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孟超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zh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超,你到哪里去了呢!
  四十年前,咱们五人同在桂林编一个小小的杂文刊物:《野草》。其实是刚露头角的秦似挂帅,他每升帐,除了前面还有两名大将之外,轮到你我“起霸”,咱俩做完规定的功架,把手一拱:“俺(假定秦似是诸葛武侯的话)——龙骧将军关兴”,“俺——虎贲将军张苞。”其威风不下于包大人的王朝、马汉。然后大家一齐说:“各位将军请了!丞相升帐,你我两厢伺候!”虽不必真这样做,只在想象里闪过一下,不也很有趣么?何况秦似一“升帐”,好事就来了,他把提包往广东酒家或老正兴的餐桌上一搁,大家坐下来点了菜,一面喝酒,一面听他编这一期《野草》的经过的报告,有问题就讨论,有特殊文章就传观。但最可人意的是老正兴的煎糟鱼和咸菜炒百叶,至今未忘。真不枉起了一回霸。
  孟超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穷。他有一个夫人、两个女儿,也许还有别的,但这已经够了。四口之家,不知有什么固定收入,要是没有,他一定是穷的。常听说孟超家里断炊了,也不知谁挽了他一把,这些我都未参与。虽说我比孟超是从地上滚到芦席上,高了一蔑片儿,不,我比他好得多。对孟超来说,我关心他很差。
  第二,他瘦。那时似乎没有更瘦的人了,可是精神抖擞,一天这里那里跑,不停,也不知跑什么。“孟超,你的精神真好!”“精神不死,哈哈,精神不死!”
  第三,他好说话,无论何时碰见他,他一定是在说话,以压倒别人的气势在说话。东胜神洲,南赡部洲,宇宙之大,苍蝇之微,说得眉飞色舞,口沫四溅。刚一停声,就不知他到哪里去了,他还得到处去跑呵!
  第四,不说也知道,他会写文章。他的会写文章和别人似有不同。即,他几乎什么时候都不要写文章,也没有文章可写,得不写时就不写。他的文章都是人要出来的。人们常说文章是逼出来的,他不必逼。老孟,给我们写篇文章吧,三千字。什么题目,哪天几点钟要。一定准时交卷,其他条件八九不离十!这一点他和我不同。我怕出题,怕应考。他不怕,他似乎天天在拍胸:“你们出题目吧,要考尽管考吧!我是来专门应考的!”于是只要手里有管笔,笔下有张纸,屁股下面有张凳子,他的文章就来了!不来怎么办呢,在抗日战争期间,四、五口人要饭吃,在我们这些所谓文化人,不是小事呵!孟超,说句对亡友不敬的话,孟超似乎不相信世上有什么东西,须要坐两三年来研究的,顶多两三个晚上!但是谁不是如此!所谓文化城里的我们这些文化人又谁是真有什么文化的!我看,五个《野草》编辑中,云彬读书最多。但他写的文章最少。我有时写了文章怕给他看,怕已有人说过,怕他心里想,这种陈词滥调,不是瞎胡闹么?可见有学问也有它的短处。孟超会写文章,谁知道呢,谁知几十年之后,全国解放多少年后,大家有饭吃了以后,竟以会写文章而死!
  解放后,很久没有见到孟超,也忘记了他在哪里工作。不知哪一年(总是反右之前)忽然在王府井碰着他了,他一定要拉我去喝咖啡。喝时,他说:“应该有个象《野草》那样的刊物”,说得头头是道。我以为他太天真,《野草》的时代过去了,搞得不好,还会讨一场没趣的。我们相约各向有关领导方面去摸底,摸的结果,大家明白,并未出现什么《野草》或家草似的杂文刊物。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忽然听说孟超写了一个了不起的剧本《李慧娘》,非常卖座,我正在高兴,坐在家里等他送票来,谁知风向一转,他是写鬼戏者,借古喻今者,不知还是什么者,他要扯碎原稿也来不及,说不是他写的也不行了,转来转去,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说是他——谁信,又谁能不信,又岂只孟超一人——,说是他,因为写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剧本《李慧娘》而辗转死了!我的朋友孟超,我岂不知,他知道什么李慧娘?知道什么词曲?不过积习难除:“老孟,替我们写个剧本《李慧娘》吧!”多少字,几天要!于是回家坐了三夜凳子,动笔写起来!谁知这回——又谁不知这回……
  听说三联书店准备出版孟超的《水泊梁山英雄谱》二十九篇,这部陈稿是孟超于解放时出版的一本小书,他的《李慧娘》,有人说是“借古喻今”,我以为这本小书倒真是借古喻今的。这书歌颂水泊梁山,其实是歌颂延安,以梁山喻延安,抗战期间蒋区写杂文的人,常用此法。所以此稿,久不能卖出,也没有书店敢出版。这书有些很好很有远见的议论,例如:解放后人说宋江是什么派,孟超早把它写入关于宋江的议论中了。这书以白日鼠白胜居第三名,主要的恐是因白胜是《水浒》中第一个造成某些人的“倒也、倒也!”借以向蒋朝说:“你们倒也倒也!”这书还有很有意义的取舍,如有扈三娘没王矮虎,有孙二娘没张青,有石秀没杨雄,有三阮没二张(横、顺)。名次也很奇特,白胜第三,远在鲁达、林冲、杨志等人之前,而以武松为殿。以武居末,恐是反金圣叹的,书中反金很多。金圣叹从封建伦理道德尊武松为“天人”,孟超从反封建观点视之为土芥。《金毛犬段景住,险道神郁保四》同赞:“山寨之起码角色,亦不可少之人物欤?”随手一挥,便成卓见。真的,不有人起霸,谁还升帐呢?既有人升帐总要人起霸的!孟超往矣,秦似下次来京,见此相与一笑,不亦乐乎!
  
  一九八四年四月四日北京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认真接受西方的道德和理性传统的人,敢于对弗洛伊德所说的话投以坚决、果敢的一瞥,那的确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经验。被迫接受这些伟大思想的黑暗面,确实是对人的一种侮辱……,去体验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如人类第二次分尝禁果。”    ——罗曼·欧·布朗    弗洛伊德这位旋风式的人物,早在五十年前就已席卷了整个西方思想界,把他与哥白尼、达尔文相提并举并非言过其实。实际上,一九三八年弗洛伊德就已接过了英国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在编纂袁宏道、选录《行素园存稿引》时,在“嘉隆以来,所为名工哲匠者,余皆诵其诗,读其书,而未有深好也。古者如膺,才者如莽,奇者如吃,模拟之所至,亦各自以为极,而求之质无有也”(156页)之后,割去与此文意相联的短短几句话:  最后乃得定之方先生集读之,三    复叹曰:质在是矣。有长庆之实,无其俗;有濂、洛之理,无其腐。百世而后,岿然独传者,非
近些年来,西方读书界对佛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出版界因而翻译并出版了不少佛教的专著和经典,而且为了适应一般读者的需要,还编写出许多通俗易懂的读物,爱德华·康兹撰写的《佛教简史》就是其中之一。从书后的广告上看,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公司,还出版了好几本类似的读物,例如:《佛教:信条和方法》,《佛教的生活方式》,《佛教的行为方式》,《佛教禅宗》,《佛陀传》等等。在《佛教禅宗》的出版介绍里,似乎可以看出一些西方
基里尔接受视频采访。  卡罗杰耶夫·基里尔·尤里耶维奇是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白工业园)的第一副总经理,也是白俄罗斯的“中国通”。2020年4月22日,基里爾代表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向白俄罗斯卫生部捐赠智能测温机器人。  中白工业园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共同推动建立,是中白两国互惠共赢的结晶。它毗邻明斯克国际机场,从柏林到莫斯科的国际公路横穿其中,是中欧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唐宋八大家的故事》一书,柳宗元一章“柳侯公园”一节里两处有误:  其一是把柳宗元在柳州写的一首《种木槲花》诗中的木槲花,说成“就是桂花”。实际上木槲是一种草,可作药,状如石斛。在《本草纲目》石斛一则中有介绍,旧《辞源》对木槲也有简介,柳宗元在他的另一首诗中也提到木槲花(见中华书局的《柳宗元集》第四册1118页),书中的注释是:木槲花,南方所有,多生于古树朽壤中。 
当历史的常规的发展形态,主要地由内在结构变异而突破改变之时,历史科学往往会被格外地关注。这也是自“五四”以来新历史剧、历史小说,始终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看作是历史科学对文学的“侵入”,也可理解为文学向历史科学借得力量、借得观照、借古鉴今,“借得古人的骸骨,吹嘘现实的生命。”  而批评理论似乎对这样一种现象关注得较少。读罢高国平的研究专著《献给现实的蟠桃》,觉得其正是在这一方面作出了有价值的
张洁同志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脱稿于一九八一年四月。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如此迅速而真实地反映生活,不仅显示了作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驾驭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本领和艺术创造的才华;更表现了在那个充满“蝉蜕时期的痛苦”的“困难的过渡时代”,作为新时期文学创业者的艺术家的勇气。小说虽屡经修改,去芜存菁,日臻完善,但读了一九八四年七月出版的第四次修订本之后,觉得就其基本精神而言,是未改初度、未易初衷的。以张洁
《读书》今年第一期、第五期上发表了杨树彬、姚永铭二同志关于“刑天舞干戚”的讨论文章,当以姚同志的说法见长。然姚同志一定要说“舞干戚”者为“刑天”,则又未免失之于泥。  我们认为“无千岁”确为“舞干戚”形近而误,而“刑天”作“形天”则未尝不可(虽然它们也形近),盖“刑天”与“形夭”为同神而异名也。清毕沅《山海经注》云:“旧本俱作‘形夭’,按唐《等慈寺碑》正作‘形夭’。依义夭长于天,始知陶诗‘形夭无千
多克托罗三十年代初生于纽约,今年是五十四岁,属于在美国成长的第二代犹太知识分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表过几本受人注目的小说,因而获得一定的声誉,被认为是美国第二代犹太作家的后起之秀。他在一九七一年写成的《丹尼尔之书》曾被提名全国最佳书籍奖,《爵士乐师拉格泰姆》则获全国书评界奖;最近又发表了一部主题严肃的小说集《诗人的生活》,包括六个短篇和一个同名的中篇小说。  这部集子里的六个短篇乍看似乎各不相干
“走向世界”,这恐怕是最能激发中国人历史联想的主题之一了。不仅因为它明确暗示着“五四”和“新时期”这两个光明的历史瞬间,还因为它同时触动着我们民族的耻辱心和噩梦样的记忆,更何况,它和人们对未来的愿望也紧紧缠绕在一起。  在这种复杂的联想里,《走向世界文学》虽然仅仅是一本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关系的学术著作,同时却又势必在广义上被看作一种“选择”、一种“行为”。同近年来出现的许多书籍一样,作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