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乌鸦”为何飞走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c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尝试从鲁迅打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大团圆”叙述模式,解读鲁迅笔下的某些人物,加深对这些人物以及鲁迅创作风格的理解,感悟鲁迅先生革命精神的坚定性和彻底性。
  【关键词】鲁迅;乌鸦;“大团圆”叙述模式
  读过鲁迅《药》这篇文章的人都懂得文中提到了一只神秘的乌鸦,对于这只乌鸦想必很多人对它都有所考究,在此我也想就这只乌鸦为什么没有飞到夏瑜的墓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这只乌鸦在文中究竟有何作用和意义,多年来学术界有较多的争议。有的认为渲染当时悲凉的气氛;有的认为乌鸦象征反动势力,乌鸦飞去,象征反动黑暗势力的消失;有的认为乌鸦没有按照夏四奶奶的希望飞到坟顶,有迷信的作用;有的则认为象征革命者战斗的雄姿,乌鸦飞去又给读者以前程万里很有力量的感觉,这种景致的描写是作者战斗精神的渲染和烘托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只乌鸦也有许多见解,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自然现象,清明时节,天气很冷,乌鸦在坟场出现极正常;有的学生
  生A:乌鸦的出现是必然的,清明时节,天气很冷,古人不是说“寒鸦数点”吗。可见,天冷时有乌鸦很正常。
  生B:乌鸦在坟场出现极正常,因为它是不吉祥之鸟,迷信中还有乌鸦吃死人的说法……
  生C:……老师,我看这乌鸦是夏瑜的灵魂,夏瑜被反动派杀了,他的灵魂没死,化做了乌鸦,有人不是死后化做杜鹃吗?越剧中有化蝶呢 。
  生D:我认为乌鸦就是夏瑜,因为母亲不理解儿子,所以乌鸦也就是夏瑜看到了伤心,于是就飞走了。
  综合各家之言和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们觉得文中的乌鸦主要起到以下两个作用:
  其一,渲染气氛。在周围便是死一般静的坟场,“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一副漆黑冷峻、缩头缩脑的站相,一声突如其来、情势吓人的大叫,一个张开两翅、挫身迅飞的动作,使人感觉到凄清阴冷,毛骨悚然,况且这乌鸦还是不祥之物呢。
  其二,凸现主旨。作为革命者母亲的夏四奶奶,对于儿子的死始终不明不白,她相信人死了有魂魄,以为花环就是儿子的阴魂“显灵”,并希望由乌鸦的动作得到验证,她万万没想到,乌鸦并没有按她的意图飞上坟头,而是“远走高飞”了。这实质上就暗示了夏四奶奶相信的因果报应,乌鸦显灵这种迷们思想的破产,从而也就更鲜明地表现出要唤醒民众的主题。
  以上两个作用,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会点到,但学生是否能真正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就不得而知了,特别是第二个作用。第一个作用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去解读,学生好理解。甚至不用解读,只要有阅历的学生都懂。但第二个作用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就难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将我们的思路直接强加给学生,让学生顺着我们的思路去想,学生死板地接受,变成说教。如果教师不加引导,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就会天马行空,胡乱猜测。
  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民族具有大团圆心理,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为迎合这种心理在叙述模式往往以“大团圆”作为结局。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无论小说还是戏剧,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美满的团圆。如果结局不团圆,就不惜以还魂和化身复活原型的形式达到这种效果,来满足一些人的心理需求。在我们的教材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著名的《西厢记》中老夫人百般阻挠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崔莺莺和张生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是冲破重重阻力,最终还是以喜剧收场结成了夫妻。《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生前不能在一起,死后“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等。学生对这些作品非常熟悉,又加上他们学过历史,稍微点播他们都懂。
  于是我们就利用这点向学生提问“如果按照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叙述往往以“大团圆”作为结局的模式作为本文的结局,乌鸦就应该按夏四奶奶的意图飞上坟头,满足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需要——夏四奶奶是群众的代表,她虽然不理解她的女儿,但她爱她的孩子的,好人就应该有好报;夏四奶奶是一个弱者,弱者就值得同情。”这明显是一个极具有爆炸力的提问。学生中马上就有人意识到“如果乌鸦飞上了坟头,那夏四奶奶的愿望岂不是实现了吗?”夏四奶奶的愿望实现了,也就意味着鲁迅对以夏四奶奶为代表的愚昧群众所具有的封建思想的肯定。这显然与鲁迅的革命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国民性持批判态度)相违背,因此乌鸦绝对不能飞到夏瑜的坟头上,而且飞走得很坚决——“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这一点学生一眼即可看穿,也就得出文章的主题——对愚昧、麻木群众的不满和愤慨。
  可话说回来,如果鲁迅以“大团圆”作为结局来结束《药》这篇文章也未尝不可。如此一来,既可以满足了夏四奶奶的愿望(虽然我们知道她并不理解她的女儿,甚至是愚昧的——这是大家所知的,但至少她是疼爱她的女儿的,作为弱者总该同情),又可以满足某些国民的大团圆心理(何况这种心理源远流长),皆大欢喜,何乐不为?可是鲁迅就是这么无情,本可以轻而易举办到的事情,他却硬生生地让人痛苦——把美好的结局,毁灭给人看,让人痛切,让人醒悟,然后让人振作起来。这不但符合鲁迅对戏剧的看法(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而且从中可以感悟到鲁迅革命精神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像夏四奶奶这样的人物,大家在往后的教学中还会碰到,
  总之,鲁迅笔下的乌鸦无论如何也不能飞夏瑜的坟头上,它必须坚定地飞走。
  (作者单位:广西武鸣罗波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体验式教学越来越多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用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而提问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倡导体验式提问,是完善体验式教学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体验式;提问;封闭式提问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体验式教学越来越多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能使学习者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改革也正在预料中如火如荼的开展,在我看来,课堂更应该关注细节,综合新课标的每一条理念来看,将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性都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认为课堂应该关注细节,“开场”是每一堂课的必修课,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体会,认为精彩的“开场”,为课堂增趣不少。  【关
期刊
一、课例背景  1.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式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所以被教育工作者所肯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探究其实不尽人意,如:给出的问题不能真正让学生感兴趣,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探究学习只在个别学生身上进行,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够持续,很多属于“假探究”——教师铺垫过多或启发过明显而失去探究价值,教师代替学生探究,反倒让探究成了老师的任务等等。
期刊
【摘 要】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提问是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尤其对于英语教学来讲,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分析教师应该如何把握课堂提问技巧,打造高效趣味课堂,将重点围绕“适”“引”“活”三个字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愈加受到重视,如何让学生更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提出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观,强调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整合教学资源,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内容,借助多种素材,向着生活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方向开拓创新,我们的课堂才能够实现精细教学,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素材;备课;内容;精心;精细化教学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期刊
【摘 要】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有效地学习呢?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道:“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因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高度重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期刊
细观察 巧分析 妙解答  伴随着新课程的成长,我与新课程一同走进了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就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求最值,经过我对教材的斟酌,认识了基本不等式不仅具有将“和式”转化为“积式”和将“积式” 转化为“和式”的放缩功能,而且求最值的应用更为广泛,尤其是在其应用的过程中创设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合理变形(即:通过拆分相或配凑因式)的解题技巧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具体的例子
期刊
我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多年,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场挑战,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感触颇多。由于新课程的数学教材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实践性强,需要创设好身边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以往的经验与得失,本人就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技巧,谈个人五点粗浅的体会:  一、要艺术地“引”入课题  一堂课能否成功,引入将起到关键作用。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教育工作如
期刊
【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样一个新理念,既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更是教育的回归。本文从由知识课堂走向和谐课堂是学生素养发展的主阵地;由教师主导走向学生主体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落脚点;由静态预设走向动态生成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生长点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和健康成长而服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实验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  一、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