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几点原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61-02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为一首小令。全曲28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在元代就在戏曲评论家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被誉为“秋思之祖”。
  我窃以为:这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是当得起的。我谈谈我的几点理由。
  一、古人的“悲秋”情结
  人之于天地,实在是卑微而又渺小,在大自然面前总是显得非常脆弱。所以苏轼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又由于古时候医疗不发达,生命在自然面前显得尤为脆弱。所以古人不管人生有多如意,都有一种苍茫孤独的感觉。更何况,世事难料,古人有太多的不如意。
  落叶飘飞,大地枯黄,秋风萧瑟… …自然的萧条和凉意就不免带来心里的萧条和凉意。因此,宋玉《九辩》中才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大才子欧阳修的《秋声赋》中更是如泣如诉:“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离人心上秋,那就是愁中之愁,故而马致远就把这愁中之愁淋漓尽致地书写出来了——断肠人在(秋天的)天涯!
  二、从马致远的个人经历上来说,“悲秋”也是有其情感积淀的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法朗士断言:“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从马致远的生平经历可以看出,自己一生历经坎坷,志向难张。又尝透了世态炎凉,一曲小令其实是也是他自己的一个人生总结。
  处在那个文化秋天的大时代,处在历代悲秋感慨的层层文化积淀中,厚积而薄发,大手笔写小曲子,能不成为秋之“绝唱”?
  三、这首小令在表达技巧上的完美体现
  一篇文章,要想不朽,孔子早有定论:文质兼美。说的是语言必须优美,内容必须感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再把文之“美”提高到了意象之美的要去。
  其实,细细品味,这首短短的小令,在写作技巧上的运用,那简直是炉火纯青,令人佩服的。正如前面所说:它就是当得起这个“祖”字。完美得让人无可挑剔。
  下面是我对这方面的几点拙见:
  (1)意象的选择
  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萧条肃杀的画面。
  秋景很多,颜色也丰富。作者不是随便安排几种景物,而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我们试看看:
  “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秋天的藤蔓,叶干,藤枯,在风中乱飞,没有一点生气。 “老树”,我们头脑中自然能想象出“佝偻的枝干,凋零殆尽的树叶,树干有的地方已经腐朽镂空,朽木残年,毫无生机”的那份凄凉。 “昏鸦”,历来人们都把乌鸦当成一种不吉祥的鸟儿。乌鸦叫往往与“人之将死”联系在一起,其声寒入心骨。在黄昏时候叫,天气乌蒙,昏黄一片,鸦声就会格外瘆人。
  “古道西风瘦马”:古道,已经被废弃的官道,少有人走,自然也少有客舍、茶楼之类,路面因无人修整而高低不平,偶尔因风还扬起点黄土之灰。“西风”,古时候季节规律还不紊乱,秋高气爽之“爽”,其实另一个意思就是“凉”,秋天的风,已经带有冷意,特别是在外奔波,心力交瘁的人,“凉飕飕”会从身上传到心里。“瘦马”,为何只有一匹瘦马?我们不难想象,又只得靠想象,马都瘦,人能“肥”?
  六组景物,无一个不是代表秋天最萧条最肃杀的。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这种景物下,即使是志得意满的人,也会满目沧桑,悲从中来,更何况是“骑着瘦马”之人呢。
  睹物生情,一定是:“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悲秋之苦吧。
  (2)完整合理的结构安排
  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也看到了,此曲虽短,结构却相当完整。
  它首先体现在短短28字,却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交代得非常完整。
  其次是先景后情,情随景生。前面四句虽然也含有情感在景物描写之中,但景物描写之后,承接下来是一句直接的情感抒发。这样的结构安排的非常得体: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升华。
  第三是有由景到人。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写景落不到情和人上,写作的目的就没有达到,也就算不得完美得佳作。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显然就没有做到这一点。高下自分。
  (3)音韵的和谐优美
  “鸦、家、马、下、涯”五字全部押“a”韵,让这首小令读起来朗朗上口。
  元曲与宋词不同,宋词还有点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的清高,但元曲产生的独特社会背景让它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
  蒙古铁骑虽然征服了汉民族的军队,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在文艺创作方面,杂剧、戏曲作家们更是大量吸取各民族之所长,创作出汉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这首小令产生以来,少儿能诵已是历代普遍现象。这与它和谐完美得音韵处理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由于他的晓畅如话,它的朗朗上口。形成质朴与高雅完美结合的典范。
  (4)“留白”的充足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留白”是一句绘画术语,在绘画作品中留出许多空白,不着一色。这样观者才会根据画面的内容感悟画外的东西。
  此小令如此之短,却有两处“留白”:瘦马,和断肠人。
  骑着瘦马的断肠人到底是谁,是什么身份,因什么原因到此,又走向何方,因什么而落魄、、、 、、、不尽的思考和回味就随着这两个词语不尽的想象开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语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人们常说:每个人读《红楼梦》,都能在贾宝玉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那我也可以说,每个人读这首《天净沙·秋思》,也能在这位“断肠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它像一粒石子,能激起每个人心中那片生活之海的波澜。
  这就是感染,这就是共鸣!
  四、珍惜这浑然天成的一粒珍珠
  儒生不幸文坛幸。元代文人,他们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促进了以元曲为代表的元代文学,尤其是元代杂剧的空前繁荣。
  马致远这位曲作家,因一生的奔波,因一生的不得志,又因自己良好的文化修养,才留给了后世这首不朽的绝唱。
  他是前无古人的,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没做到他这样的由景生情,赶不上他;白朴的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选景紊乱,有景无情,同样也赶不上他。元代无名氏的“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更赶不上他!
  “秋思”是元代儒人的心声,是作者自己一身的写照,是每位离人的絮语,后世无人去超越,就只有仰望和尊重。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离人心上“秋”已经越来越淡了,就像祖先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这段如泣如诉的吟哦,就像天空的一颗星星,不管夜色多黑,总掩不住它的闪烁!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实施中的合作学习问题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对《细胞器的分工合作》这一节课,通过不同层次、方式的合作学习:“课前合作,课堂反馈,夯实基础”、“课中合作,小组归纳,突破重点”、“课中合作,问题引导,化解难点”、“课堂小结,画概念图,形成系统”,充分发挥学
期刊
【摘要】19世纪30~40年代的巴黎是欧洲思想文化界精粹的集中地,一批充满激情的艺术家对艺术表现的意向、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色彩着迷,热衷于将自己从事的领域与其他的姐妹艺术相连。音乐家门对本国及外国的文学诗歌戏剧及绘画深感兴趣,他们不仅试图将英国的莎士比亚、拜伦,德国的歌德、霍夫曼的名著通过音乐的语言和手段加以表现,也企图通过为音乐作品加标题或详细的文字解说,将情感的主观体验和个人的幻觉想象“真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7-02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情境创设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和主流。从各种版本教材的编写到各级各类公开课的设计,都非常明显地彰显了情境创设的优点与魅力。的确课堂上如果能紧扣教学内容把握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等方面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期刊
【摘要】防止农村小学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发生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错误。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行为 缩小分化  【
期刊
【摘要】情感教育是当前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更改,因此正确认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6-02  一、情感教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越发认识到新课改理念与现实的巨大鸿沟。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和现实的矛盾中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并为今后的新课程的改革找出些许突破口  【关键词】新课改灰度 理念 现实 制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3-01  一、新课改的理念  1.“以人为本”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多样思维的人
期刊
【摘要】要让学生不怕作文,在作文这条路上一路走好。我想最佳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学会了作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把作文教学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掌握了作文的技巧,学会了作文。  【关键词】作文渗透教学 字词中渗透 古诗词教学中渗透 美文共赏 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3-02  众所周知,举世皆惊!2015年12月4日早上,湖南邵东县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学生在办公室内持刀将老师杀害。老师的本职工作应是教书育人,而学生理应尊师重教。但现实生活中存在于老师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却让人触目惊心。虽然这只是个案,但我们不得不慎重的考虑一个问题:高效课堂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中的“阅读——写作”教学能够对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教学案例的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式,能够增强教学的时效性。接下来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迁移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 迁移教学: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涉及为提高机械识图的教学效果,先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在大班中实现“小班化”教学,再由这批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生现状 教学条件 小班化教学 因地制宜 教学方法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2-02  本人从事中职教育十来年,见证了中职教育改革的发展。目前,学生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