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困生是教师面向全体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小群体(弱势群体),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必须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和转化工作,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利用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可以在在转化学困生的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转化的策略有:1.抓住学科特点,鼓励学困生“语文不难学”;2.加强直观教学,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3.在活动中激发兴趣,调动自主性;4.培养思维习惯,指导学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转化一名学困生,与培养一名优等生同等重要。”这话有道理。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促进学困生转化,需要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也需切实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语文学科,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诊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只有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不能转化学困生,还会造成学困生的对立情绪。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调查显示,从某种意义上说,除神童和弱智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因素相差不是太大,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导致学困生后进的主要原因。具体有以下非智力因素:
  第一,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老师,是老师在逼着他学习。更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过一天是一天,浑浑噩噩。对于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才能学好的语文,便更没有了兴趣。
  第二,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困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草草听课,课后马虎作业,甚至都没有耐心将一篇文章完整的读下来。更是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想问题全面、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迁移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缺乏战胜困难的意志。由于近年来语文试题主观性、灵活性加强,有些学生,一遇到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电脑、游戏机等的诱惑,就更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
  第四,自卑感强,自暴自弃。有些学困生本身在语言表达方面便不是很强,自卑感强。在未接触到有些需要表达的文字题之前,就已产生畏惧心理,总认为自己一定做不好。这种心理直接影响了解题的质量与速度。一旦接触到难题,更是无从下手,即便考试时硬着头皮写完,扣分也很多,便会干脆自暴自弃,最终放弃了把题目做好的信心,这样长期下来便导致后进。
  学困生是一个动态的群体,在搞清楚它的特征、形成原因、对它进行诊断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转化。大多数语文学困生,只要不是弱智或有病患,是可以转化的。
  二、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1.营造尊重学困生的校园氛围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道:“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批评和处罚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歧视差生、伤害差生自尊心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甚至搞恶作剧也属正常现象,但如果当众羞辱他,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使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转化工作也会难上加难。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单靠语文教师,全体教师都来用爱心呵护那些更需要关爱的学困生,我们应该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博大的胸怀,共同营造尊重差生的良好校园氛围。
  2.抓住学科特点,鼓励学困生“语文不难学”
  语文学科,它涉及面广,内容多。既具有人文性,也有科学精神;既具有工具性,也有人文精神。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了帮助学困生树立“学好语文”,“语文不难学”的信心,我就对学困生提出了达标的最简单的要求。如学生作文,学困生的作文成绩一般都不及格,我就只写评语不打分,只要求学生记事有六要素,写人有典型事例(稍点性格、精神即可),写景有顺序,应用文格式正确。又如将课堂提问、布置课外练习,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在他们完成后,经常不时地给予表扬,把难度低、适中的题目留给学困生。在作业完成后,还不时地表扬学困生,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于平素的作文教学中,切实从习惯上加以引导,让学生写端正字,勤查字典,做好预习,记好笔记,写好周记,摘录名言精段。这些教学,就会使学生觉得学着不难。实践证明,只要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坚持不懈,低起点的语文教学会让学生觉得语文确实不难学了。
  3.加强直观教学,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学困生之所以不能“在学生心灵中发现已有的形象”,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挖掘自己生活的宝库,不善于运用自己积累的材料。笔者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环节,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茅盾说得好:“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就愈加丰富。”因学困生想象力培养较少,尤其是形象思维的能力差,这是他们的弱点所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采用图画、表演、制作等手段,借助直观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教学不少古诗名篇时,我鼓励学困生一起画图。一旦发现他们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就及时表扬;教学戏剧、寓言时,我鼓励学生自选角色,表演前,对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等作好策划与模拟表演。表演中,学困生气氛活跃,表演积极,又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转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语文学困生在课堂上常有“奇谈怪论”,或者是不予配合的情况,如果教师总是摆出一副“师者”的架子,维护师之尊严、威信,对他们进行粗暴干预,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产生对抗情绪,不听教导。而要宽容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塑造好教师形象,只有从课堂教学、课外相处中与学生接触、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教师自身的学识、才华和人格精神去征服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其次,教育要务实避虚。语文学困生接触社会也较多,见识较广,思想较为敏锐,对事对物的分析、见解能力也较强。如果我们教育者对某些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予以回避,或者隐瞒某些事实的真相,学生就会怀疑,继而就不相信老师讲的道理。或者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做不到,学生就会认为教师提出的目标过高,而不予执行。师生关系就会起变化。
  5.在活动中激发兴趣,调动自主性
  精力分散型的语文学困生,头脑并不笨,他们把精力集中到了玩上,交朋友中,不思学习,好动调皮。针对这些语文学困生的活泼好动的个性,宜采取“在活动中激发兴趣”的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师生间需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设计课堂提问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只要难易适当,学困生就会感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还在班级中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比赛、说句心理话比赛等活动。活动中,学困生总是我鼓励的首要对象,逐渐地于情感上,我与学困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
  6.培养思维习惯,指导学法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阐明了思维习惯的培养与知识、情操的培养同样重要。思维欠缺型、记忆障碍型学困生,死记硬背书上的教条,不会质疑;不善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思路狭窄,思维简单;不善于梳理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表现出思维的“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和“浅露性”。要解决这些思维上的问题,必须对他们进行思维上的训练和学法的指导。
  一是要“扶着走”。也就是课堂上多“关照一点”,多提问一些,经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回答。课后针对他们思维受阻的原因,帮他们一把。
  二是放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里,在实践的探索中进行。班上要开一个“学习经验交流会”。我要求学生设计会场布置方案,并替主持人写好“串讲词”。思维肤浅的人认为这好办,但要是写出来,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至少要考虑:黑板的布置、会场的安排、嘉宾的座位、发言的先后等等。这是一个结果开放的题目,常做这样的练习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大有好处。
  三是不仅在语文课上,更多的在生活中培养,在于他人的合作中培养。尽可能地安排学困生参加课外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点滴的操办中,体验具体生活的酸甜苦辣。
  四是指导学法。语文学困生不会学这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指导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坚持预习的习惯,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勤于练笔的习惯等。要让学困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思考,教师更应耐心指导,长期督促。
  三、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思考
  教育好学困生,促进他们转化,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实现语文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极有利于促进、推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学困生走出应试教育这一怪圈,使他们(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启先 主编《心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
  [2] 苏立康 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3]《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洪蓝中学)
其他文献
创新,更新,清新,崭新,总是受到欢迎;新奇,新巧,新式,新鲜,新雅,新颖,总是受到青睐;而语文教学富有新意,就会有好效果,就会得到欢迎。  那么,语文教学的新意从何而来?  语文教学的新意有赖于创新语文设计。语文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有创新的必要,也都存有创新的空间。  一  《陈情表》是经典名篇,很多名家都教学过这篇课文。周文福老师这样导入:投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生齐读,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交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提供学生阅读时空。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习自主 个性化阅读 学习兴趣  一、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听故事,掌握一定的
【内容摘要】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教师一方面应该鼓励学生规范写作,另一方面更要加强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更好,怎样创造性地表达更精彩。本文重新审视写作教学,从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语言表达等方面力图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的写作教学之路,少一些束缚,多一些引导,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去写作,从而提高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记叙文 教学策略  作文源于需要,心里有话要说,
好友孙伏园在概括鲁迅当年告诉他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应当视为我们去解读《孔乙己》的一把重要钥匙。孔乙己的确算是一个苦人,不论是就其生活的物质层面,还是从其精神世界的心灵深处来讲。而“一般社会对于孔乙己的凉薄”则表现为孔乙己周围的人们对孔乙己所实施的行为以及所持有的态度——“欺侮殴打,奚落揶揄,挖苦取笑,直至毒打致残以及何时从这人世
【内容摘要】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能否用英语进行交际。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法教学词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有效地训练基本技能。  【关键词】英语词汇 教法 兴趣  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记忆并熟练掌握运用单词,就成为检验和衡量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列举多种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然而,编写者忽略一种无论在课堂和课外都存在着的重要资源,这就是“物”的资源之外的“人”的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是种种物的资源的利用者,因而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而每个教师的阅历、经验、学识、品质都不尽相同,因而又有着独特的价值,所以应该重视教师个体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一、深厚的阅历有
【内容摘要】趣味实验作为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探究和操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趣味实验 教学模式 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
【内容摘要】英语本就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对语言交流过程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语境理论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这样既能帮助教师做好英语教学工作,还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好英语。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学中语境理论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几点策略为初中英语语境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境理论 教学 应用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境理论教学有着十分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高数学 多媒体辅助 实践运用  多媒体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课堂,它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征,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职高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