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观大,见微知著

来源 :语文建设·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观察语文课堂的书。
  先说书的来历。我多年应专业期刊约稿,点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又连续多年担任“中语杯”“圣陶杯”等课堂教学观摩课评委会主任,既然担任了这个角色,就要作综述。这本书就是这么来的。
  再说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书。“敝帚自珍”之类的谦辞还真用不得,因为这里面含有青年教师的教学案例。这些青年教师或许不是名师,却有成为名师的潜质。有的当初不是名师,如今已有名气;有的正在“成名”的路上。这些案例价值何在?它留下了当时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可资借鉴,这是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将来真要研究当今的教学现状,与一般的著述相比,教学案例有其独特价值,因为它保留了直观的“真实”。
  下面说说怎么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一“一花一世界”。
  在整理书稿时,我的一个直觉就是:一花一世界。
  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孕育的菁华。它享受阳光,吸吮雨露,呼吸空气,栉风沐雨,绽放芳华。清晨时分,当你驻足一朵鲜花之前,心中会泛起一丝涟漪,感受到昨夜的微风、晨曦中的朝露。观摩青年教师的课常常给人这样的感受。那些有幸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观摩课的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成长过程、学识修养、创造才华,凝结为一节课,努力把最好的姿态呈现在讲台上。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他们内在的世界,进而窥见语文的世界。
  每一朵花都是不同的,有独特的色彩、光泽、形态;有独特的风韵,或绰约或飘逸;有独特的气质,或朴素或华丽;有自己的花期,或含苞或吐蕊或绽放。从一朵花中,你可以嗅出那块地域泥土的气息,感受到那个季节的物候,甚至会想象到风中飘落的那颗种子,原本就和别的种子不一样。从一堂课中,你会欣赏到独辟蹊径的教学设计、耳目一新的课程资源、气场迥异的教学氛围、神采各异的话语方式。总之,你会感受到教师的个性风格,甚至会察觉到他所来自的那个地区的文化印记。你会欣赏那个与众不同的教师。其实,这也正是那些青年教师的追求。
  一个是有花的世界,—个是无花的世界,世界因花而不同——这是花的价值;一个是有我的世界,一个是无我的世界,世界因我而不同——这是“我”的价值。土豪客厅,挂幅牡丹,大红大绿,浓墨重彩,寄寓荣华富贵;文人案头,供株兰花,引为知己,以之自况,标榜超脱尘世。其实,都是世俗见识。对于大自然来说,花无贵无贱,每一种花都是不可替代的。在东北的林海雪原中,每当冰雪消融的季节,就有一种草本的金黄色小花,顶破冰凌,傲雪绽放。待冰雪融化后,它的花期就结束了。它的名字叫“冰凌花”。稍晚的花期属于木本的金达莱(朝鲜语,高山杜鹃),分布在雪山阳坡,一簇簇粉红,迎风招展。寒霜降临,百花凋零,硕大瑰丽的大丽菊担当起花期的守望者。而生命力最强、花期最长的,当属扫帚梅。扫帚梅有个好听的学名——“波斯菊”,它的种子具有自播能力,常常被播撒在公路边上,五六月开花,直到霜降,色彩缤纷,随风摇曳,紧傍公路,像一条彩色飘带延伸到天边。它像蒿草一样保护了路基,又消解了司机的视觉疲劳。从花的世界中,可以得到课堂教学的一些启示:你应该借鉴别人,却无须模仿,不必设立偶像,尤其不要模仿偶像的举手投足。你不是为了模仿别人才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必要长成别人的样子,即使那个人头顶名师或名家的光环。教育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不必羡慕别人的花期,你有自己成长的土壤和季节。你的学养,你的阅历,你的付出,使你成为自己。弱小的冰凌花成为春天的信使,是因为它的脚下是冰雪。
  从一朵花窥见整个世界,从一片叶子感知一株菩提:以小观大,见微知著。其实“花”和“叶”的启示远不止这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源于佛典。据《梵网经》记载: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又《华严经》载:“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叶一菩提”与“一叶一如来”语义相通。何谓“菩提”,何谓“如来”?“菩提”为梵语,意为觉悟、智慧,指如梦初醒,大彻大悟。“如来”是佛的德号之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说的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时时得道,处处成佛。
  以佛学智慧观照教学和教师成长会别有一种见识。方法固然重要,但方法是探究真理的门径而不是真理本身。不要把某种教学法奉为圭臬,最终还是要在学识和思考上下功夫。急功近利使不得,否则,上轿现扎耳朵眼儿,临阵磨枪,手忙脚乱,捉襟见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实践都要思考,探究真谛,否则何以修炼悟性?读书,实践,思考,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諸法无相,万法自如。如此,逐渐接近教学的“真如”境界。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从教学时间来看占语文教学总量的70%左右。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抓住两个环节:预设、生成    1.预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要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
高考作文命题的改进与变化,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作文教学与考查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二是新的课标理念的落实。  先说存在的问题。一言以蔽之,中学作文教学脱离了写作的本旨或原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特点,脱离了“真实的语用情境”中的语文素养属性,将中学生写作的功能更多依附于“文章”和“文学”写作,在命题或任务设计上倾向于让学生表达形而上且文艺化的哲学、人生的感悟,所谓人生说教和大道理泛滥。学生的作文
一、中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内容    《爱迪生救妈妈》是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它讲述了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他的妈妈病了,病情十分严重,必须马上进行切除阑尾炎手术,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多亏小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把昏暗的灯光反射、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读完全文,一个聪明可爱、有孝心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  《信》是日本光村图书出版
观察本是一种享受 观察力的缺失使我对我们的孩子心生一种怜悯,因为我们大多数成年人其实已经丧失了观察的心思,我们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我们没有看到花是怎样开的,也没有看到春季小草发芽究竟是鹅黄色的还是嫩绿色的,大多数人全都丧失了这种细细地体验观察生活的心思和情绪。从唐诗宋词中人们看到,那些美好的关于季节的诗词都是观察的结果。比如说“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比如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等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尤其在近现代给世界以及中国带来過巨大影响的国家,俄罗斯是每一个历史或文学的爱好者、学习者与研究者不得不去了解的国度。诚然,当下国内的文化市场上,对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文学进行研究的著作远远不及展现欧美文学和文化的读物那般多,但也不乏系统而深刻的优秀之作。M·P·泽齐娜等著的《俄罗斯文化史》,就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俄罗斯文化史研究专著。  作者把全书的十八章内容划分成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自主选择作文话题,展开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尽情舒展自己的个性,体现教育的人文性。    [情景回放]  “铃、铃……”上课预备铃刚刚响过,我就捧着教科书和一叠作文本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常听老师们反映: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识字量大增,以二年级上册为例,学生平均每天要学习13个以上的汉字,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完成得很困难;低年级课文篇幅较长,既要识字又要阅读,常常顾此失彼,不能相互兼顾。的确,识字与阅读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如何用好人教版实验教材,提高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思想上认识偏颇  首先教
农村学生习作素材匮乏,常导致作文教学难以顺利进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笔者初步探索出山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即起来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以“欣赏、积累、运用”为桥梁,把教材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引领孩子们感受教材中丰富精美语言的同时,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书写生活。  下面以《中彩那天》片断教学实录为例,浅谈自己的初步做法:    一、在语言环境和生活情境中欣赏优美的词语    师:在上两节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还不太明确,好动而富于好奇心,注意力难以稳定、持久,侧重形象思维。因此,兴趣是构成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儿童是否有学习兴趣,往往取决于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是否有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和写作的总目标分别是这样表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革命文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在百年来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套语文教材,都以引导学生体认与发扬革命传统作为教学的突出任务之一,以弘扬革命信念、反映革命历程、表现革命英雄人物奋斗事迹和精神品质的优秀作品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革命传统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