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评价浅议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9587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勇气和向上的信心。那么,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评价趋向正确,并使幼儿能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呢?
  首先,教师的评价要符合客观性的原则。
  在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评“好孩子”的情景:老师说:“xx这星期吃饭很乖,上课会回答问题,和小朋友也很友好,应该给他评‘好孩子’。”再“民主”一些的做法,便是让似懂非懂的小朋友表决一下。这种面面俱到的评价,看似公正,其实是最容易伤害幼儿的。因为教师费心挖掘那么几个“好孩子”,却忽略了大部分幼儿在同一时间里的努力。一个孩子也许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可在另一个方面却进步了。而老师却在求全责备,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孩子如果经常处在这样的评价之中,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会不在乎地说:“我反正评不上好孩子的。”
  客观的评价,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对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与恰当而及时的评价。这倒不是说给每个人都评上“好孩子”,那样的话,又是另一种表现得“不公正”了。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目光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比如说在小班阶段评小红花,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就应给与鼓励。一位小朋友主动扶起摔了一跤的同伴,就可发给他小红花。一位小朋友尝试着自己扣好了扣子,也可发给小红花;一位小朋友上课发言很积极,同样可以发给他小红花。小红花不应成为十全十美的标志,而是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明的一种肯定态度,它能使幼儿不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是针对幼儿个体的行为的,不能轻易地把幼儿放入群体中与他人作比较。如果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进步与比他强的人相比,那么他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着眼于与他自身相比,时时处处让他在老师的帮助下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这样的评价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每个孩子在各种场合都有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这种情形下,幼儿往往会表现得劲头十足,他得到一次表扬,就期望得到第二次。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一直支持他向成人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其次,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认识是很直观,具体的,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評价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一些有效的手段配合语言来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采用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了,因为从小班到大班,幼儿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走向成熟的,使用单一的评价手段势必会减弱对幼儿的吸引力,从而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比较乐意接受小红花。小红花是一个实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在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他可以拥有它。这使得肯定的评价更为直接,更为有力,幼儿以后就乐意重复受到肯定的评价行为,从而使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中班幼儿对小红花的态度就不那么热情了。如果此时继续沿用小班的评价方式,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并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因此,在中班阶段,改换一种评价方式,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肯定,他们是乐意接受这种改变的。到了大班,幼儿的眼界显然比小、中班幼儿宽多了,思维也更活跃,他们爱想问题,爱探求未知的世界。如果能利用他们感兴趣、向往的事物来作为评价的手段,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我们班,小朋友对地球仪特别感兴趣,热衷于认识全国各大城市,就采用“小飞机飞向北京”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飞”过一座座城市,最后“飞向北京”。这种形式果然大受欢迎,“小飞机”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幼儿。
  孩子们对飞行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他不断努力,受到教师肯定的过程。面对这样的过程,孩子们会做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努力。
  再次,评价要注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解。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整体的评价。这实在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方式。而我认为,对幼儿的行为要做分解,分解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毛病是常犯的,哪些是偶犯的,甚至是无意中犯的;还有哪些行为看得出有孩子的主观努力,这样,教师就不会去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只有教师清楚明了了,才会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错了,要改正;哪些事情做对了,要坚持;哪件事情是无意中发生的,下次要注意了。这样的评价即客观、公正,又使孩子容易接受,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对幼儿的表现作笼统的评价,很容易掐灭他们努力的火花。有时候,孩子一天的努力,会由于自己偶尔一次的淘气而告失败,本来期盼着表扬,会以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告终。这样的评价就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学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技能,而且它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对教育的效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掌握这种技能。
其他文献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花在人际交往上。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通过与他人交往,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一、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    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性的交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教育性。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探析了如何将兴趣教学法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 高中体育;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主要表现为个体力求对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于有浓厚兴趣的科目有较高的热情;相反,对待那些毫无兴趣的科目,即使老师和家长创造再好的条件,学习起来还是觉得枯燥无
期刊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说: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些话似乎都是“真理”。前不久,业余时间在与同行们的闲聊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今天从事文科专业的老师或与文科专业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他们在十几二十年前甚至是三十年前当学生时就对文科知识有了兴趣;而当年在校读书时,对理科感到兴趣的学生,若考上的也大多是当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或者从事与理科关系密切的其他工作。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属于上述现象之
期刊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 取、活泼开朗的
期刊
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逐步加深了对体育工作的理解,在工作中,不断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简单对几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作个小结。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
期刊
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是教师永恒不变的主题。可以说教师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一些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篮球课的一些教学方法,下面谈谈高中体育课篮球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抓住技术动作的要领     动作要领是技术动作的核心部分,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把握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例
期刊
【摘要】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加之体育课课堂教学室外活动的特点,其课堂教学又有着显著的直观对比效应,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失控的情况再所难免。结合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偶发事情,提出随机应变的技巧,以便于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维持。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应变技巧    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理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
期刊
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美术鉴赏课,不仅表现在美术教育的本身,它还同德育、智育、人格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得到审美愉悦,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趣味,激发创造力,从而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所选用的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以其内在典型的审美意蕴和外在的审美形式来作用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和审美经验,使欣赏
期刊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的行为标准。言传身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