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表扬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安全初探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vbklv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安全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人健康、优秀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指引下,通过有效的表扬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从而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安全素质。在利用表扬促进学生心理安全时,应注意:要具体,切忌空话套话;要形式多样,切忌程式化;要真心实意,切忌虚情假意;要及时,且要形成长效强化机制。
  〔关键词〕表扬;高中学生;心理安全;以爱施教;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2-0011-04
  
  “环境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链式内容,环境可能成就心理,心理进而支配行为。实践中,人们往往将目光投向环境安全和行为安全这些显性方面,对学生心理安全关注相对较少。而从安全工作的实践来看,正是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学校安全的最重要因素。
  
  一、目前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安全的现状
  
  为了了解目前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安全的现状以及是否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安全问题,我校对高一、高三6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随机整体抽样问卷抽查,共发放问卷437份,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19%。本次问卷采用《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I问卷,马斯洛,1945)。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具有严重的不安全感的学生高达22.12%;存在严重的心理不安全感的男生稍高于女生(23.64%,20.41%;P<0.05);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23.83%,19.89%;P<0.05);理科学生远远高于文科学生(28.88%,8.63%;P<0.01);高一学生略高于高三学生(22.41%,20.37%;P<0.05),这与已有相关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发现的约20%的中学生有心理障碍数据相符[1]。在中国3.4亿儿童青少年中,有近15%的孩子正经受心理煎熬,中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达到21.6%至32.0%[2]。同时有学者调查发现:“70.6%的中学生在学校里总是感到心理很紧张,70.2%的中学生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61.9%的中学生有时感到脑子里是一片空白,56.7%的中学生曾经想到过自杀等” [3]。以上数据表明,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安全现状很不容乐观,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安全的构建刻不容缓。
  
  二、通过表扬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理论思考
  
  所谓心理安全,指的是人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景况持有的一种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应对性心理机制,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自由的感觉,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意义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4]。面对安全景况,如其所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应对心理机制,则其外显行为是和谐友善的;反之,其外显行为则会表现成为一种安全事故。学生得到恰当好处的表扬,能促使其在心灵深处对所处环境作出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形成一种内在的积极应对心理机制。
  心理安全是人心理健康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低层次的安全需要。马斯洛认为,除了空气、水、食物和性等一些基本的生理需要外,人还有很多更高层次的需要,依次为: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第二层次的需要就出现了。个体变得越来越对寻求环境的安全、稳定和保障感兴趣,可能产生了发展某种结构、秩序和某种限制的需要。个体变得忧虑起来,不是与饥渴这样一些需求有关,而是和他的恐惧和焦虑有关。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5]。人,要取得较高的发展或成功,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必须要促使其低层次需要的基本满足,获得基本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等需要。因此,促进学生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样应该遵循需要层次理论,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的提升、发展和完善。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表扬和鼓励,正是促进学生安全需要的满足、感受到来自他人真挚的爱、获得尊重的重要途径,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需要。通过表扬能够满足学生的低层次需要,进而实现学生高层次需要的不断满足,最终让学生在充满心理安全的境况下实现发展和成功。表扬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获得自尊自信,实现心理安全,不断获得人生发展。
  要做到恰当好处地给予学生表扬,就应该去挖掘和吸取积极心理学思想,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学生的许多心理现象和行为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学生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坚信学生内在积蓄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学生知道如何求得不断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学生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学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其自身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使生命最佳状态得以丰富和发展,从而塑造学生充满乐观、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教育必须从原来过分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强调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不仅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最重要途径,更是教育本身所应追求的价值核心。
  因此,心理安全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人健康、优秀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不断满足高级需要的基础,只有心理安全了,人才能够真正地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成功。而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心理安全,就必须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通过恰当、合适、有效的表扬,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等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无限潜力。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必须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师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当教师对学生加以恰当的表扬后,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尊重的需要得以满足,其心态必定更加积极,自身潜能也得到发挥,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心理安全才能得到极大的促进。在积极心理学思想指引下对学生进行表扬是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非常途径,是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的。
  
  三、利用表扬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几点注意
  
  1.表扬要具体,切忌空话套话
  现代的学生是在信息化日益普及和发达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了众多的现代化信息,作为高中生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很多大道理都能侃侃而谈。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过程中,应注意表扬的具体化,否则很难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甚至导致学生的轻视和不屑。
  高中伊始,我很快发现我授课班级的学生最怕写英语作文。每次一听说写作文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就愁眉苦脸,心情沮丧,似有上刀山下火海之痛苦。面对这种情况,我找来部分学生座谈,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了解到造成学生对写英语作文恐惧的显性原因是单词不会写,句子不会表达,怕写得不好而丢人现眼,但背后的隐形原因在于基础差,信心缺失,应对性心理安全系数低。针对这一现象我尝试采用表扬的方式来调整。最初我在写得较好的学生的作文后写上Good(好)、Excellent(非常优秀)、Perfect(完美)等表扬性语言,这使得学生们感到兴奋。但没过多久,我发现学生对我的表扬似乎又无动于衷了,刚激起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似乎又消失了。这让我很是茫然,难道表扬还错了吗?我找来我的英语科代表,她悄悄告诉我说:“你的评语太简单,太笼统且好像对多数同学都是一样的,已经公式化了。”她的话让我如梦初醒,自那以来我都会根据每个人的作文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语,如“你的作文要点齐全,扣题紧密”“本文语言流畅,用词高级,句式灵活”“本文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你的小作文蕴含着生活的大道理,折射出人生酸甜苦辣与世间百态”……
  表扬时,如果给学生一个单纯的评价“好、完美”是不够的,甚至个别学生开始并不认识“Excellent”这样的单词,去查辞典后知道是“非常优秀”,也许在第一次可以给学生带来稍许的兴奋。但是难以持久,经常得到这样的表扬学生就会变得麻木,感受到空洞,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非常优秀”,达不到通过表扬激发学生自信、自尊,获得心理安全的目的,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不是认为自己优秀,只是在安慰自己,在哄自己”;甚至个别学生反而会认为自己并不优秀、也不完美,老师却这样说,老师根本就不是真心的,根本就没有认真看我的作文,这样就可能适得其反。通过表扬的具体化,让学生每一次都期盼着读到我为他们写下的具体评语,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在什么方面做得好,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具体的好的方面,另一方面学生为了获得更多具体的好评,会努力去寻求其他方面的“闪光点”,真正达到促进学生自信、不断向上发展的目的。他们感受到了写作文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不再恐惧而消极应付,享受着写作文读评语的乐趣。其内心的自信被激发,潜能得到挖掘,对外界的心理评价会更加积极,做事的过程中就会及时地排开戒备心,有一种安全、自由的感觉,实现其与自身和他人的全面积极和谐,心理安全机制会逐渐增强,心理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终能够促进其心理安全。
  2.表扬要形式多样,切忌程式化
  表扬的行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者是一个眼神;也可以是直接的、间接的。口头表扬最简单也最常见,但不同的学生对表扬形式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要求,因此形式要多样化,但切忌程式化,否则表扬可能被误认为阿谀、假话、空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次善意的充满激励的眼神也能表达对学生真诚的表扬,与学生四目以对时发自内心真挚赞赏的眼神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对个别走神、甚至违纪学生是一种有效、及时、善意的鞭策,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信任。点头微笑,或对学生竖起大拇指,做一个OK或V(胜利、成功)的手势;或给学生写一张表扬激励的小纸条塞到他(她)手上并故弄玄虚地要他们什么时候再看。表扬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在其他老师、学生面前表扬某同学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让听者去告知被表扬的同学,如在A同学的本子上写下“去参考你的同桌(B同学)的书写、格式!”这种间接表扬了B同学的书写、格式等优点的形式是有巨大功效的,B同学会真实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表扬,会进一步地努力,以便给他人做出成更好的榜样;A同学也会表达出对同桌B同学的赞赏,同时A同学也将得到老师积极正向的指引,让其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好,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自己怎么做才会更好,实现自身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这种间接的表扬形式,让被表扬学生不仅感受到来自表扬者的赞赏,还能感受到来自其他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肯定,表扬的功效就会得到有效的强化和恰到好处的有机扩散。
  多样化的表扬形式都会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被表扬人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欣赏,知道了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获得了尊重,体验了幸福,从而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处。让学生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获得了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积极良性应对机制,实现其与自身、他人、社会和意义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以此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
  3.表扬要真心实意,切忌虚情假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只愿意认知于己有利的事实的倾向,即认知的防卫心理。在潜意识中,都有把事情朝向自己好的方面看的倾向,就要善于表现真诚的赞扬和欣赏。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过百万的管理人员叫史考伯,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记者曾问他:“你的老板为什么愿意一年付你超过100万的薪金,你到底有什么本事?”史考伯回答:“我对钢铁懂得并不多,我的最大本事是我能使员工鼓舞起来。而鼓舞员工的最好方法就是表现出真诚的赞赏和鼓励。”真诚的表扬是激发学生内在自尊、自信的必然,是对学生行为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承诺。现代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也必须去赏识我们的学生,但实际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老师还没弄清学生究竟在什么地方值得表扬,却动不动就对学生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力最丰富”“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聪明的学生”等,这种语言已成为老师们的“口头禅”。
  如果表扬沦为这样一种并非发自内心的虚假形式,沦为一种“廉价的、毫无意义的”废话,表扬的功效将大打折扣。这种形式的表扬一方面可能促使学生滋长骄傲情绪,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可能让学生觉得老师虚伪,进而产生对老师的反感与排斥,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这不仅不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还可能激化学生的戒备心,不能实现全方面的和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欢迎老师真诚的表扬,但当表扬的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而只表扬某一个人时,学生觉得这种表扬不真诚,易激起反感,学生心理安全的构建和促进就无从谈起。
  4.表扬要及时,且要形成长效强化机制
  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闪光点,就要趁热打铁,及时予以表扬。等到学生的进取心冷却了,上进心消失殆尽了,再表扬就没有任何价值。同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成绩的取得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学生的进步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要不断鼓励、表扬,使学生源源不断地体验到成功、喜悦,从而自信心逐步增强,不断挑战自我,向着更高目标迈进,教师的表扬要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加油站”。
  对学生的表扬一定要及时,且不断强化,用敏锐的心灵和眼光去捕捉学生可能瞬间即逝的闪光点,不吝啬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真诚的表扬。表扬的功效也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持续强化和升华,善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对学生报以最大的信心和信任,相信学生的潜能。其实,学生的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学生的问题得以改善,获得和保持好的积极发展态势同样是一个过程,教师应该及时地去发现,去鼓励、去表扬,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强化,缺点和不足得以逐步消退和消失。要做到这一切,需要学生的心理安全,同时做好了这一些方面又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制约,又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人人都喜欢受到表扬,学生更是如此。表扬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更是融合师生情感的重要一环。老师越表扬学生,学生越信赖老师、亲近老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等积极心理品质,从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一种内在的积极应对心理机制,实现师生和谐发展。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老师们一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恰到好处地表扬学生,通过表扬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稿件编号:)
  注:本文为傅军同志主持的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六届基础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下学生心理安全构建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XHKT09A08)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之子课题:《社会转型期构建中学生心理安全的行动研究》(子课题批准号ZT01—12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卢尧,罗平等. 三峡库区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安全感调查与分析[J].校园心理,2010(4):222~223.
  [2] 何晓鹏. 中国青少年心理状况严重:3000青少年找不到快乐[J]. 中国新闻周刊,2005 (3).
  [3] 佐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察[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4):53~58.
  [4] 傅军.高中生心理安全隐患的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58~61,63.
  [5] 阿瑟. S. 雷伯. 心理学词典[M] . 李伯黍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765.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巫山,404700; 重庆市巫山县秀峰初级中学,巫山, 404700;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充,637002)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社交恐惧;认知疗法;森田疗法    朗诵大赛中的另类选手    那天下午,受学工部的邀请我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赛诗会,原本以为是去学习和鉴赏的,但到了那里才知道不只是单纯地欣赏,而是要给这次大赛做评委。以我这等文采本做不来什么评委,不过学工部的想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请个心理老师参与评选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既然是主办方的盛情邀请,我也乐得静静欣赏。说实话,虽然他们才是
期刊
〔关键词〕高中生;自我成长;团体辅导  【团体名称】个人自我成长小组  【辅导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团体目标】促进高中生在自我、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全面成长,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结构】闭合式小组  【活动过程】  一、理论依据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在学习动力、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高中一年级是学生高中生活的开始,面对很多新的挑战,
期刊
〔关键词〕心理咨询;兼职心理老师;阅读;成长   曾经生命因为种种压力在一天天失去光泽,失意、彷徨偶也爬上心头,那时心灵就像长了野草,风雨荒原中摇曳的身影不时让我迷惘,常常把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幸福、快乐一扫而光。身体也越来越差,不时被病痛纠缠。我试图寻找一种方式来实现突围,重新找回力量。在生命之路走了30多个春秋,职业生涯进行了近十载之后,我又开始了关于人生定位的思考,多年前买的一本书——《心
期刊
〔摘要〕混合式培训结合了传统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的优势,有利于培训实效性的提高。本文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项目”为例具体阐述了混合式培训的构建与实施,并对培训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混合式培训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其他培训项目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培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期刊
〔关键词〕教师;心理成长;读后感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在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上,教师是永难忘记的耕耘者。教师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教师常常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光辉的名字,被人们赋予像大海一样辽阔、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我们在赞扬教师、依赖教师的同时,常常会忽略教师自身的需求。“真的种子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触发作者本人由中学生物教师转型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两个“关键事件”的记叙与分析,印证了叶澜教授关于“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作者结合自身的专业成长体验,从教师个体角度,探析寻求“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应当关注与把握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学校心理辅导;关键事件;“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专业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初、中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主体效能与职业倦怠之间的较高相关,通过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参与度,进而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效能感、职业幸福感,将有效地遏制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群体间的扩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体性;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
期刊
〔摘要〕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近年来引人关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学生因素诱发教师职业倦怠为例,深入探讨从心理技术层面干预教师职业倦怠。即从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入手,帮助教师建构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或积极的情绪反应,使教师体验到工作与努力的成效,增强职业幸福感,消除或缓解职业倦怠。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因素;心理技术
期刊
〔关键词〕学习困难;儿童;非智力因素  【设计理念】  学习困难儿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缺乏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第二层次是学业不振,这类儿童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由于对学习的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不好。以上两种学习困难儿童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第三层次学习障碍儿童属于智力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针对前两层次儿童缺乏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差等由于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学习
期刊
〔关键词〕倾听;解释;重构    “你小子太没骨气了!”这样满含怨气的话语不断地从爸爸妈妈的嘴里冒出,而句中提到的那个小子——七岁多的阿杰没精打采地歪坐在父母的中间。时不时,他发出一声叹息,或是略略挪动他胖胖的身躯。阿杰的到来是经校长转介的。原因是家长不堪忍受孩子总是在学校被同伴欺负。  我在咨询室里静静地等候着阿杰及家人。母亲如约而至,告知其父会晚到一会儿。刚刚坐定,母亲开始有些焦虑地谈起了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