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朱光潜的“美感经验”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aiyan1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实质内容几乎都反映在“美感经验”这一理论上,朱光潜先生对于“美感经验”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文艺心理学》这部著作里,可以说《文艺心理学》这部著作的理论基石就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朱光潜先生认为:“近代美学的最大功用在分析美感经验。”[1]美感经验这种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形象的直觉”;而“形象的直觉”的要点在于从现实世界中超脱出来,而实现这种超脱的关键就是“心理距离”;而文艺家又不能一味的和现实保持“距离”,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在这里我将从形象的直觉、心理距离、移情作用三方面去论述美感经验。
  【关键词】美感经验;形象的直觉;心理距离;移情作用
  
  一、形象的直觉
  
  从朱光潜先生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而直觉的对象是形象;也就是说“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那么什么是形象的直觉呢?朱光潜先生这样解释过:“无论是艺术或是自然,如果一件事物叫你觉得美,它一定能在你心眼中现出一种具体的境界,或是一幅新鲜的图画,而这种境界或图画必定在霎时中霸占住你的意识全部,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把它以外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这种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形象是直觉的对象,属于物;直觉是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2]
  美感态度只专注于事物的形象,是超脱于事物的其它实用价值的,具有超功利性。美感经验是不带实用目的、不用概念的对形象的凝神关照;超概念、超功利的直觉静观状态是美感经验的最大特点。关于这一点,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里有过一段论述:审美者的目的不像实用人,不去盘问效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也不像科学家,不去追求事物的关系条理,所以心中没有概念和思考。他只是在观赏事物的形象。······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全部精神都聚会在一个对象上面,所以该意象就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有人说“艺术要摆脱一切然后才能获得一切”。艺术所摆脱的是日常繁复错杂的实用世界,它所获得的是单纯的意象世界。意象世界尽管是实用世界的回光返照,却没有实用世界的牵绊,它是独立自足,别无依赖的。[3]
  
  二、心理距离
  
  美感经验这种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形象的直觉”;而“形象的直觉”的要点在于从现实世界中超脱出来,而实现这种超脱的关键就在于把世界摆到一种距离以外去看,这里说的距离就是“心理距离”。1912年,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在其论文《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一种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中首次集中的讨论了“心理距离”这一美学问题。朱光潜先生正是受此启发,联系了他所了解的其他哲学家美学家的观点和他所熟悉的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对美感经验中的心理距离做了如下阐述:乘船的人们在海上遇着大雾,是一件最不畅快的事。呼吸不灵便,路程被耽搁,固不用说;听到若近若远的邻船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船上的乘客们喧嚷,时时令人觉得仿佛有大难临头似的,尤其使人心焦气闷。······但是换一个观点来看,海雾却是一种绝美的景致。你暂且不去想到它耽误了程期,不去想到实际上的不舒畅和危险,你姑且聚精会神地去看它这种现象,看这幅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这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被它盖一层面网,都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联成一气,你仿佛伸一点手就可握住在天上浮游的仙子。······这不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么?[4]在这里,朱先生以海雾为例来解释距离,同样的海雾会引起人们“心焦气闷”和“愉快”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原因就在于人们和它的“心理距离”不同。如果海雾与你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你就不能去欣赏它,就会想到耽误路程与个人安危一类的事;而如果你把它和你的现实实用世界拉开一定的距离,你跳出实用世界之外去看海雾,那样你就会产生审美感受。由此可见,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由实用的转为审美的。心理距离的积极方面的意义也就在于,从人这一方面说,距离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就物这一方面说,距离是将其孤立于实用关系之外的。朱先生也由此认定,人之所以能反省,就是把欣赏者和现实世界拉开一定适当距离的
  反观。
  
  三、移情作用
  
  在美感经验中,审美者既要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就是审美主体一方面要客观化,另一方面又要主观化。就像上面说的,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这种不脱离实际生活的物我同一的现象就是“移情作用”。移情作用讲的是由我及物与由物及我双方面的物我同一。朱先生认为移情作用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主体把自己的情感外射到物身上去;另一方面主体又吸收外物的精神和姿态于自身。关于移情作用,朱光潜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在聚精会神的关照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有时物的情趣随我的情趣而定,例如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随着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随着黯淡愁苦。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有时我的情趣也随物的姿态而定,例如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对高山大海而肃然起敬,心情浊劣时对修竹清泉即洗刷净尽,意绪颓唐时读《刺客传》或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便觉慷慨淋漓。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环震荡,全赖移情作用。[5]这里所说的就是移情作用的一面“推己及物”,一面“由物及我”的双向交流;这也是移情作用的主要特征。其实朱光潜先生的“双向交流”的移情作用还有感于谷鲁斯的“内摹仿”理论。
  朱光潜先生关于美感经验理论的分析很大一部分程度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的,这也符合他一贯的研究美学的风格,即他的美学常带有心理学的印记。美感经验本身的环节不仅包含直觉、距离、移情、内模仿,还包括联想、快感等等,我在这里只就比较有代表性的形象的直觉、心理距离、移情作用这三方面做一个简单论述。
  
  【参考文献】
  [1]《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朱光潜全集》第3卷第407页。
  [2]《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09页;安徽教育出版社。
  [3]《文艺心理学》第一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11、212页。
  [4]《文艺心理学》第二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17页。
  [5]《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37页。
其他文献
【摘要】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化繁为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深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景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激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出办法和策略,达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齿轮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特点,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学习,并结合齿轮教学的实践教学的特点,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齿轮教学;中职    一、中职齿轮教学的实践教学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齿轮教学的实践教学是指中职院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从问题设计目标、提问表述、学生以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多种提问方式,从而有效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合理恰当的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创造、用心去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有效的使用教材;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的基础教育,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旨使学生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
期刊
【摘要】当前技校学生英语普遍不好,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广大技校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们对颜色都不陌生,但是如何让学生们真正理解语言中颜色的含义呢,如何理解西方和中方语言的不同呢。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与广大读者共勉。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的象征意义。不同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也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悟德的“纽带”。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情悟德     这里的“德”指的是道德的“德”。为什么这么说呢?“情”是“德”的形式,“德”是“情”的内容,而爱国主义、自身的言谈举止、自身的良好修养,则是“德”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树立自我的师德师风形象,而作
期刊
【摘要】李清照的词论,即“词,‘别是一格’”,李的词论不论是从何种角度都是确有其一番道理的。而正是李清照词论的提出,才使得天独厚宋词进一步从唐诗的附属地位解脱出来,而且作为实践家和理论家的她不遗余力的为词地位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格式塔;完形;范式;词论;唐诗;宋词    (一)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的典型化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世界是由性质不同,形状各异,色彩有别的事物组成的,人们如
期刊
【摘要】从李清照的词里我们不但可以探询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还可以探求她的文学追求。反映她的社会情感。近而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人生世事、美好情事、环境际遇所持的态度,从中揭示其文化女性特有的情感。  【关键词】李清照;词;生活方式;文学追求;社会态度    李清照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
期刊
【摘要】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兴趣的催动下,听说读写思,增强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自主意识。  【关键词】语文活动;自主意识;自主能力    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催动下,听说读写思,参与到课堂上来。就“听说”而言,其实有的所谓“差生”,说出话来,滔滔不绝,挑别人说话的“漏儿”,更是有条有据的,这就足以证明他们身上节育着很大的语文潜力,只是我们教师讲的太多,作业太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