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三古代诗词鉴赏教学新探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在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形势下,我校几位语文教师不谋而合,就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提出了共同的看法。分年级进行有关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研究,旨在面向新课改,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从学生需要出发,以期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求激发学生诗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增强学生文学积累的方法,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及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特别是还可以为我校校本课程的诗歌鉴赏教学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必要的准备。它将对我校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和新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高三的任课教师,我认为,把高三年级诗歌鉴赏复习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是全面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考虑到高三年级的特殊性,我事先制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试验计划。在预计不到一年的试验过程中,采取专题训练、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准备、实践及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的试验。
  
  一、准备阶段
  
  结合高一、高二年级诗歌单元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学习古代诗词鉴赏的意义,掌握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过程、分类,各时期诗歌的不同特点、流派及历代诗词的名家名作,通过接触、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实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进一步明确了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查中的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的考点要求,使学生在诗歌鉴赏训练中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在具体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方法上的指导,培养他们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抓意象,准确描绘意境,正确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特别是提取有效信息和语言的概括表达的能力,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解决高考诗歌鉴赏内容中的具体问题。
  
  三、实验的特点
  
  首先,结合高考语文复习,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高三年级的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实际上要兼顾两个任务:一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应对高考中诗歌鉴赏试题中的各种问题。因此,训练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着面对大多数同学,根据文理学生需要不同的特点及时调整复习思路,经常在难易程度的把握、训练方式的变化和重点知识的强调上进行思考。
  其次,注重重点、难点的突破,特别注重对诗词语言中的诗眼,诗歌形象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表达技巧中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赏析,从认识上和方法能力上进行突破。如组织学生整理归纳了“诗歌鉴赏五读法”,即读诗题,抓有效信息;读景语,找意象,体会意象特点,描述意境画面;读情语,赏析诗歌中表达情感的词、句;读作者,知人论世,深入分析诗歌的感情线索;读表达技巧,了解诗歌感情表达的方式、表现手法、修辞和语言特点。解决了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次,采用讲练结合的办法,启发学生尽量发挥学习的能动作用。诗歌鉴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思维创新活动,如果一味地讲,既违反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学生听得也是兴味索然。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对于他们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在要紧处给以适当的点拨,这一点确实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持之以恒的做法之一。
  
  四、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从训练的初步结果看,首先是完成了十六课时的基本训练计划,并写出了较详尽的训练教案;其次,作为指导教师,我也完成了两篇有关诗歌鉴赏方面的论文《新课标下高三诗歌鉴赏教学研究》和《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精神》(待发);第三,从学生参加2008年兰州市诊断考试的情况看,第12题诗歌鉴赏的8分中,大多数同学能拿到4、5分,个别同学拿满分。许多同学对试题中考查的词人的思想感情和诗词描写景物的特色认识明确。有的同学在归结写景特色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从写景的对象,写景的效果,写景的目的甚至从写景的用词(叠词的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实践证明,像这样有计划、重方
  法、看对象的训练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五、有待改进的方面
  
  第一,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不够。具体表现在学生表达能力、答题的规范程度不够,特别是语言表述的完整性、概括力、准确性和连贯性等方面比较欠缺,语文基本素养不足。
  第二,训练的形式还可以更丰富多样化。除了讲练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学生诗歌鉴赏经验交流会,成立诗歌阅读兴趣小组,开展集体阅读活动,借助影视作品了解名家、名作,对诗作加深理解。另外,在文科班,还可以做一些文学知识的积累,如进行诗歌识记方法的探究等。
其他文献
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培养。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也真正地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爱心”效应    刚开始当班主任时,学生犯了错误,我恶狠狠地喊他来办公室,自己气呼呼地一坐,学生或胆颤心惊或怒气冲冲地一立;铁面对黑脸,大眼瞪小眼,气氛森然。我在
期刊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经过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
期刊
学习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要知道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而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这就是说,知道了这种区别和联系,不仅可以明白因式分解的意义,而且也可以把整式乘法的过程反过来,从而得到分解因式的一些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多种,分解因式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而定。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有:①提公因式法,这是分解因式的最基本的方法。只要多项式的各项
期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影响,这里收录的是影响“最大”的诗。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
期刊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要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期刊
教师的工作在路上,在学生成长的路上。  教师在工作的路上与学生邂逅,然后同行,为学生的前行鼓气,加油,助力,点燃生命的篝火,增加生命的营养,张扬生命的风帆,指引生命的航向,纠正生命的偏差。  教师工作的路没有起点,学生的千差万别、聪颖愚钝、孤僻开朗、启蒙先后,构成了教师工作起点的斑斓画卷;教师工作的路没有终点,可能学生已走出好远好远,教师的目光仍然穿越时空关注着学生前行的路崎岖还是平坦……  教师
期刊
本期插图选取了陇东学院李建荣教授收藏的部分庆阳剪纸作品。  甘肃省庆阳市是我国民间剪纸典型的代表区域,它和陕北、晋西北的民间剪纸艺术三足鼎立,构成了我国黄土高原原生态民间剪纸艺术体系。庆阳剪纸是传承比较完整的人类文化的活化石,为学术界研究人类早期文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佐证,被许多学术著作解读传播。其以生命树和抓髻娃娃为代表的典型图式已经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代表图式,在学校美术教材中予以介绍。汉代哲学家
期刊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培养,同他们对这种情感的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进而感受到集体和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信任。师
期刊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语文学习方式。在d、t、n、l拼音教学中,我们师生大胆尝试,使师生在互动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使课堂生命更加鲜活。  师:昨天学习声母b、p、m、f的时候,我们是编儿歌来学习的,大家还记得吗?  生(齐):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杖f f f。  师:那
期刊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