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与诚信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朋友在药监部门工作,很有一段没见了,我们相约见面。朋友面有倦色,我关心地问:“工作忙吧?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体。”他喘了口气,说:“可不是,忙,最近管区内发生了两起食品中毒案,接到报警电话已是晚上,马上行动,调查就要忙到后半夜去了……”“辛苦,辛苦!”
  饭店,人们聚会就餐的地方,因工作人员马虎大意,饭菜中出现蟑螂、苍蝇等异物,引发顾客与店家纠纷,偶尔可在媒体报道中看到,出现食物中毒,那后果就更严重了。听朋友讲,一件发生地还是规模较大的饭店,约十人有中毒反应,送往医院检查。以前我在那家饭店吃过饭的。
  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当然要迅速出动药监人员,收集证据,查出问题根源,根据危害程度,严肃处理。这是十分必要的。
  换个思考角度,倘饭店经营从业人员认真敬业,诚实守信,这类失误、事故虽不能完全避免,但减少很多是一定的。
  有认真的经营者。戏曲理论家齐如山晚年充满感情地回忆民国时期饭店的讲信用,认真经营,“从前东城隆福寺胡同路北,有一家饭馆名曰宏极轩,专卖素菜,凡认真吃素之人,都往他那儿去吃,买卖异常兴隆,尤其是各王公巨宅之老太太,每逢初一、十五,多系吃素,她们对于自己宅中之厨子信不及,以为他们用的刀勺,常做荤菜不洁净,派人到宏极轩去买。所以每逢初一、十五,他门口车马如市,都是来取菜的。为什么大家这样相信他呢?当然也实在可信。每天早晨派人到市上去买菜,掌柜的便坐在门口,买来之菜,他都要详细盘查,不但肉荤等物不许进门,连葱蒜薤韭等物,也绝对不许有;本铺中的人,年之久,连一点葱花都吃不到,这样的作风,安得不使人相信呢?安得不發财呢?”
  齐如山回忆:“前门外大蒋家胡同路南,有一个宝元馆,他另有一种认真法。掌柜的终日坐在厨房门口,每一菜做出来,他先看一看,才许给客人端去,倘他认为不够好,他便把菜扣下,使厨房另做;不够水准,不能给客人吃。这样情形去吃饭的人是不会不满意的。”
  从文字中看,店面可能都不大,店主表现的认真敬业精神,让人赞佩,店赢得了信誉,生意自然就会兴隆。这种精神不是很需要继承发扬吗?
  中国向以美食著称于天下,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地方的烹饪存在不注意卫生、美观等问题,有的餐饮店这类问题往往还很严重。有时在中小饭店就餐,偶尔经过后厨门窗,往里面看一眼,其中脏乱程度,令人食欲大减,烹饪人员的工作服污渍斑斑,食材上落有苍蝇……近些年,在商业汹涌澎湃的大潮中,有些经营者只是一味逐利,对有问题或造假的食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有意弄虚作假,如此经营,出问题便是早晚的事。而一旦出现中毒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严重危害,媒体曝光,在食客中迅速口耳相传,人们避之它去,要挽回信誉和顾客,就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了。
  我有一位老朋友聊起他的在外就餐经验:少吃或不吃凉菜,容易出问题;不吃肉丸,肉馅质量难保证,包子饺子不吃肉的,要吃就吃西葫芦鸡蛋等素馅的;不喝鲜榨果汁,用了多少水果说不清……有一位著名前辈,他晚年奉行“三不”主义,其中之一便是不在外面饭店吃饭,与他在北京一起开会,到吃饭时间,他还真是提包回家,可能包含著对饭店饭菜的不信任。这类经验,透露着消费者的无奈,是消费者无言的反击,不知店家看了有什么感想。
  前几天晚饭时间,经过出事那家饭店,特别注意看了几眼:出入的人不多,一层有一面黑着灯,给人冷清的感觉。这或许是中毒事件的消极后果。而不远处几家大小饭店人声鼎沸,桌椅已摆到门外空地。听说这家饭店在谋求其它经营,有一层正装修健身馆。但是,如果没有认真吸取教训,严格整顿,重塑敬业精神,诚实守信,游泳池的水能达标吗?健身馆能经营得好吗?至少我有疑惑。
  对餐饮服务行业来说,认真“自查”, 不拘泥于形式,就是要敬业爱岗,不拿顾客的健康、生命当儿戏,精益求精,努力提供合格、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政府有关部门也要注意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积极扶持,引导推动这一行业向更卫生、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三毛曾在一篇文章《沙漠中的饭店》里写过,丈夫荷西说老板要到他们家里做客,点名要吃竹笋炒冬菇,竹笋还要鲜嫩的。在这茫茫沙漠中,哪儿找鲜竹笋去?我们的三毛却胸有成竹,用小黄瓜削皮切片,与香菇急火快炒,一道“竹笋炒冬菇”就出锅了,脆嫩爽口,令老板赞不绝口,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的“竹笋炒冬菇”了。这道俏菜正好迎合那个老板的刁嘴,也许只有三毛才能想得出来。  同样是刁嘴的,还有电视剧《闯关东》里的潘五爷,他指
期刊
老牛堂集,土地祠札,东莱新语。扛鼎笔,腾蛟鸣凤,犀利诙谐神韵著。书卷气,若悬泉流馥,飞溅琼珠似雨。争道是,三家村后,血脉相承应许。  博览强记梳今古,合千家,山不辞土。聘颖悟,知人论世,评说雌黄皆有据。谈笑里,正人心风尚,臧否恒生妙趣。似灿簇,寒光点点,直指城狐社鼠。  行看纸贵东都,恰鲁迅遗风重睹。寄人间忧患,黎庶心声共铸。忘毁誉,恁肝肠吐,只为神州裕。风采富,摇曳多姿,品藻瑶台独步。  附注:
期刊
胡适先生写了一篇《差不多先生传》,嘲讽做事不到位的某些国人。这位“差不多先生”的名言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最后“差不多先生”病了,家人误将畜医当成先生请来了,“差不多先生”很想得开,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活着跟死了,也差不多。”  这种“差不多”,与刻板精神的人大异其趣。因此形成的对比是,认真地生产的柴油机,可以安放在办公室的红毯上,噪音不会影响到隔壁办公的人。而“差不
期刊
《慈禧的专权误国与维多利亚的虚君辉煌》(《杂文月刊》2016年9上)是一篇好文章。好在尊重事实,评介客观,不溢美。不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昌盛归功到女王个人名下。人们赞誉她,不是她做了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是她什么都不做,完全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她也是一个平常的人。她有时温柔善良,有时却强硬冷酷;有时顺应时代潮流,有时却顽固地与之对抗。她也并非生性不喜欢权力或者其道德水准高到了超乎常人的程度,只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用心品味这番话,联系文艺创作的现状,我感悟,在不断提升创作水平的基础上,文艺高峰与创作态度密切相关。道理明摆着,“态度决定一
期刊
网络阅读早已普及,而且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其阅读量、阅读的便捷、阅读内容的五花八门,不能不说远远超过了传统阅读。  然而,这样的阅读也带来了深层的弊端,负面效应正日益显现。  传播信息不实,是当今很多网络文章的特点。前些日子,一篇文字以撩人的标题经不断推送,被广泛传播。初看内容,还挺能引发共鸣,道理也似很充分,但这篇文字通篇的依据却是某报20年前的一篇评论。尽管引用者也称如今网络文章不靠谱,都是你
期刊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与学习、科研、创业创新一样重要的能力。为什么这样说?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对科研不感兴趣,对创业创新没有热情,他怎么可能安心学习、静心做事?他怎么可能坚持下去?怎么可能充满信心?他又怎么可能获得成功?  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而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靠提高心境而逐步形成并不
期刊
尽管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书房,我却起过几个斋名,瘦茶庵是最喜欢的一个。平日在报刊发些小文章,瘦茶也是我爱用的一个笔名。清人陆廷灿《续茶经》引《金陵琐事》記:“茶有肥瘦,云泉道人云:‘凡茶肥者甘,甘则不香。茶瘦者苦,苦则香。’”  这一个“苦则香”,真道着茶之味。曾见一班所谓茶人,专要喝好茶,他们的好茶标准,便是“鲜爽甘甜不苦不涩”。闻之叫人发笑。王思任有一篇《游慧锡两山记》写得很有趣,写他游山途中,
期刊
人的一生,概指人从出生到死亡的那一段时间。人一死,一生便结束了。  其实,人的一生应该包括生与死两个部分。  民间传说,有的人死了会变成鬼,有的人死了会变成神;佛家讲轮回,认为人有前生、今世与来生;西人信奉人死后有天堂、地狱两个去处。共同的一点,都讲死亡并不代表人的一生的结束。  一个人死了,他的人生并没有结束,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众生之中唯有人看重身后事,特别是那些有作为、有声望的人。为什么有人流
期刊
在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中,能够接二连三拍成电视、排成戏曲,并备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不说凤毛麟角,也是屈指可数,于成龙便是其中之一。2000年,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在央视一套播出后,轰动全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2014年,廉政文化教育精品剧目《廉吏于成龙》闪亮登场,当年12月30日晚,中央政治局常委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起观看新年戏曲晚会,其中便有该剧目;2017新年伊始,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