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l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至今仍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大量流行病学、动物实验模型及临床研究发现NEC是与早产、配方奶喂养、肠缺血缺氧、细菌异常增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研究者通过模拟上述因素建立NEC动物模型,发现模型鼠中NEC组回肠中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予以PAF拮抗剂预处理后NEC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表明PAF在NEC发病中有关键作用。PAF通过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激活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导致多种炎症介质合成与释放增加;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大量毒素吸收,进一步增加内源性PAF合成;通过依赖线粒体途径凋亡肠上皮细胞;激活核因子NF-κB通路放大级联炎症反应;诱导活性氧产生,引起细胞凋亡导致肠管坏死。

其他文献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胎儿从宫内生活过渡到宫外生活期间,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导致血液经过卵圆孔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多学科会诊(MDT)及序贯治疗在降低新生儿梨状窝囊肿(PSC)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改善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2月至2016年4月,对16例新生儿PSC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随访。根据患儿产前有无接受产前诊断、多学科会诊及序贯治疗,将16例患儿分为产前诊断组(n=8)及产后诊断组(n=8)。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处理及预后、随访结局。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纵隔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纵隔淋巴管畸形患儿2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 d~7岁,平均(2.0±0.6)岁。单纯纵隔型3例,颈纵隔型20例;大囊型14例,微囊型4例,混合型5例。所有患儿术前均行CT/MR诊断,术中抽液进一步证实。全身麻醉后,影像(DSA/超声/CT)导引下选择合
期刊
@@
洋甘菊外敷剂是具有消炎止痛、开通堵塞作用的维吾尔医常用制剂,本文结合洋甘菊外敷剂处方中药材的组方原理,探讨洋甘菊外敷剂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HA117及DPF3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及意义,及其对NB分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HA117、DPF3在35例NB、8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10例神经节细胞瘤(GN)中的表达水平。构建HA117过表达和空载慢病毒,分别转染SH-SY5Y细胞株,构建HA117过表达组和对照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呼吸道微生物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研究表明,呼吸道微生物组在呼吸道疾病甚至全身系统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呼吸道细菌种群特征、呼吸道细
期刊
目的:分析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胸降主动脉瘤(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TAA)和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后发
佝偻病是多发于老年、孕妇的骨软化病,此病采取适当的未病先防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