的分析;3.师生公共参与设计的过程与认同。通过这三种方式将公共艺术的公共文化职能塑造出来,以艺术文化的价值提供一个视觉定义物体,同时又提供给师生定义自己的符号形象。
  在实地调研中,汲取了近百位师生对于当代校园文化空间的畅想式营造,组织各校园职能部门陪同梳理场地概况:综合环境优势、景观绿植、空间生长性,塑造从间接到直接的诗性智慧校园文化空间。另外,较之其他区域,在作品布点时,应尊重作品放置地的场域气氛的引导性;这种场域气氛是场所及地域文化本身所具备的文化认同感,公共艺术的介入是“尊重”和“创新”,想象力的建立不是空穴来风,它自身带有启迪性、暗示性、激发性,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在很大意义上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此次公共艺术创作注重校园空间中的文化生长性,这种生长性包含了作品与师生、环境三者的共鸣,在方案设计阶段,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建设,从文化性、地域性、公共性、整体性上突出阳明文化中“不忘初心”的导向认识,提倡“知行合一”的实践价值,达到“致良知”的修身目的。在作品题材、材料选择与表现手法上尊重地方特色,选取具有文化认同感的、避免形式的空洞与地缘文脉的断层问题,以公共性和文化生长性引导师生产生共鸣;针对重要节点逐层梳理,以达到“塑造文化特色,书写历史记忆;感为历史塑碑,今为时代铸魂;追溯阳明心学,营造校园文化;彰显人文魅力,实现情感回归”的美好愿景。在视觉层面上,试图通过王阳明人物雕塑设计的立体形象与浮雕墙的刻画,在造型、尺度、比例、肌理等方面突显出“知行合一”的文化价值取向。   (二)设计方案
  王阳明人物雕塑设计的形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探讨,结合“王学”思想的研究,整体以体现其倡明儒学之志,展示了生当天下为己任之圣人风骨,真实地塑造出文人雅士的品格和心境;在人物雕塑的材质上,用青铜的肌理表现其东方性的审美底蕴。
  阳明文化浮雕墙刻画的是王阳明一生的经历以及治学过程的视觉表现,在内容上,以“志存高远、阳明悟道、知行合一、文韬武略、吾心光明”为主要涉及篇章。“志存高远”板块讲述阳明先生以读书做圣人为天下第一等事,并以“格”字表现其“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阳明悟道”板块是塑造的是一个仕途坎坷、被贬悟道的艰辛历程,在贵州龙场意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心学精神,并得出“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浮雕墙的高潮部分在“知行合一”处得以表现,“不忘初心”是世人对于其心学思想的形而上总结,“事上炼”的精神是对文化体系的不断锤炼,二者互为表里;此处正前方是王阳明人物雕塑的摆放位置,笔者在设计过程中试图多维度地呈现出阳明先生从历史中缓缓走来,激励着师生前行。“文韬武略”板塊是反映王阳明一生热爱讲学授业解惑的集中体现,呼应了大学校园人文环境的生长性,在“武略”上,平定南赣匪患及宁王之乱,悟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气概之语。最后在“吾心光明”板块中,笔者以阳明先生道德之事工,为百世之师,五百年一完人,真正体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达到了“致良知”的境界,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思辨总结,概括其心学的集中思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是基于社会文化体系下的美学实践行为,其过程是长期且具有规划性质的,创造的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充满了美学意象和意义之美的象征体;其最终目的并不局限于产生固化的物质形态,而是通过“激活空间”的观念来催生公共空间中的文化生长性,由此投射出当代生命意义与多元文化生态之间的密切关联,以时时刻刻的具有仪式性的眼睛,让空间意象的生成变成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文化符号。
  基金项目:浙江越秀外语学院科研项目,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百世之师-王阳明》艺术创作为例
其他文献
网友倾诉:  和清风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她很诚恳地向我坦白了她的过往:她曾谈过几次恋爱,第一次是和大学同学,毕业时因去向不同而分道扬镳。工作后,通过家人认识了一个男孩,但经过相处,发现对方极度缺乏上进心。于是,一年后两人和平分手。之后走马观花地换了几个男友。相对于清风,我的感情经历比较简单,只在大学时暗恋过一位女孩,再次动心就是爱上清风。  第二年,我和清风就踏上了红毯。婚后,我对老婆相当满意。她很
【内容摘要】在初中阶段,这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从新课改要求当中可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认真开展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从而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因此,在本文当中,所探讨的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就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给出了一些提高得到与法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 课堂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本文主要从重视化学实验课中“导”的把握和重视化学实验课中“度”的把握两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化学实验“导”“度”  新一轮高考方案的即将实施意味着新课改的来临,新课改从三维目标改为核心素养,而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必需具有的科学素养。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次课
1998年,谢娜从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表演系毕业。当时,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省钱,谢娜便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里,租了一间很小的房子暂时居住。  在谢娜房间的对面,住着一家三口人:一位年纪不大却异常憔悴的女人,她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女人的丈夫,则在半年前因为一场重病离她而去。  有天晚上,城中村忽然停了电,谢娜只好在房间里点起了一根蜡烛。不一会儿,她听到了
萧红原名张秀环,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龙王庙路张家大院,在她8岁时,母亲就感染霍乱病故。张秀环悲痛欲绝,祖父张维桢的精心照料,让她迅速从痛苦中挣扎出来。  张维桢是地主,拥有很多土地,妻子喜欢吃水果,在地里种了果树。妻子喜欢养羊,遭到羊的折腾,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张维桢把羊卖掉,戴着大草帽挖地,孙女戴着小草帽挖地,力气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把杆退出来,让她拿着锄头在地上乱画。  祖父种小白菜,张秀环跟在
手工铜灯  创意说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生物这门学科,通过探究学习完成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把握自然生物的学习规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加快教学创新的步伐,采用更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单一化的教学弊端,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内营造更加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优化教学体系,增添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环节,有效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
“92派”中国企业家诞生于一个火热的年代。   他们大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海割断了脐带,割不断的是资源、人脉;他们普遍具备一定知识水准,对社会趋势和经济走势的认知天然具备优势,少数人甚至可能还是“理论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期望“产业报国”,也有不少人渴望“趟出一条路”、“发大财”。   或许,历史最终会将他们定位为“过渡的一代”?      2012年2月4日,深圳向北3829公
问:   2002年我与前夫结婚时,他单位给我们分了一套75平方米的住房,并以内部职工价格与前夫签订了为期15年的租赁协议。2009年我们因感情不和离婚,考虑到我是下岗工人,前夫便让我继续租住这套公房,带着女儿一起生活,他则另外租房住。近期,前夫单位以我不是本单位职工为由,要收回单位出租的这套公房。请问:按照合同规定,这套公房的租赁期限还有几年,前夫单位有权利单方面解除合同吗?  薇薇解答:  
2007年5月17日,在北京朝阳区某小区1号楼302室发生了一起继女刺伤继母的血案,案发原因让人深思……    刁钻继女    2003年11月,在某中央机关任处长的徐忠洋参加一次业务谈判,认识了在一家公司工作的黄秋萍。当时,42岁的徐忠洋已经和前妻离婚一年多,带着16岁的女儿徐华娜一起生活,而27岁的黄秋萍是单身。两人在接触中互有好感,便开始了交往。他们的感情很快升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