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读书日较之以往,人们多了一些激动与焦虑。受疫情影响,实体书店营业额下降,出版机构纷纷通过做线上活动来保持活跃性,这使得今年读书日的线上推广活动非常多,让爱读书的人很是激动。焦虑是因为有关机构发布了一项数据,说2019年中国成年人的纸质书阅读量、电子书阅读量以及阅读时长都有所下降。
“阅读率下降”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到读书日这天讨论到达高峰,但怎么提升阅读率,人们办法不多。今年春节后,很多人长达两个月不能出门,读的书或许会多一些?未必见得。有职业作家表示,疫情期间失语,一本书都读不下去,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读书人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
看到一条新闻,有家公司在读书日到来之际向员工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位员工要在一年时间里读完50本书,未完成者降薪10%。还要写读后感,如果被发现抄袭,要降薪20%。这个新闻让人啼笑皆非。2020年已过去三分之一,剩下的时间,意味着该公司员工平均每5天要读完一本書,并完成一篇带有独立思考的读后感。这个任务对书评人来说都不轻松,让员工来完成,确实有点强摁牛头喝水的意思了。
有时候,读书的仪式感与形式感容易混淆在一起难以分辨。走形式对于读书的促进多少还是有点用的,定期买书是一种形式,出门旅行行李箱里放一本书是形式(看不看另说),像学生那样硬着头皮写完读后感交给公司领导也是一种形式……形式总会对一些人有用,没准会有人受此影响,找到了读书的仪式感,从此喜欢起读书来。
以前对于走形式的读书,人们还是有很多批评的,现在虽然大家也不赞同“装作读书的样子”,但态度已经不严苛了,甚至觉得,哪怕拿本书握在手里装装样子,也比一天到晚盯着手机屏幕好。有人用手机专门在地铁里拍读书的人,拍完后发到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点赞。地铁里读书原本无关仪式还是形式,但被拍出来传播,就有了仪式感,因为这种行为,被舆论美化、提升,有了示范效果。
读书行为的发生,来自内心冲动的驱使,这才产生读书的乐趣,也才有了“深阅读”的条件。人们怀念20世纪80年代公众的读书热情,就是因为那时候进行“深阅读”的人很多。现在人们多是“浅阅读”,读流行畅销书、网络小说。那么多的经典著作不被年轻人重视,这让人忧心忡忡,担心人类金子般的思想成果就此蒙尘。这样的担心,往往会外化为劝人读书的言行。
旧社会私塾中的孩子不好好读书,先生要用板子打手掌心。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以及未来的智能时代,得哄着孩子和年轻人读书,与社交媒体、电子游戏去争抢他们的注意力。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是将读书的仪式与形式、诗意与实用等无形元素融为一体的。必须是掌握了多学科知识的高手,才做得了这项事业。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已经有了一大批做“阅读推广”的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参与读书活动的读者也越来越多。读书作为一种“时尚”,正在缓慢地回归人们的生活中心。
买来一本书以后束之高阁,是一种亏欠、一种浪费。阅读欲要是有一天能战胜占有欲,读书率不言而喻就会直线上升。当然,书该买还是得买的,站在自家书房书架前巡视时的那种充实感,有助于刺激你的阅读欲望——在舒适的家中能读进书去,那意味着无论去哪里,随手携带的书都能够成为你身边最重要的“行李”。
(选自2020年4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校改)
阅读点击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应该怎样劝人读书。
“阅读率下降”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到读书日这天讨论到达高峰,但怎么提升阅读率,人们办法不多。今年春节后,很多人长达两个月不能出门,读的书或许会多一些?未必见得。有职业作家表示,疫情期间失语,一本书都读不下去,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读书人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
看到一条新闻,有家公司在读书日到来之际向员工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位员工要在一年时间里读完50本书,未完成者降薪10%。还要写读后感,如果被发现抄袭,要降薪20%。这个新闻让人啼笑皆非。2020年已过去三分之一,剩下的时间,意味着该公司员工平均每5天要读完一本書,并完成一篇带有独立思考的读后感。这个任务对书评人来说都不轻松,让员工来完成,确实有点强摁牛头喝水的意思了。
有时候,读书的仪式感与形式感容易混淆在一起难以分辨。走形式对于读书的促进多少还是有点用的,定期买书是一种形式,出门旅行行李箱里放一本书是形式(看不看另说),像学生那样硬着头皮写完读后感交给公司领导也是一种形式……形式总会对一些人有用,没准会有人受此影响,找到了读书的仪式感,从此喜欢起读书来。
以前对于走形式的读书,人们还是有很多批评的,现在虽然大家也不赞同“装作读书的样子”,但态度已经不严苛了,甚至觉得,哪怕拿本书握在手里装装样子,也比一天到晚盯着手机屏幕好。有人用手机专门在地铁里拍读书的人,拍完后发到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点赞。地铁里读书原本无关仪式还是形式,但被拍出来传播,就有了仪式感,因为这种行为,被舆论美化、提升,有了示范效果。
读书行为的发生,来自内心冲动的驱使,这才产生读书的乐趣,也才有了“深阅读”的条件。人们怀念20世纪80年代公众的读书热情,就是因为那时候进行“深阅读”的人很多。现在人们多是“浅阅读”,读流行畅销书、网络小说。那么多的经典著作不被年轻人重视,这让人忧心忡忡,担心人类金子般的思想成果就此蒙尘。这样的担心,往往会外化为劝人读书的言行。
旧社会私塾中的孩子不好好读书,先生要用板子打手掌心。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以及未来的智能时代,得哄着孩子和年轻人读书,与社交媒体、电子游戏去争抢他们的注意力。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是将读书的仪式与形式、诗意与实用等无形元素融为一体的。必须是掌握了多学科知识的高手,才做得了这项事业。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已经有了一大批做“阅读推广”的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参与读书活动的读者也越来越多。读书作为一种“时尚”,正在缓慢地回归人们的生活中心。
买来一本书以后束之高阁,是一种亏欠、一种浪费。阅读欲要是有一天能战胜占有欲,读书率不言而喻就会直线上升。当然,书该买还是得买的,站在自家书房书架前巡视时的那种充实感,有助于刺激你的阅读欲望——在舒适的家中能读进书去,那意味着无论去哪里,随手携带的书都能够成为你身边最重要的“行李”。
(选自2020年4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校改)
阅读点击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应该怎样劝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