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历史教学内容较丰富,相比于其他学科有着重要的优势。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素质教育为基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强调与知识的运用,将历史与社会的现状进行拼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一、挖掘教材,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教师而言,大量的资料背后也有着巨大教学压力,教师不仅需要将各个重要的事件及人物进行提取,并寻找相关资料,同时还要将不同的事件进行串联,使学生能够有逻辑地吸收知识。而现行课本中并非进行重点知识的划分,教师应该在其中不断地寻找和整理,并通过中考题目信息,建立重点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知识架构,并减少其学习的阻碍。
在教师挖掘知识之时,需要注重课堂气氛的引导,通过历史中有趣的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程导入时,教师首先需要铺设知识背景,持续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设计并不能采取课本内容,而应从其他方面进行挖掘;教师在讲解新课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引导学生投入其中;在讲述故事时,教师需要考虑故事的合理性与引导作用,并调整自身的情绪和语言逻辑,以丰富教学手段为知识传递的根本,塑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历史思维辨析能力
学生的思维对于知识的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张弛有度的思维发散,能够在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更加充分地利用周边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采取幻灯片、视频、音频等视觉、听觉信息的导入,能够更为有效地吸引学生深入其中。形象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示,能够带给学生另类的思维冲击,同时通过不同的展现手段,将更加完全地诠释历史。以往教学中,由于资金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的弊端,导致学生仅能够通过文字的叙述和课本中仅有的几幅图片进行知识积累,知识的全面性和牢固性远不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历史事件真实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于战争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够加强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并对战争产生抵制情绪,进而有效地完成了素质教育的心理教学要求;再如“艺术品鉴赏”的课程中,课本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且未对作品进行阐述,导致缺乏审美能力的中学生无法挖掘艺术品的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幻灯片的形式,通过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培养文物审美能力。
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有所差别,历史教学个人的思想对事件进行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不能直接将思想进行灌输,否则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个性发展。另外,教师应注重习题的应用,习题能够直接反馈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修改教学方式,进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发散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增强学生知识的理解。有效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合理的历史态度,但是教师需要将其思维进行控制,以免学生因思维偏差而造成对历史的误解。在启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作文,比如,根据文天祥的诗句,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性写作,特别是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文天祥的爱国热情从何而来?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根据思维启发,痛斥目前我国官吏以权谋私等行为。历史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认知,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以史为鉴的价值,进而通过历史对当前社会进行思考,反馈自身行为,为其建立健全人格提供思想条件。思维的发散,不仅是扩散自身思维的覆盖面积,同时要能够在面对历史和社会时,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规范自身行为。
四、开展有益的活动
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着音乐、歌曲、戏剧等美育教材,历史上的各国的民族乐曲使聆听者的身心得到和缓、平和,身心达到和谐、安适。比如中国抗战时期冼星海的一曲《黄河大合唱》,以及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喊出了几代中国人的心声。戏剧是把情感、动作、说唱、表情、神态融入在表演的事件、叙述的人物角色之中,是表演中的情感渗入,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己排演历史话剧,如《文成公主入藏》《编历史小故事》《秦始皇功过的辩论》《重走长征路》等,这一活动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使他们对历史知识加深了记忆。
在素质教育实行的过程中,新老教育体制的观念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因此教师必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真正作用,进而更加投入到教学之中。素质教育能够为我国未来塑造出一批批综合素质人才,帮助社会更加有序、稳定地发展。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高度,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充电,研究素质教育理论,更新原有的观念,不断探索完善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滕厚玲.初中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3,61:125.
[2]朱祥姝.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探讨[J].新课程(下),2012,07:61.
[3]万健.浅论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8.
[4]徐君.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历史差异性教学的推广[J].文理导航(上旬),2013,02:72.
[5]徐凤臣.浅淡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3,01:8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一、挖掘教材,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教师而言,大量的资料背后也有着巨大教学压力,教师不仅需要将各个重要的事件及人物进行提取,并寻找相关资料,同时还要将不同的事件进行串联,使学生能够有逻辑地吸收知识。而现行课本中并非进行重点知识的划分,教师应该在其中不断地寻找和整理,并通过中考题目信息,建立重点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知识架构,并减少其学习的阻碍。
在教师挖掘知识之时,需要注重课堂气氛的引导,通过历史中有趣的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程导入时,教师首先需要铺设知识背景,持续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设计并不能采取课本内容,而应从其他方面进行挖掘;教师在讲解新课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引导学生投入其中;在讲述故事时,教师需要考虑故事的合理性与引导作用,并调整自身的情绪和语言逻辑,以丰富教学手段为知识传递的根本,塑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历史思维辨析能力
学生的思维对于知识的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张弛有度的思维发散,能够在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更加充分地利用周边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采取幻灯片、视频、音频等视觉、听觉信息的导入,能够更为有效地吸引学生深入其中。形象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示,能够带给学生另类的思维冲击,同时通过不同的展现手段,将更加完全地诠释历史。以往教学中,由于资金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的弊端,导致学生仅能够通过文字的叙述和课本中仅有的几幅图片进行知识积累,知识的全面性和牢固性远不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历史事件真实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于战争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够加强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并对战争产生抵制情绪,进而有效地完成了素质教育的心理教学要求;再如“艺术品鉴赏”的课程中,课本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且未对作品进行阐述,导致缺乏审美能力的中学生无法挖掘艺术品的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幻灯片的形式,通过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培养文物审美能力。
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有所差别,历史教学个人的思想对事件进行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不能直接将思想进行灌输,否则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个性发展。另外,教师应注重习题的应用,习题能够直接反馈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修改教学方式,进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发散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增强学生知识的理解。有效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合理的历史态度,但是教师需要将其思维进行控制,以免学生因思维偏差而造成对历史的误解。在启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作文,比如,根据文天祥的诗句,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性写作,特别是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文天祥的爱国热情从何而来?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根据思维启发,痛斥目前我国官吏以权谋私等行为。历史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认知,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以史为鉴的价值,进而通过历史对当前社会进行思考,反馈自身行为,为其建立健全人格提供思想条件。思维的发散,不仅是扩散自身思维的覆盖面积,同时要能够在面对历史和社会时,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规范自身行为。
四、开展有益的活动
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着音乐、歌曲、戏剧等美育教材,历史上的各国的民族乐曲使聆听者的身心得到和缓、平和,身心达到和谐、安适。比如中国抗战时期冼星海的一曲《黄河大合唱》,以及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喊出了几代中国人的心声。戏剧是把情感、动作、说唱、表情、神态融入在表演的事件、叙述的人物角色之中,是表演中的情感渗入,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己排演历史话剧,如《文成公主入藏》《编历史小故事》《秦始皇功过的辩论》《重走长征路》等,这一活动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使他们对历史知识加深了记忆。
在素质教育实行的过程中,新老教育体制的观念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因此教师必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真正作用,进而更加投入到教学之中。素质教育能够为我国未来塑造出一批批综合素质人才,帮助社会更加有序、稳定地发展。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高度,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充电,研究素质教育理论,更新原有的观念,不断探索完善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滕厚玲.初中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3,61:125.
[2]朱祥姝.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探讨[J].新课程(下),2012,07:61.
[3]万健.浅论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8.
[4]徐君.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历史差异性教学的推广[J].文理导航(上旬),2013,02:72.
[5]徐凤臣.浅淡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3,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