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一窥见嘉定竹刻在眼前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ong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质地坚韧,身干挺拔,与玉一样,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喜爱。在“疁城”嘉定,竹人即是文人,文人亦可为竹人。以竹为纸,以刀代笔,将胸中意象,绘于竹上。援书画清明朗润之气,入雕篑满眼刻镂之功,把对自然万物的领悟,在盈尺之间的竹节上表现出来,可谓“材尽其美,工尽其巧,器尽其雅,格尽其高”,使得常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竹子,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明代后期,嘉定竹刻从普通工艺品中超拔出来,上升为一门艺术,形成不同的流派。朱松邻精于雕镂,工巧绝伦,其作品“因形造境,无美不出,洼隆浅深可五六层。”清前期,竹刻艺术日臻鼎盛,竹刻大家璀璨夺目。吴之璠之薄地阳文,封锡禄之圆雕人物,周颢之运刀如笔,顾珏之玲珑纤细,邓孚嘉之折枝花卉皆冠绝当时,无出其右。清中期,竹刻界罕有开山立派的宗师,却不乏精能一技的巧匠。王梅林擅长浅浮雕,邓渭、王玘精于阴刻小字,蔡时敏、张宏裕善造竹根雕刻。清晚期,圆雕、高浮雕、透雕技法逐渐式微,浅刻之阳文或阴文成为主流。
  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朱鹤开始到今天的400余年间,嘉定竹刻名家辈出,精品迭现,不仅是竹刻史上最大的流派,也成为我国雕刻工艺史上规模最大、递延时间最长且至今仍在传承的流派。境由心造,艺成掌间。岁月更迭,时光流转,人们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对城市空间的思考、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
  今年10月,“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展”在嘉定博物馆展出,126件精美明清竹刻汇聚一堂。兹遴选数件展品,期与同好共同领受嘉定竹刻的文人意趣和匠作之美。借盈尺竹节,一窥江南文化的繁衍和修复,感受人文精神的凝练与厚度。



  清 竹根雕东方朔像
  高8.3厘米
  这件清初竹根圆雕里的精品之作现藏于嘉定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此次是其首次展出。此作以竹根雕成,东方朔长发美髯、衣袂飘飘,倚坐于山石之上,身体微微右倾,一手握枝仙桃,一手相护,偏首回眸浅笑。作品细节不多,但耐细看,可谓粗中有细,粗中见细。刀法流畅,浑然天成,充满力量感。



  清 竹根雕佛手摆件
  长12厘米
  用竹刻作品来表现佛手在清代较常见,此件依照竹根天然形制,将光滑的细竹根与糙涩的粗竹根巧妙组合,运用圆雕、透雕等技艺,将果实及与之相连接的枝、叶、梗、蒂等琢刻得惟妙惟肖,佛手上棕点麻皮表现逼真,弯折掩映深浅多变,从不同角度观赏皆有不同效果,又辅以枝、叶等多重质感的差别对比,造型高度写实,其“仿生”惟妙惟肖,达到令人产生错觉的“乱真”效果,极具天然意趣。



  明 竹根雕山水杯
  口径8厘米 高6.1厘米
  嘉定博物馆藏
  此杯是晚明嘉定竹刻的典型代表,用竹根随形巧雕而成。杯身通体深刻山石,用刀错落犀利,线条简洁粗犷。细节虽不多,但浑然天成;器型虽不大,但寥寥数刀,就将山体的险峻和山石的皴法一一呈现。大面积的留白,只在一平整处浅刻“煮雪”二字,将写意的画境和脱俗的审美情趣一展无遗。



  清 竹根雕松树纹笔筒
  口径14.3厘米 高18厘米
  笔筒取竹根而成,雕老松巨干一截,密布鳞皴瘿节,其旁又出一松,虬枝纷卧,围抱巨干。器身采用深浮雕、浅浮雕、透雕等技法,刻出虬松巨樁之形。所刻苍松俨然千年物,松干遒劲,蟠曲如龙松鳞错落斑驳,宛若龙鳞。其上松针遍布枝头,硕大如轮,重重层层,如云如盖。尤引人注目者在于设计之精巧,松鳞、瘿节多假竹根瘢痕刻成,浑然一体,别具新意。



  明 三松竹雕高士听泉烹茶图笔筒
  口径12厘米 高16.5厘米
  笔筒通景以深浮雕与透雕结合的技法雕刻松下高士听泉烹茶图。画面中高士拢发长髯,凤眼隆鼻,宽额丰颐,低头侧首,洒脱闲适,宽袖博带,衣纹清扬,褶皱自然。身后古松虬然,枝干似苍龙,针叶如车轮,身前山石嶙峋,怪瘦镂透。另侧两小童眉开眼笑,顽皮可爱,或手持如意,或精心研墨,桌上文玩清供罗列,风雅高洁。筒口、筒底不似通常之器打平磨光,亦随形浮雕刻画岩石松叶,简老朴茂,逸趣横生。
  朱稚征,号三松,朱小松仲子,明代嘉定派竹刻创始人朱鹤之孙。虽然朱鹤(号松邻)为朱氏竹雕开创者,但发展到朱三松时,技术更加精练,所刻笔筒、臂搁、香筒等物在当时便是珍玩。《竹人录》称:“竹刻名家至三松而技臻极妙。”   清 沈全林款陷地刻白菜笔筒
  口径9.4厘米 高14厘米
  此作呈直筒状,三矮足,色如蒸栗,包浆温润。外壁一侧以陷地深刻法,雕刻大白菜一颗,菜心深卷,菜叶脉络清晰,叶边微微翻拂,仿佛有成熟之际,菜叶肥厚柔软的质感。一螳螂藏于叶间,收刃而立,凝神张望。几只小虫穿梭于叶间,斑斑咬痕,似是它们的“功绩”。剔刻范围自边缘轮廓直至菜心,深达数层,近高浮雕,纹饰层次分明,玲珑剔透,集中体现了陷地深刻技法的“似阳实阴,阴中有阳”特殊装饰效果,意境清雅脱俗。另一面则阴刻行书七言诗一首:“知味更夸山各莢,和羹允惬子胆情。直须咬得菜根断,百事何愁做不成。”末署“西池沈全林”,落“榕盘”款。“陷地刻”是嘉定竹刻中独有的技法,是一种阴刻技法,通常留光滑表面作地,物象深入,凹于竹面。作品既有阴刻的刀味,又有浮雕的层次感,因此又称为阴翻阳。常用来表现白菜、荷花,体现文人追求清白的品性。擅长这一技法的有沈全林、周芷岩、邓云樵等竹刻名家,流行于雍正、乾隆和嘉庆三朝。沈全林,字榕盘,晚號西池老人,嘉定人。清雍正至乾隆年间竹刻名家,工刻花鸟,尤擅陷地深刻法,因美髯与周颢齐名,并称“二髯”,故有“榕髯花鸟芝髯竹,朱沈风流续旧传”的赞誉。
  清 邓渭竹刻兰花诗文臂搁
  宽6.7厘米 高28.2厘米
  邓渭,字得璜,号云樵、云樵山人,嘉定人,活跃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精通“陷地阳文”技法,在竹刻艺术史上以擅刻书法称著、为开创“嘉道以后,刻字以细小整饬为工”之风第一人,所刻书法被誉为乾隆之最。他尤善刻行楷。
  此件臂搁阴刻诗文:“昔人见幽谷之中、香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国香,乃与众草为伍、家语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乙卯春三月上浣、云樵山人制。”刻“邓渭”印。
  清 王梅邻竹雕秋声赋读书图笔筒
  口径11.7厘米 高16厘米
  笔筒构图取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秋夜读书的故事,画面野逸幽绝,欧阳修于楼阁中夜读,山风轻拂,竹影婆娑,意境高远。笔筒一侧刻《秋声赋》全文,文后刻“梅邻制”铭款及钤印两枚。
  王梅邻,名恒,字筠谷、茂林、仲文,嘉定人。王梅邻世袭家学,曾祖父王羽师事吴之璠,潜研竹刻艺术。王梅邻早期作品崇尚古法,中晚年作品变法另有阴刻法,皆精妙绝伦。
其他文献
百余件日本根付將现身伦敦拍场  11月4日,一组由法国藏家花费30余载精力于世界各国搜藏的日本根付将在伦敦邦瀚斯亮相。这152件根付囊括十二生肖等各类动物形象、珍禽猛兽、蜩螗五毒,以及东亚民间信仰所传颂的神祗英雄等题材,可谓包罗万有,尽显日本雕匠无与伦比的创意以及穷工极巧的技艺。  本场拍卖的焦点要数根付大师为隆喜多右卫门精雕细琢的15件根付精品。为隆喜多右卫门以捕捉动物形态而闻名,作品活灵活现,
期刊
湖州历来藏泉大家辈出,陈达农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在民国时期,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集泉之路,与泉界一代宗师马定祥先生是至交好友。而我有幸能拜师陈老门下,直至2 016年先生去世。如今回忆起来,老一辈藏家的人品和泉德,让作为晚辈的我深感受益。拜师缘由  1980年,我正在读高中,因为喜欢文史,平时会四处收藏钱币、邮票等。有一天,我看到上海《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沪上的余榴梁先生如何专注于钱币
期刊
到了杭州,不少泉友的第一站便选择了逸仙钱币纪念馆。其位于杭州市江干区,馆藏各类货币实物1万余件(枚、张),其中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货币就有600余种,且自成体系。可以说,该馆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钱币类主题的孙中山纪念馆。  浙江泉友会副会长顾明是逸仙钱币纪念馆馆长,也是钱币收藏领域中的佼佼者。2013年,他开始专注于筹备建立自己的博物馆,终于在2018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
期刊
10月15日晚,北京嘉里大酒店二层宴会厅A厅里传来阵阵槌响,现场欢呼不断,热闹的气氛预示着京城十月拍卖终于正式拉开大幕。作为国内本季拍卖中最先举槌的拍卖公司之一,成立十周年的北京宝瑞盈此次拍卖中的许多艺术品,在开拍前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中国书画板块一直以来就是其专长。此外,本次推出的“别有洞天——丹青之夜”中国书画专场作为其重磅夜场,更是由四大明星拍品领衔。  本场重磅拍品之一的黄宾虹《花鸟草虫六
期刊
今年进入9月以来,中国文物艺术品槌声可谓不断,这不,香港的多家拍企也将陆续登场。香港邦瀚斯就将于12月1日在香港金钟太古广场举槌,非常令人期待。而这场拍卖会将推出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而备受关注的“八音克谐:中国音乐艺术片羽录”(下称“片羽录”)专题拍卖将在该场拍卖中隆重现身。  据《中国收藏》记者了解,尽管距该专题推出还有时日,但因其云集了诸如西周早期青铜云纹甬钟、明代嵌黄花梨紫檀“太古元音”
期刊
行脚又称游方、游行、“飞锡”,是禅僧为寻访名师、提升自我修持或教化他人所作的广游活动。行脚僧也称游方僧、云水僧,他们或结伴同行,或独自云游。禅僧行脚在于参禅悟道,而悟道并非易事,敦煌写本P.4660《禅和尚赞》中就感叹了悟道之难。“百行俱集,精苦住持。戒如白雪,秘法恒施。乐居林窟,车马不骑。三衣之外,分寸无丝。衣药钵主,四十年亏。……亚相之子,万里寻师。一闻法印,洞晓幽微。于此路首,貌形容仪。” 
期刊
除前面介绍的“八音克谐:中国音乐艺术片羽录”专题拍卖外,香港邦瀚斯此季推出的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又汇聚了哪些奇珍呢?  领衔中国瓷器门类的是一对极其罕有的明天顺晚期/成化早期黄釉模印暗花龙纹盘,来自欧洲私人收藏,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获得并由家族继承。这种御用的黄釉模印器自明洪武开始出现,至永乐、宣德时发展成熟,正统至天顺时期未见烧造,虽然成化时恢复烧制,但传世数量屈指可数。不管从哪方面来看,此
期刊
10月9日,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谭元寿生前头衔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京剧谭派第五代传人。从谭派的第二代传人谭鑫培算起,谭元寿是后来的传人中时间最长的一位——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直到今年离世,肩扛谭派大旗整整60年。家族濃缩京剧史  谭元寿祖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县大东门外田家湾。谭派的创始人谭志道(1808年至1887年)是与程长庚同时期的京剧老旦艺人。他原工楚
期刊
作为一年一度的聚焦古董与经典艺术、设计与生活美学的盛会,10月28日至11月1日,第七届嘉德典亚艺术周(简称GFAA2020)如约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行。尽管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对于业界来说艺术周显得“不平凡”,但本届的嘉德典亚仍吸引了30余家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展商蓄力而起,共同为观众开启了一场不同凡响的艺术盛典。  据悉,今年是嘉德典亚艺术周走过的第7年。从2014年在京交会艺术板块上的首次创
期刊
走进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树下王路15号的水街壹号文创园,江南园林庭院深几许的幽静之风扑面而来。穿过绿荫怀抱,一座典雅、明亮的博物馆赫然出现在眼前。这里不但展出了南宋153年间的19个种类钱币,还因为一位泉学大家的名字而令业界仰慕。它就是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  这是国内首家以钱币学家名字命名的民办博物馆。作为近代著名钱币收藏家、鉴定家与泉学家,戴葆庭堪称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不但收藏眼光精准一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