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快速加强自我修养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y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青年教师要再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师要通过书籍阅读,网络搜索等方式来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本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体系。这样上课的内容才会丰富、精彩,师生之间互动情感交流才会产生和谐效应。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宝贵的共鸣,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现在不仅语文教师能够审时度势,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主动学习,管理部门也深知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职研究学习等等。但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想学和乐学上,现在网络信息快速、便捷,学习的渠道多、门路广,学习的决定权在于语文教师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如何选择,应该学什么,要在什么方面致力发展自己,这些都是教师要在发展自己的时候处理好的问题,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切实发展成一个有文化品味的语文教师,必须会读书,会学习。
   二、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试。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有些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就导致了教学方式上的“一言堂”、“灌输式”。稍开明点的教师最多来点“启发式”、“讨论式”,但还是限定在老师设计的范围内。
   语文教师要探索实行教学民主的程序、策略,同时要指导学生建立在分工、合作、讨论、交流时需要遵守的规则、规范和程序,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也罢,讨论交流也罢,一定是出于学生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出于教师教学的需要。 随着规则的不断建立和内化,教师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管理方法就不再是禁止和惩罚,而是放在了注意和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上,放在了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吸收别人的观点,学会分工、学会协作上。这种规则的确立一定是民主的,有利于全体同学的;而对规则的内化以至形成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规则看守一切”,在培养公民的民主精神和实施民主的规则方面,教育应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三、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
   新的语文教材的编写,重视活动课的开展,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也应了解一些网络知识,学习信息技术,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指导。同时现代教育提倡资源共享,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不与他人共享资源,还是沿用过去的闭门造车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要取得同样的效果,你就必须付出数倍于人的时间和精力。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努力地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作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确实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学会了合作交流,学会了认真倾听、欣赏同学的发言,学会了评价,课堂气氛活跃。但也不能否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有的整堂课几乎都在讨论,表面上课堂教学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好像都在说。但是当一堂课结束后,我们在评估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信息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敬业爱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但又不能以“一刀切”的教学方
期刊
教育的对象是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理想化的人,人格的完美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完美,这正是人及人类所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   语文教学的理想,或是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含性格、意志、健康的心理、气质,涵养、个性与价值观等,我称之为语文的人文教育),而不仅限于或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
期刊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   一、以语文素养提高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为什么要注意提问   一、在农村高中里,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也较差,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就必须注意课堂中的提问。   二、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学习“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地激疑来设问。无疑不会有问,无问不会解疑。   三、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可见,教师应通过课堂教
期刊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已明确指向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备考复习首先必须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假如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内,走不出传统教学与备考的樊篱,那么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很容易会吃亏。因此,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既要“学会”也要“会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备考的当务之急。那么,在高三语文备考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不断地创新语文教学课堂。但不可否认,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废、差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扭转。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出现两极分化,后进生增多,一部分学生渐渐对语文失去兴趣,不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与探究,不能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出现这一现象,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基础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创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创造的期望   我认为,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亲切的话语、温和的眼神以及灵活多变,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意创新。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来,我深有感触。因为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很多棘手的问题,教师想教好,学生想学好,但是在实际的教与学中却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初衷是好的,而现实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呢?在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改革下,促使我不断地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与时俱进。   我们知道语文的特点是涉及到的知识面特别广泛,应用的范围特别宽泛,这就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具有了“全面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