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古代,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主要是研习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现代,虽然新的观念不断涌现,但在潜意识里,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实现社会地位的上移,仍然是人们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动力和源泉。
应当承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望子成龙”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营造了一种向学上进的社会风气,客观上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有助于教化民风,提高大众文化素质。现代社会条件下,秉承传统,注重教育,给子女以较高的期望,仍然是众多家庭尊崇的信条。
但是,古往今来,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往往会走向反面,带来负面影响。旧时代,与推崇知识和读书相伴随的,是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鄙视,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了出人头地,学子们不惜悬梁刺股,废寝忘食,精神不可谓不感人。一旦考取功名之后,则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与劳苦大众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今,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违背教育规律,揠苗助长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行为对孩子的伤害,一是挫伤学习积极性,二是损害身体健康,三是影响全面发展。
由于过高的学业期望,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结果导致对“劳心”的追逐和对“劳力”的轻视。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13年全国高考升学率已达76%,部分一线省市甚至高达90%以上。与国际公认的适龄人口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至45%为大众教育的标准相比,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不仅超越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阶段,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全民教育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和反差。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准确定位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技工教育,重视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定向方面的偏差。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滞后,还导致了农民工问题等社会现象的出现。教育滞后使得技术工人队伍出现断流,企业只得招收农民工解决燃眉之急。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技术工人素质落后,企业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他们的生存问题缺乏系统周密的安排,引发众多社会问题。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学非所用,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浪费,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望子成龙”观念导致的另一个恶果,是助推了知识阶层过高的职业预期。在中小学校,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其他的有关部门,职业压力和倦怠现象十分普遍。当人们为越来越多的英年早逝和爱岗敬业先进人物致敬时,更应该想到的是,如何适度地降低他们过高的职业预期,减缓那些不能承受之重的压力,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健康幸福生活。从根本上说,产生这一切的根源,是“成龙成凤”的传统观念在作祟。
总之,在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望子成龙”思想有很多负面影响,需要理性对待。正确的态度既非“成龙成凤”,也非放任自流,而应是“望子成人”:以平和的心态出发,让孩子成长为健康快乐的普通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揭示了多种不同智力类型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发现孩子独特的潜质,促成其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人才培养不是机器生产,不能按同一标准和模式盲目加工。要按照个人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特长制定学习计划,规划职业生涯。无须刻意追求“成龙成凤”,关键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参天大树也好,茵茵小草也罢,只要健康成长就好。做一个普通、健康、幸福、真实的人,才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编辑:谢颖丽
应当承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望子成龙”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营造了一种向学上进的社会风气,客观上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有助于教化民风,提高大众文化素质。现代社会条件下,秉承传统,注重教育,给子女以较高的期望,仍然是众多家庭尊崇的信条。
但是,古往今来,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往往会走向反面,带来负面影响。旧时代,与推崇知识和读书相伴随的,是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鄙视,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了出人头地,学子们不惜悬梁刺股,废寝忘食,精神不可谓不感人。一旦考取功名之后,则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与劳苦大众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今,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违背教育规律,揠苗助长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行为对孩子的伤害,一是挫伤学习积极性,二是损害身体健康,三是影响全面发展。
由于过高的学业期望,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结果导致对“劳心”的追逐和对“劳力”的轻视。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13年全国高考升学率已达76%,部分一线省市甚至高达90%以上。与国际公认的适龄人口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至45%为大众教育的标准相比,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不仅超越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阶段,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全民教育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和反差。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准确定位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技工教育,重视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定向方面的偏差。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滞后,还导致了农民工问题等社会现象的出现。教育滞后使得技术工人队伍出现断流,企业只得招收农民工解决燃眉之急。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技术工人素质落后,企业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他们的生存问题缺乏系统周密的安排,引发众多社会问题。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学非所用,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浪费,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望子成龙”观念导致的另一个恶果,是助推了知识阶层过高的职业预期。在中小学校,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其他的有关部门,职业压力和倦怠现象十分普遍。当人们为越来越多的英年早逝和爱岗敬业先进人物致敬时,更应该想到的是,如何适度地降低他们过高的职业预期,减缓那些不能承受之重的压力,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健康幸福生活。从根本上说,产生这一切的根源,是“成龙成凤”的传统观念在作祟。
总之,在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望子成龙”思想有很多负面影响,需要理性对待。正确的态度既非“成龙成凤”,也非放任自流,而应是“望子成人”:以平和的心态出发,让孩子成长为健康快乐的普通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揭示了多种不同智力类型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发现孩子独特的潜质,促成其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人才培养不是机器生产,不能按同一标准和模式盲目加工。要按照个人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特长制定学习计划,规划职业生涯。无须刻意追求“成龙成凤”,关键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参天大树也好,茵茵小草也罢,只要健康成长就好。做一个普通、健康、幸福、真实的人,才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