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教材 提升实施水平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w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弄清课标要求,把握总体目标
  
  “统计与概率”部分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四个领域内容之一,其中“可能性”又是统计与概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中又明确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如下表):
  
  不难看出,教材把“可能性”的知识从整体上分布在一、二两个学段的四册教材中,同时又对每册中的教学内容作通盘考虑并循序渐进地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三、摸清知识体系,把握内在联系
  
  相关“可能性”的知识虽然分布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进行教学安排,然而这些知识的编排是紧密相连和前后呼应的,建立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
  教材以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发展趋势安排了四个阶段进行教学。这四个阶段可以划分成两个大阶段:第一大阶段(第一、第二、第三阶段)是定性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大阶段(第四阶段)是定量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此同时,每个阶段无论是两个大阶段还是四个小阶段都是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即每一阶段都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和直接的基础,而后一阶段又都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如第三阶段(四年级上册)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在第二阶段(三年级上册)认识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学习第四阶段(六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础。
  此外。可能性与相关统计知识也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的。二年级上册教材(P101第3题)结合对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记录摸球活动中摸到某种指定颜色的球的次数,并用方块统计图表示记录的结果,这样不仅巩固已学习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又能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四年级上册教材(P90-93例题1、例题2及练习题,P79例题),通过简单实验在认识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学习画“正”字记录数据以及“每次涂一个方块”记录数据,并过渡到“每次涂一个方格”记录数据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从而有机地建立了可能性与统计有关知识的联系。
  
  四、搞清操作要点,把握编写意图
  
  第一,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每一个场景图。教材中所安排或组织学生进行的摸球游戏活动都呈现了真实的场景图,要求摸球人要蒙上眼睛,口袋是透明的。目的是让学生看清楚(明白)口袋有什么球事先是知道的,只是摸球的小朋友蒙着眼睛,所以摸到什么球是随机的,而其他同学则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朋友摸球的过程,从而清晰地感知可能性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在“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先在袋中放好球,搅匀,小组同学轮流摸球;摸球的同学蒙好或闭上眼睛,从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再放回;请一个同学做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同学的摸球结果。
  第二,在摸球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反思。可能性大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特别是学生体会等可能性是有相当难度的。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从而形成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P90例1中,每组学生摸的40次里,一般不会两种颜色的球各20次,会一种颜色的次数稍多一些,另一种颜色的次数稍少一些,“个案”不容易反映出可能性相等。因此,教学时不单单要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活动,更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摸到的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并引导学生去寻找到原因(口袋里装的红球与黄球的个数是相等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对学生摸球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和分析交流,只有在各组的交流中,对众多“个案”的观察进行分析比较,学生才能从两种颜色的次数差不多,体会到机会是相等的,从而逐步体会“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的含义。
  第三,把熟悉的素材尤其是第一学段进行过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教学后面的内容如四年级上册的游戏的公平性和六年级上册求可能性大小时,学生对在口袋里摸球、桌面上摸牌、抛小正方体、旋转转盘等活动里的可能性已经有所感受,教师再现这些活动,容易回忆知识,唤醒已有体验。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分数的意义和计算,就能顺利地掌握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原理,也就能用分数表示出可能性有多大。
  第四,要引导学生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结果进行预测(猜测)。由于可能性是事件没有发生时的一种预测,而不是事件发生的必然结果。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提供给学生摸球的机会,在摸球前要对口袋里的球的颜色及相应球的个数进行必要的比对和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摸球的结果进行猜测并结合摸球的实际结果进行前后讨论,从而强化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理解和认识。
其他文献
【所用教材】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 学会阅读剧本,在阅读中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设计理念】  翻开这篇课文,我们就一定发现了这是一个剧本,文体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不同。尽管按照文体编写教材的方式已经逐渐淡出语文教学的舞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文体对教学的制约依然存在
今天上午两个学生喝冷水生病了,我临时决定把班里的数学课改上生理卫生课,教给学生一此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的方法。临下课时,我再次叮嘱孩子们渴了要喝热水,并把饮水机的插头插到了墙上的插座里,摁下机子开关?  也许是好久不用电线老化了,也许是插头沾上了水,刚接通电源,插座处“哧哧”直冒火花,顿时焦味出来了。我一惊,本能地跳起来,女孩子“啊”“啊”尖叫,全体学生跟着慌了手脚。有的躲,有的藏,理智些
无锡市东林小学创办于1902年,英前身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学校秉承书院精神。传承、发展东林文化。历经百年,薪火传承,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众多英才: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薛暮桥,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文坛巨匠钱钟书,著名教育家潘梓年,乒乓球世界冠军惠钧  19世纪20年代,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建立儿童自治机关——“东林市”,将社会生活教育带入学校,以培养儿童的
建湖实小坐落于美丽的西塘河畔,近年来,学校以“涵养化育,自然天成”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敬、有执、有容”的阳光师生为育人目标,积极实施作为当下素质教育的一种校本探索——涵化教育。“生命践旅”实践活动就是在涵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以“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提高童年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主题实践活动。它以原生态的生活为平台。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乡村,走进社会,引领学生在本真的生活体验中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感恩生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或许教师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帮助他们指明解题方向,让他们拥有解题之路的指南针. 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平时的不断训练和经验总结,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思维有一定的指向性,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学科价值;方向性;直觉思维  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写到:“是的,这个解答看起来是行的,它似乎是正确的,但怎样才能想到这个解答呢?是的,这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美的学校了!走在苏州十中校园里,肯定不光是我们会这样慨叹。不是眼光浅见识少,实际上,因为从从教育媒介,多年里一直在大大小小的校园里出没。但有些学校看起来气派,给人感觉也就是有钱而已(等实际一查账,原来又亏空很多),而且就像多胞胎兄弟分住在各地,除了名字不同,其余都差不多,叫人看多了之后分不清李四张三。然而眼前的苏州十中不同。你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中国学校——建筑充满了东方韵味;它还是苏
在美丽的建湖县城西塘河畔,有一所精致高品位的学校——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江苏省实验小学,育红不仅以其有效高质的素质教育赢得社会的赞誉,还因其儿童阅读推广行动被广为称道。该校视母语教育为学生素质发展的根基工程。积极打造“快乐阅读”特色,倾力构建现代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积极营造“清风缕缕满校园”的书香氛围,并有机结合幸福教育理念。引领孩子在品茗母语芳香中感受童年的幸福。    一、以课程建设为
同伴互助,专业切磋是校本教研的根本;教师协作,共同发展是教研活动的灵魂。为了使每个教师在群体的合力中都有较快发展,我们围绕“三课一循环”开展活动,促使教师人人参与,在互补共生中合作成长。    1 集智研讨课。    每学期每个教研组不定期地根据学校教研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精心选材,进行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带领教师先写出个案,再集体讨论修正形成共案。最后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风格,完成各具个性风
新闻背景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多年以来,张家港市始终坚持“教师第一”的师资工作理念,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创新机制,优化管理,培养了一支适应张家港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成为推动全市教育率先、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也让张家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张家港市获得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的现状。却多数是教师从各方面来评价学生,或学生自评、互评,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呢?根据学生的内在需要、内在感受。我设计了“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研究课题。这学期我为自己设置了“工作袋”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评价中去。    1 老师设“工作袋”征集学生的“金点子”    我为我所教的三年级和五年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