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家乡创大业 致富不忘众乡亲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ren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荥阳市宏祥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贸型企业,董事长王其新,公司创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塔山路中段,北临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南邻310国道,年出口额4000多万元。现拥有员工700多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60余人)。
  由于公司地处中原,且距青岛、天津港口皆为15个小时的车程,交通十分便利。在外销方面,具有进、出口自营权,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合同,自行组织出口。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地建立、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严格按照客户的订单要求组织生产,以质量稳定、严守合约,博得了海内外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良好的信誉、优良的品质,使公司产品远销欧洲、南美洲、中东、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04年4月在外致富的王其新怀着一颗“致富思源,回报家乡”的赤诚之心,回到家乡,创办了这家企业,并像滚雪球一样规模越做越大。除此之外,公司实施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解决了许多乡亲的生活问题,同时也为荥阳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王其新从完成学业后就外出打工经商,致富后返回家乡创业,在长期的磨难和摸索之中,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成长为引领群众集体致富的带头人。
  公司通过不断地深化内部改革,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荥阳市宏祥制衣有限公司领导班子的成员等都是多年从事服装行业或相关的行业专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又高薪聘请了一大批各层次的技术和管理型人才,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确保了企业能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
  虽然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公司采取了积极措施,沉着应对,仍保持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状态,到了2009年的下半年,市场销售量已经有所回升。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企业,形成更大的规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公司决定制定五年计划,进一步拓展项目,以实现扩大公司规模、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不仅给制衣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议》,2005年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全球实现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这对我国棉纺业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服装纺织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原材料成本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加快振兴纺织服装工业,就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高速振兴计划,为制衣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难得机遇,宏祥制衣有限公司决定乘势而上,与国际接轨,和国际大品牌合作,走高端路线,并不失时机地注册自己的商标。在国内逐步健全自己的销售网络的同时,扩大在国外大、中型城市的销售网点,以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这将解决当地4000到7000人的就业问题,年销售额也将突破1.3亿元。
  作为当地知名的企业家,王其新在带领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自己在荥阳成功创业的亲身经历,尽量说服商界的亲朋好友到本地来投资创业,王其新的"现身说法",为当地引资6000多万元,可以解决近3000人的就业问题,为荥阳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荥阳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王其新本人热心于公益事业,并为其贡献甚多。他曾出资资助老家修建柏油路近6公里,同时又解决了村里的排水问题和路灯照明问题,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献上了一份大礼。他还出资资助本地十几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最令人感动的还是他对那些困难户、贫困户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助其脱了贫致了富。总之,他对于公益事业的那颗赤诚之心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也正是如此,他受到了大家的赞誉、拥护和爱戴。
  在创业路上,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引导家乡广大群众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构建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公司计划总投资6000余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量,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公司扩建完成后,预计年出口额达到1亿多元人民币。
  在记者采访结束时王其新董事长反复叮嘱,要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这里的优势,欢迎各方人才、广大投资商来这里考察、投资。一是因为来这里投资方便且受益多,风险小。因为这里地理环境好,自然条件优越,完全能够满足将来企业发展空间上的需求。
  二是所在地政府大力支持。政策优惠,交通方便,投资环境宽松,人力资源丰富,社会治安良好,引资政策优越,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优越的外界条件。
  记者认为,这里另一个优势就是,公司董事长王其新先生,已从事服装行业多年,经过几十年的商海博击,练就了他善抓机遇、驾驭市场的过硬本领。他作风稳健务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是投资合作理想伙伴。宏祥制衣前程远大。
其他文献
漯河是一个美丽精致的小城市,沙河、澧河、颍河穿境而过,带来无限风情。然而,漯河的魅力绝不仅限于此。中国食品名城与品牌城市两张标签,闪亮地向人们宣示,这里还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都市。  漯河面积不大,辖两县四区,人口260万。但是,这里却有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如今,正如火如荼发展着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又给这个实力非凡的农业强市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6月13日,本刊采访组来
期刊
当最后一期农业产业化集群报道的稿子呈现在书案上时,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品咂其味,欣喜有余,间有忧思。  不知不觉间,“河南省十八地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巡礼”活动自冬至春,自春至夏,历时近一年,杂志社采访团队深入各地市,进企业,看基地,访农户,见证了集群蕴藏的蓬勃活力,记录下它们发展的异彩纷呈,也借此传达这一战略性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碰撞出的不同回声。  从报道的具体情况看,河南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确已得到
期刊
镇上除去白家和罗锅的茶馆,西街口还有一家马家茶馆。  那时候,镇完小在西街山陕会馆内,所以上学放学都要路过马家茶馆。我记忆最深的是卖茶的那个白胡子老头儿,头上常戴一顶穆斯林小白帽,胡子很长很白,双目朝里眍着,鼻子很大。因为西街回民多,他本人又是穆斯林,所以除去茶馆的招牌还多挂了一个清真标志。那清真牌一面写着回文,一面写有“清真”字样。下面吊着红布条儿,长年风刮雨淋,已经潲白,像几缕干枯的玉米缨子。
期刊
孙凤山写食主义小品文之——  在蔬菜里,能乱真鲜嫩水果,既小资情调,又人间大爱,并把二者统一到世人食谱或休闲,令人垂涎欲滴,而又烹饪简单,恐怕要数番茄了。接近它,发现番茄95%都是水,蛋白质等其他30多种成分只占5%。这看起来,与它蓬勃的红好像很不相称。总觉得它藏着植物门茄科太多的秘密,至少有一份沉淀的爱心。其实,就冲它胖乎乎的鲜嫩,大饱人们口福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它的5%  的确与众不同。人又何
期刊
孙方友乡村小说系列之——  周师傅的名字很怪,叫周一圈。为什么起这么个怪名字,没人说得清。不少爱与他骂玩儿的人便从“周一圈”发展开去,有人叫他“周边毛”,还有人喊他“周边黑”。  其实,周师傅是个很老实的人,平常不爱说话,谁与他骂玩儿,他都是和善地笑笑。他的职业也很特殊,是个制秤的。颍河镇三里长街,就他一家制秤铺。小镇人将制秤称为“星秤的”,叫起来很顺口。为什么称“制秤”为“星秤”?字典里查不出,
期刊
“杏园在山上,土壤是生态的,果树也是生态的,肥料是有机的,我们搞的这个生态农业,是从源头开始做起的。然后制订一系列方案,从打造生态的果树基地,到产出生态的产品,整个生态农业链条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郑州兰博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博尔)董事长孟连军谋划的大生态方案已经有了雏形。  与新密3万亩杏园的合作,是兰博尔走出去打开另一片天地的新尝试。6月正是密杏收获的季节,记者一行走进新密的生态杏园,感
期刊
谷雨已过,小麦到了抽穗扬花的关键时节。4月25日至27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深入驻马店、信阳农村,走进田间地头,来到村民家中,察看小麦长势,看望慰问村民,倾听大家所思所想所盼。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的粮食生产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  今年小麦长势如何,广大农民还有哪些期盼,卢展工十分关注。  从万亩示范方,到中低产改造田,到麦瓜套种田,再到普通麦田,三天的时间内,卢展工先后来到西
期刊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一步开展以及取消“义务工”、“积累工”以后,不少乡镇自主调控公益事业建设就陷入“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甚至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如何化解困扰,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的课题。近年来,新建乡以强化农民自主意识为导向,着力维护群众自主权益,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逐渐形成了新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五步”工作法(问需于民编预案、统
期刊
内乡县是南阳市小麦病虫害的高发县之一,常年麦播面积44万亩。为加快粮食核心区建设,确保夏粮丰收,2010年内乡县县委、政府把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作为全县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早在去年小麦播种时,就计划统防统治面积不低于10万亩,群防群治面积不低于30万亩,并做到早谋划、早动员、早准备、早宣传。截至目前,已筹集防控资金70余万元;防控机械395台,其中烟雾机125台,弥雾机270台;防
期刊
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端,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抓粮食生产的最初源头就是把住种子质量关。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种子商户却利用种种漏洞,以此牟利。叶县种子管理站工作人员把媒体报道中,一些地方因使用假种子导致减产、绝收的新闻事件,作为反面教材,下定决心努力搞好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坚决打击种子行业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