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御瓷价格继续走高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瓷器价格走势一路稳中有升,2006年,中国瓷器拍卖市场仍然呈上升趋势,精品瓷器依然是吸引买家的拍场热点。
  2006年3月29日纽约佳士得、3月31日纽约苏富比相继举槌。从这两个拍卖会的拍卖成交前10名可以看到,青花瓷器依然是国际市场最看好的瓷器品类。除了青花瓷器之外,佳士得的两件清乾隆粉彩罐也分别拍出了30.7万美元(约合254万元)和26.2万美元(约合217万元)的高价。
  7月11日、12日,伦敦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会相继登场。伦敦佳士得推出的元青花四鱼戏水图罐,伦敦苏富比推出的出自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的收藏的一对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以及清乾隆御制青花瓷“九龙”瓶位列该场拍卖成交价的前三名。
  除了青花瓷器之外,粉彩瓷器则是当月伦敦佳士得亚洲周的另一大亮点。清嘉庆高31.7厘米的胭脂红地粉彩通景双耳大瓶,估价为120万-180万元,成交价达到548.21万元。不仅是清代的粉彩瓷器,民国早期的粉彩瓷器精品也受到了追捧。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个20世纪上半叶制作、22厘米高的“婴戏”瓶以25.5万元的价格拍出,远远高于3万至4.5万元的估价。20世纪著名瓷画家“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在1928年创作的一件33厘米高的粉彩寿星圆瓶也拍出了75万元。
  


  9月20日,纽约佳士得推出“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其中明宣德青花球形瓶、明永乐青花葡萄盘和清青花仿明式花鸟瓶分别以220万美元、44.1万美元和21.6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2006年4月10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明宣德釉里紅三鱼紋高足碗拍出了1524万港币;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八吉祥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也拍出了1692万港币。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7852万元港币成交;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也以2140万港币成交。
  


  受国际艺术品拍卖价格的影响,国内艺术品市场也佳绩频传。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就拍卖出了5280万元,创造了内地瓷器拍卖最高价;2006年6月23日,北京翰海一件南宋时期的官窑琮式瓶估价800万到1000万元,结果以1650万元成交。一件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宝相花绶带葫芦扁瓶,也拍出了1540万元的高价。北京华辰春季拍卖会上推出的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最终也被买家以1452万元竞得。
  分析中国大陆和海外市场的陶瓷成交情况,2006年中国古陶瓷市场行情呈以下趋势:
  
  青花瓷精品再创高价
  
  2006年3月31日,纽约苏富比一件元青花瓷器以472万美元高价成交(约合3903万元)。可以看出,这个成交价继续着去年市场上元青花高调的市场走势。从去年开始的这波元青花频创高价的行情,直接带动了整个青花瓷器的市场,尤其是明清青花瓷器。
  2006年3月29日,纽约佳士得一件清乾隆青花梨形瓶以113.6万美元成交(约合939.4万元),另一件清雍正卵形青花瓶以55.3万美元成交(457.8万元)。青花瓷器依然是国际市场最看好的瓷器品类。
  7月11日,伦敦佳士得推出的元青花四鱼戏水图罐(图片参见本刊2006年第10期第11页,编者注),以213.6万英镑成交,成为了此次伦敦亚洲周拍卖中的最高价。这件青花罐高31厘米,罐肚周长约34厘米,罐肩有牡丹花纹,罐底的祥云宝格中绘有灵芝、海螺、金钱和火焰纹。罐身上的鲭、白、鲢、鳜(谐音“清、白、廉、洁”)四鱼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元青花鱼藻罐一开拍,就有多位买家争相竞购,报价从60万英镑起节节攀升,最后被一位神秘买家收入囊中。
  


  7月12日,伦敦苏富比推出的一对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图片参见本刊2006年第10期第11页,编者注),以估价近三倍的70.24万英镑成交,在此次伦敦亚洲周拍卖中位列第二,这对青花大瓶出自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的收藏。清乾隆御制青花瓷“九龙”瓶也表现不俗,得到四五位买家的青睐,几经较量,终以远高于估价的62.4万英镑易主,位列第三。
  9月20日,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卖会上,一对明宣德青花球形瓶以220万美元成交(约合1819.4万元人民币),这对明宣德青花球形瓶的估价只有20-30万美元,成交价超出最高估价7倍多。成对的宣德青花球形瓶极为罕见,因此得到了买家的追捧。明永乐青花葡萄盘以44.1万美元成交(约合365.2万元人民币)。一件清青花仿明式花鸟瓶以21.6万美元成交(约合178.6万元人民币),在2006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7852万元港币成交;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也以2140万港币成交。
  在国内市场上,一件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宝相花绶带葫芦扁瓶,在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1540万元的高价;北京华辰春季拍卖会上推出的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最终也被买家以1452万元竞得。
  
  珐琅彩瓷价格再创辉煌
  
  继2005年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1548万港币的天价成交后,2006年,珐琅彩瓷器价格再创辉煌。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的“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专拍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以破清朝瓷器拍卖纪录的天价15132万港币,竞得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高出估价八成多,亦创下亚洲拍卖会史上最高成交价。
  这只珐琅彩碗,白釉温润,工艺精湛,图中杏花盛开,春风吹拂银柳,双燕在其中飞翔;图侧有一首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更有蓝料楷书写《乾隆年制》字样,是乾隆珐琅彩杰作。
  此碗是当今世上仅有一对,拍卖的是市场惟一流通的一件,另一只现时收藏在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内。这只碗引来一番激烈竞投,最终被张永珍竞得,成交价比最高估价6000万至8000万港币,高出7000多万港币。除打破清朝瓷器世界纪录,亦是历来亚洲区拍卖会上,成交价最高的一件艺术品。
  
  釉里红瓷拍卖创“天价”
  
  釉里红是瓷胎上用红料着彩,然后施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我国最早使用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红色的,是唐代的长沙窑,但真正烧制成熟,并且创制了釉里红这一新品种的是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的制作在洪武朝一度发展到极盛阶段,宣德的釉里红也颇负盛名。明代中期以后,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的烧制逐步趋于衰落。由于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明代青花釉里红瓷一度销声匿迹。直到清初,方才恢复这一传统工艺。清康熙年间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不仅完全掌握了烧制技术,而釉里红呈色超过了明代永宣时代的水平。由于对铜元素成色机理有比较科学的了解,运用在瓷器的制作工艺上,把握比较准确,绘画线条灵活,烧成后在釉下显色很清楚。
  近年来釉里红瓷器不断创出高价,2005年10月23日香港苏富比一件清朝康熙釉里红团花摇铃尊拍卖成交价为1318.64万元;2005年3月31日纽约苏富比一件明朝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以1680.464万元成交;2005年12月12日,一件高明朝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在北京翰海拍卖成交价为418万元。
  2006年5月30日,一件高32厘米的明朝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在香港佳士得经过激烈竞拍,以7852万港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了明朝瓷器拍卖的世界记录。这件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堪称明代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的极品:四朵盛放的缠枝牡丹似迎风摇曳,与釉里红之浓艳的发色相得益彰。它具有瓶腹较宽、重心较低的独特形态,收窄的瓶颈显得更加修长,呈喇叭形的精巧口沿是此类玉壶春瓶的特色之一,但这种设计易于破损,现存的同类瓷器多有口沿破损的缺陷,此瓶保存至今仍完整无缺,是这类器皿在市场上仅存的完美作品。
  这件瓷器曾为一对苏格兰夫妇收藏过,1984年,这件明釉里红瓷器在伦敦佳士得以42.12万英镑的价格拍出,创下佳士得当时东方艺术品拍卖的纪录。1988年5月,当这一玉壶春瓶在香港苏富比再次上拍时,成交价就达到1705万港币(228万美元),1997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第三次拍卖时的成交价达2202万港币(286万美元)。
  
  单色釉瓷价格崛起
  
  近年来,随着青花和粉彩瓷器成为拍卖的热点,单色釉瓷器行情较为低落。2005年,单色釉瓷器在拍卖会上崭露头角,预示着单色釉价格的春天即将来临。2005年5月2日,纽约苏富比一件清乾隆粉青釉双耳瓶以145.0932万美元(1199.92万元)成交;2005年10月23日,香港苏富比一件清雍正豆青釉浮雕兽面饕餮纹天球瓶以1109.6万港币成交;2005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一件清雍正粉青釉划花花卉纹花浇,以684万港币成交。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瓷,而青瓷的烧成则始于我国东汉时期,这就是单色釉瓷器的最早兴起。之后,唐代越窑青瓷的“千峰翠色”以及宋代官窑瓷器内敛含蓄的温润色泽开创了中国陶瓷审美的新纪元。而清代单色釉瓷器的创新和发展则是对这一审美观的发扬光大。这一时期的单色釉瓷器,除继承宋、明两代的精华,更展现清代瓷器烧制技术的成熟光彩。
  


  与青花、粉彩瓷器相比,单色釉瓷器虽然没有复杂的花纹、艳丽的色彩,但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
  从目前市场的拍卖情况看,清代的单色釉瓷器是单色釉瓷器拍卖市场的主力。清代单色釉瓷器烧造于被誉为盛世年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三朝的单色釉瓷器是整个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无论是仿宋五大名窑还是各式新创釉色产品,都使人感到精雅无比。2005年北京匡时首拍,中国古代瓷玉工艺品专场的封面拍品——清雍正翠绿瓜棱瓶,引来多位买家追逐。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以高于起拍价近4倍的418万元被拍走。
  从2006年中国古陶瓷拍卖成交前100名情况看,62件清代瓷器中有17件是单色釉瓷器,分别是:康熙豇豆红1件;雍正粉青釉2件,仿哥釉1件,炉钧釉1件,翠绿釉1件,黄釉1件;乾隆炉钧1件,粉青釉5件,仿哥釉1件,天蓝釉2件,茶叶末釉1件;占清代瓷器总数的27%。在康、雍、乾三代单色釉瓷器中,乾隆单色釉瓷器不仅从数量上还是价格上都占很大优势。其中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成交价为1972万港币;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八吉祥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成交价为1692万港币;清乾隆粉青釉浅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瓶成交价为 1468万港币; 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博古龙纹壶成交价为 1356万港币。
  单色釉瓷器是一只潜力股,值得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对于单色釉,藏家以前对此认识不够。但随着人们收藏水平的提高,单色釉会逐渐显示出它的潜力。
其他文献
喧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06年演绎了书画行情持续回落、当代艺术高歌猛进和瓷玉佛像异军突起,而年底相继揭幕的两场古典家具展,又使业内人士的视线投向了被书画、油画炫目光彩遮掩的古典家具。    此起彼伏的古典家具展    2006年12月15日,“简约?华美——明清家具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78件(套)展品构成了明式家具厅堂陈设、明代家具、清代家具三个时空。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
期刊
2005年秋拍之后,笔者曾就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状况写过一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文章,发表于2006年初中国文物报上。2006年春拍开始,又受邀写了《2006书画春拍预测》,发表在中国艺术报上。受到各方关注。此轮秋拍尚未完全结束,便有多家媒体相约采访、索稿。鉴于精力、时间所限,无法一一作答,今特结合2006年书画艺术品秋情况草成此拙文,以谢诸君并借机求教。  据统计,2006年北京首轮艺术品
期刊
安徽省桐城市博物馆藏有方以智有关佛学的两幅书法作品。事关佛理,意涉禅机,玄奥艰深。本文试对其句读、诠释,并就诗偈意旨略陈浅见。  方小智草书轴,宣纸本,绫裱。纵125厘米,横35厘米。文云:  蚁封旋马,案头有《易》,撒手便行无顺逆。今日一众念摩诃,未审常寂。光中如何砍额,一道飞流玉峡香,搴兰自得儿孙力。    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旋马,即盘马,谓驰马盘旋。范成大《次韵徐子礼提举莺花亭》诗:
期刊
现代墨彩画的先声    多年前,诗画名家楚戈邀请我去看他的新作大写意梅花,并得意地指出 : 他的画梅新法,是以不断的淡墨连续小圈圈,在横冲直撞的大小枝干之间,一堆一堆地圈成,不分主从,无有前后,花瓣相联,与传统一朵朵大小正向反向的梅花画法,完全不同,充满了现代感。    我看了之后,脑海中马上浮现的,却是清代嘉道时期的画梅名家姚燮 (1805—1864)。 姚氏在当时,便以“圈圈梅”闻名于世。当时
期刊
从本期起,将刊登台湾著名画家、书画研究专家罗青先生的专栏“青碧轩读画录”。罗青先生194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 少年时从溥心畬习传统国画。曾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所、美术系所及翻研所教授, 并兼任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现任辅仁大学教授及东大书局沧海美术丛书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在“青碧轩读画录”中,罗青先生将介绍画史中一些为人所忽视的画家、画作,抉微发覆,并使用“主题/补充评论”的模式,
期刊
文怀沙,号燕叟,祖籍湖南,国学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著名哲学家、红学家,被誉为“当代屈原”或“活屈原”。1910年1月出生于北京,解放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职务;现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银髯飘拂,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行动矫健,思维敏捷。他没有半点龙钟老态,神采奕奕,谈笑风声。在他面前
期刊
源远流长的书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历经千百年,我们今天还能够有幸欣赏到品种繁多、神韵各异的书画珍宝,不能不说得益于中国书画装裱技艺的发达。一件件流芳至今的书画艺术作品,凝聚着一代代书画装裱艺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他们辛辛苦苦默默无闻付出的殷殷心血。独特的书画装裱技艺发展到今天,其现状和前景又如何呢?是否也像许多传统技艺一样,被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所遗忘,甚至日渐难以为继呢?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我国
期刊
保利是家在房地产、军民品国际贸易方面极有影响力的国有大型企业,但“保利”广为人知还是源于2000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保利竞夺了流散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大水法之猴首、牛首。实际上,保利多年来与文化艺术品,尤其是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紧密相连,2005年7月旗下成立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迅速在市场立足,并跻身艺术品拍卖界的第一方阵,尤其2006年秋拍三个油画专场成交额1.88亿元,被媒体称为
期刊
在晚清的书画艺术舞台上曾出现了一位以诗、书、画、印四绝称雄的艺术奇才,他就是引领一代的“海上画派”领袖、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别号缶庐、苦铁、大聋、老仓、老缶等。七十岁以后以字行。他一生孜孜不倦,勤于创作,再加上他喜交文友,经常酬诗往来,反复吟哦推敲,故而留下了无以计数的手稿,让后人能一睹其书法和诗文之风采。湖
期刊
自1993年“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敲响了中国内地古籍拍卖和第一槌开始,13年来,北京、上海、天津为主的古籍拍卖经历了初创、狂热、淡静、成熟的几起几落。以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北京中国书店、上海敬华、北京德宝、天津国拍今古斋、上海嘉泰为主力军团的格局已尘埃落定。而北京万隆、北京鼎丰、上海艺苑等十几家拍卖公司则先后淡出了古籍拍卖市场。  2006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古籍善本专场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