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分赛制下, 上海18-20岁女队员与国家队同龄队员的单打技术对比分析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xw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锦锦:前上海羽毛球队女单主力,曾代表上海队参加过全运会等众多国内重要赛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退役后,现为上海羽毛球队女单教练,重点培养年轻队员。

1.1羽毛球技战术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运动技术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一直以来,我们所说的运动技术都是以田麦久老师在《运动训练学》里的定义为准:“运动技术是为完成特定体育活动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它由动作要素和动作结构组成。”
  而对于羽毛球技术的定义,不同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目前被主要采纳的一是焦玉娥老师在《从规则变化看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一书中提到的:“羽毛球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其基本技术主要由上肢的基本手法和下肢的基本步法两大部分组成,而上下肢的基本技术既相互独立又各成一体,缺一不可,同时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二是《中国羽毛球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中定义的:“羽毛球技术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在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是羽毛球比赛中,为了一定目的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战术,原本是军事用语,在辞典中的解释为:运用军队达到战略目标的手段,是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其实,竞技运动的比赛也是一场对抗战争。因此,田麦久老师在《运动训练学》中是这样定义竞技战术的,“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象出期望的表象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为。”
  羽毛球战术,是指根据对手的技术、打法、体力和思想、意志等因素所采取的争取比赛胜利的一种对策。羽毛球比赛中常用的单打战术有:发球抢攻战术、攻后场战术、攻前场战术、打四方球战术、杀球及吊球战术、打对角线战术、防守反击战术等。羽毛球比赛是一项集智力、体力以及耐力较量为一体的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战术模式,要根据自己以及对手的技术特点,适时地设计比赛战术,在比赛中用己之长攻彼之短,以此取得最终比赛的胜利。
  竞技规则的变化可以引领一项体育运动的变革,对于运动员的技战术掌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世界羽毛球比赛采用的是每球得分21分赛制,在20平的情况下,一方必须领先2分才能获胜。如果双方打到29平,谁先到30分,谁就获得比赛的胜利。同时,在比赛过程不允许随便暂停比赛,只有在11分时双方才会获得1分钟的技术间歇。
  规则的变化,也让不少学者对于新规则下的羽毛球比赛进行研究。于勇在其著作《21分每球得分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影响极其对策分析》当中,对21分赛制给羽毛球技战术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全新的赛制下,运动员对于每一分的追求都是比较激烈的,相对于旧赛制,新赛制的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比赛的强度更大,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进攻性增强,比赛的精彩程度越高,同樣,比赛结果的偶然性也会增大。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赛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第一分开始,就要将百分之一百的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尽可能地把握比赛的主动,力争用速度、力量来控制对手,充分显示自己的竞技能力。

1.2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战术的研究


  世界女子羽毛球运动的起步比男子稍晚,丹麦运动员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首先获得了世界女子羽毛球冠军。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女子运动员开始借鉴男子运动员的打法。
  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到80年代真正成为了世界强队,主要代表有张爱玲、李玲蔚等,她们的技术全面、打法灵活多变,并且具有极强的快速突击性。到了90年代,女子羽毛球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在技术动作方面也逐渐朝着男性化方向发展。
  女子羽毛球的快速发展,促使很多学者参与到羽毛球运动的研究中,尤其对于女单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比如对于个别运动员技战术的研究,就有曾震宇所著的《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王仪涵特征的分析》。文中他对王仪涵的发球、接发球、前中后场的技战术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王仪涵的发球主要以正手发球为主;在接发时,前场以搓放为主,后场以杀球为主;在中场球的处理过程中,击球变化较少,应该多加强斜线球路的变化。
  还有潘真理在《对王莲香的技术运用与基本战术探析》当中,对王莲香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归纳。在她看来,王莲香所运用的是慢节奏控制底线的技战术打法,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停顿性的回击球争取主动。另外,王莲香的进攻主要是从网前发起的,上网速度快,可以在高点击球,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发挥自己的网前技术,失误率大大降低。
  此外,曾庆添在《羽毛球女单运动员韩丽前三拍分析》一文中指出,韩丽的发球技术主要以反拍发网前球为主,配合正手高远球,其发球技战术高度男子化;接对方发网前球时,她则主要采用回击网前技术,抢点积极是;接发后场球时,其战术指导思想还是以先发制人、打下压控制为主;在处理第三拍球时,以前场挑球为主,中场软打网前为主,后场拉吊为主。
  有很多学者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某一大型比赛中的两位参赛女单选手的技战术分析研究。例如,兰彤在《2013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对比研究》中分析,李雪芮的技术特长在于以球速、力量压制对手,但在个别环节中暴露出技术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拉差诺的技术运用较为得当,各项技术的衔接紧密,战术思维清晰。陈浩在《2012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技术对比分析》中指出,王仪涵在前场小球、中场平抽快挡、后场劈、吊球等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训练中要加强以上技术的训练。韩海锋在《羽毛球女单选手王适娴与申克胜负转换解析》中的研究表明,在苏杯比赛中,王适娴多数时间被申克压到后场尤其是头顶区域,自身细腻的网前技术无从施展。相持之后,王适娴往往率先出现失误,加上申克有力量优势,后场强有力的攻击,迫使王适娴多数时间处于被动。在大师赛中,由于申克的防守及后场进攻效果较差,王适娴在守住中前场的同时,采用压对方底线的战术,从而赢得了比赛。

1.3  21分赛制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技战术的改变


  21分赛制和11分赛制的比赛强度截然不同。21分制的比赛节奏加快,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强,这就要求运动员不能用与11分制时一样的战术来参加比赛,而要根据比赛的进程,经常对比赛的战术进行调整。
  根据新旧赛制的不同,我国的羽毛球教练员也在努力制定新的技战术。由于21分制为每球得分,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快速的比赛节奏,还要以进攻为主,争取快速得分。“慢热”型的运动员则要改变自己的打法,争取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比赛。

1.4  上海18至20岁女队员与国家队同龄选手的单打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通過对比分析上海队18至20岁女队员与国家队一线同龄选手在比赛中各项技术的使用频率,找出上海队队员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训练中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战术能力。
  对其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时,将采用一些数学公式,以下是这些公式的计算方法:
  得分率=(单一技术得分之和)/(单一技术使用次数)
  使用率=(单一技术使用次数)/(所击球区域所属技术的使用次数之和)
  在羽毛球比赛中,发球是唯一一项不受对方影响的技术。发球技术主要有两类:后场高远球和网前小球。通过比赛中的技术统计可以看出,国家队一线队员和上海队员在单打比赛中发后场高远球的比例分别只有32.4%和38.9%(见表1),远远低于发网前小球的比例。随着羽毛球女单项目的发展,发后场高远球的比例下降,主要是因为发网前小球可以抑制对方的进攻,减少自己被对方控制的机会,有利于自身战术的发挥。


表1国家队和上海年轻队员比赛中发球技术统计表

  网前技术包括搓放、勾、推、扑、拨、挑,通过运动员在多场比赛中的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可以看到,在网前小球的使用频率上,上海队队员和国家队一线队员几乎持平,但在得分率上,上海队队员却明显落后,由此说明上海队队员的网前技术还有待提高。


表2 国家队与上海队年轻队员网前技术统计表

  在新的赛制下,要求运动员的技术向着综合性和全面性发展,尤其网前技术是创造进攻机会的利器,因此在网前技术上,运动员不能有重大的缺陷。

1.5 上海18至20岁女队员与国家队队员中后场技术对比分析


  在中场技术的使用方面,两者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大,抽球得分率的比例相当,但在挡球的得分率上,国家队队员比上海队队员高6.4%,在挑球的得分率方面,国家队队员高于上海队队员,达到8.5%(见表3)。


表3国家队队员与上海队队员中场技术统计表

  中场区域的抽球,由于球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路线都比较长,在比赛中给予对手的威胁不大,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上海队队员在使用中场技术进行转守为攻的方面,和国家队队员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而导致她们在赛场上不能很好地把握比赛节奏,取胜的机会就会下降。
  在后场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后场高远球、吊球和杀球,统计结果(见表4)。高远球的平均使用率,上海队队员为51.95%,而国家队队员是38.23%,后场高远球属于防守过渡技术,高远球的使用频率高,说明在比赛中处于被动的概率大,进攻的机会相应就会减少,在比赛中不能占据主动。


表4国家队与上海年轻队员后场技术统计表

  在杀球得分率和吊球得分率方面,上海队队员均比国家队队员稍逊一筹,说明她们在把握机会方面还有欠缺。

结论


  综上分析,上海18至20岁女子单打选手网前技术的得分率与国家队队员的差距比较明显,中场的抽球技术和优秀运动员基本无差异,但是挡网和挑球的技术还有很大的欠缺,而后场技术方面比较优秀,在后场高远球方面,得分率甚至已经超过国家队的优秀运动员。
其他文献
7月4日中午,看到好几个羽毛球微信群都说林丹退役了。打开林丹的微博,看到他宣布正式离开国家队,我也在他的微博下写了评论,有几千名网友给我的留言点了赞。  林丹退役,早有预感。随着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今年各项羽毛球比赛取消、推后,感觉林丹离东京奥运会越来越远,退役也许就在今年。但真正看到林丹宣布退役后,还是觉得非常突然,不想接受这个事实,对林丹,难说再见。多年来,和林丹同时期的羽毛球选手一个又一个地都
期刊
由1014 张(寓意林丹生日10 月14 日)丹迷照片组成的巨幅画像,是丹迷送给林丹的生日礼物,现在还挂在林丹家里夺冠,促成诞生  林丹在雅典奥运周期横空出世,瞬间吸粉无数,这批“元老级”的粉丝在北京奥运周期成为了球迷会的雏形阵容。2008年8月17日,25岁的林丹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冠,为“超级丹”创立专属球迷团体的构想终于被这一枚宝贵的金牌触发启动了。  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不足两周时间内,各
期刊
/丹哥是怎样的一位师兄?/  黄东萍:关于丹哥,我总觉得有无限的赞美之词,他的自律使他配得上他拥有的一切成就。但真要我想一个大家没说过的角度,我又真的有点词穷,只能通俗点吧!丹哥是真的很牛,他是代表了羽毛球这个项目的。  雷兰曦:丹哥是我喜欢羽毛球的原因,给我最多的是激励。从看着他的比赛长大到跟他一起训练,我更加感觉到他的强大。私底下的丹哥其实很逗,很有意思,经常在对抗赛前约定输了的要发红包,丹哥
期刊
知耻而后勇有的时候宁宇忍不住会问自己:“这么苦,为什么还要坚持?我想要的到底能不能得到?想了那么多,说了那么多,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想站在球场上,我想通过羽毛球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千禧年出生的宁宇,在10岁那年被父母问及想不想去北京学打球?他还没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就一口答应了。懵懂间,他此后的记忆就全搬到了北京。从张家口的小学到北京什刹海体校,半打球半读书的日子,让小宁宇有些猝不及防。为了
期刊
建党纪念日重温入誓词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正在成都集训的国家羽毛球以重温入党誓词、展开体能大比武的形式,为党的生日献礼。  早上,在训练馆内,全队的所有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以此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筑羽球强国梦。运动员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  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结束后,全队随即展开了体能大比武。据
期刊
2020年7月9日,由YONEX尤尼克斯举办的2021年新品发布合作伙伴会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举行。2021年是品牌成立75周年,YONEX尤尼克斯在此次活动中带来了众多革新后的产品,同时也展出了一些以往的经典产品。羽坛名宿林丹等出席此次活动。  YONEX尤尼克斯品牌成立于1946年,2021年正值品牌成立的75周年。YONEX尤尼克斯以“Far beyond ordinary”为主题,寓意“
期刊
Day 1尤伯杯模拟赛  日 期:10 月 2 日  成 绩:凤羽队 4:1 新星队  陈雨菲 23:25 21:11 21:13 王祉怡  陈清晨 / 贾一凡 21:19 21:16 郑雨 / 李汶妹  高昉洁 21:18 18:21 21:14 周萌  杜玥 / 李茵晖 19:21 22:24 刘玄炫 / 夏玉婷  何冰娇 21:17 21:17 韩悦  10月2日率先进行了尤伯杯模拟赛,由国
期刊
怀揣着无比好奇的心理,笔者千方百计找来了弗罗斯特当年打球的视频,大多图像质量不佳,唯有一场1982年全英公开赛中国选手栾劲对弗罗斯特的比赛视频相对比较清晰,就此选为赏析的主要视频材料。看过弗罗斯特的表演之后,既惊讶又叹服。惊的是他自学成才竟然能够达到如此尖端的职业水准,毫不夸张地说,弗罗斯特的技术动作完全可以作为当时羽坛的技术教科书;更为叹服的是,他的某些技术动作直到今天都不过时,甚至还有领先。 
期刊
在等待了大半年时间之后,随着羽超联赛于8月末9月初在成都的举办,因疫情停摆的国内羽坛赛事就此宣告重启。  就在羽超联赛进行期间,世界羽联也在积极谋划汤尤杯赛的启动。受疫情的影响,原定于今年5月在丹麦城市奥胡斯举行的汤尤杯赛可谓命运多舛,期间两度被推迟。在世界羽联第三度确定比赛开始时间为10月3日后,又传来因财政问题奥胡斯不想再办汤尤杯的消息。几经折腾之后,终于还是确定举办了。然而,时至今日,欧洲的
期刊
林丹曾说奥运冠军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更渴望缔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从少年林丹到如今人们口中的丹哥,林丹驰骋羽坛20年有余。初露锋芒就被称作“超级丹”,屡屡创造赛会新成就,又得了“纪录丹”之名。他像一个执拗的攀登者,不断登上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极致。  不管是坐拥两届奥运冠军、五屆世锦赛冠军、六届全英赛冠军,还是创下丹麦公开赛的四冠、中国公开赛的五冠、中国大师赛的五冠、德国公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