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中都会存在一定潜在的矛盾与冲突,如果师生双方没有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化解这种矛盾与冲突,这些潜在的冲突定会外显出来,成为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并找到师生冲突的根源,才能更好地维护师生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在梳理大量有关师生冲突文献的基础上,力求发现研究的总体趋势、进展和不足。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显性冲突
一、关于师生冲突的概念研究
1.研究者多从社会学角度借用冲突的概念对师生冲突进行界定。陈振中认为,师生冲突是教师和学生由于在目标方面和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不同和差异而产生的分歧,从而在教育教学互动中产生的一种相互干扰的行为。张旌旗认为,师生冲突就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管理等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利益,从而采取措施阻止对方目标的实现。
2.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师生冲突进行界定,李金霞则认为师生冲突的冲突多是由于教师一直认为自己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将自己看做是教学中的权威人物,认为学生必须听命于教师,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而产生的干扰教育教学的行为。
3.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师生冲突进行界定,研究者把师生双方上升为两种文化群体,如林存华认为师生冲突多是体现在文化方面的冲突,由于教师所在群体的文化与不同群体学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势必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观念和言语行为的不同,从而表现出对立的态度和行为。
二、关于师生冲突的原因研究
1.从社会学学科视角看。一些研究者认为学校处于社会系统中,是一个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微型社会。陈振中认为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其实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处的社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价值观,存在不同的话语体系。因此教师和学生在社会地位、行为规范、资源多寡方面的不同势必会成为师生冲突产生的重要因素。魏善春提到师生间权力资本的博弈,权力被师生理解为教师单方面的控制力和压制力,对权力理解的失当成为师生间教学冲突发生的滥觞。
2.从文化学的视角看,温小利认为初中学生认知的转变导致了师生冲突。学生年龄小的时候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脑海中对于事物逐渐产生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十分听从教师的教导,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升入初中后,性格变得倔强,自尊心较强,逆反心理突出,家长疏于管理,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胡剑平提到“新生代”师生教育视界与文化导致的冲突。中小学生处于少年到青春的成长期,教育场景也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转换,文化场景逐步变迁,文化不适应现象逐渐产生,最终导致师生关系随着文化的不适应而凸显出来。
3.从教育学学科视角看,张爱军、马艳丽认为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对学生不一视同仁,过当惩戒与体罚惩戒教育不当,变相体罚。丁敏认为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公正、对学生违法课堂纪律的行为处理不当造成的。
三、关于师生冲突的策略研究
1.观念层面:汪昌华认为应当以神圣的传统权威感召学生,关爱中追寻和美无冲突的师生关系。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积极应对,消解中营造和睦的伙伴关系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沟通中搭建和谐的友伴关系。许玲认为教师要正确认识’接纳冲突要想顺利化解课堂教学冲突,教师必须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和内心出发,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并接纳冲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生互学共同成长。
2.实践层面:研究者们主要认为要解决师生冲突,一定要知道冲突的产生是一个过程,一般是由隐性冲突逐渐转化为显性冲突的。夏晓鸥提出教师要通过认同的言语和行为才能解决冲突;肖安庆认为教师应当在冲突中不断调节自身情绪。郑杭生认为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多在教学和管理中实行换位思考。在工作中还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降低自己的教学的控制,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研究不足
1.研究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与现实连接不紧密,缺乏针对性。很多研究对师生冲突的概念进行阐述与分析,对师生冲突中的实践问题的关注度还不够,没有考虑到地域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比如教师与某特殊群体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冲突问题。因此,导致研究者们提供的建议流于形式,不能够指导具体情境中的師生冲突,同时,其中的对策也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2.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大多研究者着重研究教师在师生冲突中的行为,从教师方面提供了很多的建议,包括教师自身要提高素质、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等。但是并没有关注到如何教育学生处理冲突,以及如何教导学生控制自身的消极情绪等等。
参考文献:
[1]陈振中.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0(02).
[2]张旌旗.师生冲突探微[J].宿州师专学报,2003(01).
[3]李金霞.师生冲突的正向功能[J].现代教育论丛,2008(01).
[4]林存华.论师生文化冲突[J].基础教育,2014(05).
[5]魏善春.教学冲突:缘起、悖论及合理应对——一种教育社会学的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2(08).
[6]温小利.浅议初中师生冲突成因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4(09).
[7]胡剑平.知识转型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冲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8]张爱军张爱军,马艳丽.师生冲突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12):20-21.
[9]汪昌华.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J].教育研究,2016(02).
[10]许玲.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35).
[11]夏晓鸥.冷静应对,化干戈为玉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及教师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1).
[12]肖安庆,张明庆.师生冲突中教师自我调控的艺术[J].思想理论教育,2011,(20):64-66.
[1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79-180.
[14]汤、论.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72.
作者简介:
周琴(1990.10—),女,汉族,重庆开县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显性冲突
一、关于师生冲突的概念研究
1.研究者多从社会学角度借用冲突的概念对师生冲突进行界定。陈振中认为,师生冲突是教师和学生由于在目标方面和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不同和差异而产生的分歧,从而在教育教学互动中产生的一种相互干扰的行为。张旌旗认为,师生冲突就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管理等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利益,从而采取措施阻止对方目标的实现。
2.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师生冲突进行界定,李金霞则认为师生冲突的冲突多是由于教师一直认为自己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将自己看做是教学中的权威人物,认为学生必须听命于教师,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而产生的干扰教育教学的行为。
3.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师生冲突进行界定,研究者把师生双方上升为两种文化群体,如林存华认为师生冲突多是体现在文化方面的冲突,由于教师所在群体的文化与不同群体学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势必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观念和言语行为的不同,从而表现出对立的态度和行为。
二、关于师生冲突的原因研究
1.从社会学学科视角看。一些研究者认为学校处于社会系统中,是一个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微型社会。陈振中认为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其实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处的社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价值观,存在不同的话语体系。因此教师和学生在社会地位、行为规范、资源多寡方面的不同势必会成为师生冲突产生的重要因素。魏善春提到师生间权力资本的博弈,权力被师生理解为教师单方面的控制力和压制力,对权力理解的失当成为师生间教学冲突发生的滥觞。
2.从文化学的视角看,温小利认为初中学生认知的转变导致了师生冲突。学生年龄小的时候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脑海中对于事物逐渐产生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十分听从教师的教导,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升入初中后,性格变得倔强,自尊心较强,逆反心理突出,家长疏于管理,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胡剑平提到“新生代”师生教育视界与文化导致的冲突。中小学生处于少年到青春的成长期,教育场景也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转换,文化场景逐步变迁,文化不适应现象逐渐产生,最终导致师生关系随着文化的不适应而凸显出来。
3.从教育学学科视角看,张爱军、马艳丽认为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对学生不一视同仁,过当惩戒与体罚惩戒教育不当,变相体罚。丁敏认为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公正、对学生违法课堂纪律的行为处理不当造成的。
三、关于师生冲突的策略研究
1.观念层面:汪昌华认为应当以神圣的传统权威感召学生,关爱中追寻和美无冲突的师生关系。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积极应对,消解中营造和睦的伙伴关系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沟通中搭建和谐的友伴关系。许玲认为教师要正确认识’接纳冲突要想顺利化解课堂教学冲突,教师必须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和内心出发,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并接纳冲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生互学共同成长。
2.实践层面:研究者们主要认为要解决师生冲突,一定要知道冲突的产生是一个过程,一般是由隐性冲突逐渐转化为显性冲突的。夏晓鸥提出教师要通过认同的言语和行为才能解决冲突;肖安庆认为教师应当在冲突中不断调节自身情绪。郑杭生认为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多在教学和管理中实行换位思考。在工作中还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降低自己的教学的控制,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研究不足
1.研究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与现实连接不紧密,缺乏针对性。很多研究对师生冲突的概念进行阐述与分析,对师生冲突中的实践问题的关注度还不够,没有考虑到地域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比如教师与某特殊群体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冲突问题。因此,导致研究者们提供的建议流于形式,不能够指导具体情境中的師生冲突,同时,其中的对策也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2.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大多研究者着重研究教师在师生冲突中的行为,从教师方面提供了很多的建议,包括教师自身要提高素质、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等。但是并没有关注到如何教育学生处理冲突,以及如何教导学生控制自身的消极情绪等等。
参考文献:
[1]陈振中.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0(02).
[2]张旌旗.师生冲突探微[J].宿州师专学报,2003(01).
[3]李金霞.师生冲突的正向功能[J].现代教育论丛,2008(01).
[4]林存华.论师生文化冲突[J].基础教育,2014(05).
[5]魏善春.教学冲突:缘起、悖论及合理应对——一种教育社会学的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2(08).
[6]温小利.浅议初中师生冲突成因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4(09).
[7]胡剑平.知识转型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冲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8]张爱军张爱军,马艳丽.师生冲突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12):20-21.
[9]汪昌华.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J].教育研究,2016(02).
[10]许玲.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35).
[11]夏晓鸥.冷静应对,化干戈为玉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及教师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1).
[12]肖安庆,张明庆.师生冲突中教师自我调控的艺术[J].思想理论教育,2011,(20):64-66.
[1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79-180.
[14]汤、论.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72.
作者简介:
周琴(1990.10—),女,汉族,重庆开县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