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閱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是对文本的认识、理解、感悟、升华;写作是对感知的实践,是知识的迁移,我们合理地利用实践与迁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符合思维经济原则。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仿写、续写、补白、想象写、读后感、作批注等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迁移;学生身心特点;习作障碍;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基本功,成功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有助于提高阅读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生活,将阅读与写作充分结合起来。
一、“读写结合”的必要性
1、学习迁移的规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各种的迁移形式,单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有“段——段”迁移、“篇——篇”迁移和“读——写”迁移等主要形式。读到写的迁移是学生将语文的学习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适时适地适宜地进行“读——写”的迁移小练笔。
2、“读写结合”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初习作文,必须提供适当的范文,使儿童从中学到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因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对他们来说,这比任何解释都来得清楚。因此,教师教学的课文入手,先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式的“内部轮廓”,为他的构思提供了材料和模式,然后适时的布置学生仿写,学生的仿写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再次认识,也是对文本的升华,更是自己自我创作的一提高过程。
现在很多学生都讨厌写作,都觉得找不到写作的素材,无法将口头的表达与文字的锤炼结合起来,更谈不上组织和选择素材的能力,无从下笔,经常拿着笔就发呆。为捎除这种初期习作的心理障碍,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儿童从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读写结合,边读边写,学用结合。
3、“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功能和小学作作文教学的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学既要为作文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一方面要培养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侧重于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写作与阅读是一个相反方向的过程,即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分析、深究过程。它从思想到文字,从内容到形式,从本质到现象。这个过程侧重于运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两者不可分割,互相促进,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这样统一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而作文教学过程是一种“双重转化”过程。
二、“读写结合”的策略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
策略一:课前预习小批注。批注是把自己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用富含情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读书方法。学生课前预习的小批注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
策略二:仿写。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有两个层次:
(1)从仿起步——模仿阶段。如《翠鸟》一文,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和描鱼动作生动形象,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既可以发挥想象。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抓住外貌和动作的描写。
(2)从仿到创——创新阶段。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
策略三:续写。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生死攸关的烛光》,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
策略四: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
策略五:扩写。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如在《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中,我让学生体会白鲸遇到危险这儿,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白鲸的想法、做法,它们这样做后会出现的情况,以及他们的绝望的想象等,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和表达,再读文本,然后让学生写。
策略六:缩写。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
策略七:补白。如果把作文教学渗透在阅读课中,巧妙利用每一篇课文的“空白”,挖掘训练“泉眼”,见缝插针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小练笔,把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能使学生轻松放飞写作的灵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方法把练笔穿插到阅读课中。让学生在进行场景、语言描写等片断训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小麻雀的弱小无助,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使老麻雀的形象更加丰满可敬,感受“爱”的强大力量。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想象、写作的能力。
策略八:单元习作。单元习作是一个单元的大作文。教师通常是在习作之前为了习作而进行指导。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力度和有效性,教师常常要准备许多相关的素材。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挑选素材。在习作初稿完成后,还应进行多次修改,学习锤炼语句。
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整合,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培养兴趣,寻求写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余绍芝.浅谈阅读与习作训练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教师版),2010,(5):89.
[2] 李文杰.浅谈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有机整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25(5):14-15.
[3] 罗爱球.浅谈阅读与习作一体化教学[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2,(8):35.
[4] 姚翠英.浅谈小学生阅读与习作[J].新校园(下旬刊),2010,(2):142,195.
[5] 赵安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7):222.
关键词:迁移;学生身心特点;习作障碍;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基本功,成功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有助于提高阅读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生活,将阅读与写作充分结合起来。
一、“读写结合”的必要性
1、学习迁移的规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各种的迁移形式,单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有“段——段”迁移、“篇——篇”迁移和“读——写”迁移等主要形式。读到写的迁移是学生将语文的学习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适时适地适宜地进行“读——写”的迁移小练笔。
2、“读写结合”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初习作文,必须提供适当的范文,使儿童从中学到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因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对他们来说,这比任何解释都来得清楚。因此,教师教学的课文入手,先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式的“内部轮廓”,为他的构思提供了材料和模式,然后适时的布置学生仿写,学生的仿写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再次认识,也是对文本的升华,更是自己自我创作的一提高过程。
现在很多学生都讨厌写作,都觉得找不到写作的素材,无法将口头的表达与文字的锤炼结合起来,更谈不上组织和选择素材的能力,无从下笔,经常拿着笔就发呆。为捎除这种初期习作的心理障碍,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儿童从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读写结合,边读边写,学用结合。
3、“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功能和小学作作文教学的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学既要为作文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一方面要培养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侧重于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写作与阅读是一个相反方向的过程,即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分析、深究过程。它从思想到文字,从内容到形式,从本质到现象。这个过程侧重于运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两者不可分割,互相促进,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这样统一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而作文教学过程是一种“双重转化”过程。
二、“读写结合”的策略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
策略一:课前预习小批注。批注是把自己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用富含情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读书方法。学生课前预习的小批注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
策略二:仿写。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有两个层次:
(1)从仿起步——模仿阶段。如《翠鸟》一文,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和描鱼动作生动形象,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既可以发挥想象。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抓住外貌和动作的描写。
(2)从仿到创——创新阶段。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
策略三:续写。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生死攸关的烛光》,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
策略四: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
策略五:扩写。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如在《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中,我让学生体会白鲸遇到危险这儿,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白鲸的想法、做法,它们这样做后会出现的情况,以及他们的绝望的想象等,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和表达,再读文本,然后让学生写。
策略六:缩写。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
策略七:补白。如果把作文教学渗透在阅读课中,巧妙利用每一篇课文的“空白”,挖掘训练“泉眼”,见缝插针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小练笔,把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能使学生轻松放飞写作的灵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方法把练笔穿插到阅读课中。让学生在进行场景、语言描写等片断训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小麻雀的弱小无助,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使老麻雀的形象更加丰满可敬,感受“爱”的强大力量。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想象、写作的能力。
策略八:单元习作。单元习作是一个单元的大作文。教师通常是在习作之前为了习作而进行指导。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力度和有效性,教师常常要准备许多相关的素材。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挑选素材。在习作初稿完成后,还应进行多次修改,学习锤炼语句。
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整合,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培养兴趣,寻求写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余绍芝.浅谈阅读与习作训练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教师版),2010,(5):89.
[2] 李文杰.浅谈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有机整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25(5):14-15.
[3] 罗爱球.浅谈阅读与习作一体化教学[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2,(8):35.
[4] 姚翠英.浅谈小学生阅读与习作[J].新校园(下旬刊),2010,(2):142,195.
[5] 赵安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