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无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原动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是现代教育形势下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展开论述。
一、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应试教学目标的限制。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以学生没有问题为教学目标,片面地认为学生把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全部记住了,对于这些知识没有任何疑问了,才是成功、高效的教学。而在升学考试中,衡量学生的标准也是书面成绩。在这些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这直接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2.教师权威地位的扼杀。在以往教师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严格地控制着教学与学生的举动,是真理的化身,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容置疑、不容挑战,是典型的师道尊严。他们眼中的好学生就是要听教师的话,教师讲什么,学生讲什么就可以了。畏于教师的权威,许多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被扼杀在摇篮中。
3.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典型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就如同机器,只会按照指定程度进行被动接受,沦为学习的“奴隶”,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问题意识就淡薄的学生更是失去了提问的机会与动力。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在现代教育形势下,我们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并不是与传统教学的双基教学目标相违背,而是一个统一体。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经历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构主义学说提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客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而学生的主体参与建立在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基础之上。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乐于参与。其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如何会直接到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的主动学习、主体参与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心理环境基础之上。我们要变对立的师生关系为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与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再次,充分放权,体现教学的民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我们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与发言权,让学生展开激烈辩论,让课堂上拥有更多学生的声音与踪影,让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真正成为现代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多言堂”。只有这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要学生学会,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提问。传统教学以学生没有问题为目标,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新课程下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单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学生质疑,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质疑精神,鼓励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迷信书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善于质疑。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提供时间、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活动,在探究性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对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整合,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手段,以提出问题为目标,让学生的探究性活动始终处于不断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中。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空间,可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找准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结合新课程改革形势与语文学科特点,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提问,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责编 张亚欣)
一、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应试教学目标的限制。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以学生没有问题为教学目标,片面地认为学生把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全部记住了,对于这些知识没有任何疑问了,才是成功、高效的教学。而在升学考试中,衡量学生的标准也是书面成绩。在这些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这直接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2.教师权威地位的扼杀。在以往教师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严格地控制着教学与学生的举动,是真理的化身,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容置疑、不容挑战,是典型的师道尊严。他们眼中的好学生就是要听教师的话,教师讲什么,学生讲什么就可以了。畏于教师的权威,许多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被扼杀在摇篮中。
3.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典型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就如同机器,只会按照指定程度进行被动接受,沦为学习的“奴隶”,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问题意识就淡薄的学生更是失去了提问的机会与动力。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在现代教育形势下,我们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并不是与传统教学的双基教学目标相违背,而是一个统一体。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经历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构主义学说提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客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而学生的主体参与建立在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基础之上。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乐于参与。其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如何会直接到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的主动学习、主体参与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心理环境基础之上。我们要变对立的师生关系为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与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再次,充分放权,体现教学的民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我们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与发言权,让学生展开激烈辩论,让课堂上拥有更多学生的声音与踪影,让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真正成为现代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多言堂”。只有这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要学生学会,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提问。传统教学以学生没有问题为目标,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新课程下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单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学生质疑,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质疑精神,鼓励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迷信书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善于质疑。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提供时间、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活动,在探究性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对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整合,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手段,以提出问题为目标,让学生的探究性活动始终处于不断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中。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空间,可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找准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结合新课程改革形势与语文学科特点,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提问,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