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 大味道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生作文经常出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不精当的现象,本文从初中生作文标点符号使用的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做相应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着重于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几个主要方法。
  【关键词】
  标点符号 规范 妙用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领域恒久的话题,其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正确、巧妙地使用标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要仔细斟酌。因为标点符号与文字一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郭沫若先生曾在《正标点》一文中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标点,有如人之眉目,故眉目改妆貌亦殊。一篇佳作,除了立意的高远,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外,还需要准确无误的标点符号。然而长期以来,有着显著作用的标点符号在学生作文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初中生作文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存在随意性和简单化的现象:有的一逗到底,只在段末用一个句号关门;有的一连几句话都不使用标点,读得老师断气回肠;有的书写不规范,或者受英文标点书写的影响,句号变成实心的小点,或者行首行末误放,甚至分不清是占一格还是两格。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呢?
  第一,语文课堂上缺少对标点符号系统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意识不强,往往是东墙漏了补东墙,哪里错了讲哪里,這种一带而过的教学很难在学生心中留痕,难以促使学生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
  第二,课内文本的解读中,缺少对使用精妙的标点符号的赏析,并且标点符号的教学没有与作文教学形成有机的结合。平时的教学,教师忽略了文本阅读中“小小”的标点,更谈不上以此来指导学生习作中标点的正确、灵活的使用。
  第三,作文课的指导与讲评,教师的重点都放在了文章的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忽略了对学生标点使用情况的评价,导致多数学生在使用标点的时候随心所欲。
  第四,在上述三种情况的驱使下,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认识,体会不到小小的标点有大大的微妙的作用。这种主观意识导致他们对自己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或使用不精当的现象持视而不见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夯实标点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正确、灵活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呢?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如是安排。
  一、规范书写,正确使用
  学生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有的是因为根本不清楚标点的使用格式与规范。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标点符号一般有十二种: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引号、问号、顿号、感叹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括号。教师应通过清楚、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标点的正确书写和使用,明白哪些标点不能出现在行首或行末,该占几格,什么情况下该使用什么标点,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合理地使用。教师在作文的批改中遇有使用明显错误的标点,要明确圈出,要求学生认真修改,促使学生慎重下笔。
  二、故事引路,增强意识
  鉴于初中生对标点的作用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教学中只作理论的讲解,是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的。因此,由故事切入,激趣导学,才能形成良好的效果。
  课堂上,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一次,永乐皇帝给了解缙一把绘有西北风光画的扇子,要他题诗于其上。谢缙就题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不料他一时疏忽,竟将诗中的“间”字漏写了。有人便暗中启奏皇帝,皇帝大怒,欲治谢缙欺君之罪。谁知谢缙不慌不忙地说:“我这是根据诗意,另外作的一首诗。”说罢便在诗中加上标点。皇帝一看,果然成了一首完整無缺的诗: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谢缙便得以转危为安。
  这个小故事一抛出,要求学生课前准备的妙用标点符号的各个故事便纷纷而来。有周总理的“对,牛弹琴”;有明末著名画家徐文长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诸如此类的一个个小故事,学生的兴趣愈发浓厚,更重要的是,这些巧用标点的小故事给了他们最直接最形象的认知:标点符号虽然微小,但用好了有时就能扭转乾坤,妙不可言。一字值千金,一号亦不输于千金。长期以来,学生对标点符号可有可无的看法得以大大的改观。课堂上激发出的兴趣,甚至可以推动他们主动去学习标点的用法,探寻标点的奥秘。
  三、读写结合,模仿修改
  语文课本中,不乏妙用标点的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像推敲语言文字一样去琢磨标点,感受标点之意蕴,体会标点之精妙,并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以致用。
  鲁迅的《故乡》中,中年闰土见到中年迅哥儿时,“分明地叫道:老爷……”此处的感叹号和省略号大有味道。儿时的好伙伴二十来年未曾相见,再见时定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况且,这二十来年间,闰土的生活每况愈下,眼见迅哥儿也是变卖祖屋,举家外迁,闰土心中一定也是感慨万千。各种情感的交杂,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此处,一个感叹号的及时出现,把各种难以言说的情感都包罗其中了。但是,闰土又很快意识到如今两个人的等级差异,本来有许多往事可以从口中喷涌而出,而现在他只能陷入无言的沉默。一个省略号清晰地告诉读者,少年时的纯真友谊完全被封建等级观念所代替。
  了解句中感叹号和省略号的作用不是最终目的,文本阅读必须要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而实践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例外。讲到此处,再出示某位学生作文中的语段作为范本,供学生就这两个标点进行修改。例子如下:
  又是一次考试,又是一次失利。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家走去。天黑了下来,风吹在身上冷冷的。想起这次考试前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的自信满满,心情就更沉重了。好不容易到家了,走进门,妈妈迎了上来,我一声不吭地走进房间,关上了门。
  ……
  妈妈推开门,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菊花茶。她看着我,说:“这段时间学习很辛苦,嘴角都起泡了,喝杯菊花茶吧。”我以为,她进来是想问我考得怎么样,可谁知道她对分数一句话也没有问。惊讶之余,我接过茶杯,不烫不凉,杯子的温度,就如同妈妈掌心的温度,正正好。我不说,她就不问。妈妈的体贴都在这杯菊花茶里了。抬起头,看见妈妈正要拉开房门出去,我扑过去,抱住了她,泪水沾湿了妈妈的衣服,诉说着我无尽的感激。   生1:作者手里还端着茶杯,怎么扑过去?
  生2:可以改成“喊住妈妈”。
  生1:可以改成:“抬起头,看见妈妈正要拉开房门出去,我再也抑制不住地喊了一声:‘妈妈!’”这里可以用感叹号。
  生3:既然用了感叹号了,那后面的“无尽的感激”就可以不用写了,因为所有的感情都包含在这个感叹号当中了。不仅只有感激,还有自责,还有让妈妈失望的歉疚等等。
  生4: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改:喊两遍妈妈。第一遍用句号,第二遍用感叹号。改成“抬起头,看见妈妈正要拉开房门出去,我喊道:‘妈。’妈妈的脚步顿了顿,我放下杯子,扑了上去:‘妈!’”第一次用句号表现“我”的小心翼翼,怕妈妈难过。
  師:大家都在改第二段,看看第一段呢?
  生5:可以把“我一聲不吭地走进房间”改成“面对妈妈期待的目光,我张了张嘴:‘我……’随即低下头,逃进房间。”
  从以上教学实例可见,通过对教材中某些标点符号的解读,再加上学生对作文片段中标点的修改,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一处标点符号的妙用胜过语言的反复堆砌。用对了标点,能更含蓄地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心理,丰富文章的内容,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开展活动,加强训练
  要想让学生根据作文表达的需要,精当地使用标点符号,必要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除了模仿课内语段标点的使用,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活动,拓宽训练的渠道,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提高使用标点的能力。
  例如,给句子加标点,看看谁能读出多重含义。
  爷爷奶奶买菜去了。
  ①“爷爷,奶奶买菜去了。”(告诉爷爷,奶奶买菜去了。)
  ②爷爷:“奶奶买菜去了。”(爷爷告诉我,奶奶买菜去了。)
  ③爷爷:奶奶买菜去了。(剧本中台词的格式。)
  ④“爷爷奶奶,买菜去了。”(我叫爷爷奶奶一起去买菜。)
  ……
  另外,作文评讲课上,可以开设“我的标点秀”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作文中用得巧妙或者修改得得意的标点符号。
  例如,有学生把自己作文开头的一句“风缓缓地吹”改成了“风,缓缓地吹”,改后更有抒情意味了。
  也有学生写原本计划全家出游的那天正逢下雨,自己本已不抱希望,妈妈却决定按原计划出游,这时,自己问了一句:“真的?”经过修改,她在后面又加上了一个感叹号,变成了:“真的?!”改后更能体现自己的激动喜悦之情。
  这些活动以其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实践的动力,让他们学会了以微小的标点来区分句子的多种含义,表达更细腻的情感,学会了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标点,体会到妙用标点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在下笔时杜绝随意,学会斟酌。
  标点符号的正确、精当地使用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从表意的角度看,斟酌标点也就是在斟酌思想、揣摩情境、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明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笃信这些小小的身材里包含着各种绝妙的味道,从规范使用,到模仿使用,再到别出心裁地使用,渐渐学会用标点来表情达意,妙“点”生花,让笔下的每个标点都成为鲁迅先生所说的“活生生的”。
  【参考文献】
  【1】兰宾汉.标点符号运用艺术.中华书局,2006(6)
  【2】王庆.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用法.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5)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包括了对学生识字写字、遣词造句、素材选取、思路构思等多个方面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中的写作教学进行相应的策略阐述,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妙笔生花,生动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策略  语文不仅仅是作为学
期刊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同时学习的内容也都是基础性的学科。在这个时期,老师传递给学生的除了基本的知识点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老师已经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解决教学问题。在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中我们更加重视的是整个教育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当下知识经济时代最火的名词,它不但是社会前进的关键因素,更是一个民族取得重大成绩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我们培养当下新
期刊
【摘 要】《木兰辞》是一手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歌,在当时的影响力较大,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从《木兰辞》整体结构来看,构思十分精妙,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繁简有度、交相辉映,值得深入阅读和分析。本文主要就《木兰辞》的精妙构思进行分析,深入剖析《木兰辞》的繁与简,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关键词】《木兰辞》 繁与简 精妙构思  《木兰辞》作为同《孔雀东南飞》并成为“乐府双璧,”在当时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进行比较,含蓄凝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主要特点之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着一字,尽能风流”“含蓄隽永,余味悠长”。  【关键词】写景方法 含蓄隽永 准确识记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大量诗歌中涉及到景物的描写,读之如在眼前,身临其境,但绝不单单停留在景物描摹上,景是情之媒,情才是景之本,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只有先读懂诗歌中的“景”,也才有可能准确把握诗
期刊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很多教师本放着现成的教材不用,而把教辅资料、网络教案作为教学内容的首选。教师在教学内容選择上的盲目随意,导致了教学内容不当:①偏倚。教学内容或拔高,或降低,或低水平重复;②庞杂。因借鉴过多,失去了遴选的标准,什么都塞进去,课堂成了大杂烩;③凌乱。东拼西凑,破坏了教材内在的体系。我不禁思考:究竟哪里才是教学内容选择的源头,该按照怎样的路径,才能确定科学合宜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
期刊
口语交际的训练,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乐于表达的愿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门槛,科学有效地训练,可以让他们自信地进行口语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可着力于抓住时机、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尽可能地让所有孩子有参与、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善听——说之起点  王希杰先生曾
期刊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控制教学进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旨在对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进行探析,并提出有效把握课堂节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容与课程要求,更要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维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课程的高效运转,使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学习。构建
期刊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实际情况学生对于文本阅读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不愿意阅读文本,而教师就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在小學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童话故事,这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利媒介。童话故事富于想象,文本生动活泼,形象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让学
期刊
【摘 要】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水平的提高。而对初中生来说,熟记大量的常用单词与词组对英语口语、文章阅读等深层次学习,以及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来说都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与强化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单词教学 记忆与强化 策略 研究  英语学习离不开对单词的记忆与掌握,单词记忆是作为英语学习中一项最
期刊
每位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都深知作文的重要性,江苏卷160分的考卷作文占70分,作文可谓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高中作文教学由于长期以来依附于阅读教学,没有属于自己的阵地和空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作文课与阅读教学各自独立的难以突破的模式。作文在广大师生心中可以说是一块心病——想写好又无从下手,想放弃又于心不忍,那么如何才能守住语文这“半壁江山”呢?营造美的作文学习氛围以及善用美文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