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高年级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旨在从“编制目标系统”“改进单元课文的教法”及“加强与其他活动和学科的联系”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
  教材目标网络系统是把教材中的能力目标按单元进行编制,目的是使教材中所有单元的能力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学时,教师一方面将教材中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及“口语交际”按单元的顺序逐一设计,另一方面注意纵向目标之间的渐进性,搭建一个纵横交错、呈现螺旋状的网络系统。有了教材中能力目标系统以后,具体落实到每一单元时,还需教师再设计一个更为全面、具体的单元目标系统,以每一单元中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及“口语交际”等知识目标为纵坐标,以理解、运用、积累等能力目标层次为横坐标,使得单元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明确是通过哪一篇课文的哪一个课时达到哪种层次,一目了然,便于教学。
  如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教材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及“口语交际”四个部分的目标与要求做了全面而详细的描述,具体落实到每个单元时,又做了循序渐进且螺旋式上升的细化。如在第一单元中的“识字写字”上,要求能认识2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9个生字和26个词语。在“阅读”上,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白鹭》,还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品味、积累蕴含作者感情的句子等。在“口语交际”上,要求学生学会合理控制发言时间,并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等。在“习作”上,要求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等。
  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设计以上两类系统,不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明确目标,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知识、能力都是以“块”“链”的形式出现,增强了单元中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性,改变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积累和掌握。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
  众所周知,一篇课文中每个知识点的落实都是通过“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的过程,同样的道理,对于单元来说,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与“阅读策略”有关,编排本单元的目的指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平时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落实到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时,则要求有所不同。如《搭石》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并能通过默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将相和》时,则将“阅读策略”的要求提升到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要求学生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而到了教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又将阅读策略的要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学生能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围绕单元整体目标的,但每课的教学目标却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梯度。
  那么,对于一个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教师该如何结合单元目标的总体要求,一步一步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方法是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到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并围绕分解后的教学目标分层操作,学生则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梯度练习,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具体可操作的要求。
  在教学中,具体的思路就是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目标,然后把每课目标又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课时目标,直至分解为可操作的目标层级。教师在目标層级的导向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参与,随时接受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展开语言训练,螺旋式上升,直至达成课时目标,最后达成单元目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在课时目标的分解上做文章。课时目标是根据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并结合学生现状提炼概括而成的,要能直接指挥教师的行为操作。因此,在进行目标分解时,一定要注意课时目标的操作性,这样便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
  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在操作的设计上下功夫。分层操作设计是在目标的指导下,融文路、教路与学路为一体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学生通过训练达到课时目标的中间环节。它能使学生不但理解了语言,而且在理解的过程中感知语言、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实实在在地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在语言训练的梯度上下功夫。所谓“梯度”,就是语言的训练必须有递进、有层次地进行。训练时,每一层次都应以前一层次为基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既符合了教材中的知识规律,又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如此有梯度的训练,推动学生感知深入,思维递进,情感升华,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实效性。
  对单元目标进行分解,使得“一课作基础,二课求提高,三课求运用”的教学策略不再是空中楼阁,从而既保证了单元目标的落实,又保证了它的整体性。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拓展与提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也就是说,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外阅读、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和假期活动三个部分,同时还必须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为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实行“四结合”的教学思路,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1.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编者在编排教材时虽然注意到多种文体相结合,但对于浩瀚如海的优秀文本来说,教材中的课文也只是沧海一粟。通过教材的学习,虽然可以给学生指点学习方法,但若以为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那无异于坐井观天。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一定量的与单元教学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具体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读物。课外读物应是针对单元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知识层次的,要选择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书籍。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以“民间故事”为主要内容编排的。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配合文本,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一读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西湖龙井的传说》等。
  (2)指导读法。在单元整体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方法上做到“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众所周知,“泛读”是积累,是让学生树立“学海无涯”的观念,从而拓宽阅读的视角。如在教学《草船借箭》后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水浒传》,这就属于泛读。而“精读”是提升,要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初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定能力。如在教学了巴金的《鸟的天堂》后,教师可推荐几篇有关巴金先生的优秀散文让学生进行精读品鉴,从而充分体悟与领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与阅读写作相结合
  读与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后,积累了语言,且由于一个单元中多是同类体裁的文章,为学生模仿、写作此类文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写作,可以综合运用单元中学到的语言现象与语言规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有利于促进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下几点:
  (1)在单元教学中,要竭尽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五年级上册《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達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通过学习,既学到了有关这一动物的知识,又掌握了如何写好动物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也按照这种方法来描写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由于学生写作热情非常高涨,习作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在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审题的能力。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要让学生理解课题为什么是“毁灭”,而不是“消灭”“磨灭”“灭亡”“消亡”等,并且告诉学生,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习作时,一定要把题目先审清楚,然后围绕“题眼”进行写作,这样才能围绕主题,突出中心。
  (3)在单元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朗读与分析的“密切配合”,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搭石》一文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进行了细致描写,更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搭石”这一景物的,体会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赞美了家乡人民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淳朴民风。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对文中的语言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练习写一写“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难忘的景物”之类的文章。这样安排,易于形成一个“理解得越深,吸收得越好,运用得越活”的良性循环局面。
  3.与班级活动相结合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思想教育与人文情感熏陶的目标,或感受人物精神的高尚、心灵的美好,或关心他人、热爱生活,其中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这些都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与揣摩获得的。而班级活动则能相对集中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教育、熏陶,如果将单元教学与班级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既能很好地避免班级活动的空洞说教,反过来又增强了语文中情感熏陶与教育的实效性。如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包含了一组关于“鲁迅”的文章,其中前两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则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这一单元的思想情感目标是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敬爱鲁迅。在教学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设计以“我心中的鲁迅”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话剧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与感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精神与优秀品质。
  为了让单元教学与班级活动的结合取得最大的效益,具体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活动的主题要努力与单元的思想情感目标相一致;二是形式要多样,力求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做到寓教于乐;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来提升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4.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活动组织、实地采访等能力,单元教学还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如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等文章,这一组文章以“理想与信念”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了这组课文后,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可组织学生采访一位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或人民公仆,通过采访了解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也可听家乡的长辈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革命故事,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描写革命先烈的红色电影;等等。这些课外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他人有用的人的崇高理想。
  在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外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一定要精心设计,使其与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如在教学了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文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到野外找秋天”的活动。二是引导学生对课外活动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要及时做好记录,为今后的写作积累最真实的原始资料。
  在教学中,单元教学需要与习作、课外阅读、班级活动、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并且后四者本身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广泛的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而一次又一次的练笔又促进了学生到课外去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底蕴。课外活动的开展为主题班级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由于是亲身感受,情真而意切,消除了很多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任伯年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教材在一些经典课文后别具匠心地设计了“资料袋”,其形式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展现,旨在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信息,对课文进行拓展补充,借以深化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些“资料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源信息,而应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研读教材时,不能忽视这些“资料袋”的作用,要将其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在拓展学生认知视野的基础上,实现对语文资源的二度开发。  一、巧妙导入,借助“
《搭船的鸟》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以儿童的身份,描写了在大自然中看到的景象,语言朴素、清新,充满了童真童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状物类文章来说,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描写对象的特点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这一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应把认识物象的特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层阅读,掌握状物类文本的基本表达方法,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下面就以《搭船的鸟》一
家长咨询  房老师您好,我是一名5周岁孩子的妈妈,我家孩子是一名善良、内向、爱哭的小女生。很让我焦急的是她的胆小、怯弱,在学校里如被小朋友欺负,她不会跟老师说,更不会回来和我们家长提起。如被我无意看到有伤,问她怎么回事,她只会默默流眼泪,半天说不出什么来。有时老师想与她聊聊,她只会躲(老师们都还是很喜欢她的)。但是小朋友做游戏、上课举手发言,她都还是很积极、开心的。烦请老师给我一些教养指导,如何帮
写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低年级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实践,现浅析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 造句训练,奠定写话基础  造句训练的好处有很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有利于学生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句子的规律、熟悉各种句式,为写话训练奠定基础。如用“急忙”造句,有学生这
【背景分析】  这是在2018年上半年“百人千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于学生而言,这节课他们最具价值的收获应当是什么?于观课教师而言,我要传递怎样的课程新理念?哪些困惑要和同仁切磋?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考虑的角度越多,辐射面便会越宽。用匠心送一节睿智的课是我当下的理想。  在名家名篇的教学上,帮助学生习得其中的写作手法,感受语言魅力,发现语言密码至關重要。《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以“亲
编者的话:  都说艺术是感性的,科学是理性的,可谁说艺术和科学又不可以相通呢?爱因斯坦热爱小提琴,达尔文喜欢赏画……如果没有科学与艺术的自如转换,不知道是否还有后来的爱因斯坦和达尔文。本期我们约请浙江省德清县骨干教师设计了一组游戏,试图打通艺术与科学游戏的通道,赋予艺术一些理性,科学一些感性,用全新的视角开启宝贝的另一番游戏天地,让你和宝贝快乐玩转科学、尽情享受艺术!  小班 光影组合 沈洁  影
当前,“先学后教”几乎成了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笔者百度搜索“先学”,竟出现了140万词条,在Google搜索出现了1.38亿词条,从这两个数据可见“先学”的热度。可是“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效果如何呢?这些问题很少有人思考。据调查,70%的教师认为“先学”是“预习课文”,读读生字,解解词语。87.6% 的学生认为“先学”是“读一读课文,记一记生字,画一画句子,想一想课后题” 。这样的“先学”是
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利用故事情节与环境的刻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人物在环境中表现的性格。人物、情节在文章中相辅相成,构成了民间故事的特色。本文以《九色鹿》一课教学为例,分析其中的故事情节,对比人物形象。  《九色鹿》是一篇感人的民间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对九色鹿发誓自己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调达在金钱面前
以“单元”组织教学的方式已成为当下许多教师教学采用的方式。这种组织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以“篇”“课时”为单位的固化、线性教学,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学习。作为教师,要对单元教学进行全盘考虑、整体设计。“整合”是实施单元教学的重要策略,它将语文知识学习、阅读方法掌握、思维能力训练及写作能力提高等进行有机整合,将课时学习目标、任务与单元学习目标有机整合,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的整体效能。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指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重复某一话语,有时是词语,有时是句子,有时是语段。在文章中运用反复的手法来表达,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有韵律美,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强化文本内容,传递情感。在教材中,经常会有一些“反复结构文本”内容的出现,它们具有句式相同、结构相似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些“反复结构文本”进行分析,并采取恰当的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