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海权发展的历史性抉择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使处在和平崛起关键时期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而这一系列挑战体现在国家军事战略层面的一个核心点就是中国的海权发展正面临着历史性抉择。近代历史上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发展海权问题上总是会面临着国家战略资源的分配容易分散和陷入陆海两面强国的双向夹击之中的困局。中国目前的海权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陆海复合型国家海权发展困局所带来的制约越发明显。陆上安全形势的长期稳定已经为我们专心发展海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有继续坚定地发展海权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才能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中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海权;陆海复合型国家;军事战略
  中图分类号:D993.5;E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032-03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整个世界在短时间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做出各种政策和战略的调整,其中针对中国的不在少数。美国再度挑起中美之间的经贸冲突,美舰机也频繁在我南海海域活动,中美关系面临着近几十年来的最严峻挑战;印度也单方面在中印边境多次挑起事端,造成边境局势紧张。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发展海权道路上所面临的双向压力似乎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了正处于良好海权发展势头中的中国身上。面对如此形势,我们的海权发展该何去何从,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中国海权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抉择。面对新的发展局面,我们需要从陆海复合型国家的海权发展历史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一、陆海复合型国家海权发展的困局
  陆海复合型国家指的是濒临开放性海洋且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国家,如欧洲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国家(如法国、德国)和我们中国都是比较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1]。近代历史上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发展海权的问题上总是会面临着一个几近相同的困局,这一困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配容易分散。近代以来,有多次陆海复合型强国追求陆海平衡的努力,但事实是,即使像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和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这种当时世界上的顶级强国也都难以长期维持其在陆海两方面的战略资源输出,这是他们争霸战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战略资源的有效集中对包括顶级强国在内的任何国家来讲,都显得意义重大。
  二是往往会陷入陆海两面强国的双向夹击之中。陆海复合型国家必然会始终面对着来自陆海两方面的压力,海上的主导性海洋强国和陆上的心脏地带强国往往会联合起来对付正在崛起的陆海复合型国家,更糟的情况是主导性海洋国家联合陆上强国再联合其他陆上国家组成更大范围的联盟或同盟。法国和德国近代历史上的历次争霸都遭遇到了上述情况,其中英国一直扮演主导性海洋国家的角色,而普鲁士(德国)和俄国(苏联)则相继扮演陆上强国的角色。
  近代以来,以法国、德国、荷兰为典型的濒海陆权国家都曾尝试通过控制海洋霸权以获取更多的海外利益,虽然都曾短期内取得成绩但最终都在全球性海权的争夺中败下阵来。欧洲的经验不断验证着马汉在《海权论》中所论述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专家和学者们分析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陆海双重威胁对该类型国家的国家战略和军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敌过多和国家资源的分散化使得他们很难在陆海两个方向都取得长期的成功;第二条也非常关键,那就是既成海权大国对新兴濒海陆上国家海上力量的发展极为敏感,像如英国先后对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和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的态度即是如此。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主导性海权大国绝对不愿意看到与其隔海相望的大陆以任何形式统一在任何一国的力量之下,他们一定会对陆上新崛起的国家力量坚决进行打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英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大陆均势”政策的主要来由之一。简单分析完陆海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的困局之后,我们就要看一看这一困局在我们中国的海权发展中是怎样体现的,看一看我们有没有可能打破这一困局。
  二、中国海权发展的困境分析
  正如近代历史在欧洲所呈现出来的那样,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大国,我们的海权发展也历来面对上述困局。近代以来中国的海权发展本身起步就晚,且举步维艰,一直以来就受困于陆海权的双重压力之下。清末中国面临陆上的新疆问题和海上日本不断崛起的威胁,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资本和自信也在中法马尾和中日甲午海战中丧失殆尽。自此之后,中国几乎没有了海权,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开始慢慢恢复并发展到了今天所拥有的海上力量。
  现今中国所面临的局面是这样的,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在近十几年内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这使得我们有能力去真正实现和维护好我们的海权。甚至于在某些国家眼里这一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已经到了足以令他们恐慌的程度,即便我们自己坚信我们永不称霸的承诺,但他们会一直不断地通过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判断来评估中国对他们的威胁程度。弄清楚这一情况后,问题也就很明显了,那就是中国目前的海权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近代以来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同时,与此机遇相伴而生的可能会是陆海复合型国家海权发展困局所带来的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和制约。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其中有些观点非常具有代表性。例如,叶自成先生认为中国的海权只是陆权的附属,中国归根到底只能是一个陆权大国,对中国发展海权持保守态度。而张文木先生的观点则很有特点,其在《论中国海权》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有限海权”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于有限海权的特点”“中国有限海权的特点是基本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规定的海洋权利范围,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但他同时也提到,在维护海外政治经济权利方面,中国海权及其实现力量即中国海军的扩展和发展又是无限的,中国需要有一个辩证的海权观方能行稳致远[2]。
  很多学者都十分支持张文木先生的上述观点,而吴征宇先生则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首先他认为马汉的“海权论”在现今时代的适用性受到严格限制,他认为在现代世界海洋经济对经济的繁荣与否已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新的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技术进步已经抵消掉了海洋经济在生产、运输和贸易上所享有的优势,海权在工业化改造后的世界中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那种影响力[3]。其次他认为“有限海权”在理论上难以成立,在现实中也难以操作,他认为从地理政治角度讲,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发展海权方面有先天的缺陷,这类国家一旦发展海权必将触动地区均势并引起周边邻国的强烈反应,海权已经成为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专利”,海权的发展要么十足成功,要么彻底失败,没有中间地带,想要真正把握“有限海权”中所谓的限度十分困难。另外,他还认为当今的国际交通线大都是国际通道,除非爆发战争,否则一支强大的水面舰队对保障海上交通线起不到太大作用,发展一支有执行进攻能力的海军力量的需求没有必要[3]。基于以上三條原因,吴征宇先生得出结论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是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确保一个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那么掌握海权的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其实在我看来,吴征宇先生所主张的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有限的“有限海权”。   整体上讲,现阶段国内学界比较充分地认识到了中国海权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其中主张发展“有限海权”或是类似“有限海权”的主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将中国目前所处的周边及国际局势与国际政治和战略本质结合起来分析,方能更接近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
  三、中国海权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
  总体上来讲,我国陆地方向上的安全形势较为稳定,其中印度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尽管中印边界争端一直存在,印度近些年来也一直都在挑衅和制造事端,但实则难以兴起大的风浪。不管是从军事力量上分析,还是从边界地区的战略形势上分析,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中国一直都是掌握主动的一方。印度指望利用的某些国家对该地区争端所能施加的影响力也远远不足以改变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印度对我国陆上的实际威胁其实十分有限。除了西南部的印度方向,我国在陆上地缘关系中的其他重要方向就是西部和北部。我们与俄罗斯在近些年稳中有进的高互信度大国关系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带来的与中亚各国政治互信加强,经济、文化往来繁荣的局面使得我国在这两个方向上的整体安全形势较为稳定。尽管近期像如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国家出现了内部的混乱,但这对其处理与中国关系以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上述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目前所处的陆上安全形势很可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或者说至少是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所以,我们目前发展海权所面临的陆海复合型国家所必然受到的陆上方向的制约已经非常有限,这无疑是我们重点发展海权的一个良机。可以说,我们具备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发展海权都有利的陆上条件。
  而在海上方向,很显然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我国台湾问题、海洋领土争端、域外势力非法干预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对我国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构成了极大的现实威胁。新时期,我们在海上方向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国家地位的上升和国家利益的扩大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多,海洋资源探测与开发能力的提高,新的利益争夺点的出现,新时期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宽广[4]。这是新时期给中国海权提出的切实和紧迫的任务和要求,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迫切地需要建设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经略海洋”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方向①。
  前面讲到不少学者提出的“有限海权”和类似“有限海权”的观点,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到我国目前海上方向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和我国海上力量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而对于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发展一支有执行进攻能力的海军力量的观点,则更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军事力量的威慑作用和制止战争的潜在作用,军事存在本身的意义往往超出其在实际战争中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
  纵观近代以来的国际军事与政治发展历程,国际秩序的任何一次形成、调整与重建都是由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决定的。国际秩序历来都是由强者主导的,我们虽然永远都不会争霸,但是反霸权的斗争同样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只有当国家力量的强大成为既定事实的时候,影响国际秩序才会成为可能。对于正处在和平崛起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只有继续坚定发展海权的道路才能保持住良好的发展势头,才能在建立更公正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中贡献更多的力量。
  对于很多分析者所担心的,我们海军力量的发展会进一步造成我国国际环境紧张的问题,在我看来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已经不允许后退,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是必然选择,只是我们同时可以选择的还有发展的方式和策略。我们仍然需要积极地发展同美国的关系,避免核心利益冲突,仍然需要强调加强合作,只是我们要习惯斗争和运用斗争策略,用实力的不断提升去争取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我们所真正追求的目标。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海权的强大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来讲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强大的海上力量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现阶段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给我们的和平崛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在发展海权的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迎难而上。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能因为别的国家在历史上的失败就放弃我们发展的希望。国家和时代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目前所处的局面虽不能说是一片利好,但也绝不是寸步难行,陆上安全形势的长期稳定已经为我们专心发展海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海上形势的紧张又迫使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发展海权。不管是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对于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大国责任来讲,大力建设和发展海上力量,进一步发展海权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所必须要做出的历史性决断。
  注 释:
  ①关于我国在海上方向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在本人《从中国近代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看新时代的边海防战略》一文中有过比较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参考文献:
  [1]吴征宇.海权与陆海复合型强国[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2).
  [2]张文木.论中国海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9:13.
  [3]吴征宇.论陆海复合型国家的战略地位——理智机理与政策选择[J].教学与研究,2010(7).
  [4]史晓.从近代中国的海塞防之争看新时期的边海防战略[C]//第十六届军事海洋战略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北京:海洋出版社,2020.
  [5]郑义炜,张建宏.论陆海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的两难困境——欧洲经验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启示[J].太平洋学报,2013(3).
  [6]陈新丽,冯传禄.法国海权兴衰及战略研究述略[J].太平洋学报,2016(9).
  [7]艾·塞·马汉.海权论[M].萧伟中,梅然,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
  [8]詹姆斯·菲尔格里夫.地理与世界霸权[M].胡坚,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史晓(1989—),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单位为海军航空大学,研究方向为军事历史及军事理论。
  (责任编辑:易衡)
其他文献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是综合金融管理、经济学、法律等多学科的一个综合性专业。桂林旅游学院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基于其培养计划要求创建“菜单式”开放实验项目库,内容有: (一)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构造分级立体式菜单栏;(二)打造专业级团队领衔与管理;(三)建立共享信息化实时监测完善子系统;(四)建立专属教师的“项目”仿真实验子系统。这为高等教育在信息技术与实验创新方面提供了新的路径,丰富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载
期刊
摘要:以山西省某县级市为例,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缴费档次与财政补贴不成比例、基础养老金标准低、制度衔接机制较弱、参保人缴费积极性不高以及缴费档次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科学设置缴费档次与财政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优化制度衔接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对策,以期提升该制度对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效果。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險制度
期刊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建构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形成发展中存在交叉同构关系。政治认同视阈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围绕作为根本法制保障的宪法、作为核心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以及作为基本制度基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论证中华民族的国族属性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充分的法理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理实践,就是通过引导与强化现代国民社会建构与国家族际政治整合,健全与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推进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地方师范院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打造高质量的课程群、构筑开放式的实践平台、构建多层次的赛训体系、搭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预约合同认定的标准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还是合同内容,抑或是两者皆有,甚至还涵盖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认定?相关司法解释早已点明了该类合同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违约救济。从最高人民法院裁判的71个相关案例来看,司法实务中存在对预约合同构成理解不一、认定路径矛盾的问题,以及将合同成立等同于本约合同成立从而排除预约合同成立的误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通过司法解释对合同成立与本约成立作出明确的区分
期刊
摘要:白居易《长恨歌》以李隆基、杨贵妃爱情故事为基本素材,至今流传不衰。对于它的主题的阐释和争论也随之不休,概括而言有四种观点:讽喻说、爱情说、风情说、双重主题说。其中争论分歧较大的是讽喻说与爱情说。实际上,讽喻说是基于文本基础上的过度阐发;爱情说是流于文字的表层阅读。通过对诗歌内部结构的阐释,得出《长恨歌》的主题是表达“求之既得,得之又失”的感伤与无奈。关键词:《长恨歌》;“求女”;感伤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从邦联到联邦,厚植于美国的分权制衡逐渐本土化,使邦联之治的窠臼不断脱落,联邦之根逐渐稳固的同时,也消弭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内部张力,树牢其共和共治精神。联邦制下纵横交错的权力轨道,不仅为各权力部门输送着其必须的独立性,同时也勾连出各部门彼此间的依赖性,进而使国家权力的运作时刻处于相对分离却又相互渗透的状态之中,以避免分权制衡最终陷入掣肘泥潭之中。然而,“分权”与“制衡”并非是简单的捆绑范式
期刊
摘要:近年来编曲侵权事件屡见不鲜,编曲作者权益受到极大损害,但著作权法对于编曲的保护却没有明文規定,编曲的侵权认定也没有标准。编曲作为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风格将同一首旋律及歌词展现出不同的感受,已经具有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保护的实质要件,学术界常以邻接权方式加以保护,是不够全面和完整的。编曲应当视为一种音乐作品加以保护,才能更好维护编曲作者的权益,以促进音乐的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来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这是图书馆助力学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径。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与参与阅读推广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文献资源建设、阅读疗法、经典阅读和导读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阅读推广方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大
期刊
摘要: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遭遇困境,各企业之间产生了大量合同纠纷。这些纠纷往往源自于疫情催生或强化的法律风险,如交付风险、收汇风险、效力风险、商誉风险等。以SPSS统计分析广东省在疫情期间的392个合同纠纷,量化评估四类典型的合同风险,归纳其特点有:(一)不同合同风险之间的连带性;(二)认定效力风险判决的差异性;(三)疫情防控措施被违约理由化的普遍性。缔约风险根源在于突发性公共危机,故此从风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