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科《陋室铭》教案设计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3、联系实际练习仿写。
  【教学重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简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仿作练习: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学生交流谈看法。
  (作者单位:136500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苏洵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学习苏轼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朗读与当堂背诵;体会苏轼被贬后的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名字不过是个符号,但是,父母为子女起名往往都寄寓了美好的希望。你知道你的名字的来历和深意吗?(请学生畅所欲言)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去寻访一千多年前的一位父亲,听一听他为他的两个儿子起名的故事。  二、引导
期刊
一、诵读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
期刊
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如: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里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各方面的生活都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家庭空间中学语文,到社会实践中学语文,与大自然接触学语文,变封闭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光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空间拓展延伸    《新课标》
期刊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概念,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得出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尽量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不断启发、培养学生由认识现象上升到形成概念的能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直
期刊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预习提示】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并不难懂,语句也不难读,历史故事也为学生喜闻乐见,预习时要能理解字词,熟练地读通课文,并考虑课后作业问题。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要重点用于概括人物特点和搞清联系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期刊
虽教无定法,但学习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教得好的老师和他本身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所谓的教学有方,即不断钻研怎样让学生“会学”。教师非常关注所教学生的学习,应当抓住这个根本,把更多精力放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不然会事倍功半。  教学生学习语文,除了做好常规教学外,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认真领会课文预习提示,把它当做理解课文的向导    很多学生学习新课中不注意课文前面预习提示的这部分内
期刊
词,犹如一江春水,耀着粼粼波光,淙淙地从五代一直流淌到现代。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跟着柳七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晏殊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跟着岳飞忧国忧民,去“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在词的春水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雨”,它像多情的词人带着我们流过一块一块熠熠生辉的芳香地,仿佛梦的活水把我们的心荡得暖暖的。  “笙歌散尽游人去,
期刊
【教学目标】学会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学会宽容,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如知兴替、明得失的“镜子”,它折射出人类
期刊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建造高楼大厦的有力保证,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没有高屋建瓴的建筑物。同样的道理,没有a、e、o和1、2、3的咿呀学语,就没有硕士和博士。所以说,小学是人才发展的摇篮。当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从母亲的襁褓里长大后,直到走进教室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的海洋,在他们前进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老师在他们的学习初期能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对将来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