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数学教育工作者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当我每天来到学校,见到孩子们的时候,总觉得:“我是幸福的!”我总是在想,实际上,每一个教师,只要他能够将自己的心血倾注于受教育者身上,使他们具有善良、美好的心灵,以他人之优而优,以他人之乐而乐,富有同情心,就有可能和有权利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真正的教师虽死犹生,因为他们在塑造千千万万个孩子的个性,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一颗赤诚般心的、有崇高生活理想的一代人,在这一过程中,也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孩子中获得了新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人们已经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爱字当先,不要吝惜你的爱。对待每一个孩子,我总是把他看成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和他一起高兴一起悲伤,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力量,它推动着我不断向前。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是非常愉快的,把自己当成孩子,去理解他们,去关心他们。玩耍时的孩子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开心的,你同他们一起开心,他们能不喜欢你吗?有了这个前提,你在教学时就多了一个自主的砝码,一个愉快的砝码,一个不断督促自己努力的砝码。
  理解孩子,同时也是鞭策自己。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那样的孩子,你对他们的一切都了解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用一种模式去约束他,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落后了。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准则,你怎么样才能让他跟上你的思路呢,不妨你先试试去理解他,让他感知到你是多么的理解他啊,这样他还能跟不上你的思路吗?
  以上两点都是为教学铺路的,但是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身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不断努力的信念,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是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助式探究性活动的根本,探究性活动的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关键处或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出示渗透教学目标的复习题和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求知心理与知识内容之间产生“不协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于到教学活动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知道了一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那么它个位肯定是“0”。关于一个数末尾是“0”的问题,我在教学中涉及了一个探究环节:1×2×3×4×……49×50,所得积的末尾有几个零?让学生进行探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前后4人为组进行交流讨论之后,几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表意见。
  生1:“我发现这个积太大了,数位太多了,所以很难回答。”
  生2:“根据一个数末位是零这个数一定同时能被2,5整除的原理,我认为只要看算式中歌引述的末位是0或5的因数有几个即5、10、15……45、50,那么零也就有几个,估计末尾有10个零吧!”
  老师马上追问:“为什么用上估计,大概之词?”
  生2:“主要是5、15、25、35、45等数它们必须分别和2相乘才能得到末尾是零的一个数,而现在的乘法式子中2只有一个,所以不敢肯定。”
  这是生3发表意见:“现在的乘法式子中2只有一个,而被2整除的数有足够多,只要从每一个偶数中分解出一个2,与个位是5的数相结合就能得到一个零,所以我认为这个庞大的数的末尾会有10个零。”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同意这个结论,并将目光注视着老师,期待着有一个肯定的结论。可我没有表态,只说了请同学们顺着刚才探究的思路,再仔细的梳理一下,结论在推导中有什么地方不严密而出现差错。片刻之后,又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道:“既然2可以从偶数中分解出来和5结合为10,那么25、50中可以分解出5×5的情况,所以这个庞大的积的末尾应有十二个零。这样,问题在探究中得到了解决,师生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验了探究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答案果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发现解题的思考方法。
  二、开拓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而我们教师更多的是替学生“包办”了,例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从原来的直接出示,让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转变为教师演示推导过程,学生依然死记结论,套公式;到现在有些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推导过程,得出结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了,然而还不够,我们指导学生推导的公式是千篇一律,说明教师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沿着一台哦路走的思想依然是“包办”。为此笔者进行了探索,让学生们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交完了基本公式:v=sh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2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学生用刚学的共识费了很大劲才算出来,计算如下:3.14×5×5×[20÷(2×3.14×5)]=50(平方厘米)一般的学生是很难快速解答出来的,因此就给他们留下一个疑问,如何巧妙的计算呢?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学生都有学具模型,经过拼接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反复验算,终于有几组学生举手发言,他们得出这样一个式子:20÷2×5=50(平方厘米)理由是当把拼成长方体横放下来,则有圆柱侧面的一半作为底面,高就是半径,因此得出V=S侧÷2×r,他们的思路是如此清晰,推理严密,有完全是一种自我发现。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三、灵活运用,让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创造思维。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研究,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探究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性活动的活动形式有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灵活、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求是的科学态度。如:社会调查:学习“利息”内容时,安排学生走访了银行,了解利息的含义和计息方法。
  实验:学习“千克和克”、“米和厘米”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量时,让学生亲自测量,感知量的实际存在和大小。
  收集资料:学习“小数加减法”时,让学生到商场、菜场等场所收集小件商品的单价,感知小数的存在和运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手机家庭的日常开支情况,绘制统计图表,算出家庭日均开支,为家庭开支出点子、提建议,增强理财观念。
  辩论会:如租车出游例中,各执己见的学生通过激烈的辩论,试图说服对方承认自己的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言以蔽之,要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问题,形成数学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生的价值取向,需要有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在这一环节上,我更多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上,我充分注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采用讨论方式和汇报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进行反复构建,最终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才华。如利用自行车来测定1000米路程的实践活动过程,就是充满着独立探讨与合作研究的过程,这种独立与合作是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但更多地体现了学习间的合作交流。当他们从实际测试后发现和理论数据不一致时,而且有较大误差时进入思索阶段,这时的合作交流氛围发挥了作用。后来各人又将自己在测量途中的情况你一句我一言的汇集起来,归纳了误差的三大原因是:曲线前进,刹车、趟车现象和车胎气不足,在注意上述情况后又重测了一次,感到和理论数据接近了,说明操作思路对头了,但仍有差距而困惑时,这时我们班一个同学突然提醒大家:在步测时先量出一段路程的米数,用均匀的步子直线行走三四次后算出平均数,那么我们车测也可以算平均数呀!当他们将前后二组四个数据分别计算平均转数时发现和理论数据基本一致时,同学们都高兴得相互击掌。这样就营造了一个合作探究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品尝的成功的甜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如何让才能把新时代的孩子教好,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我只是谈了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看法。当然,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  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更简单的提法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大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在教育管理实践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
水资源与能源,从概念上分析,两者是交互叠加的(如图1).有人仅从“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这个特定的水资源含义上来理解,认为两者是不相关的一组概念(见图2).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续环节,也是实现师生交流和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对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深化,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升对知识运用的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对数学作业进行探索和尝试,进而实现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阶段;数学作业;新课改;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对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面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长期的应试教育,教师主要追求知识量的输出,学生被动接收,主体地位名存实亡。素质教育课堂要求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其根本在于实现课堂教学主体化。提倡学生以自主为核心,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由于教学本身的抽象性,教学中,如果能
【摘要】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枯燥无味向欢乐有趣、单一求知向丰富多彩的转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再也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再把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
【摘要】 许多年以来,我们教育界多少仁人志士在各自的年代,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适合当时(当然对后世未必不适合)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引领着时代,影响着时代的教育;同时,随着时代的更替和发展,教学的方法推陈出新,不断的得到总结、完善和创新。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在研究教育教学的基本因素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总结的。  第一: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的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中进行赏识与激励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促进教学的深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赏识与激励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来谈小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自信建立;潜能激发;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在今天变得日益重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运用鼓励、欣赏的态
【摘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反复摸索,总结了一套自己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心得。这些心得体会主要从初高中衔接、教学观念上、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校、习题试卷评讲这几方面对数学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教学观念;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从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