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情愫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本书没有孤立地写毛泽东,而是坚持将毛泽东放在一个群体里进行比较研究,将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既很好地揭示了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建树,又很好地揭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群流并进”的生动局面。唐振南同志长期在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这块园地上耕耘,付出的汗水很多,收获也很多。《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是他的一部新著。
  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时期,毛泽东正值青年时代。青年时代对一个人的人生事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毛泽东,同他拥有这样一个青年时代是密不可分的。他从一名青年学生投身五四运动,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到参加建党;再到独当一面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嬗变,也完成了他的青春华章。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也可以说是毛泽东选择了自己的历史。他是师范生,本可以像当时不少人一样,走“教育救国”的路,但却选择了革命救国的路;他本可以同他的新民学会的一些会友一起赴欧留学,喝喝洋墨水,但却选择留在国内做更实际的革命工作:他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大员,本可以跻身于上流社会,但却选择去搞农民运动,与泥腿子为伍;大革命失败后,他本可以到党中央工作,到上海住高楼大厦,但却选择上山下湖,结交“绿林好汉”。
  这本书很好地表现了上面讲的这些,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系统、全面地记叙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革命活动,清晰勾勒了青年毛泽东独特的人生道路,多方面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情愫,为今天的人们更好地了解青年毛泽东提供了一部信史、信书,也为今天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宝贵的青春启示录和人生启示录。
  这本书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其学术价值在于,在系统、全面地记叙毛泽东革命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地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独到思考和探索,深入地梳理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思想脉络,深入地阐释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正确思想、观点和论断及其形成发展过程。
  毛泽东这一时期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也正是他走向成熟的过程。从五四时期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的大探索时期。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个先后提了出来。其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或者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或者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而只能靠中国的革命者在实践中探索。毛泽东17岁才走出乡关,与同时代一些著名的革命者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要晚一些。但他具有更执著、更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更执著、更彻底的求是精神,这使得他很快超越了同时代很多先进人物而走到时代的前列,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前人和同时代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样,当一些同时代的同样曾经是出类拔萃的人物,由于多种原因徘徊不前甚至误入迷途的时候,他却一步步走向更加成熟。
  这本书很好地表现了上面讲的这些,并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在酝酿、组织武装斗争中,毛泽东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并指出,这集中反映在他正确地解决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两个关系问题上。这是很有见地的,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这两个关系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多个基本问题中。正确认识了这两个关系,就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中国革命的其他基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书中聚焦这两个关系问题,对毛泽东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观点作了透彻的阐释和分析。把握了毛泽东在这两个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就把握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脉络和他对中国革命主要的思想理论贡献。这本书给人们的新的历史认知和学术启示,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本书没有孤立地写毛泽东,而是坚持将毛泽东放在一个群体里进行比较研究,将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既很好地揭示了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建树,又很好地揭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群流并进”(瞿秋白语)的生动局面。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形成后来人们所认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但是客观上是有一个领导群体存在的。这个群体的人,面对着过去从未干过的革命,都在思考。对有的问题,你可能考虑得早一点,认识得早一点或者更深入一点:他可能考虑得晚一点,认识得晚一点或者不那么深入。但是,晚考虑、晚认识的人后来可能又超越早考虑、早认识的人。这个群体就是这样在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甚至相互砥砺中共同提高的。在这个群体中,毛泽东绝不是对任何问题都是思考得最早、认识得最早的人,但是,他却是对许多重大问题认识得最彻底者,他是这个群体正确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对中国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最全面、最科学的理论总结和理论概括者。因此,毛泽东才成为了毛泽东。
  这本书勾勒了一个思想者的群体形象。这对于今天这个思想的时代的读者,无疑是一种激励和启迪。
其他文献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任弼时同志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铸造这一活的灵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果说,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部跨越时代的进行曲,那么,弼时同志至少参与谱写了合群、靠群、为群这三首和谐的乐章。  第一乐章叫“合群”——弼时同志以宽广的胸襟和真挚的情怀,回答了“融入谁”的问题。  常识告诉人们: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江大海才不会干涸。毛主席说:“我们共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奇迹式增长,从一个人均GDP不及非洲国家平均数1/3的贫穷落后国家,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但是,国内有不少人只看到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必然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对我国的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  在巨大成绩面前出现上述认识的反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缺乏能够解释我国社会经济现象的自主理论创新有关。国内有
期刊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追随者”“同行者”到“领跑者”,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诸多纪录,成为中国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代表轮轨上中国制造的“国家形象”,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面自主创新之路。  “三个一流”领跑世界  中车株机公司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与开放包容
期刊
关于改革的话题,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大会讲、小会讲,逢会必讲;反复讲、经常讲,每天都讲。为什么要这样不厌其烦地讲呢?就是急,就是担心,也就是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感。急的是很多问题已等不起、拖不得了,容不得半点犹疑、丝毫懈怠;担心的是思想认识一旦出现模糊甚至偏差,我们就会上负中央重托、下负群众期盼,就会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丧失宝贵的改革发展机遇。  深刻认识为什么要改的问题,增强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赏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治党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理所当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安定团结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长期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就如何有效维护社会安定
期刊
王震以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率领359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江南”,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有创造精神”。继承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垦荒精神,把“北大荒”改造成“北大仓”,奠定了我军屯垦基础。  统一思想是实现创新的首要任务。1941年,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屯田时,部分指战员对实行军垦屯田政策缺乏思想准备,对南泥湾屯田的意义认识不清;在广大战士中间,也有大量的认为“当兵是来
期刊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要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准确把握第二批活动的总体要求、实践载体、重点对象、组织指导原则、特点规律。这“五个准确把握”,为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就在于高标准部署、严要求落实,做到
期刊
中纪委网站的荐书目录,日前引起不小热议。推荐给广大干部的书籍,古今中外,政经文史,题材广泛,内涵丰富。从荐书的品类,其实可以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官”这个命题。  一是能力与修养并重。有媒体梳理过这些书,发现社会治理与德行修养类书籍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和德行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社会治理观念,业已深入人心。对于当代干部而言,了解社会治理的内容,能够在行政管理工
期刊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优融合条件。一是加快建设对外大通道。积极推进与贵州铜仁市合作共建铜仁·凤凰机场,加快湘西机场规划建设,着力构建旅游空中走廊。在常吉、吉茶、吉怀、凤大、张花五
期刊
盘古开天十八峒,仙女撒下花数丛。  唯有盘瓠峒奇雅,菊花至今开石中。  泸溪是著名的盘瓠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辛女嫁给盘瓠时,盘瓠非常穷,没有礼物送给辛女,就用盘瓠峒里的石头雕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戴在辛女头上。盘瓠的真挚感动了玉皇大帝。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玉皇大帝派仙女到盘瓠峒撒下许多菊花。次日,盘瓠和辛女看到岩墙上冒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菊花。  养在深闺  湘西州泸溪县菊花石,是天地自然造化赐予人类
期刊