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预测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提出了“预测”这个阅读策略。预测即猜想、推测,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前猜想,并在阅读过程中验证猜想,从而了解内容之间的衔接、作者的写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语言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笔者也有尝试,小有收获,短文记之。

一、在疑惑处预测,激发探究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如在与课外书本刚见面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自己有疑惑的书名、章节目录、主要梗概内容等进行预测,并鼓励学生通过后续阅读来检视自己的预测结果,激发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的探究力,从而引导学生增进阅读兴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如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我把绘本发给学生后,让学生只看封面,对图画和书名进行猜测。孩子的想法非常多样,不管是价值高还是价值低,不管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猜测这个方法已经把孩子的阅读兴趣强烈地激发出来。绘本比普通的图书更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绘本来引导学生在疑惑处进行预想预测,就能激发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探索与求知愿望。坚持不懈,学生在阅读普通书籍时,也能保有一定的探究力,这样才能让阅读兴趣长久持续。

二、在发散处预测,丰富想象力


  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要鼓励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针对书本内容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猜测,从而解放他们的头脑与思维,丰富想象力。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图书给学生和我带来了无穷乐趣。比如在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当读到鼠小弟来到一棵高高的苹果树下,看着红苹果直流口水时,我让学生猜一猜:“鼠小弟会用什么办法拿到苹果呢?”一个小朋友的说法和其他孩子都不一样:“找根专门摘苹果的竹竿,头上有个篮子的。”大家很好奇,我示意他说详细点。“我去摘杨梅时,就用那种,头上像卷起来的小竹筒篮子,套上去,再往下拉。”他边说边做动作。他的发言让同学们的思路一下打开了,大家开始了新一轮预测。当大家翻开下一页,看到是飞来了一只小鸟啄走了一只苹果,鼠小弟也努力伸展手臂,上下扇动想要飞起来的情景时,都笑了。虽然同学们的预测与作者的想法差异挺大,但是大家说同学们猜想的内容更加好玩。
  在课外阅读时,抓住内容发散处进行猜想、预测,虽不一定能准确预料故事的后续发展情况,但是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触发思维的活力。

三、在矛盾处预测,提升判断力


  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引人入胜的法宝,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绝招。如果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够扣住故事中的矛盾处做预测,一定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字来思考人物形象,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提升判断文本写作目的的能力。
  阅读《火鞋与风鞋》时,我引导学生先读第一、二两章,再看两张插图:同样是迪姆,整本书开头的他表情无比哀伤,全书结尾处的他笑得大嘴直咧。然后提问:“同样是迪姆,有什么不同?”“表情不同,一开始悲伤,后来很开心。”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明显的矛盾,你有什么想法?”我追问。孩子们有的立刻举手,有的仔细思考,有的呈现疑惑状。“我们先不要急着回答,每人拿出老师发给大家的小纸条,把你认为的迪姆前后变化的原因简单写一写。”我故作神秘。一个星期后,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会,大家都明白了:迪姆表情变化之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爸爸带他外出旅行游历,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与状况后,迪姆的内心由弱小变强大,性格由自卑变自信,从而变得乐观活泼起来。这时候我们再把之前写下来的预测小纸条拿出来读,预测准确的孩子兴奋异常,预测不准的孩子则有点灰心。我鼓励大家,预测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认真思考了。当然预测准确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我让几个预测准确的孩子说原因,然后肯定了大家预测的各种依据,表扬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判断能力。
  抓住书中内容描述有矛盾冲突的地方,鼓励学生找寻一定的预测依据,进行情节预测,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判断前后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高思维判断力。

四、在留白处预测,深化理解力


  在很多課外书中,作者都会留有一些供读者思考或是意犹未尽的地方,这些留白恰恰是给读者进行预测的好素材。
  我针对《呼兰河传》中作者只是细致描写祖父没有细写家里其他人这个留白处,抛出话题:“为什么把和祖父在园子里相处的经历写得那么详细,那么真实?家里的其他人呢?奶奶、爸爸、妈妈、其他孩子呢?作者为什么只写了祖父这个人物?”有的说“祖父和作者关系最亲近”,有的说“作者喜欢在园子里玩,祖父也一直在园子里,所以把自己和祖父相处过程写得详细”,有的说“奶奶不喜欢作者,作者也不喜欢她,就不愿意多写她”,有的说“爸爸妈妈生活苦恼,没有心情关心作者,作者和他们也不亲”……然后我们让学生去读后面一段内容,果真发现作者没那么喜欢奶奶,她和奶奶相处也没有和祖父那么亲密无间。作者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当时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和她一起玩。孩子们的很多预测都比较符合原文,体现出他们对作者写作目的有了一定的思考与理解,看懂了作者笔端流淌的情感与态度倾向。
  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散落在整本书中闪亮的珍珠进行研磨,带着学生猜想预测作者写作的目的或原因,从而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五、在生长处预测,迁移思考力


  对文章的伏笔、细节进行感悟品读,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生长点。老师指导学生扣住这些进行预测,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文本迁移写作的思考力。
  《青铜葵花》第七章中有一段文字描述了青铜和葵花躺在船舱里看着天上的云朵,想成各种食物,并互相谦让着吃,还给家里人留好一份。我让大家分角色朗读,感受两人的快乐,体会环境描写的美好。然后鼓励他们预测:“当时他们生活很穷困,为什么他们的对话这么快乐、轻松?结尾处的环境描写这么美好?”“可能是要突出他们的乐观内心。”“可能是突出青铜的性格坚强,他虽然不会说话,但他懂事、孝顺,爱护葵花,影响了葵花也乐观坚强。”“可能是预示着这段艰难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我发现孩子不但关注了文本之间的关系,还谈了作者的写法。我表扬了他们的预测多角度性,希望他们在写作文时也这样想一想,试一试。
  抓住课外阅读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感知写法、领悟主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预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一些写作手法与技巧,促进他们把学来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去,学会迁移,从而提升思考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如果我们巧用预测阅读策略,在值得停留处大胆预想、猜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后续内容进行比对交流,一定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愉悦与收获,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革命题材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笔者结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特点、革命题材课文写作特点以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尝试通过“两读”与“两品”,对于革命题材课文教学加以优化与创新,力求以此为契机,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一、读“言”——揣摩语言意义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知识储备有限,这给他们学习革命题材课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读“
期刊
海洋闪耀着五彩的颜色,它是有魅力的;海洋储存着鲜活的生命,它是有活力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它是有价值的。海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成为学生们探索、想象和创造的世界。第一阶段:认识海洋,亲近海洋  我的家乡海安位于黄海之滨,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学生们也只是远观大海,对于海洋里珍稀生物大部分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于是我们开展了“我和海洋零距离”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海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活动:名著接龙,新闻评论,名言、故事、书籍推荐,诗文朗诵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名著接龙;新闻评论;名言推荐;诗文朗诵等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人们生命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中学生,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估量。但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像数学或英语等学
期刊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必须虚实结合,因为无论作者有怎样的生花妙笔,毕竟只能绘景于万一,更多的需要读者去联想、想象。  诗词中的“虚”,是指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诗词中的“实”,是指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前
期刊
【摘要】随着语文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综合能力中,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是最基础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和欣赏品味。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在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情绪;欣
期刊
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鉴赏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关于怎样有效展开《想北平》的课堂教学,我有以下三点思考。一、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品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有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虽然哲人的智慧远超于一般人,但孩子
期刊
文本解读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和修养。文本解读的要义:咬文嚼字是基础,寻章摘句觅真相。  作为一篇初中教材里面的经典之作,《老王》以其温婉、细腻、深沉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和我们一家发生的点滴故事,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而又心地善良、懂得理解和感恩的“老王”的形象。一般认为:本文蕴含着浓浓的“人道主义”思想,折射出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杨绛、钱钟书一家子对一个“卑微者”的“俯视”状
期刊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在广西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英国与腐败的清政府尽管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但尚处于相互不信任状态,面对中国的农民起义,采取观望态度;当太平天国迅速发展占领南方六省之后,英国宣布“中立”。1856年-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腐败的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等,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中外反动势力正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与其他基础教育有所不同,中职教育以职业培训为主,公共基础教育为辅,使得中职语文教学的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然而,随着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中职生走进社会时,便会发现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基于这样的形势,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职语文教学需要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
期刊
一、设计意图和思路  主题群文阅读“聊聊‘智童’”,主要由《孔融妙对》《谢道韫咏雪》《王戎识李》《王羲之假睡》四篇文章组成。组文源于我寒假阅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开学初将一些非常有个性的人物故事与学生分享过两次,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世说新语》中有十来则是关于孩子尤其是早慧儿童的故事,它们主题一致(聪慧),表现角度又不尽相同(对话、文思、观察、应急)。无论从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的哪一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