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的“农业自救”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m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面是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一面则是各种“城市病”的接踵而至,随着中国当代中产阶级的财富和文化崛起,一种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去城市化”群体行动正在日益兴起。他们在农耕中体验到完全不同于城市的生存感受,完成了与大地和自然的对话。
  抑郁白领的土地疗法
  16岁不到考上知名学府,20岁进外企成为IT精英,年薪一度达到30万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高智商的“80后”手机芯片工程师,如今却挥别都市,奔走在故乡湖畔的阡陌中。他叫李明攀。从事IT高薪工作的他曾经的口头禅是:“一天不工作,我觉得就会被世界抛弃。”
  事业精进时,身体越来越不对劲了。用李明攀的话说, “一个中产者先是变成了一个工作狂,然后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一个“过劳模”。
  在此期间,李明攀接触到了一些热衷生态农业和自然养生的朋友。他们清新自然的生活方式,让徜徉在菁菁农庄里的李明攀新奇而兴奋,他似乎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了。
  2008年初,在家人和朋友极度困惑的眼神中,李明攀毅然辞职,回到老家承包下了约450亩地准备种田,他定下了一个规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这个想法与当初那场险些要命的“职业病”相关。对于李明攀来说,农耕说到底,是人们与大地和自然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要拿出足够的诚意。
  他承包的450亩农田里,蛙虫共鸣,白鹭翔集,景象完全有别于他人农田。这些地之前都用过化肥和农药,土壤要恢复肥力,回归自然,这种逆转真的可以实现么?李明攀坚信,一旦破坏停止,便是土地自我恢复的开始。青蛙和虫子的归来,就证明了这一点。
  雨后的田间小路依然泥泞,李明攀仍健步如飞,在与土地的这场对话中,他被城市破坏的身体系统也正在恢复。
  吃的求解:阳台与别墅里的食品安全
  当超市、企业、电视广告、农贸市场憨厚的农民夫妇、位列世界五百强的快餐巨头……一切都变得不可信任,中产阶级别无选择,他们决定用最原始的方式——在场,来捍卫自己餐桌上的蔬菜。
  一场大雨过后,张力(化名)一家四口开车来到自己郊外租种的土地上查看自己的蔬菜长势情况。他每隔几天都要来到这里打理自己的蔬菜,成为了一名都市农夫。
  如今,像张力这样的都市租地种菜者越来越多,他们租种土地,组建农庄,说服政府和行业协会来支持这一运动。由于农场提供的食材价格较高,服务对象为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因而这一模式又被称为“中产特供”。
  相比于长途跋涉去农场租地种,自己家里有个小院种菜显然是件更幸福的事情。刘力住在济南郊区一座高档别墅区内,每栋别墅都自带一个100平方米的院子,刘力把院子全部开垦为菜地,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黄瓜、豆角、西红柿、辣椒、蒜、葱、苔菜、生菜、油麦菜、苦菊等,由于菜地太大无法种满,她甚至还种了一小片玉米。
  由于地是自己的,刘力吃到有机蔬菜的成本就比较低,除了水费、种子钱,就是每年买鸡粪的费用。到了七八月份所有的菜都成熟之后,刘力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要把很多菜送人。
  除了租地种菜和自家菜园种菜之外,城市人更为普及的种菜方式应该就是阳台种菜了。梁平把阳台种菜称作家庭版“开心农场”,他开了一家网店专门出售花盆、种子、营养液等阳台种菜所需的物品,并为购买者提供技术指导等一条龙服务。据梁平说,店里的生意也不错,常常忙着发快递。
  “心灵农法”:以自然农法耕作土地与心灵
  老贾曾在深圳一家公司任工程项目经理。在这里,他有不错的收入,但必须通过行贿提高业绩。老贾想要挣干净的钱,于是,他先后离开了这些企业,生活距主流越来越远,开过手工皮具店,到民间学校支教等等。
  2008年,他在上海郊区承包了100亩地,最初想做现代农业。但他发现现代农业从浸种开始就大量使用农药,担心这对人体有害。他转而关注有机农业,他上网搜索相关知识,阅读日本译著《一根稻草的革命》和《新世纪农耕》,决定用自然农法从事耕作。
  他用2亩地种植水稻,种植原则是稀植、不打农药、等草长高了才除掉、使用菜子饼。他经常在田间散步,或在田边小坐,像老朋友一样和庄稼小叙。附近的农户认为,他不会有收成了,但最后他每亩收成700斤水稻。
  这就是自然农法——依靠自然的规律耕作,减少人为干预。老贾认为,人与土地是合作关系,而非隶属,人不能向土地无限索取。
  在物质主义横行的当下,城市居民老贾的回归农村,并非单纯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更是用行动反思主流价值,反思现行的生活。他在农耕中体验到完全不同于城市的生存感受:大地给予很多,内心满足。他认为他找到了自我,“不应该以成败看待人生。如果非要论成败,一个人的成功就是找到自我”。
其他文献
3月8日,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在这一新发布的标准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已制定限量标准的有1999项,其中共有1811项国家标准等同于或严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占90.6%。  如此严格的标准展现了中国政府重建农产品信任的决心,但这项标准的执行力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在“食毒时代”生活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农产品的基本信任,我们开始不信任大
期刊
近日下发的《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山东省科学发展新一轮综合考核工作全面启动。  这次对考核指标的设置和权重作了很大调整,增加了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及提高幅度、城镇化质量系数、市场主体数量及增长率、粮食产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等多项指标。在定量考核中,仍然实行千分制,即总分为1000分,但对各项指标的权重作了大幅度调整
期刊
20年前,蔬菜大棚改变了无数农民的命运,王文超就是其中一个。多年来,对蔬菜大棚的青睐和疑惑始终伴随着他。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越来越重视,传统蔬菜大棚虽然仍占据着菜市场的主流,但却逐渐显露颓势,一度叱咤风云的蔬菜产区,也逐渐黯淡了下去。  黄金时代:一代农民的产业升级  1993年立秋刚过,临沂市的王文超和两个哥哥终于做出了决定,把自家菜地旁的桃树砍掉,连同菜地在内,建起了蔬菜大棚。  上世纪
期刊
当褚橙、柳桃、潘苹果成为流行词时,中国农业终于走向品牌化道路。商业大佬们的一次事业上的转弯,带给农业无限商机,“投资农业就是投资未来”,成为新的共识。  潘苹果:企业家的信用延伸  2013年底,潘石屹成为家乡天水苹果的代言人。  在此之前,他曾经代言过汉王科技,出演过三部影视作品,出版过十本书籍,与农业无任何瓜葛。  他在微博中陈述原因,“每年我回老家,看到我的童年的小伙伴们都在种苹果。生活不容
期刊
位于济南市经二纬三路通惠街1号的北洋大戏院,是一座颇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正门上边是庑殿顶,上面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整个建筑浓墨重彩,古朴厚重,美观大方,气势磅礴。  北洋大戏院经理赵虹向本刊记者介绍,北洋大戏院始建于1905年,最初的名字叫“兴华茶园”,1923年改为“聚华戏院”。初建时期,由济南“庆乐班”为班底主演河北梆子,班主是董希珍。1934年,历城人马寿荃出任经理,将“聚华”定名为“北洋大戏
期刊
2010年开播的英剧《唐顿庄园》,讲述的是1912-1914年,乔治五世时期,唐顿庄园的Grantham伯爵一家,由家产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种种纠葛和摩擦,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其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在英国古典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仆人”这个不可缺少的阶层。类似的剧集还有《楼上楼下》,楼上住的是贵族,楼下住的仆人,剧集也围绕着主仆关系展开。  英国有着强大的仆人文化。  古时的贵族有能力
期刊
14日,山东省物价局发布了关于房屋档案利用收费通知。通知将于4月1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19年3月31日。  通知表明,对查询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的个人每次收取10元,单位每次收取30元。出具产权产籍档案证明材料(含查询费),个人每档次收取20元,单位每档次50元。执行国家限购政策后,个人购买商品房、二手房需出具无房证明的每档次20元。出具办理户籍迁移的产权备案证明每份10元。
期刊
将近80年前,老舍在散文《广智院》中,写道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院。  老舍为什么如此推崇广智院?民国时期的广智院到底是什么样子?  1904年,济南开埠当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将他在青州创办的博物馆——博古堂迁到交通便利、人文荟萃的济南并扩大规模,命名广智院。作为济南首座博物馆,广智院承担着向济南市民传播西方文化和普
期刊
从四川阿坝州大熊猫旅游集团公司负责人到九寨沟县副县长;从黔东北铜仁市旅游局长到黔西南州旅游局副局长。菏泽人李韶鉴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轨迹犹如一张深入大西南的旅行地图。  他是中国大西南迤逦山河的见证者,也是“贩卖者”。西部地区怎么开发旅游业?大量同质化的旅游景区中,黔西南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质?在山河开发和环境保护面前又存在着怎样的文明悖论?近日,本刊记者就此对李韶鉴进行了专访。  从九寨沟到黔西南:一个
期刊
很多人将鱼油作为常用的保健品,却并没有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品种。英国《每日邮报》近日载文,邀请英国营养中心首席营养师修纳·威尔金森教大家弄清鱼油类保健品里到底有什么,以及应该如何服用。  先看鱼油里的有效成分总量。鱼油的有效成分为欧米伽-3脂肪酸,它主要分为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每日摄入这两种成分的总量不应超过500毫克。摄入过多时,有人可能会出现恶心、反胃等不适感,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